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吗-基于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实证检验论文

媒体报道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吗?
——基于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实证检验

张俊民 宋 婕

[摘 要] 本文从媒体这一非正式制度出发,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利用2007—2014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媒体报道能有效抑制这一行为。并且,这一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深陷代理问题的公司,以及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聘请不具行业专长和小规模事务所的公司。研究还发现,媒体报道的抑制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占主导,且负面报道相比非负面报道的抑制作用更强。这些结论表明,媒体在抑制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意见购买机会主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研究对加强审计意见购买监管与媒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 媒体报道 审计意见购买 信息不对称 代理成本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公司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的方式之一,审计意见购买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与审计独立性(DeFond和Zhang,2014[1]),影响独立审计制度在投资者利益中的保护功能。现有文献主要从各种角度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存在性提供经验证据(Lennox,2000[2];Newton等,2016[3];Chen等,2016[4];杜兴强和郭剑花,2008[5];伍利娜等,2013[6];李青原和赵艳秉,2014[7]),然而却较少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治理机制。近些年,媒体作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之一,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在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约束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Miller,2006[8];Dyck等,2008[9];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10];罗进辉,2012[11];孔东民等,2013[12])。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深层次原因归于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而媒体报道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近期,我国审计市场监管者也多次提示审计师关注媒体报道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例如,2016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备受媒体关注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项目风险防范”为主题,对多家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书面约谈。因此,在当前我国法制环境对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不足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媒体在审计意见购买中的作用效应,对确保外部审计质量、增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借鉴Lennox(2000)[2]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贡献有三点:第一,拓展了审计意见购买与媒体治理研究文献。一方面,已有研究集中为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存在性寻找经验证据(Lennox,2000[2];Newton等,2016[3];Chen等,2016[4];杜兴强和郭剑花,2008[5];伍利娜等,2013[6];李青原和赵艳秉,2014[7]),但较少关注其背后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从公司违规(Miller,2006[8];Dyck等,2008[9];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10];孔东民等,2013[12];周开国等,2016[13])、高管薪酬(杨德明和赵璨,2012[14])、代理成本(罗进辉,2012[11])、并购决策(Liu和McConnell,2013[15];陈泽艺等,2017[16])、公司费用黏性(梁上坤,2017[17])等方面,已有研究为媒体在缓解公司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中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为媒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作用提供经验证据。第二,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媒体报道对审计师行为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献。已有研究发现,大量媒体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引起审计师更换客户公司(刘启亮等,2013[18])、收取更高风险溢价(刘笑霞等,2017[19])、更倾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吴伟荣和郑宝红,2015[20];张丽达等,2016[21]),但较少关注审计意见购买这一重要行为。第三,最近耀友福(2018)[22]发现,负面报道能显著减少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周兰和耀友福(2018)[23]则发现,仅有负面报道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购买具有抑制作用,而非负面报道作用不明显。然而,媒体报道影响审计意见购买的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仍不清楚。本文揭示了媒体抑制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购买的两大作用效应——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与周兰和耀友福(2018)[23]研究发现不同,本文发现负面报道与非负面报道均对审计意见购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前者。并且,媒体报道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代理成本高和盈余管理程度高的公司,以及所聘请的审计师处于信息劣势和专业胜任能力较弱(如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不具有行业专长和小规模事务所)的公司。研究证实,媒体报道通过发挥信息功能与治理功能抑制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

审计意见购买是指企业管理层以提高审计费用、提供或威胁取消合作机会、提供价外费用或其他利益等方式,诱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行为(杨和雄,2009[24])。因此,现有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审计师变更或异常审计收费是否改善审计意见来验证企业管理层是否存在审计意见购买。

