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崔兆强, 陈曦, 常文静, 陈兰英, 黄楚滨[1]1999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在皮下导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重塑大鼠模型上评价AngⅡ 1型受体 (AT1)转录水平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只 ,分别给予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 ,分如下三组 :组 1(对照组 ) :输注生理盐水 ;组 2 :输注AngⅡ ,同时管饲DMP8113mg·kg-1·d-1;组 3 :输注AngⅡ ( 2 0 0ng·kg-1·min-1)。各组持续输注 1周后取其心脏 ,提取总RNA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测量心肌AT1基因、胶原Ⅰ、Ⅲ基因的转录水平。在AngⅡ或生理盐水输注前和处死动物前分别测量尾动脉压 (BP)、心率 (HR)、体重 (BW )、以及处死后心重 (CW ) ,并计算心重 /体重比 (C/B)。结果 实验前后 ,三组间BP、HR、BW差异均无显著性。每组动物试验前后的BP、HR也无变化 ,AngⅡ输注组的CW、C/B、AT1、胶原Ⅰ、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 ( 4 7± 0 4 ) % ,( 4 9± 0 9) % ,( 2 4 7± 3 5 ) % ,( 2 2 0± 4 7) %和 ( 2 0 6± 4 9) % ,P均 <0 0 1,并且这些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同时还发现 ,AT1mRNA水平与C/B及与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用渗透微泵方法向大鼠皮下导入非加压剂量的AngⅡ 1周 ,可获得用以研究AngⅡ作

