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行业应对WTO挑战战略研讨会综述_红塔集团论文

中国烟草行业应对WTO挑战战略研讨会综述_红塔集团论文

“中国烟草业应对WTO挑战战略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烟草业论文,中国论文,研讨会论文,战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中国即将进入关闭已久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许多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都已纷纷研究加入WTO以后,对中国汽车、机电、化工、医药、农业、纺织等行业的挑战和机遇。但尚未见专文讨论“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烟草业的挑战问题,于是,由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倡议并主办了“中国烟草业应对WTO挑战战略研讨会”。研讨会于8月28日~30日在昆明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特邀北京、上海、香港、昆明等地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及新闻媒体代表共约百人与会,畅谈了加入WTO以后,中国烟草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国人的喜、忧、思、虑,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及战略思路,富有见地、十分新颖,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令人启发、值得深思的问题。

校企联手的“内幕”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由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兼发展研究院院长高发元教授介绍了举办这次研讨会背景情况,他说,由于烟草产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云南玉溪红塔集团以其超常规、跨跃式的发展,不仅成为烟草业的明星,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在现旗帜”,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云大师生十分关注红塔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他以云大党委的名誉特邀红塔集团总裁字国瑞到校做“红塔集团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并组织云大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于1998年公开出版了研究报告集《红塔集团跨世纪发展战略思考》。这本专著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好的反响,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的两位研究员、云大发展研究院的兼职教授管乔中先生和张晓林先生,对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研,敏感地发现了中国烟草业面临的危机。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民族工业出发,两位先生给中央领导写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促使烟草业界人士重新审视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云大专家学者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深入研究中国烟草面临的国际挑战,不仅要靠云大、云南,更要依靠全国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研讨。由此,云大发起并举办了这次研讨会。高发元教授指出了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及江总书记最近五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新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烟草专卖制度,探索大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将学校的重大研究成果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争取在应用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实现知识的无形资产同企业、社会有形资产的高效结合。他还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烟草专卖不等于单纯的垄断经营,更不等于计划经济管理。所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理解党的十五大精神,根据变化、发展的形势进行研讨。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面对WTO,怎么办?”

会议安排今年五月给中央领导写信的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研究员、云大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管乔中、张晓林先生作中心发言。两位专家以“对国家根本利益负责”的责任心、紧迫感,进言献策,使全体与会代表深受感动。

接着,省内外的一批知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相继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烟草业即将面临的巨大冲击及其引发的危机,专家们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许多发言十分精彩,令人振聋发聩,大有“面对WTO,怎么办?”的危机感。

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烟草产业不属于保护范围。关税减让怕承诺以及中国早在1994年就取消烟草制品的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均已打破,外烟将合法地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以价格、质量、品牌的优势与国产烟草制品争夺市场。国产烟草制品的市场份额及空间将大受挤压。诸多竞争力不强的中国烟草企业和广大烟农将面临破产。

2.烟草产业历来是国家积累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烟草业已连续十余年成为国家第一税利大户,占国家财政收入10%以上,烟叶收购关系到全国800余个县和1000多万农户的经济收入,从事卷烟零售的人员超过1000余万。加入WTO后,在外烟及跨国公司冲击下,中国烟草业效益下降,在市场份额减少的情况下,必将直接危及国家财政收入及国家经济安全。同时将使中国本已困难重重的脱贫与返贫、就业与失业等社会问题加剧。

3.中国烟草业在产业化的基础上必须同时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任务。加入WTO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使国内市场国际化。烟草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将直接面对外国烟草企业的激烈竞争。涌入中国市场的不仅有烟草产品,还有伴随而来的烟草资本、烟草机构和烟草文化。因此,不仅要看到外烟实物形态产品涌入的挑战,还应强调随外烟而涌入的非实物形态的挑战。有的专家甚至强调,全球化的跨国公司通过改变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关系,挑战一个国家的主权,将会改变人们传统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跨国公司影响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导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事例屡见不鲜,应当及早警觉。

