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研究

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研究

刘湘国[1]2001年在《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把企业家作为一种职业并通过市场来对企业家进行配置,至少要解决四个问题:企业家的选聘、企业家的流动、企业家的报酬和企业家的供给。本文按照这个基本线索,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根据企业家的功能以及企业家与企业所有者的关系两个方面对企业家进行定义和界定;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共同治理逻辑,即由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共同选择企业的经营者。建立企业家才能的评价系统和资格认证制度以帮助识别个人的经营能力;通过对当前企业家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承认企业家才能个人所有和破除企业家的身份限制以保证企业家能自由流动,建立“职业禁止” 和“流动补偿”制度以规范企业家的流动行为,使企业家流动健康有序;根据企业家的功能结构提出企业家的报酬应由体现按劳分配的固定收入和体现承担风险的企业剩余所构成,激励的关键就是企业剩余分配的设计。针对我国以往重视道德自律而忽视约束制度建设的情况,提出建立企业家市场、个人财产抵押和个人破产制度及用多元化投资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形成有效的企业家约束制度体系;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家的现状和加入WTO及新经济对企业家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只有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企业家,才能满足需要,保障供给。并就建立企业家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方法提出政策建议。

王卫东[2]2007年在《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处西部的陕西而言,企业家资源的严重缺乏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时期陕西省要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国有企业目前在陕西省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效益普遍不佳,因此,陕西省尤其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和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为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家的内涵、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属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指导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进一步通过二手资料整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陕西省在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经营者选择机制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以及社会环境不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对企业家的培训不能满足形势需要等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扼要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陕西省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走市场化和职业化道路,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企业家约束机制,同时,要创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重视企业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如何推进企业家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本文指出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以及建立以平等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化经营者选择机制;就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本文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家薪酬机制,要重视并加强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产权、企业家人才市场、企业内部等约束机制;最后,就社会环境的创建和企业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本文提出要对社会的各个环境进行改良,形成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建立企业家培训体系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并且,就企业家市场的构建、相关制度的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的实行等核心问题,本文还相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赖荣[3]2005年在《转型期国企经营者职业化制度安排与人文支撑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营者职业化最早起源于西方,是为解决现代公司两权分离而出现相应的代理及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进行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营者的职业化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尚未突破。 在此背景下,本文应用现代企业的一些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对经营者职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制度特性与支撑环境,进程评价模型,以及我国经营者职业化发展现状、环境、症结与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对经营者职业化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经营者职业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轨迹、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对经营者及其职业化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以及职业经理的衍生等问题进行了理论辩析和界定,构建了经营者职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理论研究表明,经营者职业化本质上是一个制度性概念,一种制度安排。为此,论文对经营者职业化的制度系统与支撑环境进行了研究。从制度概念的分析出发,研究提出了经营者职业化的制度结构,制度装置和制度基础,以及制度运行的软、硬支撑环境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设计了经营者职业化的宏观基础模型与微观基础模型,为职业化的制度设计与环境构建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针对现有文献偏重研究解决职业化的体制制度障碍,对制度与人文支撑的辩证关系考虑不够充分,而现实运行效果不佳面临“制度困境”的现象,论文对经营者职业化的人文支撑环境进行了着重研究。分析了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制度的内在关联,研究解析了文化因素对经营者职业化模式的影响,指出经营者职业化的制度安排必须与文化的变革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以政治文化、市场伦理、组织文化、职业伦理和社会舆论导向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支撑环境,并对我国经营者职业化的人文支撑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为职业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研究的范畴。 接着论文对我国经营者职业化进程与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职业化产生发展的过程,研究提出了职业化的阶

周锦尉[4]1995年在《企业家的培育应走职业化、市场化之路——上海市的一次探讨活动》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的条件 甘忠泽(财贸党委副书记):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前提是:第一,政企要分开。企业要成为真正的法人。政企不分资产就无法重组。第二,产权要多元化。要由企业的法人代表来聘用经营者。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从资本的保值、增值角度来选择经营者的,不可能选差任劣。这就是经济利益的制约。第叁,企业家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仅是法人代表聘用的高级打工