郑永红[2]2002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在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中所担负的角色,以及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拮抗剂干预后两者表达改变情况。 方法: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三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d),雷米普利(1mS/kg.d),缬沙坦(15mg/kg.d)+雷米普利(0.5mg/kg.d)灌胃。三个月后,分别测定收缩压、心重与体重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和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值。应用图像分析方法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AT1和AT2受体蛋白分布情况。最后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ACEmRNA、AT1RmRNA和AT2RmRNA表达情况。 结果:(1)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治疗3个月后的SHR大鼠的血压和心体比均有下降0功刀01人 其中联合治疗组血压和心体比下降最明显。 门)缀沙坦组血浆 Aug 11水平和心肌组织 NO值明显上升,而雷米普利组无变化。 门)与未处理组SHR大鼠相比,颧沙坦和雷米普利均能显著抑制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吓功*人 N)应用特殊的多克隆抗体,在心肌中可见到 ATI和 ATZ受体蛋白的表达,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浆中。 乃)未处理 S皿大鼠 ACEm叫A和 ATI Rm伽A均高于 WKY大鼠。雷米普利灌胃三个月后明显抑制了ACEmRNA 表达 p叼刀01人AT ZXillKNA在各组心脏的表达无明显差别 0叩刀5人濒沙坦治疗后能明显减少AT IXITIANA水平(P功刀01人 同时使AT ZfullRNA与AT IRnlrtriA比值上升 o<0刀1人 而对**Em RNRNA无影响。 结论:()联合应用 ACEI和 ATI受体桔抗剂比单独用药血压和心体比值下降更明显。 门)在成年大鼠心脏中可以检测出 ATIR和 ATZR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心肌细胞中 ATZR蛋白较 ATIR分布稀少且局限。 臼)ACEI可直接下调ACE测A表达,有效地抑制了心肌间质纤维化,阻止心肌重塑的发生。 N)在S皿大鼠肥厚的心肌中ATIAnRNA表达上调。ATI受体桔抗剂明显下调 ATI Xill.narA表达,并使得心肌 ATZXillrtNA与 2ATI RmRNA比值上升。它的应用一方面阻滞了 Aug 11与 ATI受体的结合,另一方面又激动了ATZ受体,这可能是它阻止心肌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郭炳彦[3]2011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以及细胞因子的激活在左室重塑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中,脂联素(adiponection, APN)等细胞因子在心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心衰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交互作用变得复杂,因而积极探索RAAS与APN在CHF中的关系,可能为心衰的临床治疗另辟蹊径提供依据。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是RAAS系统的主要活性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生物效应包括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促进心肌纤维化等。AngⅡ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AngⅡ1型受体(AT_1)和AngⅡ2型受体(AT_2)介导的。这两种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但组织分布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不相同的。AngⅡ与AT_1受体结合可引起心肌肥厚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促进醛固酮分泌等,而AngⅡ与AT_2受体结合则起与AT_1受体结合相反的作用,可使血管扩张、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参与组织修复等起到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在心室肥厚、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时AT_2受体表达相对上调,介导AngⅡ的主要作用。AT_2受体在肥大心肌细胞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以下4条:磷脂酶C途径、NO/CGMP途径、Rho途径、JAK/STAT_途径。AngⅡ与AT_2受体结合后可激活其下游的NO-CGMP信号转导通路,CGMP可通过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G)发挥扩张血管、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利钠等心血管保护作用。APN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心肌细胞也能合成、分泌APN,心肌细胞分泌的APN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许多研究表明APN水平在CHF患者中呈明显升高且主要来源于心脏,升高程度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还有研究表明心外脂肪可能是APN的来源之一,但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分泌的APN是否是血清APN的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文献报道。最近研究证实AngⅡ可通过激活AT_2受体上调脂肪细胞APN的表达,AT_1受体在此过程中不被激活。ANP和BNP是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肽类物质,文献报道二者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其升高的血浆水平与血浆AP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PN在CHF中具有与BNP相似并相互协调的作用。Tsukamoto等研究证实ANP和BNP可与脂肪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催化细胞内第二信使cGMP的合成,通过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脂肪细胞APN表达。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红素的上调升高血浆CGMP水平同样能诱导血浆APN水平的上调。基于以上实验及临床依据,我们推测AngⅡ可能通过AT_2/NO/cGMP/PKG信号转导系统促进心肌细胞APN表达,在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改变中发挥着作用。CHF的动物模型有许多种,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CHF模型因其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以及临床上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极其相似的的病理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剂量依赖性的造成心肌片状或弥漫性坏死,而其冠状动脉却不受任何影响。有研究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病理生理学及形态学的变化与人心肌梗死后的改变极其相似。心肌梗死后导致非对称性左室重构,梗死区的心肌纤维化、变薄,非梗死区心肌反应性增厚,心肌节段变长,使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左心室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发生。APN具有降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可抑制压力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已知TNF-α也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肌细胞分泌的TNF-α可以抑制APN及AdipoR1基因的表达,并也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继发炎症反应等在压力负荷大鼠心脏心室重构、心功能异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系统在调节血压以及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包括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1型受体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等。替米沙坦是AT_1受体拮抗剂,除了能高效、特异地阻断AngⅡ1型受体,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性作用外,近年研究表明还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的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压、CHF、糖尿病肾病等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替米沙坦可通过激活PPAR-γ调节糖脂代谢、抑制炎性因子TNF-α等的表达起到改善心室功能、抑制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替米沙坦可通过激活PPAR-γ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增强脂肪组织APN的表达和分泌。ARB还可通过诱导心肌APN的表达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大鼠的心室重构。但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心肌重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心肌APN表达有关还没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靶细胞,观察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变化;并探讨AT_2R/NO/cGMP/PKG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以ISO诱导心肌细胞作为损伤心肌细胞模型,ISO皮下注射构建心肌损伤后心室重构大鼠模型,分别在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整体水平探讨替米沙坦抑制损伤后心室重构作用与心肌APN表达的关系,并对其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AngⅡ对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AngⅡ对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影响,探讨AngⅡ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2)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心肌细胞A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 AngⅡ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ngⅡ(10-8、10-7、10-6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APN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10-7 mol/L时达高峰(P<0.01),10-6 mol/L、10-8 mol/L时APN mRNA表达量均低于10-7 mol/L组(均P<0.01)。