基于美国市场的早期研究通过观察审计师变更前后的审计意见差异,未找到管理层成功购买审计意见的证据(Chow和Rice,1982[25];Smith,1986[26];Krishnan,1994[27];Krishnan和Stephens,1995[28])。例如,Chow和Rice(1982)[25]、Smith(1986)[26]发现,尽管上期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公司更可能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但变更后的审计意见并未得到明显改善。Krishnan(1994)[27]发现,相比未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变更公司的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更为稳健。但是,Lennox(2000)[2]认为,由于不同年度的审计意见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审计意见变化来识别是否存在审计意见购买。他通过构建审计意见估计模型,估计不可观察的公司在审计师变更与不变更情况下的审计意见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检验审计师变更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证实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随后研究借鉴Lennox(2000)[2]的模型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例如,Chen等(2017)[4]提供了管理层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分所变更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经验证据。Osma等(2018)[29]利用西班牙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变更签字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购买。Newton等(2016)[3]证实美国公司存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相比西方发达审计市场,我国审计市场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具有市场集中度低、恶性竞争、买方市场等显著特点。事务所敢于说“不”的直接后果很可能就是丢失客户(杜兴强和郭剑花,2008[5])。因此,企业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和能力更强。早期研究找到了审计意见购买的微弱证据(李爽和吴溪,2002[30];陆正飞和童盼,2003[31];吴联生和谭力,2005[32])。近期研究更多倾向于支持管理层成功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例如,DeFond等(2000)[33]、Chan等(2006)[34]基于中国市场的研究发现,前期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在由“大所”变更为“小所”、“外地所”变更为“本地所”后,更可能获得“干净”审计意见。杜兴强和郭剑花(2008)[5]利用Lennox(2000)[2]模型发现管理层实现了审计意见购买。伍丽娜等(2013)[6]提供了企业集团通过变更事务所实现审计意见购买的证据。李青原和赵艳秉(2014)[7]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管理层通过变更注册会计师而非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审计意见。Chen等(2016)[4]为我国公司管理层变更注册会计师购买审计意见提供了证据。国内研究还发现,公司管理层通过增加审计费用购买审计意见,以规避不利审计意见(唐跃军,2010[35])。最近,翟胜宝等(2016)[36]发现分析师跟踪显著加剧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陈宋生和曹圆圆(2018)[37]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前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2.2 IM-DILI和DIAIH鉴别诊断 由于IM-DILI和DIAIH临床表现相似、自身抗体特异性差等原因,临床上对两者间的鉴别诊断目前仍较困难。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将IM-DILI与DIAIH的异同归纳如下(表1)。IM-DILI的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特征与AIH相似,但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激素治疗成功后停药可持续缓解[6];而DIAIH在停用激素后易复发,须持续激素治疗。因此,密切随访有助于IM-DILI和DIAIH的鉴别。本例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并且在停用激素后持续缓解,因此诊断为IM-DILI。

(二)媒体报道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

独立审计是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Jensen和Meckling,1976[38])。作为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之一,审计意见购买直接影响独立审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质量与审计独立性(DeFond和Zhang,2014[1])。由于我国法制环境还不够完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更显不足。因此,寻求其他非正式制度遏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尤为重要。媒体则是其中之一。大量文献发现,媒体在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中发挥了重要的治理作用,如降低和改正公司违规(Miller,2006[8];Dyck等,2008[9];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10];孔东民等,2013[12];周开国等,2016[13])、监管高管薪酬(杨德明和赵璨,2012[14])、降低代理成本(罗进辉,2012[11])、优化并购决策(Liu和McConnell,2013[15];陈泽艺等,2017[16])、抑制公司费用黏性(梁上坤,2017[17])、提高审计质量(吴伟荣和郑宝红,2015[20];张丽达等,2016[21])等。

理论上,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深层次原因归于信息不对称及因此产生的代理问题。一方面,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作为代理方的管理层有动机为了自身利益操纵会计盈余,这加大了审计师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管理层在意审计意见,并因此产生审计意见购买动机(陆正飞和童盼,2003[31])。另一方面,具有意见购买动机的管理层能否成功购买还受到企业与审计师、外部投资者以及监管层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罗进辉,2012[11]),正是由于外部投资者与监管层不能完全观察到管理层的努力水平及经营业绩,才使得管理层能够通过购买“干净”审计意见掩盖真实的盈余质量。作为重要的信息中介与外部治理机制,媒体报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因此有助于减少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以下分别从审计意见的购买方(客户公司管理层)与供给方(审计师)两方面具体论之。

