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罗雅月,董能斌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由心电专业医师负责对心电图进行描记,而网络组则采用心电传输网络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电图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测,与常规组相比,网络组的诊断时间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常规组而言,网络组的患者满意度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网络组的QRS时限短于常规组(P<0.05),但是两组的T波时限、PR间期、P波时限以及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可以缩短诊断时间。

【关键词】远程网络传输;心电图;诊断价值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已经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当前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心电图是首选的一种方法,并且一些心血管疾病缺乏典型表现,确诊时间长,所以长时间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尤为重要[2]。但是有研究发现,因为常规心电图的监测时间有限,往往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虽然动态心电图不受活动限制,且记录时间长,能够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提高,但是对设备要求高,基层医院无法普及[3]。因此,本文对临床上运用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接受心电图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年龄43-81岁,平均(61.5±14.6)岁,其中22例为女性、33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44-82岁,平均(61.6±14.7)岁,其中21例为女性、34例为男性。两组的基本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等比较无区别(P>0.05)。

1.2方法

1.2.1仪器

选择DMS300-3A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生产厂家:北京迪姆软件有限公司),CARDIO SCANⅡ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生产厂家:美国DMS有限公司)以及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生产厂家:纳龙科技有限公司)。

1.2.2检测方法

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运用DMS300-3A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描记,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测量T波时限。从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中对最早的T波起点到最晚的T波终点进行记录;②测量QT间期。对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T波终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记录;③测量QRS时限。选择 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点之间的距离;④测量PR(PQ)间期。不同导联之间的PR间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QRS起点之间的距离;⑤测量P波时限。测量采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仪,对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的P波终点进行记录;⑥测量心率。对R-R间期或P-P间期进行测量。通常要测量5个或以上R-R间期或P-P间期,对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在长条心电图上,选择QRS波群或P波作为起点,对6s内QRS波群或P波的数目进行清点,再乘以10,则为每分钟的心率。

1.2.3传输方法

常规组采用人工传递检查报告的方法,而网络组则运用远程网络传输,即通过有线网络向心电室传输心电图文件,通过电话通知心电室值班医生,心电室值班医生对终端网络计算机进行查看,对文件进行接收,明确诊断后,再通过有线网络传输诊断结果至相关科室。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①诊断时间;②心电图数据。包括PR间期、心率、T波时限、P波时限以及QRS时限;③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满意度,有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5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和X2对组间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诊断时间比较

网络组和常规组的诊断时间分别为(4.8±2.2)、(15.8±4.2)min,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心电图数据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网络组的QRS时限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P波时限、心率、T波时限以及PR间期等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在临床工作中,人们迫切需要快速治疗和快速诊断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且在开展急诊急救时,医护人员也在寻求一种便捷、快速的检查方法,使疾病的诊断时间缩短,使抢救成功率提高[4-5]。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够使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对业务范围进行拓展;②可用于学术交流和网络会诊;③能够使医院成本降低,使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结束动态心电图分析后,医生可以及时对报告进行查阅,将诊断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及时制定治疗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心血管事件,使医院的运转效率和床位使用率提高[6];④可以完善电子病历,有助于医生查阅报告。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系统有助于明确诊断患者病情,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元模,陈建辉,车艳,陈淑清.基于Android和Internet技术的远程ECG诊断系统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05):58-64.

[2]盛静宇,石红建,孙卫红,杨玲伶.远程动态心电图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04):265-267+270.

[3]刘松涛,王永军,张晓新,肖波,刘慧波,高迎春.心电图远程有线网络传输数据的临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09):122-123+132.

[4]刘松涛,高迎春,刘慧波,王永军,张晓新,肖波.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应用的临床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04):135-136.

[5]郭振江,王婷婷,李卓群,陈楥帅.基于远程医疗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平台设计和开发[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2):6-9+48.

[6]程姝娟,罗平.院前心电图远程实时快速网络传输模式建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02):148-150.

论文作者:罗雅月,董能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心电图远程网络传输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罗雅月,董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