2 AngⅡ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时间过程:在无血清白蛋白培养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7 mol/L AngⅡ后0、2、4、8、12、24、48、72 h分别测定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0 h)心肌细胞表达少量的APN mRNA,给予AngⅡ2 h后,APN mRNA表达量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5),当时间延长至48 h、72 h时,APN表达量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3 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telmisartan (telm)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mol/L telm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10-5 mol/L telm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4 AngⅡ2型受体拮抗剂PD123319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 mRNA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 PD123319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上调心肌细胞APN的表达,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AT_2R介导的。第二部分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中的作用目的:观察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处理组心肌细胞A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 NO合成抑制剂L-NAME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抑制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3 mol/L L-NAME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3 mol/L L-NAME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cGMP拮抗剂类似物Rp-8-Br-CGMP-S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抑制作用:PCR结果表明,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 NO供体SNP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SNP(10-6、10-5、10-4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心肌细胞APN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10-4 mol/L SNP组的APN mRNA水平明显高于10-5 mol/L和10-6 mol/L SNP组(P<0.05)。4 cGMP激动剂8-Br-cGMP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8-Br-cGMP(10-6、10-5、10-4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10-4 mol/L SNP组的APN mRNA水平明显高于10-5 mol/L和10-6 mol/L SNP组(P<0.05)。5 Rp-8-Br-CGMP-S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AT_2R/NO/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上调心肌细胞APN的表达。第三部分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的影响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受损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此保护作用与APN表达的关系。方法:大鼠心肌细胞用替米沙坦、ISO和选择性PPAR-γ拮抗剂GW9662单独或联合处理,MTT法观察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状态,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P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10、20μmol/L浓度组心肌细胞活力较ISO组明显增强(P<0.01),20μmol/L浓度组心肌细胞活力增强最明显(P<0.01)。(Figure 1)。说明Telm能有效拮抗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后,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各浓度组细胞外液LDH水平均较ISO组明显下降(P < 0.01),20μmol/L浓度组降低最明显(P < 0.01)。(Figure 2)。说明Telm能有效保护ISO导致的膜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3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后,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各浓度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ISO组明显下降(P < 0.01),20μmol/L浓度组降低最明显(P < 0.01)。(Figure 3)。说明Telm能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4 Western blot检测APN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SO(10μmol/L)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1);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组AP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而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GW9662 (30μmol/L)组AP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Figure 4)。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5选择性PPAR-γ拮抗剂GW9662在Telm保护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5.1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 +ISO(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Figure 5)。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5.2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显著下降(P > 0.05) ;与ISO(1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Figure 6)。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细胞膜的保护作用。5.3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 (20μmol/L)+ISO(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Figure 7)。说明GW9662能有效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受损大鼠心肌细胞具有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能启动APN表达的PPAR-γ有关。第四部分替米沙坦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APN的影响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探讨此保护作用与心肌APN表达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SO模型组,替米沙坦+ISO组,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外,其余两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0 mg/kg/次)连续2次构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连续给药8 wk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BW)、左室重量指数(LVW/BW);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指标;取心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肌APN、TNF-α的表达量。结果:1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左室和心脏重量指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P< 0.01);与ISO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ISO组HW/BW、LVW/BW明显降低(P<0.05,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2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ISO模型组LVEDP明显升高(P<0.01),而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P<0.05,P<0.01);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LVEDP明显下降(P<0.05), LVSP和±dp/dtmax明显升高(P<0.05,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3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ISO模型组MD、CVF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心肌细胞MD、CVF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APN表达量较高,TNF-α表达量很少,ISO组APN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TNF-α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主要分布于胞质中,说明ISO能显著抑制APN、促进TNF-α表达;与ISO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TNF-α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说明替米沙坦能够逆转ISO诱导的TNF-α上调和APN的下调。5 Western Blot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A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6 Real-time PCR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m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APN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TNF-α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ISO诱导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具有的抑制作用,其机?