一方面,对于审计意见购买方管理层而言,媒体报道有助于抑制管理层的购买动机和能力。其一,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具有事先威慑力与事后监督力。根据媒体的有效监督观,媒体报道主要是通过改变管理层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行动的收益与成本,进而对管理层决策行为产生影响(Dyck和Zingales,2002[39];郑志刚,2007[40])。当存在大量媒体报道时,公司的违规和舞弊等行为以及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更容易被识别,并引起监管部门的介入或对管理层声誉造成影响,这反过来对公司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这种威慑作用可能增加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风险和成本,进而降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与能力。经验研究证实,媒体报道在揭示财务舞弊中具有事后监督的作用(Miller,2006[8];Dyck等,2008[9];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10])。这种事后监督与惩罚的可置信威胁能起到事前约束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确,周开国等(2016)[13]发现,媒体报道量显著降低了公司违规的频率,起到了威慑作用。其二,媒体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机会主义倾向,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提高了董事会治理效率(Joe等,2009[41])、内部控制质量(逯东等,2015[42])。孔东民等(2013)[12]研究发现,大量媒体关注有助于降低公司盈余管理、中小股东被侵害以及公司违规的发生,尤其是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这种降低作用更为凸显。梁上坤(2017)[17]发现,媒体关注削弱了管理层机会主义动因,抑制了公司费用黏性。媒体报道也被证实有助于企业业绩改善(郑志刚等,2011[43])。这些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其三,媒体出于自身利益偏好报道为大众所关注以及吸人眼球的热点新闻(Core等,2008[44]),公司更换审计师则是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新闻。尤其是当公司上期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本期若更换审计师更可能成为媒体“阻击”的对象,给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加之,受限于我国当前媒体生态环境,企业往往行事谨慎、低调,严防任何可能给媒体借题发挥的“导火索”(杨道广等,2017[45])。出于这些考虑,媒体关注下的管理层从事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可能随之降低。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信息中介,媒体报道是审计师的重要信息来源,这有助于增强审计师对公司盈余质量及潜在风险的了解,进而降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成功的可能性。当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决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强烈的购买动机能否实现还依赖于审计师要求的收益(如收取更高审计费用)是否大于因出具“干净”审计意见可能遭受的成本。媒体报道可能影响审计师的成本收益函数,进而影响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成功与否。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有助于揭示公司潜在风险并引起审计师的注意,增强执业谨慎性,表现为客户公司负面报道越多,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刘启亮等,2013[18]),审计收费越高(刘启亮等,2013[18];刘笑霞等,2017[19]),越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吴伟荣和郑宝红,2015[20];张丽达等,2016[21])等。周兰和耀友福(2015)[46]发现,媒体负面报道减少了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而进行的盈余操纵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这些证据说明,媒体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提高了审计师因出具“干净”审计意见而可能遭受的成本,进而起到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作用。综上提出假设1。

H1: 其他条件不变,媒体报道显著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

根据上文分析,媒体通过发挥信息中介与外部治理作用,有助于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与能力。如此,那么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代理成本不同的企业,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当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或代理成本较低时,媒体报道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将大大降低,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边际影响较弱;反之,当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代理问题较严重时,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则较强。为了进一步论证研究假设1,本文提出假设2。

H2a: 其他条件不变,相比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公司,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更为显著。

为检验研究假设H1,本文通过在模型(2)中加入媒体报道及其与OP 的交互项考察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构建模型(3)。Media 表示媒体关注度,为上市公司年度被媒体报道的次数加1后的自然对数。若假设H1成立,则γ 2显著为正。

进一步地,如果媒体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成立,那么当审计师处于信息劣势或专业胜任能力较弱时,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会更为明显。以下尝试从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事务所行业专长与规模三方面进行论证。

k ∑Switch it ×Controls it

综上所述,伏击是边防战斗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战术之一,对完成边防战斗任务有重要的作用。在战斗中,如果能够应用好伏击战法,不但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战斗的胜利,确保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运用不好,则可能会给国家造成损失,给部队人员造成伤亡。在边防战斗中,我们要求取得战斗胜利的同时,更应保证把作战人员的伤亡降到最低。在边防战斗中,只要充分运用好伏击战术,就能在完成战斗任务的同时,将伤亡降到最低,达成最好的战斗效果,真正取得边防战斗的胜利。

H3a: 其他条件不变,相比签字会计师任期较长的公司,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的公司更为显著。

H3b: 其他条件不变,相比聘请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公司,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聘请不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公司更为显著。

4.1 温室消毒:按温室空间,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加80%DDV0.1克和锯末8克混合均匀后点燃封闭一昼夜,再打开风口大放风。

H3c: 其他条件不变,相比聘请大规模事务所的公司,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聘请小规模事务所的公司更为显著。

平泉市城绿地景观建设的现状水平较低,达到要求的绿地微乎其微,东山公园、滨河绿地虽经过多年规划,但配套设施缺乏。绿地指标大大低于国家有关指标。比如,城市北城分区现有绿地面积11.44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人均绿地1.38。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仅0.78hm2,人均公共绿地不足1m2。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与模型

1.审计意见购买的度量。

与现有研究一致,本文采用Lennox(2000)[2]的方法测度。具体地,首先运用模型(1)估计i 公司t 期在变更事务所和不变更事务所条件下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即:

