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_曾文育

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其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检测结果作为观察组,选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得出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进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一种较为隐匿的心肌缺血症状,患者一般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现象,但是缺少胸闷、心慌等主观症状,因此在发现和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对患者健康威胁较大。临床常用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选择心电图检查方式,而伴随着动态心电图的不断推广应用,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效果良好[1]。为进一步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检验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6例,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3.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具体内容如下。①常规心电图检查。让患者选择平卧位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对检测的周围环境进行调节保证检测环境的安静、温馨,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利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心电状况检测,将检测结果送至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分析[2]。②动态心电图诊断。患者接受完常规心电图检测后,可以接受24h心电动态检测,尽量保证检测环境的安静,降低外在因素对患者心电状况的影响。利用24h动态心电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检测工作,将动态检测结果进行计算机后期处理,最终得到心电图像后交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心电图像分析[3]。为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研究组患者的病情症状变化进行全面的记录与分析。

1.3 观察指标

通过分析患者ST段具体情况分析临床检测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线产生显著压力持续时间>1min,每次在0.5h内;ST段呈现为下斜或水平型>1mm,并且时间持续1min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对比检出率。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检验敏感度以及特异度[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为81.40%;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检出率为62.79%。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2 敏感度及特异度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诊断,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肌缺血是一种心肌供氧量不足、心肌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症状。心肌缺血可以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两大类,相比有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更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心肌缺血症状,患者在临床检查中存在心肌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现象,但在日常活动中没有十分明显的心肌缺血所表现的胸痛、心慌等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大多发生在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以及饮酒等活动后,而由于平时表现不明显,在心肌缺血发生后,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脏停搏甚至猝死[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十分明显,患者往往不能自行发现病情进展,因此需要选择科学准确的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尽早检测患者病情并对其进行治疗,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威胁。

心肌缺血的主要成因包括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以及冠状动脉堵塞等。因此临床检测过程中大多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排查,检测其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目前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测率最高的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患者在检测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不利于推广使用。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选择更为经济、便捷的检验方式,心电图检查方式是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心电图诊断工具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症状,通过ST图像分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进而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一般来说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脏内心室复极自心外膜展开并向内膜推进过程中会发生改变,而表现在患者心电图ST段中,则为T波会发生变化;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后心内膜下方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线粒体,降低了其中液体物质的含量,在心电图检测中ST段会出现缺血性偏移[6]。

近年来,应用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等疾病的临床检测日益增多,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医疗工作者逐渐发现了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存在的局限性,常规心电图在心肌缺血检查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对患者病情检测的持续性较差,正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低。这种情况下,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监测则发挥着更好的诊断效果。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从而提升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动态心电图进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测时,具有更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持续的监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能较为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缺血性ST段偏移情况。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经济、便捷、无创等特点,并且能够提升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了动态心电图诊断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可知,动态心电图用于进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巧云,欧建英. 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24):92-93.

[2]齐静.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0):27.

[3]宋春燕.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47):9197.

[4]祝燕.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3):108+110.

[5]杨东,王莉.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0):143+177.

[6]周瑾.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150.

论文作者:曾文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_曾文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