武钢党建之路探索_政治论文

武钢党建之路探索_政治论文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建之路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武汉论文,党建论文,钢铁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投资兴建,1958年投产。40年来,武钢为我国初步建立比较坚实的国有经济体制,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探索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改革和发展道路,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八五”期间,武钢总计生产生铁2541.4万吨、钢2457.9万吨,分别比“七五”增长17.43%和11.14%;生产钢材2154.1万吨,与“七五”持平。实现销售收入617亿元,利税140.2亿元,上缴利税87.2亿元,比“七五”期间分别增长143.97%、77.3%和53.8%。去年以来,虽然冶金行业面临着市场经济更加严峻的考验,其经济效益普遍向其它产业和领域转移,武钢仍然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生产经营目标,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实现利润7亿元以上,同时完成降低成本7亿元的任务, 初步实现了“九五”期间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

在近几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普遍遇到困难的形势下,武钢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关键是两条,一是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从严求实,改革创新”的武钢精神,从实际出发,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锐意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二是武钢党组织善于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地发展。武钢的经验表明,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善于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的企业领导班子,关键在于要从思想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结合上,抓好企业党的自身建设,切实保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积极探索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武钢作为一个国有大型老企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密切联系企业职工的党务干部队伍。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还要不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并不是一下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解决了。武钢党组织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够在领导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不可替代的,这是国有企业的一个特点,也是国有企业的显著的政治优势。武钢的党政领导对此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并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教育党员和职工群众,以统一全体党员和职工的思想。他们认为,武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应该注意发挥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经济功能。国有企业首先是个经济组织,它要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满足社会的基本经济需求。二是社会功能。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承担了相当的社会功能的社会组织。它不仅要组织生产管理,而且要妥善安排企业职工的生活,因此,国有企业要比其它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功能。三是政治功能。国有企业为国家政权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财政支持,国有企业又是党的阶级基础最集中的地方,它对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保持党同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国有企业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就必须坚持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国有企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优势。

有了这样的认识,武钢党委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突出强调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和服务于全局的关系。既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要自觉支持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不因企业自身的改革而给国家、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或带来不稳定因素。武钢在改革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分离非钢铁生产部门的过程中,既鼓励分离单位和分流人员大胆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同时又不是机械地把调整下来的职工推向社会,而是尽量在企业内部进行消化,走优化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实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路子,因而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正确处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的关系。武钢坚持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使企业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根据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自己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因而,武钢在近年来国家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挖掘潜力,适应市场练内功,在市场条件变化较大、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保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关系。改革是一项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也是社会群体利益的大调整。企业改革每一项措施的出台,都要涉及一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都会引起程度不同的震动。多年来,武钢党组织特别注意在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与保护职工的物质利益上发挥协调和疏导作用。每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前,党委和行政领导都要共同组织力量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关系。改革措施一旦出台,公司上下就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和职工对于改革的承受能力。

(二)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形成有特点的参与机制

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在这个问题上,武钢适应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80年代末就开始制定了党委工作条例、厂长负责制条例和职代会条例等。如1996年又颁布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厂(矿)党委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途径和方法。关于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细则》规定:(1 )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长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2 )生产经营及行政管理的重大工作部署;(3 )企业的重大改革方案及重大技术改革措施等;(4)分配政策和分配方案;(5)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方案,劳动组织调整方案;(6)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7)领导班子的调整,干部的任免、奖惩和处罚等。关于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法,《细则》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对生产经营和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要经常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对重大问题决策,党政主要领导要在交换意见后,再提交有关会议研究讨论;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应参加行政办公会议,并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党委定期听取厂(矿)长工作报告,并对行政工作提出建议等。由于对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仅有效地发挥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也有力地调动了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保证了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武钢党委不仅在制度上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特别注意在贯彻落实这些决策时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凝聚力作用。在公司各项改革方案或者生产经营计划确定下来以后,党委就用主要精力抓好调查研究和协调落实工作,掌握企业职工的思想情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随时注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以形成推进改革、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合力。近些年来,武钢在转机建制方面先后进行了主体剥离重组,组建企业集团,贯彻“ISO9000 ”系列标准,减员增效等,尤其是把占企业职工总数60%、近7 万人从钢铁生产主体分流出来,并在一些公司推行资产经营,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促使武钢在建立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机制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践证明,国有大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凝聚力作用,是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完善企业的干部管理方法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发展,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坚持“管理干部”原则与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武钢没有简单地抛弃原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把党管干部原则落到了实处。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和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按照党管干部和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选拔、任用和监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武钢党委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党管干部原则同“管事与用人”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新的干部管理体制。对于中层以上干部的使用,坚持由行政提名或由党委推荐,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分别任免。行政领导干部的任免,由厂长提名或党委推荐,干部主管部门考察,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党委书记、厂长听取考察汇报,相互交换意见,在意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由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党委会或党政领导干部联席会讨论决定,由厂长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对任免对象意见不一致时,应暂缓讨论。党群领导干部由党委选拔、考察,经党委讨论决定,由党委任免。这些规定比较有效的防止了用人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其次,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干部管理方式。管住干部,更要管好干部。武钢党委不断改进管理干部的方式方法,注意从内外两个环节上做好工作。一是练好内功,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两个效益”为主的实绩考核制度和动态考察网络,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为提高企业领导人素质创造好的机制。所谓以“两个效益”为主的实绩考核制度,就是组织部门考核干部时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以经济责任制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在考核内容上突出政治素质,突出工作实绩,突出工作作风和廉洁奉公。在考核方法上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论相结合,领导评鉴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使考核评价尽量真实准确。同时,利用动态考察网络,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各级班子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难于解决的就及时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这种考核制度和考察网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形成,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提高了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

