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五大安全问题透视_食品污染论文

儿童食品五大安全问题透视_食品污染论文

透视儿童食品5大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问题论文,透视论文,儿童论文,食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透视天然食品有毒物对儿童健康的害处

人们常说的天然食品,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近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人们对于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认识日益深刻;而绝大多数的天然食品食用起来又相对较安全。但是,需要指出一点,在一些天然食品中也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

豆科植物 很多豆科植物都可食用,如大豆、花生、蚕豆、豌豆、菜豆等。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且不含胆固醇。在豆科类植物中,主要有毒的成分是植物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甙等。一般来讲,这些有毒的成分通过充分加热烹调,可被破坏掉。但如果在烹调过程中加热的温度或时间不够,便不能彻底破坏这些有毒成分,儿童食用后便有可能发生中毒。

菜豆 菜豆在食物天然毒素中,是较为多见的一种食物。它能够引起中毒,主要是它含有皂甙和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毒物,可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近年来,曾发生过饮用豆浆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豆浆中所含有的皂甙,其水溶液在80℃左右时振摇会产生大量泡沫,皂素受热膨胀,泡沫上浮,形成一种“假沸”现象。但实际上,豆浆并没有熟,其中的有害成分也没有完全被破坏掉。

马铃薯 马铃薯引起食物中毒的成分是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马铃薯全株都含有马铃薯毒素,但各个部位的含量并不同。以嫩芽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花和叶,块茎的肉质部分含量最低。

蔬菜 蔬菜是人体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也是每日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如果食用不当,也可给儿童带来危害。在小白菜和菠菜等叶菜类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在青菜腐烂变质,或煮熟的菜存放过久,或胃肠道中存在大量能还原硝酸盐的细菌时,硝酸盐可被还原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聚集到较高浓度时,就可引起中毒。同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形成亚硝胺,现已证实亚硝胺可引起肝癌。

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是一种美食,营养很丰富。但动物肝脏是动物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的各种毒素大多数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处理,因此肝脏中某些毒物的含量较高。细菌、寄生虫也可在肝脏中生长、繁殖,动物也可能患肝炎、肝癌等疾病。各种动物的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特别是狗、鲨鱼、熊等动物。如果一次摄入大量动物肝脏,便可引起急性维生素A中毒。

2 透视婴儿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物对儿童健康的害处

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需用婴儿配方奶粉代替,因此,婴儿配方奶粉的质量,便成为许多儿科医生、父母和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厂家都关心的问题。如果婴儿配方奶粉中有抗生素、磺胺制剂及激素残留,将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产生长期不良的影响,甚至损害——

抗生素 婴儿配方奶粉的基本原料是牛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是奶牛患病后注射抗生素药物,或口服抗生素的药物后,在奶牛分泌的乳汁中残留抗生素药物的牛奶。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十分稳定,基本不受温度影响,不能通过常用的物理方法破坏和分解。因此,我国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注射过抗生素的奶牛,分泌的乳汁在5天内不允许出售食用。对婴儿来讲,如果食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婴儿配方奶粉,轻者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小就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今后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如果长期食用含抗生素的奶粉或鲜奶,将会使致病菌、病毒、念球菌大量增殖,导致全身或局部感染,还会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麻烦。

与乳制品有关的其它污染物

前几年,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国家曾发生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范围中毒及疯牛病等与乳制品安全有关的事件。与污染有关的还有某些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氢氰糖苷、邻苯二甲酸酯和多氯联苯等。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发霉的豆科类植物中,包括有霉变花生、豆饼。当奶牛食用这些发霉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自然就会进入牛奶中。长期食用这样的乳制品,会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感染源,是患乳腺炎奶牛所分泌的乳汁。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身不耐热,但当这种细菌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群中的产毒菌株在适宜条件下便可产生肠毒素。肠毒素不仅耐高温,而且生命力强,牛奶一旦被肠毒素污染,很难用现有的方法把它除掉。

3 透视食源性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害处

随着医药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的食源性疾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由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却还是屡见不鲜。食源性疾病通常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等污染了食物并大量繁殖所引起——

细菌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有肉、鱼、蛋和乳类;致病性大肠肝菌是另一种致病菌,易受致病性大肠肝菌污染的食物有肉、奶、香肠、蔬菜、果汁等;易受利斯特氏菌污染的食品有乳类、粮食、蔬菜、海产品。

真菌 花生、粮食及其制品、发酵食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的毒性很强,可致肝癌,幼年动物比老年动物更敏感。因此,婴儿食品中不允许有这种毒素存在。甘蔗如果贮存得不好,就会受节菱孢霉菌污染霉变,产生的强毒素,损伤儿童中枢神经。农作物(如麦子、玉米等农作物以及糕点等食品)在成熟期雨水过多或收获后贮存不当,易受赤霉菌污染,细菌可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毒素耐高温,食用这种面粉制作的食品或糕点,都可引起中毒。

病毒 在水和土壤中存在着脊髓灰质炎病毒,它是引起小儿麻痹的病原体。如果食用含这种病毒污水灌溉的蔬菜,常可致病。在被污染的海洋生物体内及一些物品上,常含有肝炎病毒。牛肉、骨髓、内脏及制品,易受疯牛病病毒污染,使人受到感染,脑组织变成海绵状,失去功能并变痴呆,死亡率几乎是100%。