茹雪静[5]1999年在《试论企业家的职业化和市场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并把企业办好,就必须有一支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因此,培养和造就现代化的企业家队伍并使之职业化和市场化,是企业改制和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毛惠媛[6]2008年在《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目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企业家问题就是国企改革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国有企业是否拥有大量的合格企业家,以实现企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随着渐进式改革与国有企业转轨转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功能角色和评价机制的不断变化,导致理论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伴随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家培养、选拔、考评、激励的机制体制必然与时俱进,因此,要完成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造就、建设和管理好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需要创新企业家管理机制。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和经验教训,对企业家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确定了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在国内外关于企业家能力和素质相关文献研究并与4家企业的12位高层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构成因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收集到的各项素质、能力进行整理,经过编码分析,初步得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理论框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资本的内容包括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框架的结果加入了个体特征变量后形成企业家能力资本调查问卷,以某省范围内的企业家为样本,分别对2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某企业拟候选的10个企业家结合该量表进行选拔评价,通过因子萃取,找出在多因子分析中影响企业家能力资本发挥的主因子,为了使选拔招募来的企业家与实际岗位的需要相匹配,笔者从培养理念、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叁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关于企业家绩效评价理论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进行理论集成创新,构建了动态的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笔者自编的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初始问卷(共包括24项条目),对发放回收的22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留了20项条目并对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20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分析以往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方法应用创新,运用先进的统计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以某省市国资委控股的14家企业的企业家作为样本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的应用过程,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基础和依据,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获得一个更高的业绩水平而实行的手段,而激励则是为了更好地改进业绩尽力使业绩最大化,笔者从薪酬、控制权、声誉、市场竞争几个方面对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企业家培养选拔机制、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最终促进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建设企业家队伍。针对企业家发展现状和国企“政治化”属性阻滞企业家职业化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机制优化及“党管企业家”与企业家市场化的实现形式。为反映企业家职业化的现实状况,在集成创新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企业家市场化与职业化对应关系来测量企业家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职业化阶段做出定性的判断。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性工作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周成名[7]1997年在《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化的对策》文中认为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更大范围地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除了制度创新外,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化的环境,让企业家成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对于中国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优化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和微观基础.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运行机制,才能把企业家推向市场,造就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