(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建国以来,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靠着工人阶级特别是广大产业工人的艰苦努力和勤劳实干,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工业基础,产业工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历史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项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是在广大企业职工的理解和努力下才完成的,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国有企业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他们既是企业改革的主体,也是企业改革的客体,这种双重身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利益调整,有一部分职工可能因为某些改革而获得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会有另一部分职工因为这些改革而损失或牺牲了某些实际的利益。改革越深入,调整的利益幅度越大,在职工群众中引起的震动也就越大,相应地推进改革的难度就更加突出,这是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近几年普遍遇到的难题。

这样的问题在武钢改革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武钢这样一个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最有历史传统的地方,必须妥善处理好企业改革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企业改革的顺利发展。武钢党委在企业改革的各个关键时期,总是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关系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积极地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改革,发挥职工在企业改革中的主人翁作用,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群众搞好改革,为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首先,武钢党委把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重要途径,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职工民主管理的机制。如建立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机制,使职工的参与有力度;建立职工民主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民主监督有手段;建立职工代表民主管理的协商机制,保证民主协商有结果等,这些不仅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次,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实际利益。加强劳动监督保护工作,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工会的重要职能。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企业利益关系、劳动关系带来的重大变化,武钢工会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更好地协调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近年来,武钢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问题经过反复协商,在全国特大型企业中率先签订了集体合同,制订了《武钢集体合同监督检查条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其三,妥善分流富余职工。武钢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就是一项难度很大、实施得又很成功的改革。尽管武钢从1982年以来,在基本保持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使钢铁的产量由原来的200多万吨增加到500多万吨,劳动生产率有了成倍的增长。但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机构臃肿、人员过剩、物力财力严重浪费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简单地依靠精简机构、减少冗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社会和企业两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困难。武钢党政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大胆创新,提出实行以“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为内容的优化组织结构的改革举措,把企业的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1992年8月以来,武钢先将占公司职工总数的60 %的非钢铁生产的辅助性专业单位,在组织结构上从钢铁生产的主体部分分离开来,按照专业特点和协作原则,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将符合条件的二级单位改造成公司,先后建成了四大公司和十二个小公司,它们对内是武钢的专业协作单位,对外是独立的经营实体。通过组织结构的分离,很自然的把非钢铁生产辅助单位的7万余人分流出来, 使直接从事钢铁生产与管理服务单位的职工减为5万人左右。 这项重大改革被钢铁生产界和大众媒体誉为“静悄悄的革命”。这样做,没有使分离单位和分流人员产生失落感和埋怨情绪,既解决了企业改革中经营机制和冗员过多的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素质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素质,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能使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壮大,也才能带出好的过硬的队伍”,“才能真正把中央的改革方针变为群众的实践”。武钢公司党委一直非常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和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人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很有特点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监督办法。

(一)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指导方针,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但如何在这些原则和方针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武钢党委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积极的有效的探索。武钢党委首先按照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同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制度,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做法,把党政工三股力量聚到一起,形成了党政工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完成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的整体合力。

武钢各级党委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上,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首先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会内部的各项制度。《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厂(矿)党委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做到:(1)讨论议题要事先通知,不搞临时动议;(2)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意见;(3)表决要慎重, 既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不同意见;(4 )纪律要严格,集体决定了的事情,都要坚决执行,不得另搞一套。其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集中制教育,特别是坚持领导干部的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及时解决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领导班子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能力。武钢党委制定严格的制度以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部门在会前要认真收集意见,确定会议主题,并提前一周通报情况,特别是对被提出意见的班子成员做好思想工作;在民主生活会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弄清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并检查上一次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会后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反馈,把民主生活会上的讨论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征集意见的职工代表;及时整改,把会上讨论的整改措施及时兑现,取信于民;对于会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理顺情绪,促使问题尽早解决。实践证明,开好民主生活会,是领导班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有效形式。其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理顺企业党政关系。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一文中提出了六项重大改革,其中第四项就是“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分别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过去国有企业长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改变这种制度要有一个实践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十多年来,武钢在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上,同全国其它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武钢党委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企业党政关系以及与其它组织的关系。因而比较有力地调动和发挥党政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武钢党委非常重视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公司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状况,加强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特别是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公司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每年由公司党委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中央精神和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结合武钢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定的专题,围绕这些专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坚持每个月学习三次,时间雷打不动。学习方式则灵活多样。武钢中心组的学习已经制度化了,基本做到了在生产任务繁忙时,挤出时间学习不动摇,增强工作的有序性;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抓企业不动摇,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在改革和生产任务繁重时坚持学习制度不动摇,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在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坚持以理论为指导探寻企业发展规律不动摇,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社会上出现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时,坚持学习不动摇,增强政治敏感性。同时,武钢很注意发挥武钢党校和武钢所属的一些院校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办好处级干部和青年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以及其它轮训、培训班,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