AO it01Switch it2Switch it ×AO it-1

Switch it01OP itj ∑Controls it

3AO it-1 +γ j ∑Controls it

首先,根据“学习效应理论”,审计过程是审计师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审计任期较长的签字会计师,其往往对客户生产经营、会计政策、管理层质量等方面比较了解,这有助于审计师积累与特定客户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增强对客户特定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审计质量(Myers等,2003[47];闫焕民,2015[48])。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可能相比外部媒体报道更具信息优势,这削弱了媒体在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中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相反,当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时,其往往对客户的专有知识拥有不足,媒体报道因此可能成为审计师了解客户公司的补充性信息来源渠道。大量媒体报道有助于增强审计师对客户公司的了解,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成功的可能性。其次,审计师的行业专长有助于审计师深入了解特定行业客户公司的经营特点、财务报表可能的错报来源及主要风险点,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Wright和Wright,1997[49])。行业专长越强,审计师拥有有关客户公司专属知识、行业惯例的信息越多(Dunn和Mayhew,2004[50]),这降低了审计师对媒体报道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审计师发现管理层各种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从而减少审计意见购买。换言之,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聘请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客户公司可能并不明显,而主要集中在不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客户公司。最后,相比大规模事务所,小规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购买难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审计市场,小规模事务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更可能屈于客户公司的压力,这加大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事务所规模越小,潜在的准租金越少,越可能为了单个客户而牺牲独立性(DeAngelo,1981[51])。此外,大规模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高声誉”,也更少可能屈于客户压力被“收买”。因此,可以预期相比大规模事务所,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聘请小规模事务所的客户公司更为凸显。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Industry +∑Year +ε it

沟通上的障碍,往往会给工作开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学习哈佛管理课程,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我的一个案例,案例中的我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

模型(1)中,若公司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AO 取1,否则取0;若公司当年更换事务所,则Switch 取1,否则取0。实际操作中,事务所合并、更名或换所不换师不视为事务所变更。通过对模型(1)进行Porbit回归,可以得出审计意见估计式,从而分别求出变更事务所与不变更事务所条件下公司获得非标意见的概率,两者之差即则表示公司是否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型(2)检验审计意见购买与事务所变更的关系。根据Lennox(2000)[2]的观点,如果OP 与Switch 呈显著负相关,则说明上市公司成功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

基于前文分析,从深层原则与基础理念看,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管理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人主义,二是理性主义。

综上,现有国内外研究从各个层面为公司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却较少分析其背后的治理机制。本文从媒体这一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出发,试图弥补这一不足。

+∑Industry +∑Year +ε it

与此同时,正在引发世界性科技变革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加入到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的融合中,智能化和智能运维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2)

2.研究模型。

H2b: 其他条件不变,相比代理成本较低的公司,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更为显著。

Switch it01OP it2OP it ×Media it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充满神奇幻想的小说。作者以寻找丢失的自行车为线索,让主人公老张与幻化成少年、青年和中年人的自行车相遇,并在寻找老张丢失的自行车的过程中引出了一段段充满回忆又令人唏嘘的少年往事。情怀、感恩和救赎的主题随着故事的讲述缓缓呈现在读者眼前,而精巧的结构、简洁的行文,也让读者得以沉浸其中。

3Media itj ∑Controls it

对于假设H2a与H2b,本文分别按信息不对称或代理成本的高低对模型(3)进行分组检验。具体地,借鉴已有研究(孔东民等,2013[12];梁上坤,2017[17]),采用分析师跟踪数量(Follow )与无形资产占比(Intag )度量信息不对称。分析师跟踪数量越少、无形资产占比越高,则表示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同时,借鉴罗进辉(2012)[11]的研究,采用经营管理费用率(Expense )和总资产周转率(Turnover )度量公司代理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率越高或者总资产周转率越低,则代理成本越高。通过对以上四个变量分别按年度中位数将全样本划分为信息不对称高组与低组,以及代理成本高组与低组,检验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差异。若假设H2a(H2b)成立,则OP ×Media 的估计系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代理成本)高组更为显著。

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校长,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理事,沧州市教育协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沧州师院特聘教授,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杰出校长、沧州市中小学标兵校长。多次在《河北教育》《教育文摘》发表文章。

(3)