郭明[4]2005年在《活血益气中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由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过程。某些致病因子可以使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失常,致使细胞凋亡减弱或增强,从而破坏了机体细胞的自稳态,最终表现为疾病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是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长期慢性压力超负荷会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心脏重塑),心脏结构的改变主要为左室肥厚(LVH),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高血压病 LVH 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且不同类型的 LVH 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方式均有所不同。近年来,人们在药物对细胞凋亡影响领域一直在进行各种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中药是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以阴阳依存互根为基础的,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形成是高血压患者机体内阴阳气血不断寻求平衡过程中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为心脏的增生性损伤,类似于中医之“积”,也伴随着心肌细胞的凋亡,其病理基础在于血瘀,气虚和肝肾阴虚,尤以血瘀为主。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丹参活血祛瘀,清热凉血,两者均为临床常用活血药。黄芪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为历代临床常用的益气药。临床上大量证据表明这三种药物对 LVH 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它们对缺血再灌注等原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而关于其对血管紧张素 II(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较少。中医传统传统理论有“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强调了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是患者血压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形成的不良后果,故在治疗上预防尤为重要。实验选用出生 1-3 天的 Wistar 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在其中加入 AngⅡ,提取 DNA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ladder),以 AnnexinV-PI 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建立了 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选用活血益气中药观察其对 AngⅡ诱导培养乳鼠心肌凋亡的影响。选用药物中,活血药川芎采用其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标准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丹参采用静脉注射剂型丹参粉针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益气药黄芪采用静脉注射剂型黄芪注射液(黑龙江圣泰制药有限公司)。将三种药物分别与AngⅡ同时、或在 AngⅡ作用 2 日后加入细胞,共同培养 4 日,以 AngⅡ受体 1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作为阳性对照药,AnnexinV-PI 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 AngⅡ组电泳可见凋亡特异性的云梯状(ladder)电泳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AngⅡ组较对照组从(8.98±1.49)%增加至(23.96±4.16)%,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川芎嗪早期用药组可将凋亡率恢复至(9.83±2.27)%,晚期用药组恢复至(14.06±1.28)%;丹参粉针剂