4.中国加入WTO以后,将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对手多样化、竞争含义多元化、竞争内容多向化的格局。烟草产业也不例外。在国际烟草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国3.2亿烟民每年消耗18000亿支卷烟的市场早已令外国烟草商垂涎三尺。他们或磨刀霍霍、或抢占滩头、或已攻占桥头堡,总之是要把中国作为世界烟草大战的主要战场;他们兼并合作、灵活反应,是要把中国烟草主要企业(例如红塔集团)作为假想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面对外敌,中国烟草业是以打“内战”、“搞内耗”为主?还是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敌?因此,最大的危机在于不少国人对挑战无动于衷,对外烟入侵漠然视之,甚至大敌当前还要压优保劣,用计划经济手段来追求市场经济的目标,或是凭借“专卖地方”,实施地方保护,封锁市场,结果是使优势企业难以走向国际化,使弱势企业得到保护:“该活的活不了,该死的死不了”。

5.中国烟草业的现状特点是“大而不强”。“大”是说烟叶和卷烟产量、消费量为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1998年,全球卷烟产量11900万箱,中国卷烟产量3374万箱,占全球卷烟产量的30%;全球烤烟产量675万吨,中国烤烟产量210万吨,也是占30%左右);中国烟草工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仅“八五”期间累计实现利税2532亿元,年平均递增18.1%;自1987年以来,烟草业税利一直居各行业之首。全国约有一亿农村人口与烟叶生产、销售有关。烟草产业还带动了机械、造纸、印刷、化工、自控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说中国烟草业“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无全球巨型跨国公司;二无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名牌产品,而且出口创汇能力与产销能力极不相称;三是生产集中度很差,烟叶靠小面积种植的上千万烟农,卷烟分布在180多家烟厂,2000多个牌号,但80%以上亏损,1997年全国烟草业负债高达800多亿元。因技术水平及营销手段落后,规模经济效益很差,质量难以控制。再次是效益差异大,美国菲—莫公司1996年烟草总收入达365亿美元,中国卷烟的产销量为该公司的2.5倍,但卷烟企业的收入仅及菲-莫公司的40%。此外,中国烟草外销创汇额度很小,竞争力不强。在“大而不强”的状况下,烟草企业本身已经潜伏着一定的危机,加上私(走私烟)、假(假烟)、非(非配额烟)、超(超计划烟)泛滥,逃税漏税,约占全国卷烟产量的10.8%,使国家遭受巨大损失(仅洋烟每年偷逃关税即达200亿元以上)。“入世”(WTO)以后,更有外烟、跨国公司的阻击。因此,国有烟草企业将陷入“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中有流寇、四面受敌、危机四伏”的窘境。

6.烟草是特殊产品,烟草产业的积累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现的。国家把烟草产业不仅仅是作为生产问题看待,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再分配问题看待。因此,在我国烟草实行专卖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烟草产品在专卖渠道和专卖市场上应能顺畅地流通。但在我国特殊的财税体制影响下,国家烟草专卖已演化成“地方专卖”,或“专卖地方”。形成画地为牢,地区封锁的局面。因此,烟草商品的生产在变质变味的“专卖”保护下,不仅仅是市场、企业行为,更重要的是各级、各地政府的利益分割行为。烟草虽是垄断经营的行业,但烟草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因此,在烟草产品市场趋于饱和,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反吸烟浪潮限制卷烟消费的情况下,“入世”以后,如何改革现有的烟草专卖体制,“辣手治乱”,同时通过体制协调、利益补偿,清除地区封锁,一致对外,将成为“入世”以后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体制问题,有的专家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的专家还尖锐地指出:“狼来了,你是要权还是要命?”

7.中国烟草业,短短20年,发展迅猛,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功不可没。中国烟草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有中国烟草业“半壁江山”的云南烟草业和红塔集团已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是云南,也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骄傲。但是,云南烟草业也好,中国烟草业也好,在它们迅速崛起,展现辉煌的同时,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包括:高质量、低焦油、混合型卷烟新产品的开发、营销强化及开拓、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烟草专门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进和提高,也会形成“入世”后的障碍。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烟草业的发展方向如何?重点如何?WTO的动作方式、游戏规则如何?我们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准备都十分不足。在调整发展时期未加注意,这是一种失误,而在“入世”在即的今天,若再忽视这些问题,将会酿成危机。