+∑Industry +∑Year +ε it

同时,按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长短、审计师行业专长以及事务所规模对模型(3)进行分组回归,分别检验假设H3a、H3b和H3c。对于签字会计师的审计任期,借鉴已有研究(闫焕民,2015[48]),分别以截止会计年度所有签字会计师为某公司年报审计且签字的平均年数(TenMean )和最长年数(TenMax )度量。本文对TenMean 与TenMax 分别按年度中位数将全样本划分为审计任期较短组与较长组。同时,与已有文献一致,审计师行业专长采用事务所i 在行业K 中所有公司资产总额的平方根之和除以行业K 中所有公司资产总额的平方根之和,记为MSA 。除制造业按二级行业代码,其他行业均按大类进行分类。同样地,根据MSA 的年度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和不具有行业专长样本组。最后,分别以是否为“十大”(Big 10)或“四大”(Big 4)划分事务所规模。我们预期,OP ×Media 的估计系数在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不具有行业专长和小规模事务所的样本公司组更为显著。

育苗土的配制原则是坚而不硬,松而不散,有很好的通透性,营养全面,无病虫害及除草剂,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播种用的床土最好是在头年秋季准备好。

上述三个模型中的Controls 均为一组控制变量,借鉴Lennox(2000)[2]、Chen等(2016)[4]的研究具体包括:财务杠杆(LEV )、总资产收益率(ROA )、现金流(OCF )、上市年限(Age )、应收和存货占总资产比(ARInv )、关联方借款(Rptlend )、流动比率(CR )、亏损(Loss )、企业规模(Asset )、股票年回报率(Ret )、高管持股(Exeshr ),以及行业(Industry )和年度(Year )效应。所有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剔除金融保险业公司、上市不足1年公司以及相关数据缺失公司,最终获得13 981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由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模型需要使用上期审计意见,因此,实际数据期间涵盖2006—2014年。除媒体报道数据系手工整理于中国知网(CNKI)《全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变量进行1%与99%分位数的缩尾处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审计师变更Switch 的均值为0.100,中位数、1/4和3/4分位数均为0,这说明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率并不高,也同我国审计市场的现实情况相符。媒体报道Media 的均值为4.023,即平均公司每年被媒体报道的次数约为55次;标准差为1.09,说明不同的公司受到媒体报道的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统计结果与梁上坤(2017)[17]研究基本接近。此外,表2也列示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这里不予详述。

(二)回归分析

表3的列(1)首先报告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存在性的检验结果。从中可见,OP 的估计系数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事务所变更受到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具体地,当后任事务所更可能出具“干净”审计意见时,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变更事务所;反之,当后任事务所出具“干净”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低时,公司管理层则更可能选择留任现任事务所。这一发现与Lennox(2000)[2]、Chen等(2016)[4]研究一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这为本文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当进一步加入媒体报道及其与OP 的交互项时,表3列(2)报告模型(3)的回归结果显示,OP ×Media 的估计系数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媒体报道显著抑制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倾向,研究假设H1得到支持。这与当前我国制度环境相符。作为新兴转轨经济体,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信息透明度较低、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弱等典型特点,这为媒体的信息功能与治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而有助于减少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检验

注:括号内为经公司层面Cluster的Z 统计量;常数项未报告;分别表示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4报告了在不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下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差异。列(1)至列(4)显示,OP ×Media 的估计系数仅在被较少分析师跟踪和较高无形资产占比的样本组显著,表明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与假设H2a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媒体报道的信息功能与治理功能更为凸显,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和能力,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审计师识别客户公司审计风险,加大审计意见购买难度。列(5)至列(8)显示,OP ×Media 的估计系数仅在代理成本较高的样本组显著。这与研究假设H2b一致,说明当公司深陷代理问题时,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证实了媒体的治理效应。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上文研究假设H1的理论分析。

表5报告了签字会计师审计不同任期下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所有TenMax 还是TenMean 度量审计任期长短,OP ×Media 的估计系数均仅在任期较短组显著正相关,即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当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的情况下,研究假设H3a得到支持。这与媒体的信息效应一致,因为当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时,审计师拥有客户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媒体报道能为其提供了解客户公司更多有用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增加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的难度。

表6报告了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在事务所行业专长和规模差异下的分组检验结果。列(1)与列(2)显示,OP ×Media 的估计系数仅在事务所不具有行业专长的样本组显著为正。这与研究假设H3b一致,表明当审计师不具有行业专长时,因其拥有更少有关客户的专属知识、行业惯例等信息,媒体的信息效应更为凸显,这有助于增强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列(3)至列(6)显示,OP ×Media 的估计系数仅当事务所规模较小时才显著为正。这表明,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聘请小规模(“非十大”或“非四大”)事务所的客户公司,研究假设H3c得到支持,这与上文理论分析一致。