寄生虫 钩虫寄生在犬、猫、猪等动物体内,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通过灌溉污染蔬菜。如果儿童身体裸露的部分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生食含这种寄生虫的蔬菜、未煮熟的熟肉制品,都可能被这种寄生虫感染。

昆虫 苍蝇和蟑螂爬过的各种食物及衣物和用具等,都可传播各种病原体,使儿童发病。

4 透视儿童营养素强化食品与儿童的安全

儿童营养素强化食品对健康生长有益

现阶段,我国儿童由于日常膳食结构不甚合理,儿童食品向精细化和高档化发展,所以使天然食品中的某些营养物质部分损失。普遍存在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容易造成儿童营养缺乏。于是,补充营养成分的强化食品便应运而生。

依据营养、生理、生化、医学、食品等学科理论,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设计生产的儿童强化食品,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丰富国内的儿童食品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恰当摄入营养强化食品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的儿童食品研究和生产中存在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功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缺乏基础研究和人群效果观察方面的数据等问题。致使市场上儿童食品以及保健食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产品的质量缺乏管理和监督,鱼目混珠,有的产品故意夸大宣传,误导消费,对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实,过量摄入某种营养素,特别是微量营养素,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有时还会对儿童的机体造成损害。同时,国家规定儿童食品中“不得加入药品”,但是添加人参、蜂王浆、鹿茸等补品药物的儿童食品还有不少,这将会使儿童无限制的吃药,容易造成儿童发育不良、营养失调、性早熟等病症的发生。

儿童营养强化食品企业研究基础薄弱

目前,国内生产用于儿童的营养补充剂或补充品的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开展营养强化剂的安全性以及长期服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基础相当薄弱。市场调查结果证明,现在很多儿童食品的生产企业,都在强调添加了某某营养新型物质,强化了某某矿物质或维生素等营养素,产品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或功能等优越性,产品的名称中也带有服用本品将使你“聪明”、“忘不了”、“增强记忆”、“增高或明目”等说明。广告中使用的语言也神乎其神,让人摸不着边际。

因此,我国儿童食品的安全状况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积极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的同时,要加强对儿童食品生产厂家的监督和管理。

5 透视儿童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加工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防腐剂、漂白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鲜味剂、着色剂、增香剂等,使用过多也可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近年来,在鱼、虾等水产品的养殖中,为了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缩短养殖周期,也使用了很多化学合成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

食品中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指的是使用农药后残存在食品、农副产品或动物饲料中的微量农药原形、代谢物与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危害相当严重。我国最常使用的农药有杀虫剂、除草剂等,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对儿童的健康均具有潜在的危害,甚至可致死。

一般农药为开放使用,直接污染大气和水源,有些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农药通过残留形式进入食品,敏感的儿童接触少量农药,就会对身体产生有害的生物学反应。滥用或意外事故污染,可能导致大量的农药残留超过最大残留限量。而含量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的食品,应当被禁止上市出售。

食品中有兽药残留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为了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使用一些兽药也会造成兽药残留的问题。兽药残留,包括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及其杂质。

兽药残留首先被关注的是抗微生物制剂,比如抗生素、磺胺类、氨基吡啶类和硝基呋喃与硝基咪唑类药物。应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时,都可通过食用的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将残留的抗生素转移到人体内。它们的潜在危害是,使用抗微生物制剂时,导致患病治疗时产生抗药性、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过敏症状,以及其他副作用。比如,氯霉素可以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氨基糖甙类的链霉素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等。

食品中有激素、合成激素和激素干扰物质

食品中的激素或类似激素的物质,可能有不同的来源,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后者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比过去要多得多,食用的剂量也高得多。它们对人体激素系统的正常工作,可能构成严重干扰,尤其对胎儿、婴幼儿、儿童和青春期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发育威胁极大。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有些动物饲养场为刺激畜禽的快速生长,非法使用了许多不允许使用的激素和兴奋剂。比如,饲养甲鱼和鳗鱼使用了乙烯雌酚;为使用食用动物改变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多长瘦肉,使用了克伦特罗等兴奋剂,使我国已经发生数起克伦特罗造成的食物中毒。例如,2001年在杭州,就发生了近5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畜禽类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这些激素,将会随摄入的食物转移到儿童体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包括多氯代二苯丙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及其公平面多氯联苯等,是WHO/UNEP确定的环境持续性污染物。它们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工业化副产物,具有生殖毒性,可导致雄性动物雌性化。二恶英类还具有神经毒性,特别是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损害认知功能。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二恶英,是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已被确定为人类1类致癌物。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污染源,灭螺剂五氯酚钠是我国存在的特殊污染源。我国众多小造纸厂和占世界产量第二位的氯碱工业排放的废水中,也含有二恶英。由于二恶英在环境中极其稳定,即使现在停止污染,它们还将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存在数十年之久。因此,在我国二恶英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标签:;  ;  ;  ;  ;  ;  ;  ;  ;  

儿童食品五大安全问题透视_食品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