柯荣湖[5]2006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文中提出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病变,其主要病理表现为气道壁增厚,气道纤维化,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两大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脏、血管、肾脏等脏器存在局部组织RAAS,且ATⅡ与ALD可广泛参与这些器官的重塑过程。还有报道肺组织局部也存在RAAS,且阻断RAAS能减轻甚至逆转肺纤维化的发生。另有报道哮喘患者肺组织ATⅡ与ALD水平升高,这提示RAAS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探讨RAAS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复制哮喘小鼠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哮喘小鼠肺组织中ATⅡ和ALD的水平,并应用ATⅡ抑制剂卡托普利和ALD拮抗剂螺内酯以观察它们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肺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此,本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托普利组(C组)、螺内酯组(D组)及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组(E组),每组n=10。后四组即B、C、D、E组先用OVA诱发哮喘模型,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待OVA雾化8周后,C、D、E组分别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灌胃,而A、B组用双蒸水作对照,各组灌胃8周。末次灌胃后24h取各组小鼠肺组织,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以检测肺组织中ATⅡ与ALD水平;应用组织染色结合图像分析以观察小气道管壁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周径和厚度(计算厚度百分比);应用RT-PCR以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①B组小鼠肺组织中ATⅡ和ALD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 <0.01),给予卡托普利处理后C组肺组织中ATⅡ水平明显低于B组(P <0.01),给予螺内酯处理后D组肺组织中ALD水平也明显低于B组(P <0.01),给予卡托普利和螺内酯联合处理后E组肺组织中ATⅡ和ALD水平均低于C组和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B组小鼠气道壁出现明显的气道重塑,其平滑肌明显增生/肥大、管壁及其周围有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气道管壁厚度明显大于A组(P <0.01),给予卡托普利或螺内酯处理后,C组和D组气道管壁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且管壁厚度均明显小于B组(P <0.01),给予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处理后E组气道管壁仅残留有少许炎性细胞,且管壁厚度小于C组或D组(P <0.05);③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以B组最高,给予卡托普利处理后的C和螺内酯处理后的D组肺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 <0.01),而E组TGF-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或D组(P <0.01)。研究结果提示肺组织ATⅡ和ALD参与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病理过程,卡托普利和螺内酯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1mRNA表达水平下调有关。这为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阐明和防治提供新思路。