表4 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的分组检验

表5 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的分组检验

表6 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事务所行业专长与规模的分组检验

(三)考虑内生性后的结果与其他稳健性检验

1.考虑内生性后的结果。

其次是绝对的绝户继承,即父母双亡没有男性继承人的继承,这又包括了在室女单独继承和在室女、归宗女、出嫁女的混合继承。在第一种情形下,“诸绝户财产,尽给在室诸女。”即去除丧葬费用之后,将所有财产尽数给予在室女,若有多个在室女,则数人平均分配财产。在存在在室女、归宗女、出嫁女时,遵循的原则是给予在室女家产较多,归宗女次之,出嫁女最少。

教师识知本身就是“前结构”所构成的教师个人“原视界”与他者视界不断融合,从而形成更高级别的“新视界”的过程。教师培训多种参与主体具有不同的“视界”,传统客观知识论强调知识的权威性,限制了教师“多元理解”的可能性,专家“一言堂”讲座式培训堵塞了不同主体之间“视界融合”的对话渠道,缺乏理解和对话的培训消解了教师培训的主体性,教师培训中的“失语”也无助于“新视界”的形成和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培训应允许、倡导和鼓励教师对于文本进行多元理解和对话,把文本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同伴、教师与专家等之间的“视界”从差异走向联结的融合过程中实现经验的碰撞和新意义的创生。

考虑到模型(3)可能因互为因果或遗漏重要变量而导致内生性问题,稳健性检验中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回归法予以缓解。具体地,借鉴已有文献(Dyck等,2008[9];郑志刚等,2011[43];杨道广等,2017[45];于忠泊等,2011[52]),本文选取如下三个变量作为媒体报道的工具变量:非流通股比例(NTrdShrs )、行业所有公司媒体报道量的年度均值(Media_ Ind )和公司终极产权性质(SOE )。在第一阶段用Media 和OP ×Media 分别对三个工具变量和模型(3)中的所有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将各自的拟合值替换模型(3)中的Media 和OP ×Media 进行第二阶段回归。表7的列(1)~列(3)报告了检验结果。此外,控制公司层面固定效应对模型(3)进行稳健性检验,表7的列(4)与列(5)报告了检验结果[注] 由于部分公司在样本期内从未发生事务所变更,公司固定效应回归检验中这些样本公司被自动排除,致使样本量相应减少。 。以上结果与上文实证结论一致。

表7 考虑内生性后的2SLS回归结果与控制公司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2.其他稳健性检验。

尽管主流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审计师变更前后审计意见是否得到改善来验证审计意见购买的存在性,但由于事务所变更可能存在一定噪音,稳健性检验中做如下进一步检验,以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其一,改变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一方面,借鉴周兰和耀友福(2018)[23]的研究,通过控制上期审计意见(AO t-1 )与审计师变更,观察媒体报道对本期审计意见(AO t )的影响。表8的列(1)显示,Media 的估计系数为正,表明媒体报道越多的公司下期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减少了审计意见购买。另一方面,除更换审计师,客户也可能通过支付超额审计费用来购买审计意见。如此若假设H1成立,那么媒体报道在超额审计费用影响非标审计意见出具的可能性中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借鉴陈宋生和曹圆圆(2018)[37]的研究,以单位资产审计收费变化率度量超额审计收费(AbsFee ),以本期审计意见为被解释变量,考察媒体报道与超额审计收费的交互影响。其中,AbsFee =(当年审计费用/当年末总资产-上年审计费用/上年末总资产)/(上年审计费用/上年末总资产)。表8中的列(2)报告了检验结果,可见AbsFee ×Media 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媒体报道能显著抑制通过支付超额审计费用方式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其二,考虑事务所变更方向。从事务所变更方向看,主要包括小所换小所、大所换小所、小所换大所、大所换大所。相比而言,后两类更可能是为维持或提高审计质量,而前两类更可能发生审计意见购买。[注] 我们以是否为国际“四大”来界定事务所规模。研究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1 404次事务所变更中,后两类事务所变更次数仅为85次,占总样本的0.61%,而前两类为1 319次,占比9.43%。这表明在我国审计市场,“四大”与“非四大”事务所的审计客户相对稳定,且客户具有较弱动机通过由“非四大”变更成“四大”事务所以提高审计质量。 因此,稳健性检验中剔除后两类事务所变更样本,而集中于前两类中的审计意见购买问题。表8的列(3)报告的检验结果与上文实证结论一致。