8.有的专家还专门对我国“入世”以后,在烤烟和卷烟价格方面的劣势和冲击,作了测算分析。例如,若以进口津巴布韦烤烟为例,按现行关税40%加代征增值税17%,每吨烤烟的到岸交税价为27200元,这个价格显然低于我国现行出口平均价,也低于国内烤烟调拨价15%。因而,“入世”以后,由于关税减让,进口烤烟增加25%左右的价格竞争力,使中国烤烟出口处于劣势。再如,又以进口“555”牌卷烟为例,按现行税率,每条“555”牌卷烟的到岸完税价是110元,加入WTO以后,卷烟的关税怎么承诺尚不明朗。即使暂以36%税率计,则每条“555”卷烟到岸价仅为68元,从而使外烟的价格竞争力提高38%左右,也使中国卷烟出口或内销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入世”对中国烟草业和烟草产品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里应外合”的对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划就是“预”。此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对“入世”后的应对策略,讨论更为热烈,提出一系列颇有见地的思路。这些应对策略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面对“入世”,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而主动适应最主要是体制的适应。另外,还有规则的适应、观念的适应。

2.我们的目标首先应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然后才是保护烟草民族工业的问题。

3.加入WTO给我们的机遇是地区分工国际化、国际分工区域化。烟草是中国和云南具有优势的区域分工产业,要通过四个转移来提高烟草产业的效益:一是企业由传统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二是烟草生产方式要由资源集成向技术创新转移;三是要由追求数量向追求效益转移;四是要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移。

4.应及时提出中国烟草业过渡型保护措施和改革体系,以赢得中国烟草业重组的时间。由于加入WTO的谈判已明显地政治化,政治化以后,很多东西变得敏感,许多变数人们难以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变数加大的机会,在谈判中争取条件,获得过渡性保护的条款;不可以利用在谈判过程中已经承诺的其他条件进行间接保护。例如在农业协定中,将烟叶列入其中,列入重要农产品进行关税配额管理。要学习和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它还有一些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及过渡性的安排等等。必须了解这些规则,争取最大利益,避免更多损失。

5.烟草业的体制改革要和资产重组、品牌整合、产品整合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市场整合。单纯的体制改革,没有多大效果。要以强化国内的竞争,推动烟草业的重组使企业成长起来,以获得更大的谈判份量。没有实质的资产组合、品牌整合,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大企业。

6.关于烟草专卖体制,有这样的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现行的烟草专卖是保护落后的,客观上鼓励地区封锁,整个行业的竞争是不充分的。因此,专卖体制应有所松动,加大市场调节的成分;“双控”应当取消,政府应转向对烟草业间接调控,通过鼓励效率、促进联合、放开对地方政府和优势企业的约束机制,推动优势企业低成本扩张。另一种意见认为,现行的专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专卖制度不必要。中国的烟草业实际是在专卖制度下才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专卖制度没有真正实现。再一种意见则认为,未来体制的核心,就是把已经变质了的所谓专卖转化为真正的国家专卖。利用真正的国家专卖这种体制资源推动联合,形成一种垄断竞争,而非寡头竞争。专卖是国家专卖,全国统一的专卖市场,必须是开放的,不应该分割市场;在专卖渠道内,体现具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若用计划经济宏观管理模式来代替专卖制度,把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等同于专卖制度是不可取的。但专卖制度也要改革,要以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统一专卖、计划、市场;要政企分开,改革“三合一”的管理体制,只保留专卖局和生产企业。今天中国的烟草专卖没有办法取消,但将来一定会取消。因为,市场经济是长久的,而专卖制度是暂时的。

7.有的专家还具体建议在烟草专卖问题上,为了体现“寓禁于征”的本质,可以采取政府拍卖特许经营权的办法。认为靠拍卖特许经营权获取财政收入的做法在16、17世纪英国就已出现,历来都有。按照市场化的特许经营,完全可以实现专卖制度的两个目标:既达到对烟草产品“寓禁于征”,又达到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其本质是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拍卖特许权,获得财政收入,谁出高价卖给谁。对企业来说,要获得特许权需凭借有优势、有资金、有能力、有竞争力才能买;通过拍卖对企业一视同仁,避免人治。

8.WTO对我们烟草业既是危机,又是转机。这个转机就是指:WTO来了,就会促使我们思考现行的专卖制度,能不能较快地转移到一个较合理的制度下去。要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利益为分析,使专卖制度尽快摆脱过去的格局,放到新的格局下面来。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发挥企业的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来加强我们的竞争能力。要从体制外来推动体制内的改革。

