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_国际大都市论文

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都市论文,中外论文,竞争力论文,体育产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0-03-10

文章编号:1001-747X(2010)04-0390-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0-05

国际大都市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各类资源交汇流通的重要场所。国际大都市的特性为体育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结合体育产业的特点,将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界定为:与其他城市相比,某一城市体育类机构通过提供、销售体育类产品和服务,占有市场及获取利润、创造出比其他城市更多的有效体育财富增加值的能力。

中外国际大都市的选择遵循三个原则:(1)具有较广的覆盖及辐射面;(2)具有可比性;(3)以“我”(即中国)为主。参照空间连接划分的世界城市等级结构、选取了17个国际大都市(见表1)。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2003年数据。数据来源主要有《全球竞争力报告》、《国际竞争力年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和《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各城市统计局及体育局网站等。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特尔斐法确定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收集到的数据在EXCEL上采用对应的数学计算公式进行无纲量化转化。将处理后的要素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选择主因子,得到因子分析模型,采用回归法估计各因子得分,以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因子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综合因子得分(综合竞争力指数)。按同样的方法对各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统计结果,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2 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借鉴迈克尔·波特[1]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钻石模型”和金碚的结果—决定因素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国际都市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内容效度问卷表》和《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问卷表》,向国内外60位专家发放。根据专家对初选指标的认定率进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1)生产要素竞争力(专家认定率为97.4%),由6个指标构成即GDP总量(96.3%)、基础设施状况(88.9%)、人才本体竞争力(79.6%)、大型体育场馆数量(98.1%)、国际体育赛事数量(100%)、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100%);(2)需求条件竞争力(98.2%),由7个指标构成即各个城市的体育人口(100%)、人均体育消费(98.2%)、人均GDP(100%)、城市生活质量(96.4%)、城市生活成本(94.5%)、贫困率(94.5%)、收入差距(83.6%);(3)相关和支持产业竞争力(85.7%),由3个指标构成即消费性服务业竞争力(100%)、社会性服务业竞争力(97.9%)、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97.9%);(4)政府行为竞争力(87.5%),由4个指标构成即政府规模(96.0%)、犯罪率(98.0%)、经济开放度(86.9%)、司法系统与产权保护(96.0%);(5)城市综合竞争力(83.9%)由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83.9%)来反映;(6)体育产业产值(100.0%)由各个城市体育产业产值来显示和衡量。

3 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和评价

3.1 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图1 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17个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差异较大:纽约和伦敦体育产业竞争力最强(A≥180),芝加哥、东京、洛杉矶、悉尼、巴黎、香港体育产业竞争力较强(0≤A<46),慕尼黑、墨尔本、巴塞罗那、大阪、首尔、上海、北京体育产业竞争力较弱(-70<A<0)、广州和深圳竞争力最弱。

从洲际和国家分布来看,欧美国家的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整体最强,大洋洲国际大都市整体实力居于中等地位;亚洲城市整体最弱,尤其是中国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但亚洲城市中个别城市如东京和香港表现突出。

在要素竞争力上,17个国际大都市要素竞争力折线与综合竞争力折线走向基本一致。要素分值高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芝加哥和洛杉矶,其综合竞争力排名也靠前,反之,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首尔、大阪要素竞争力弱,其综合竞争力排名也靠后。但17个国际大都市要素竞争力的分布差异较大,有些城市如伦敦,其各个要素竞争力之间发展较均衡;而有些城市则参差不齐,分布较分散,表现为大部分要素水平均衡但个别要素差异大。如纽约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大部分要素竞争力都名列前茅,但政府子要素排名却靠后。反之,有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其综合竞争力较弱,但个别要素(需求条件)水平较高。

由此,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体育产业发展倾向于市场主导型,它们除了政府要素排名较后,其它各要素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巴黎体育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高,主要源于政府要素得分较高,因而可归为政府主导型;伦敦除了需求条件稍弱外,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政府要素竞争力水平都很高,属准全面发展型;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属于需求条件型。

3.2 体育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评价

都市综合竞争优势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必然有多个优势要素在支撑。将要素竞争力排名中前5位和后5位的都市所对应的竞争力要素分别定义为该都市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其余定义为中间要素。根据表2和表3的统计分析这些要素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17个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势及中间要素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从数量上看,某一大都市拥有的优势要素越多,它在优势要素排名中的位次越前,则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越强;都市拥有的劣势要素越多,在劣势要素排名中的位次越前,其综合竞争力越弱;都市拥有的中间要素越多,其综合竞争力居于中间位置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优势要素的分布情况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城市综合竞争力4大要素的分布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前5位的大都市。综合竞争力在中间位置的香港和墨尔本拥有最多的中间要素。综合竞争力弱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占据了2/3以上的劣势要素,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无一个优势要素(排名前5位)。

4 中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各要素竞争力分析

4.1 生产要素竞争力

生产要素竞争力反映了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资料的竞争力,主要包括财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场馆资源、赛事资源等。这些子要素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17个国际大都市中,东京、伦敦、纽约、芝加哥和巴黎的生产要素竞争力最强,分别排在1-5位,但它们之间的差距较大:东京以85.96分高居榜首,伦敦以22分之差随其后,纽约和芝加哥又以近20分差距并列第4;悉尼、香港、洛杉矶、墨尔本和上海跻身前10位;末4位都是亚洲城市——首尔、北京、广州和深圳。