表8 其他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进一步分析与检验

(一)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购买的最直接动机就在于通过购买“干净”审计意见掩盖真实盈余。如此,如果媒体报道能有效削弱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那么应该能够观测到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更为明显。为了证实这一推论,进一步检验采用修正Jones模型分年度分行业估计得到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并对模型(3)进行分组检验。表9报告的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推论。结果表明,当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这进一步证实了假设H1。

(二)媒体报道性质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差异

最后,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还可能受到媒体报道性质的影响。根据媒体的公司治理文献,相比非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对公司管理层具有更强的监督与威慑作用。因此,进一步检验中采用公司年度负面报道的次数除以总报道次数加1后的自然对数(Media_ NegR ),以及是否存在负面报道哑变量(Media_ NegD )作为负面报道的替代变量,检验媒体报道性质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差异。表10报告的检验结果显示,OP ×Media_ NegR 和OP ×Media_ NegD 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负面报道相比非负面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更强。

表9 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盈余管理

表10 媒体报道性质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

六、结论与启示

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ennox(2000)[2]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媒体报道有助于抑制这一行为。并且,这一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深陷代理问题的公司,以及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审计师不具有行业专长和聘请小规模事务所的公司。这表明,媒体报道在约束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也发现,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抑制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占主导,且负面报道相比非负面报道的抑制作用更强。

总而言之,财务模型在项目融资的举办中扮演着重要的工具角色,是投资方进行投资决定,分析选择具体投资结构和融资方案,确定资金投入规模不可或缺的手段。另一方面,从项目融资的重要参与方融资人的角度,财务模拟也是量化项目风险,确定可融资性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诚然,任何预测在本质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财务模型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但在实务中财务模型依然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用以尽量的确定项目的未来经济可行性。

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媒体作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在抑制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意见购买这一机会主义行为中发挥了积极治理作用。研究对加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监管与媒体治理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其一,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完善新闻媒体监督制度,提高媒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改善媒体环境,支持媒体发挥能动性,鼓励新闻媒体披露更多更深层信息,缓解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外部监督和治理作用。其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需要高度重视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在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发挥媒体这一非正式制度约束管理者审计意见购买机会主义行为。其三,审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这一市场信息中介,提高审计质量,尤其是当管理层具有较强审计意见购买动机时。

参考文献

[1]DeFond M,Zhang J.A Review of Archival Auditing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58(2-3):275-326.

[2]Lennox C.Do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Evidence from the UK[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321-337.

[3]Newton N J,Persellin J S,Wang D,et al.Internal Control Opinion Shopping and Audit Market Competi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6,91(2):603-623.

[4]Chen F,Peng S,Xue S,et al.Do Audit Client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 Shopping?Partner-Level Evidence:Partner-Level Opinion Shopp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6,54(1):79-112.

[5]杜兴强,郭剑花.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一项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01-106.

[6]伍利娜,王春飞,陆正飞.企业集团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J].审计研究,2013(1):70-78.

[7]李青原,赵艳秉.企业财务重述后审计意见购买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4(5):101-107.

[8]Miller G S.The Press as a Watchdog for Accounting Fraud[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5):1001-1033.

[9]Dyck A,Volchkova N,Zingales 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Evidence from Russia[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3):1093-1135.

[10]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4):14-27.

[11]罗进辉.媒体报道的公司治理作用——双重代理成本视角[J].金融研究,2012(10):153-166.

[12]孔东民,刘莎莎,应千伟.公司行为中的媒体角色: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J].管理世界,2013(7):145-162.

[13]周开国,应千伟,钟畅.媒体监督能够起到外部治理的作用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违规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6(6):193-206.

[14]杨德明,赵璨.媒体监督、媒体治理与高管薪酬[J].经济研究,2012(6):116-126.

[15]Liu B,McConnell J J.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Corporate Governance:Do the Media Influence Managers’ Capital Alloca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10(1):1-17.

[16]陈泽艺,李常青,魏志华.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并购成败吗——来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7(1):96-107.

[17]梁上坤.媒体关注、信息环境与公司费用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17(2):154-173.

[18]刘启亮,李祎,张建平.媒体负面报道、诉讼风险与审计契约稳定性——基于外部治理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144-154.

[19]刘笑霞,李明辉,孙蕾.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定价与审计延迟[J].会计研究,2017(4):88-94.