(三)融监督于管理之中,建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武钢成长起来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领导干部。但也确有些企业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经不起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考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迷失了方向,成了国有企业的蛀虫。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企业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

总结这种教训,武钢党委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很有特色的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方法,把干部管理和干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融监督于管理之中,效果显著。首先是提高组织部门的监督意识,做好干部监督工作。武钢党委强调组织工作要克服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重任免轻监督的倾向,要求组织部门不仅要做好经常性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而且要做好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把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

其次,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激发各类干部的工作热情。武钢从实践中认识到,干部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发现人才,激发干部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仅在1996年二级厂矿就交流科以下干部5005人,其中,科级干部843人,重点岗位交流462人,交流面超过20%。

其三,坚持宏观监督制约和微观监督管理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武钢建立了以组织、人事、工会、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强有力的监督网络,由组织部门负责总的组织协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武钢一直保持了干审机构,但赋予其新的职能,作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和职能机构。为了增强组织部门的监督作用,武钢党委特别重视对下属单位组织部长的管理和监督。二级单位的组织部长,以公司考核为主,由公司组织部任免,在行政隶属关系上使其与同级党委分离,保持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为了加强纪检部门的监督工作,武钢纪委采取下派科级纪检监察员的方式,对公司机关有关人财物、产供销等特殊岗位和主要业务窗口实行直接监督。为了加强财务审计和劳资人事的监督,武钢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科长、劳资科长实行以公司考核为主,由公司组织部直接任免。为了加强职工民主监督,在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上,在确保人事机密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职工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如招聘、领导干部的选举等则在更大范围内向全体职工公开,让职工参考。

其四,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在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如何实施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武钢在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上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首先是对干部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对于一般干部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党委提出意见,报公司党委审批;对于公司直接管理干部的任免,一律由公司党委组织部考核,经公司党委会讨论决定,行政干部由厂长任命,党务干部由党委任命。其次是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明确规定了集体议事的规则和程序,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临时动议,意见一时不统一不作决议,而且实行领导干部推荐人选责任制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和通报制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用人问题上的失误,使武钢的干部队伍素质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

三、注重从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结合上,开拓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化现代化的大生产带动了企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求企业职工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敬业爱岗的精神。比较科学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也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党建工作尽快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适应这种要求,武钢党委逐渐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建工作的模式,注重从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结合上,探索适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注重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化企业要求的党建工作制度

武钢作为一个国有大型老企业,有着几十年加强党的建设的传统和比较稳定的政工队伍,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党建工作的经验和模式很不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武钢党委从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法规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并及时地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核心的党建工作制度。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已经成为武钢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的党员责任区制度。如武钢建设公司是在武钢精干主体,剥离辅助改革中实行资产经营的一个二级单位之一,全公司有全民职工2千多人,集体职工2千多人,退休职工2千多人。要解决6千多人的吃饭问题,还要在经营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任务很重,困难很大。武钢建设公司党委着重在教育党员职工转变观念、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充分了发挥党员和干部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建设公司党委合理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随着项目走,责任区域工地化。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公司党委具体划分了不同的责任区。在不同的责任区,根据施工特点和工作任务,实行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同时,把党员的责任考核与公司的成本指标考核结合起来,做到指标共订,合同共签,责任连带,风险共担,有效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

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要注意从制度上建设党,也要注重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制度可以规范人、约束人、引导人,制度也可以规范约束企业循着正确的方向合法经营、创出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一项好的制度,不是单凭一个文件就能够自然形成的,它实际上是传统、习惯和惯例的结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磨合和生长。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在这个重大的经济体制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发育完成时,企业内部的很多制度都带有探索性和过渡性,这也包括企业党建工作方面的一些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党建工作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的同时,必须把重点放到对党员干部以及全体职工的思想教育上,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和教育广大党员职工。有了这种认识,武钢党委在注重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同时,一直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结合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实践,针对党员和职工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能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加强对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四有”职工。

(三)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水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超前研究,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改革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自身建设,使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保持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开放态度和有效的应变能力。武钢党委在认真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怎样坚持“三句话”的方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如何根据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的规律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的要求,合理设置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机构;如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正确处理主体与辅助、必要集权与适当放权的关系,在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同时,如何借鉴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建立起武钢内部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武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监督上,引入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效益原则和公平竞争机制,注重改变企业干部相对比较单一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强化各级干部的开拓和经营大市场的能力,为武钢走向以钢铁业为主、多业经营发展的综合性特大实体准备充分的人力资源;如何针对当前的形势要求,改进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对于这些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武钢党委决心以改革的精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努力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使武钢在深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再振雄风。

标签:;  ;  ;  ;  ;  ;  ;  ;  ;  ;  ;  ;  

武钢党建之路探索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