张更[6]2007年在《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与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起病急、成功逆转率低,其原因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特殊,病情变化快,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体液免疫所引发,而这种体液免疫主要由于供受者问HLA抗原分型的不同,导致了移植后受者产生了针对HLA抗原的HLA抗体,HLA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对移植肾脏发起攻击,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而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供、受者问HLA抗原完全相符的情况下,仍有5-10%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也就是说,HLA抗原的匹配程度并不能预测全部的排斥反应,其它非免疫因素或其它抗体参与了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本课题研究了发生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体内HLA抗体、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ATl-AA)的表达及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关键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变化情况,分析SRAR的发生机理,探讨检测RAS基因多态性和RAS基因多态性的临床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四个关键蛋白AGT、ACE、AT1R及CYP11B2的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肾移植患者中ACE为DD型和AT1R为CC型的患者发生SRAR的几率高于其它基因型患者。初步表明,SRAR的发生与与非免疫因素有关,术前对RAS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继而对发生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时患者血清中主要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生SRAR时,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自身抗体(AT1-AA)是主要的抗体,而HLA抗体仅出现于少数发病患者中,AT1-AA阳性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的C4d染色结果为阴性,表明SRAR主要是由AT1-AA介导体液排斥反应,围手术期AT1-AA的检测有利于预防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通过对19例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肾脏活检,初步总结了SRAR的病理特征,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空泡形成,小动脉阻塞,小静脉节段性炎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缩小、分叶,肾小管扩张,其中出现红细胞管型,肾脏间质炎细胞浸润。肾脏局部出现缺血性表现。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治疗SRAR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排斥反应,本课题探讨了RAS基因多态性及AT1-AA与其发生的相关性,SRAR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初步总结了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蒋小英, 高广道, 王新凤, 林元喜, 王亚文[7]2006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对心肌成纤维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II,AngII)受体在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分离及培养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ngⅡ受体的蛋白表达。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进行药物干预48h:AngⅡ组、AngⅡ+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组和AngⅡ+losartan+PD123319组。抽提mRNA制备cDNA探针,与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杂交,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发现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IItype1,AT1)受体被losartan阻断后,AngⅡ刺激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2型(angiotensinIItype2,AT2)受体蛋白高表达;34个基因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30个下调,4个上调,其最大改变不超过20倍;9条信号通路被活化:cAMP/PKA、Ca2+、PKC、PLC、MAPK、PI-3K、NO-cGMP、Rho、NF-κB通路。当AT2受体被PD123319阻断时,64个基因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48个下调,16个上调;11条途径基础活化,其中7个基因的改变在30倍以上:Cyp19a1(37倍)、Il1r2(42倍)、Cflar(53倍)、Bcl21(31倍)、Pik3cg(278倍)、Cdkn1a(90倍)、Agt(162倍)。在AT1受体阻断的基础上再阻断AT2受体,46个基因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36个下调,10个上调;11条信号途径全部活化。其结果与单独阻断AT2受体信号途径基本一致。RT-PCR选取IL-1β和TNF-α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各组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结果表明,在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AT2受体阻断明显不同于AT1受体阻断,在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谱上,两者有显著差异。

王文艳[8]2005年在《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大鼠心肌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血管紧张素-(1-7)相互作用的因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七肽激素。本文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大鼠心肌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Ang-(1-7)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该七肽如何在体内的发挥功能提供线索。方法:全基因合成大鼠野生型Ang-(1-7)片断作为诱饵,在两侧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EcoR Ⅰ和Sal Ⅰ,将扩增后的诱饵片断克隆至pBD-GAL4 cam的EcoR Ⅰ和Sal 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Ang-(1-7)的真核表达载体(诱饵载体)pBD-Ang-(1-7)。乙酸锂法将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YGR-2,涂布于相应的营养缺失的培养基(SD/trp~-),进行毒性和自身激活检验。大鼠心肌细胞噬菌体文库HybriZAP-2.1经大量切割形成质粒文库pAD-GAL4 Cam。诱饵质粒与大鼠心肌细胞质粒文库先后转化酵母细胞,在3重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his~-)上进行双杂交筛选,并进行β-gal活性检测。选择既能在3重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同时具有β-gal活性能使X-gal变蓝的酵母克隆为阳性克隆。从阳性酵母中提取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抗性筛选,再与对照质粒成对回复杂交排除假阳性。扩增真阳性靶质粒的插入片断进行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载体pBD-Ang-(1-7),测序结果证实Ang-(1-7)cDNA已正确克隆到pBD-GAL4多克隆位点,重组克隆的重组方向及开放阅读框架均正确无误,Ang-(1-7)七肽在YGR-2酵母中正常表达。诱饵载体对酵母无毒性,无自身激活报告基因的功能。经系列筛选最后得到6个有意义的阳性靶质粒。靶基因测序结果与在网上进行BLAST对比,显示目的基因所编码的靶蛋白包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TATA盒结合蛋白协同因子(TBP associated factor,TAF)、脂肪酸

