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在现在仍存在教师“满堂灌”的情况,语文教师也存在一些困惑。为此,笔者提出要打造简约实效的初中古诗文的课堂教学。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文质兼美,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增加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文;简约课题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24-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要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并识记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可是,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年之久,而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一直讳莫如深,始终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古诗文的教学课堂一律以教师的讲解灌输为主,偶尔有些公开课不这样操作,课余时间必定极力补救。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感受是“听——记——背”。课堂上繁琐微效,教师与学生身心俱疲,与古诗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
在教古诗文的时候,我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相比,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更加繁琐,光字、词、句方面的障碍就让部分同学望而却步。为此,我们提出:打造简约实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
什么叫简约实效?简约不是简单,不是抛繁就简,也不是避难就轻,而是指课堂教学的流程清晰、简洁,教学方法操作简便,学生的学习轻松自如,避免填鸭式、灌输式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而富有实效。
首先,有效的预习才会有有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预习也称为课前学习。既然是学习,就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课前去读一读、查一查,扫除字词障碍,查阅相关的资料,这些工作都是机械性的程序,不是预习。我认为,预习应该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诵读等常规工作的完成试着去解决一些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答案也不一定要如何准确,但是所设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量。在教《送东阳马生序》(八下)一文时,我做了一个实验。教学之前,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把全文的翻译和字词解释写在练习册上。当时每一个学生手头都有一本《中学语文学习——超链接》,这本练习册上有原文,而且是一句一行,下面是横线,就是让学生写翻译和解释的。因为是双休日,基本上每个同学手头都有五花八门的参考资料,完成作业肯定不成问题。果然,作业完成的质量非常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想,这下上课该轻松一点了吧!学生把全文的字词句的解释翻译都解决了。我只要像分析现代文一样来分析课文就可以了。可是,事与愿违,我以为没有问题了,可课堂上全是问题。学生们茫然的眼神让我明白了:他们的预习没有任何效果。字词的解释依然不知道,重点句子的翻译还要查找,甚至页下的注释都忽视了。繁琐而又无效的照搬照抄,毫无思维的预习就产生了这样的后果。如果我把预习要求换成这样一道思考题:请你充分运用页下注解、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我”当初学习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我”又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这样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在课堂教学中,再围绕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想这样离简约和实效就不远了。
其次,让学生真正喜欢才有真正的实效古诗文毕竟是古代作家的作品,描述的生活与现代生活太远,表达的情感也非一个未成年人所能设身处地地体会的。如果一味地讲——听——记,学生很快就会疏远、害怕、不愿,从而被逼接受。其实文言文和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有许多文言词语在现代生活中依然使用,频率还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名人名言、成语和俗语等都是生活中的文言词语,如:唯你是问、马首是瞻等等。在老师的提醒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会被及时调动起来,可以充分缩小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消除恐惧感。学生就可以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还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备课中的“备学生”是现代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古诗文的时候,要善于挖掘古诗文中的有趣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学生,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兴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郑人买履》(七上)、《刻舟求剑》(七上)等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学生也耳熟能详。可是,在小学里学生看到的都是简要的白话文,不是文言文,现在初次接触到文言文,本来就有强烈的新奇感。如果我们趁热打铁,再补充一些像《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这样的文言小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无疑就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也会喜欢这样的课堂。
第三,有效的诵读才会有有效的课堂
诵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来讲,一定要通过诵读来达到理解的目的。我认为有思维量的诵读、富有情感的诵读、带着问题的诵读、欣赏人家诵读等都是不错的诵读,都是有效的诵读。新课标认为,诵读也是理解,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怀,走进作者的心灵,一篇文章或者是一首诗词,朗读好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理解得也差不多了。
简约实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既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古诗文的领域中有独特的感悟和收获。
参考文献
何 郁《2011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北京朝阳教研中心)
论文作者:刘岳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古诗文论文; 学生论文; 都是论文; 简约论文; 实效论文; 文言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