9.烟草业中有四个利益主体:一是烟民;二是专卖局和财政;三是企业;四是烟农。过去烟农的利益研究得很不够。要加强对烟农利益保护的研究。若要保护中国烟草业,不怕外国公司来抢市场,而是怕它进来后把外国烟叶输进来,把我们的烟农打垮。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因为引进跨国公司,使自己的农业为跨国公司提供原料,结果跨国公司在垄断了市场之后,突然不要你的原料,造成你的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引起整个相关产业崩溃。因此,必须建立中国人自己控制的、使用中国烟叶的、具有中国品牌的烟草集团。

10.关于建立烟草企业集团问题,专家们都表示,不赞成全国只建立一个集团。因为那可能是“新瓶装旧酒”,是烟草总公司的翻版。但专家们也表示,不赞成全国搞太多的(例如7~8个)集团,那也会分散资源,形不成拳头。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全国组建3个或4个大的烟草集团,真正以资产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实行“四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

11.“入世”意味着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当然会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但同时,中国烟草企业也应该走出去,通过与国际性烟草集团合作,开辟国际市场。不参加跨国公司在烟草业的全球化和销售网络,我们很难进入烟草业世界发展的主流,所以要顺应全球化潮流,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可以在国外收购,兼并一些外国烟草企业、外国烟草品牌,用他们的管理、技术、市场渠道,加上我们的资金,实行跨国经营;或直接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雇佣外国人进行管理,培养自己的管理队伍。

12.中国烟草企业虽有特殊的一面,但说到底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和对策,都对烟草企业适用。因此,关于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烟草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持续创新尽可能地延长烟草业的产业成熟期,使其保持尽可能大的赢利空间;同时要遵循产业转移规律,不失时机地、有规律地向非烟产业扩展,加大烟草资本向R&D的投入,扩展资本运营的范围;还要加快烟草企业家及烟草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造就;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化的根本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应对WTO挑战的有效措施,但要实现信息化,必须消除体制的障碍。

正视挑战

与会者一致认为,WTO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烟草业有受冲击的一面,也有推动我国烟草业改革和重组的一面。中国烟草业当自强。只有以国家利益为重,深化改革,扫除地方保护主义,铲除“群雄割据”,整合国内市场,一致对外,提高与洋烟竞争的实力和竞争能力,守住本土,周旋东南亚,进军非洲市场,便可与英美烟草业形成鼎立之势。为此,必须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既要以实力迎接挑战,真正搞好烟草业的改革、重组;又要抢时间迎接挑战,当机立断、措施得力。要抓住机遇,不要让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为了迎接挑战,一些专家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建议,例如要建立烟草企业竞争的机制,以质优、价廉、多品种的卷烟产品,形成局部垄断格局,进而推进卷烟产品的结构高级化;同时烤烟生产方式也要彻底改革,走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烟草业形成高效产业一体化格局,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应云南红塔集团总裁字国瑞的邀请,与会代表专门赴玉溪烟厂考察一天。字国瑞总裁百忙之中向代表们畅谈了玉溪烟厂及红塔集团崛起的原因、骄人的业绩、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挑战的信心和措施。同时坦城地回答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大家看到玉溪烟厂现代化的厂房设备,紧张有序的大工业生产作业,了解到字国瑞总裁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三年使企业又迈了三大步,年税利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之冠,年产量超过200万大箱、三年税利累计达到591亿元,每个职工平均每天就为国家创税利16000元时,大家都十分感慨。理解了“红塔山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的确当之无愧;因而对红塔集团乃至于云南烟草作为中国烟草企业的中坚力量,对应对WTO挑战,增强了信心。同时,大家也希望,对于红塔集团这样的优势企业,国家、云南都应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上级烟草主管部门真正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辣手治乱”,大力整顿烟草市场,清除恶性竞争,保护优势企业发展。

最后,会议主办人,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兼发展研究院院长高发元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对全体代表的参加会议并热烈研讨表示衷心感谢;对专家们提出的对策思路及有益建议将及时归纳总结上报有关部门;对一些这次会议尚来不及研讨的问题还将再组织进一步的研究和研讨。总之是要加大学校科研与产业界、与科研的机构的联合和合作,为政府、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标签:;  ;  ;  ;  ;  

中国烟草行业应对WTO挑战战略研讨会综述_红塔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