王彤[9]2008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炎症和重塑的关系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两组,每组10只。采用OVA腹腔注射致敏、长时间反复OVA雾化吸入复制慢性哮喘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应用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大鼠气道反应性(以呼气相气道阻力(Re)表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总数、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上清中TGF-β1、PDGF、VEGF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BALF上清中AngⅡ水平;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体组织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染色阳性细胞;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大鼠气道形态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AGTR和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p<0.05),BALF中TGF-β1、PDGF、VEGF含量明显增高(p<0.05~<0.01);哮喘组较对照组呼气阻力(Re)明显增高(p<0.05~0.01);在小气道水平,哮喘组气道管壁面积/管腔内周长(WAt/Pi)、管壁平滑肌面积/管腔内周长(WAm/Pi)和α-SMA阳性细胞面积/P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1)。同时,哮喘组BALF中AngⅡ含量高于对照组,哮喘大鼠肺组织AngⅡ受体(AGTR1,AGTR2)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强(p<0.01);肺组织STAT3蛋白表达水平在哮喘组明显增高(p<0.01)。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与AngⅡ含量和肺组织AGTR1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23、0.724,p<0.05~0.01;大鼠小气道Wat/Pi与肺组织AGTR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大鼠肺组织局部存在血管紧张素系统,AngⅡ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第二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共5组,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和哮喘组予OVA致敏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隔天1次×30天,C1、C2、C3组分别于每次雾化吸入前60 min予缬沙坦15 mg·kg~(-1)·d~(-1)、30 mg·kg~(-1)·d~(-1)、50 mg·kg~(-1)·d~(-1)灌胃。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大鼠气道反应性;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上清中TGF-β1、PDGF、VEGF含量;RIA检测BALF上清中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染色阳性细胞;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大鼠气道形态学变化。结果:缬沙坦明显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0.05~<0.01),减少BALF中TGF-β1、PDGF、VEGF含量(p<0.05~<0.01);缬沙坦干预各组气道反应性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0.01);缬沙坦干预组的C2和C3组WAt/Pi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缬沙坦干预各组(C1、C2、C3组)α-SMA阳性面积/Pi在中、小气道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0.01)。但BALF上清中AngⅡ水平随缬沙坦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具有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作用。第三部分缬沙坦对哮喘大鼠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共5组,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和哮喘组予OVA致敏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隔天1次×30天,C1、C2、C3组分别于每次雾化吸入前60 min予缬沙坦15 mg·kg~(-1)·d~(-1)、30 mg·kg~(-1)·d~(-1)、50 mg·kg~(-1)·d~(-1)灌胃。RIA检测BALF上清和血清中AngⅡ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VEGF mRNA、AGTR1 mRNA和AGTR2 mRNA表达;Western Blot Analysis检测AGTR和STAT3蛋白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AGTR1和ATGR2 mRNA在肺组织中分布和表达。结果:缬沙坦干预组的C2组、C3组AngⅡ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组,尤以C3组增高最为明显(p<0.01)。哮喘组AGT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AGTR1 mRNA表达低于哮喘组(p<0.01);对照组和C1组AGTR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C2、C3组AGTR2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和C1组,但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GTR1蛋白水平结果与AGTR1 mRNA一致(p<0.01),但AGTR2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和C1组未检测到,哮喘组AGTR2蛋白水平增高,C2、C3组AGTR2蛋白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原位杂交法检测显示AGTR1mRNA表达在哮喘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GTR2mRNA在哮喘组和缬沙坦干预组C3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干预组C1、C2。哮喘组TGF-β1 mRNA和VEGF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两者的表达则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干预组(C1、C2、C3组)STAT3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大鼠肺组织AGTR1 mRNA表达随缬沙坦剂量增大而减弱,与缬沙坦剂量呈负相关,r=-0.775,p<0.01。结论:AngⅡ通过AGTR1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刺激细胞因子TGF-β1、VEGF、PDGF和信号分子STAT3分泌和表达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缬沙坦通过阻断AGTR1减轻哮喘的气道病变,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缬沙坦下调AGTR1表达,降低AngⅡ生物学效应,引起反应性AngⅡ浓度升高有关,高水平的AngⅡ激动了AGTR2,使AGTR2表达上调,产生潜在的气道保护作用。第四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对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目的:观察AngⅡ对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增殖的影响以及缬沙坦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HASMC,传代后给予不同浓度AngⅡ和组织胺(His)刺激,用缬沙坦对AngⅡ和His作用的HASMC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和caspase-3表达。结果:(1)MTT法显示,AngⅡ组的吸光度(A_(570))和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单药组,以AngⅡ10~(-5)mol/L浓度在第24h为明显(p<0.01)。AngⅡ+缬沙坦组的A_(570)和生长率明显低于AngⅡ组,缬沙坦的抑制作用在第24h时最为明显(p<0.01),且表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以缬沙坦10~(-3)mol/L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2)FCM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AngⅡ10~(-5)mol/L组和His10~(-2)mol/L组的S期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0.01);AngⅡ+缬沙坦组与AngⅡ组相比,S期百分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可以看出缬沙坦抑制了AngⅡ诱导的HASMC增殖;His+缬沙坦组与His组相比,显示了和AngⅡ+缬沙坦组与AngⅡ组类似的结果(p<0.05~0.01),提示缬沙坦也可以抑制His诱导的HASMC增殖。(3)AngⅡ+缬沙坦组Caspase-3蛋白表达强于AngⅡ组。结论:AngⅡ对HASMC有刺激增殖作用,缬沙坦对AngⅡ诱导的HASMC增殖有抑制作用;缬沙坦可能有促进HASMC凋亡作用,缬沙坦促进HASMC凋亡可能与caspase-3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刘秋菊[10]2010年在《金属硫蛋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p53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II)与心肌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而抗氧化剂-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应用心脏高表达MT的小鼠模型,前期试验研究已经表明金属硫蛋白能够保护心脏免受各种应激损伤,包括化疗药物阿霉素、血管紧张素II以及糖尿病等。但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金属硫蛋白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都是不清楚的,对其机制的清晰了解使金属硫蛋白运用于继发性心肌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成为可能。肿瘤抑制因子p53通常由细胞应激所激发,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而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对糖尿病心脏病心肌细胞p53表达情况已经有研究报道,然而,p53的表达是否直接参与糖尿病心脏内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这仍然是不清楚的。所以本实验拟解决的问题是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p53发挥怎样的作用?金属硫蛋白是否能够直接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本实验运用载体lipofectamine 2000,在大鼠心脏来源的H9c2细胞系稳定转染人的MT-IIA基因,RT-PCR明确基因的确切转入,和Western-blotting验证金属硫蛋白蛋白水平的稳定表达,并通过暴露于镉证明转染的金属硫蛋白具有重金属解毒功能,H2O2及缺氧/再充氧体系证明具有抗氧化特性。然后体外实验我们应用野生型H9c2和转基因型H9c2MT7这两个细胞系,体内实验应用已经建立的MT-TG转基因鼠和其野生型FVB小鼠模型,通过Cell Death Detection ELISA,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及TUNEL staning证明血管紧张素II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随后蛋白水平检测T-p53,P-p53和Bax/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野生型H9c2细胞和FVB小鼠的心脏,血管紧张素II处理后凋亡明显增加,而在H9c2 MT7和MT-TG小鼠的心脏内却没有这种现象。同时蛋白水平western-blot检测也表明MT能够抑制T-p53,P-p53和Bax/Bcl-2的表达。所以结论是我们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人MT-IIA基因的心肌细胞系,这为阐明金属硫蛋白保护作用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体外体内实验表明血管紧张素II主要通过p53途径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而p53通路的激活与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DNA损伤有关,金属硫蛋白能够预防这种损伤的发生,从而抑制p53通路的激活。

参考文献: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J]. 崔兆强, 陈曦, 常文静, 陈兰英, 黄楚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表达的研究[D]. 郑永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02

[3].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郭炳彦. 河北医科大学. 2011

[4]. 活血益气中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 郭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5].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D]. 柯荣湖.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 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与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 张更. 第四军医大学. 2007

[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对心肌成纤维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 蒋小英, 高广道, 王新凤, 林元喜, 王亚文. 生理学报. 2006

[8].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大鼠心肌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血管紧张素-(1-7)相互作用的因子[D]. 王文艳. 浙江大学. 2005

[9].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王彤. 南京医科大学. 2008

[10]. 金属硫蛋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p53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D]. 刘秋菊. 吉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