[20]吴伟荣,郑宝红.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媒体监督与审计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3):93-104.

[21]张丽达,冯均科,陈军梅.媒体监督、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6(5):73-81.

[22]耀友福.新闻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意见购买[J].审计研究,2018(4):111-119.

[23]周兰,耀友福.媒体监督、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J].管理工程学报,2018(2):159-170.

[24]杨和雄.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40-45.

[25]Chow C W,Rice S J.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and Auditor Switch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57(2):326-335.

[26]Smith D B.Auditor Subject to Opinions,Disclaimers and Auditor Chang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86,6(1):95-108.

[27]Krishnan J.Auditor Switching and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1):200-215.

[28]Krishnan J,Stephens R G.Evidence on Opinion Shopping from Audit Opinion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5,14(3):179-201.

[29]Osma B G,Noguer B G,Cristobal E H,et al.Opinion-Shopping Firm Versus Partner-Level Evidence[Z].SSRN Working Paper,2018.

[30]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思想、政策效应与学术含义——基于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管措施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11):32-36.

[31]陆正飞,童盼.审计意见、审计师变更与监管政策——一项以14号规则为例的经验研究[J].审计研究,2003(3):30-35.

[32]吴联生,谭力.审计师变更决策与审计意见改善[J].审计研究,2005(2):34-40.

[33]DeFond M L,Wong T J,Li S.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8(3):269-305.

[34]Chan K H,Lin K Z,Mo P L.A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Auditor Reporting and Auditor Switche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1):21-48.

[35]唐跃军.不利意见、审计费用与意见购买[J].证券市场导报,2010(1):40-47.

[36]翟胜宝,张雯,曹源,等.分析师跟踪与审计意见购买[J].会计研究,2016(6):86-93.

[37]陈宋生,曹圆圆.股权激励下的审计意见购买[J].审计研究,2018(1):59-67.

[38]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39]Dyck A,Zingales 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Z].Working Paper,2002.

[40]郑志刚.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综述[J].管理世界,2007(9):136-147.

[41]Joe J R,Louis H,Robinson D.Managers and Investors Responses to Media Exposure of Board In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9,44(3):579-605.

[42]逯东,付鹏,杨丹.媒体类型、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J].会计研究,2015(4):78-85.

[43]郑志刚,丁冬,汪昌云.媒体的负面报道、经理人声誉与企业业绩改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12):163-176.

[44]Core J E,Guay W,Larcker D F.The Power of the Pen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8(1):1-25.

[45]杨道广,陈汉文,刘启亮.媒体压力与企业创新[J].经济研究,2017(8):125-139.

[46]周兰,耀友福.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15(3):73-81.

[47]Myers J N,Myers L A,Omer T C.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3):779-799.

[48]闫焕民.签字会计师个体异质性与审计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0):112-124.

[49]Wright A,Wright S.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ision to Waive Audit Adjust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1997,12(1):15-36.

[50]Dunn K A,Mayhew B W.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9(1):35-58.

[51]DeAngelo L E.Audit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183-199.

[52]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等.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9):127-140.

Does Media Coverage Inhibit Managerial Audit Opinion-shopping?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Effect and Governance Effect

ZHANG Jun-min SONG Jie

Abstract :From media as an informal institution,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media coverage on managerial audit opinion-shopping.Using a data from Chinese A-share market from 2007 to 2014,this paper finds that listed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 in China,but media coverage significantly inhibits it.Further,the findings only remain for firms with higher level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agency costs,also for firms whose auditors with shorter tenure of auditing and for firms which employ audit firms without industry expertise or with smaller size.Moreover,the role of media is largely predominated in firms with higher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and negative coverage has stronger effect on opinion-shopping than non-negative coverage does.In conclusion,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media plays information effect and governance effect in inhibiting managerial opinion-shopping,and provide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opinion-shopping and media governance.

Key words :Media coverage Audit opinion-shopp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Agency cost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549(2019)07-0064-15

[收稿日期] 2018-09-19

[作者简介] 张俊民,男,1960年6月生,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审计与会计监管理论;宋婕(通讯作者),女,1986年5月生,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权视角下的审计师声誉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研究”(项目编号:7127218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高管股权激励、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迎合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4YJC630048);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计划“媒体曝光、分析师跟踪与管理者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017TCB08)。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学术顾问:吴溪,责任编辑:王克方 张安平)

标签:;  ;  ;  ;  ;  

媒体报道抑制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吗-基于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实证检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