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输了!_并购融资论文

创始人大败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败局论文,人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并购重组及原创始人去留问题,就像明星剧一样,随时都在上演,而在互联网行业中,近期更是演绎得如火如荼。

      过去一年,若论最吸引大众眼球的“明星剧”,当属这两宗:先是赶集网和58同城的合并,后是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的合并。合并后形成的两家新公司,都执行了一段时期的联席CEO制,但好景均不长。

      合并后的新赶集网方面宣布,旗下的二手车直卖网——“瓜子二手车”完成分拆,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变成一家独立的公司,原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卸任联席CEO职务,专门负责“瓜子二手车”业务。

      而由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构架成的“新美大”方面,则宣布原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从联席CEO的职务转任“新美大”的董事长。按照惯例,董事长不再对具体管理事务行使指导权,因此,张涛实际上在“新美大”已经被架空权力。

      两家公司的合并,很像一场现实婚姻。但是,结婚不单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类似的是,公司并购也不是两位创始人的结合,而是两家公司的结合。其中的酸甜苦辣,绝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根据相关统计,公司并购成功率最多仅为30%,而强强合并失败的案例更是举不胜数。那么,既然那么难,为何还会频发强强之间的合并呢?

      公司就是商品!

      综合国内外的各种强强合并案例,可以发现,多数公司的合并是来自资本方面的意愿。

      从资本的视角,公司就是商品,如果通过强强合并,能给这个“商品”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促进其市值的飙升,并影响投资市场和实现最终的高价位套现,就一定会促使其控制的公司之间进行合并。

      当然,从并购的当事人——公司本身的角度,从理论上而言,强强联手可以化敌为友,壮大自身,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强强合并的整个过程波澜不惊,且发展顺利,当然皆大欢喜,但是不顺利呢?特别是像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其资产价值绝大部分集中在人力资源上,即便公司并购了,但关键岗位的精英如果都流失了,并购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如果公司并购是以消除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则另当别论。

      如何才能使强强合并顺利进行呢?

      三大艰难之关

      强强合并成功的第一道关就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公司管理层必须考虑的最大命题,这个命题解决不好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所有公司都一样,大众点评与美团网、赶集网与58同城的合并也不例外。这是所有公司并购或合并都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然而,顶层设计不仅仅是架构与机制的设计,更重要是决策团队的设计。这也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一直坚持合伙制,并要求保证资本的介入不能改变原有团队的原因。

      组织运营体系是阻碍并购成功的第二道关。在国内,各公司的运营指挥系统差异较大,即便是同行业、同规模也不例外。因此,合并之前,双方先解决彼此的组织运营体系的冲突,以及合并后的公司需要运用何种运营指挥体系开展日常运作,以避免日后分歧。如果是强弱并购,这种分歧往往以强者的指挥系统为主,但如果是强强联合呢?

      

      由于指挥系统的差异,公司的动力机制也必然存在差异,这就是强强合并成功的第三道关。合并之前,双方要对员工动力机制进行对等协商和进行融合。另外,还涉及到不同公司之间的文化传承。动力机制的调整,必然带来人员的不适应。在很多并购发生后,常听见公司员工会抱怨现有机制不如原来的好。

      正是由于以上三道关,强强联合才会经常出演创始人控制权旁落的败局。

      看资本的脸色

      中国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大众点评与美团网的合并背后推手,就是在两边都下注的红杉资本。

      此前,大众点评与美团网的关系,是彼此的竞争者,而且长期处于恶斗中,但是由于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接近,如果长期无休止的恶斗,必然会两败俱伤,最终直接影响到红杉资本的利益。因此,只有撮合两家公司合并,红杉资本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甚至最大化。

      但是,大众点评与美团网的最终合并,虽然解决了红杉资本的利益受损的隐患,但是新公司今后到底如何运作,顶层团队如何建立等等,非但不清晰,而且不停的在内部进行权力博弈,实际的结果就是,大众点评的多位联合合伙人纷纷挂靴而去。从结果来看,新公司的顶层设计,应该没有按照大众点评方面的意愿,而是完全按照美团为主导的强弱合并的模式开展设计的。这种顶层设计模式下,大众点评创始人的离开,仅是时间问题,不管张涛当不当董事长,都于事无补。

      其实,赶集网与58同城的合并也是如此,在宣布新的架构调整中,原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辞去58赶集集团联席CEO 一职,保留联席董事长席位,杨浩涌任新分拆的“瓜子二手车”董事长和CEO。正是因为“瓜子二手车”这个新业务的存在,给了杨浩涌及其团队得以生存的机会,否则杨浩涌与张涛应该是同等命运。

      从人的角度而言,难道杨浩涌与张涛的商业智慧这么低吗?为什么没有在股权控制上获得更高的控制力呢?为何没有把合并后如何运作谈得更清楚再合并呢?其实,对于从一开始就缺钱、缺资源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融资,期间,公司的控制权已逐步让渡给了资本,由于资本的属性使然,资本一定会严密监督公司的运营安全,甚至在某一个阶段要求资本回报。其实,在合并之前,大众点评与美团网两家公司非但没有实现盈利,而且还要通过烧钱进行彼此恶斗,这直接摇动了资本方面的利益奶酪。至于并购后,选择谁留下、谁走,资本方面只看谁对其有利。

      强强合并,带来不都是鲜花、美酒,资本的短期逐利的本质往往容易损害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对并购后的管理权力分配,双方需要有理性的认识,并达成共识,否则合并后的结果并不会想象中那么美满。

标签:;  ;  ;  ;  

创始人输了!_并购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