朱和慧[8]2004年在《关于在国有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企业中,职业经理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加入WTO,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优秀经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优秀经理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非职业化,缺乏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本文对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研究,这将有利于丰富现代企业理论,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利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及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全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解决好国有企业深层次问题的必要环节”的观点;回顾了职业经理人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职业经理人产生的主要原因;描述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点和能力要求;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的现状;并从不同方面提供了国有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背景资料。第二部分对国有企业如何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经理人选择和使用的办法与原则;建立了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需要配套改革的相关制度----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讨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和市场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问题。文章的第叁部分简要阐述了对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梁惠清[9]2009年在《当代农民企业家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解决“叁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市场化是前提,工业化是途径,城市化是结果。探索农民企业家成长的规律,引导和支持农民企业家成长,对发展农村工业,整合农村资源,逐步消除城乡间的差别,有着迫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站在造就相当数量的农民企业家、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最终解决“叁农”问题的高度,探索农民企业家成长规律,并对当前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制度设计提出一些思考。农民企业家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二元社会向一元社会转变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发展壮大是中国1978年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本文的研究从对农民企业家概念的理解入手,从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分析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的过程,并对农民企业家产生的环境进行审视。农民企业家的产生是从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前提条件。企业家成长所需的条件包括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自身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指外部环境为农民企业家提供资源的能力,资源作为企业家成长的物资条件表现在:企业首先作为自发的秩序在资源富集的地方产生,企业家然后得以产生;自然资源富集对企业家产生的需求,农民企业家是农村市场资源分配的最主要的微观主体;市场机制是农民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资源为农民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资源成就企业家精神,并提供文化产业开发领域;社会资源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和谐发展的人际氛围;政治资源为农民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而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农民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成长,企业家能力既是一个状态概念,有着特定的内涵,是一种结果反映,可以由特定指标来衡量,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农民企业家的成长能力,是一种质的动态过程的反映,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并且随着企业家“干而学”的过程企业家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农民企业家由于其身份和成长环境与其他企业家不同,所以在资源利用、能力成长、管理决策、公司治理、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农民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和其他企业家群体相比,起步晚,层次低,农民企业家成长也有其明显的的局限性。新一轮的制度安排对当代农民企业家的成长带来发展的契机,农民企业家的成长以及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又推动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农民企业家要不断成长发展,政府部门应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各方面应给予农民企业家必要的理解与支持,而农民企业家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升素质与能力。本文的叙述逻辑安排如下:文章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是理论探索部分,属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从农民企业家产生、为农民企业家提供资源的能力成长和农民企业家的能力成长叁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的分析框架,产生意味着从无到有,从孕育到出世,成长意味着从小到大,从弱小到强大,两者是成长理论的核心。农民企业家的产生包括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农民企业家的职业化与社会化、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四个阶段。农民企业家的产生是我国改革政策的结果、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村市场资源分配的需要。资源是企业家成长的物资条件,当代有利于农民企业家成长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农民企业家能力成长的一般过程包括观念成转变、经营管理能力成长、资本积累、社会网络关系开拓、实战经验积累的几个关键方面。文章第五章是规律探索和原因分析部分,属于特殊性的探讨,指出农民企业家人性的多倾向性,构成了农民企业家群体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经营方法的复杂性;农民企业家创业投资过程受投资者资源可获得程度、认知偏差、个人性格、信息的可获得性、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其投资数额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现阶段农民企业家人员管理的规模,主要股东人数,企业管理绩效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文章第六章、第七章是评判总结、对策建议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企业家队伍从无到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家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农民企业家尚处在起步和成长的阶段。应从优化农民企业家创业经营环境和加速农民企业家自身素质培养方面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

陈凤琦[10]2017年在《“混改”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职业经理人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显着提升。近年来,党和政府更是出台大量文件推动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的职业化发展问题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国有企业一直没有建立起职业化的经理队伍,普遍存在经理人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人员任命"非市场化"严重、中层管理者晋升空间狭窄、具有国际化背景或是国际视野的中高层管理者稀缺等问题。而以往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层经理,对支撑企业正常运行具有重大贡献的广大中层经理人的研究偏少,对中层经理职业化问题的研究更加稀缺。本文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研究背景,以职业化、职业经理人、中层经理的相关研究以及现代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经理人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的机制建设问题。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职业化基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四个维度出发,筛选出30个指标,构建了国有企业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国企中层经理为对象,测定安徽省国有企业中层经理的职业化发展水平。研究揭示了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中层经理职业素质欠缺、中层经理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企业经理人管理非市场化、法律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系统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的机制。包括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健全的六种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选拔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培训发展机制、企业文化机制,以及企业外部需要构建的叁种机制:经理人市场机制、文化舆论引导机制、法律机制。本文的研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层经理职业化等问题展开,进一步丰富了职业化理论和中层经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可为政府制定国企改革政策、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化经理队伍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研究[D]. 刘湘国. 中南大学. 2001

[2]. 陕西省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D]. 王卫东.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3]. 转型期国企经营者职业化制度安排与人文支撑环境研究[D]. 赖荣.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4]. 企业家的培育应走职业化、市场化之路——上海市的一次探讨活动[J]. 周锦尉. 中国企业家. 1995

[5]. 试论企业家的职业化和市场化[J]. 茹雪静. 胜利论坛. 1999

[6]. 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 毛惠媛. 东北大学. 2008

[7]. 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化的对策[J]. 周成名. 世界经济文汇. 1997

[8]. 关于在国有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研究[D]. 朱和慧. 天津大学. 2004

[9]. 当代农民企业家成长研究[D]. 梁惠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10]. “混改”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研究[D]. 陈凤琦. 安徽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