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和CT检查对诊断空洞型肺结核的应用价值论文_周伟芹,刘稳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邮编214011

【摘要】:目的:探讨X线和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空洞型肺结核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检查和CT检查,然后将所有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采取不同检查方式存在的差异性。结果: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经CT检查主要表现有小片状、小点状、结节状、不规则钙化影、支气管扩张、纤维条索状阴影、毛玻璃样渗出等征象,经X线平片检查主要表现有条索状阴影、小片状及小点状等征象。所有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经过CT检查,其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检出个数均明显多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检出个数,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平面检查的诊断结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合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X线;CT;空洞型肺结核;应用价值

空洞型肺结核是因为患者结核结节或病灶坏死破坏支气管壁后,其液化物会经过支气管排出,空气进入后导致疾病发生。在对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应用较为广泛,而其中应用较多的为X线平片和CT检查[1]。因此,本文研究采取X线平片和CT检查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其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和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4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其临床症状有:胸闷、咯血、盗汗、咳嗽、胸痛、乏力、气促、咳痰、低热等。所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45.57±3.48)岁,病程最短的5个月,最长的6年,平均(3.27±0.79)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平片和CT检查,X线检查中,取患者左侧位和后前卫平片。CT扫描采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扫描位置从患者的肺尖至肺底部。参数设置:层厚10mm、层距10mm、电压100-120kv、电流120-130mA,螺距0.74-0.88。对于患者的重点部位,加用3-5mm的薄层扫描,观察患者的肺窗,宽为1000-1500,中心为500-650,纵膈窗为400,中心为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64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包括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64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审核无误后,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64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经过采取X线平片和CT检查后,患者采取CT检查出的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个数均对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出的个数,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一。

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采取X线平片和CT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通过CT检查,其主要表现为小片状、小点状、结节状、不规则钙化影、支气管扩张、纤维条索状阴影、毛玻璃样渗出等影像征象。通过X线平片检查,其主要表现为条索状阴影、小片状及小点状等征象。

3 讨论

当人体结核干酪病变坏死且液化后,容易形成空洞型肺结核,其病发因素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引起,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肺部感染现象,从而引发肺部纤维化及钙化,患者的干酪坏死液化后,在其与外界相通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其征象显示出现空洞型改变[2]。空洞的洞壁常表现出钙化现象,且洞壁的内壁较为光滑,患者病灶的周围有毛刺、卫星灶及分叶等征象。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空洞通常呈近心型和中心型,靠近肺门一侧的病灶表现为粗条索状影像。急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空洞壁相对较厚,结合空洞周围常会伴有纤维病变、引流支气管及干酪等,其病变部位多为上叶间后段以及下叶背段,若病灶靠近胸膜可能引起患者胸膜明显增厚,但胸膜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3]。

近年来,CT技术不断发展,且CT诊断的分辨率越来越高,CT诊断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因此在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通过采取CT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它能够将患者微小的空洞显示出来,而且可显示患者隐匿于病灶内部的微小病灶,不仅如此,CT扫描可将患者空洞内部的构造清晰显示,如空洞的内壁以及空洞周围的肺叶状况。CT扫描能够将X线片检查难以诊断出的病灶显示出来,如患者病变区域的钙化灶以及空洞壁的钙化灶[4]。

袁铭[5]在《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以59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CT和X线平片进行临床诊断,经过诊断后,采取CT诊断的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等检出率明显高于采用X线平片检出率,其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文中的研究结果与上述袁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选取64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CT和X线平片进行诊断,通过对患者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经过CT诊断后,检出患者空洞80个、卫星病灶57个、支气管播散24个、胸膜增厚16个、淋巴肿大11个、胸腔积液9个,其检出率与患者采取X线平片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采取X线平片和CT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采用CT检查对患者结核空洞检出率较高,而且能够将患者病变过程的病理改变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对病灶诊断的可靠性优于X线平片检查。因此,两种诊断方法对比,CT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更高,适合于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霞.CT与X线片对空洞型肺结核的观察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53-154.

[2]丁文武.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对比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92-92.

[3] 王家芳.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9):2855-2856.

[4]何萍霞.螺旋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吉林医学,2013,34(9);1706-1706.

[5]袁铭.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61-61.

论文作者:周伟芹,刘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X线和CT检查对诊断空洞型肺结核的应用价值论文_周伟芹,刘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