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论文_韩红芳

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论文_韩红芳

韩红芳

(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徐州 221700)

【摘要】 目的:对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987名,对其展开蛲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受检儿童当中,检出蛲虫病感染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2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蛲虫病感染的发生于儿童生存环境等因素有关,包括有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的卫生观念等等,因此,学校、家长均应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卫生宣传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蛲虫病感染;儿童;调查;多部位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55-02

蛲虫一般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的一种小型线虫,在感染后而诱发蛲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蛲虫病感染呈现出世界性分布,在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关于蛲虫病感染的报道也较多,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较高[1]。曾有文献报道[2],我国5-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率在29.80%左右。本次研究中出于对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目的,对987例儿童蛲虫病感染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抽取其中的987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496例,女491例,年龄3-9岁,其中3-6岁组493例,6-9岁组494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受试儿童展开蛲虫病感染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男性与女性、3-6岁与6-9岁儿童的蛲虫病感染率,以及感染部位等。

1.2.2 检查方法

检查采取传统的透明胶纸法,将透明胶纸剪成长度在6cm左右,宽度在2cm左右的长条,将其贴在载玻片上,在检查的过程中采取透明胶纸有胶面粘贴在受试者的肛门周围皮肤,在次日清晨排便前将其取下后有胶面平贴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受试儿童检查结果统计

本组受检儿童当中,检出蛲虫病感染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21%,男性检出率为3.23%,女性检出率为1.22%,显然男性检出率较女性高(P<0.05),3-6岁组阳性率为1.01%,6-9岁组阳性率为3.45%,显然6-9岁组阳性率高于3-6岁组(P<0.05),详见表1。

表1 987例受试儿童蛲虫病感染检查结果统计

年龄男(n=496)女(n=491)Χ2P合计

3-6岁(n=493)3(0.60)2(0.41)4.3720.02675(1.01)

6-9岁(n=493)13(2.62)4(0.81)5.3740.020117(3.45)

Χ25.0924.986--5.998

P0.01060.0211--0.0201

合计16(3.23)6(1.22)5.6740.021122

3.讨论

研究发现,蛲虫的生活史相对简单,多数情况下是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当中,雌雄虫交配完成后,雌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下段、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其头部会钻入到肠壁黏膜吸取营养,6个小时后完成一代生活史,在产卵的过程中会脱离肠壁,在肠腔内自由的移动,在小孩睡眠的过程中,雌虫会怕至肛门、会阴部位进行产卵,同时也会侵入到阴道、输尿管、盆腔、前尿道等部位致使异位感染的发生[3]。研究还发现,蛲虫会对肛门、会阴产生刺激而出现奇痒的症状,小孩手指骚样肛门的周围,再挖鼻捥耳,虫卵、虫体会随之转移到鼻腔、耳孔等处而引起感染。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4],目前我国5-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率在29.80%左右,感染部位不同,常见部位有肛门、耳孔、鼻孔以及指甲等。本次研究中出于对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目的,对987例儿童蛲虫病感染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本组受检儿童当中,检出蛲虫病感染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2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

在本次调查中,有12例儿童存在上述搔抓、吮手指的习惯,穿开档裤时间多集中在6岁的儿童。研究指出,虫卵在37℃体温时6小时便可以发育成含有感染幼虫的虫卵,鼻腔的温度、湿度相对适宜,虫卵孵化的虫体头部刺入鼻腔的黏膜,致使局部炎症、黏膜溃疡的发生,或者是虫体移动至刺激鼻前庭皮肤致使瘙痒症状的出现。儿童在搔抓致鼻粘膜破损、出血、特殊生理结构以及功能,并不适合蛲虫的寄生,蛲虫病感染发生多为偶然,呈现为一过性,经常是由于虫体死亡、随喷嚏排出,最终可自愈。由于患儿多不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经常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田冬梅,关玲敏.幼儿蛲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12):154-156.

[2] 卢文成,刘杰兵,许聪辉等.广州市花都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J].应用预防医学,2014,11(06):563-565.

[3] 莫江萍,潘伟.广西柳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16(36):1176-1179.

[4] 刘杰兵,安耀武,庞新莉等.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因素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4,26(11):446-448.

[5] 柳玲,裴贺辉,杨佳佳等.海口市私立幼儿园蛲虫病感染现状及监护人员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5,14(02):923-924.

论文作者:韩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2013年丰县农村3-9岁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论文_韩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