西方发达国家都市体育产业的生产要素普遍较强,不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基础设施如金融资本、交通和信息技术等,而且拥有发展体育产业必备的核心资源——品牌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俱乐部,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较多国际体育组织总部和国际体育组织官员。

国际大都市交通状况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历届奥运会申办中,国际奥委会对申奥城市的交通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欧美国家职业联赛较发达的城市一般都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元化、立体有序的交通系统,能确保在赛前很短时间内将十几万观众送达赛场,并在赛后迅速疏散[2]。

表4反映了生产要素竞争力排名前5位的国际大都市拥有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品牌赛事基本情况。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地区的体育赛事活动日趋活跃,数量、规模大幅上升,高水平、有影响的国际赛事日益频繁,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相比,中国都市拥有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不仅数量少,而且知名度、影响力小,品牌价值低。虽然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近年都先后承办了一些世界级单项品牌赛事,但此类赛事的所有权不属于中国,因此对城市体育产业的拉动效应不大。

一个城市对国际体育资源的影响和控制力,与该城市拥有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和国际体育组织官员数量有很大关系。国际体育组织总部在各种国际体育事务特别是在国际大赛举办地点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40多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有2个组织总部设在巴黎,2个在伦敦,12个在瑞士,中国首都北京2个,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为零。

4.2 需求条件竞争力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是否具有竞争力,直接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在17个国际大都市中,体育产业需求竞争力较强的是芝加哥、纽约、洛杉矶、大阪和上海;中国四大城市需求条件排名整体较前。

从需求条件竞争力的三个层面(需求总量、需求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看,悉尼、墨尔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的体育人口子要素竞争力较强,都在70%以上[4]。相比之下,北京、上海、首尔、广州和深圳则排名较后,体育人口仅为40-50%。

从体育消费实力分析,需求条件排名靠前的国际大都市,其体育消费实力也强。如洛杉矶体育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77%,人均体育消费为1350美元。NBC“球迷消费成本统计”结果也显示,在美国职业篮球联盟30支球队中,平均票价最高的是洛杉矶湖人队。伦敦居民在与体育相关产品和服务上的年均消费达18亿英镑,人均体育消费约为242英镑,约占家庭总开支的2.6%。墨尔本总人口约381万,体育运动参与率超过85%,年人均体育消费额为289.7美元。

从产业经济学理论上看,衡量一个城市体育产业内需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该城市的人口数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相当于美国的4.5倍,日本的10倍,法国和英国的20倍,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中国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拥有庞大又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和消费习惯的消费群体,这是中国4大国际大都市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尽管目前需求条件优势在中国4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它依然预示着中国4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较好的前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拉动作用已促使大批资本注入中国,国民体育健身情绪持续高涨,体育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在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生态环境中,对拉动经济复苏无疑将起到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

4.3 相关和支持产业竞争力

对17个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相关和支持要素竞争力排名进行反向赋分,将结果做成雷达图。可以看出,纽约、伦敦、洛杉矶、芝加哥、慕尼黑等大都市赋分均在13以上,表明其相关和支持产业竞争力较强;大阪、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五大都市赋分均为5分以下,说明其相关和支持产业竞争力很弱。

图2 17个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相关和支持要素竞争力雷达图

体育产业是由一系列产业链构成,从上游产业一直延伸到下游产业,因此,体育行业与许多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体育产业强竞争力形成的背后必须有一批支持产业群如体育传媒、体育经纪、体育广告、体育用品,甚至包括文化、旅游、金融、法律产业等的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广告、金融、法律、旅游和文化产业等商务服务业相当发达,拥有世界顶尖的体育经纪公司和传媒机构,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会展活动等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支持。与之相比,上海和北京的水平还很低(见表5)。

表5 全球性服务企业在国际大都市的区位分布(2001)[4]

会计

广告(个) 银行/金融(个)法律(个) 总计(个)

纽约 14 19

3636

105

伦敦 15 20

362697

东京 14 9291466

香港 11 11

291768

上海 6

7131 27

北京 6

9107 32

注:表中数据显示了全球46家先进生产服务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这些全球公司的选择标准是至少需要在15个不同城市拥有办公地点。

以伦敦传媒业为例,伦敦拥有1850个出版企业和7000个学术杂志社。伦敦城的舰队街,曾是英国报业的集中地,有《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观察家报》、《周刊》等等,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也设于此。

在体育经纪业方面,伦敦拥有目前世界第三大体育营销公司Octagon,该公司对伦敦甚至英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芝加哥体育经纪业在全球享有盛名,拥有许多优秀的体育经纪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姚之队”;洛杉矶AEG公司是美国主要的体育赛事、娱乐演出活动的制作人、筹办者和承办人,在开发、拥有和经营美国、欧洲及世界重要的体育场馆、经营职业球队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东京的体育经纪业也非常发达,博报堂和电通公司世界闻名。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对体育资源垄断依然较严重,体育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都市体育经纪业的发展。

4.4 政府要素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历史渊源、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不一样的。政府在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包括提升生产要素的结构和水平、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和适时调整创新性的产业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和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17个国际大都市中,伦敦、巴黎、香港、巴塞罗那和悉尼的政府要素竞争力排在前5位,深圳、广州、上海、大阪、首尔排在最后。

究其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相比,虽然中国城市的政府管理能力强,但也存在政府机构庞大,政出多门,管理层次多,政策不够透明,地方性法规、规章不够规范,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同时,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市场运行和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的交易成本过高,已成为中国城市商务成本过快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些都阻碍了中国大都市体育产业的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法律制度完善。除财政补贴之外,美国政府亦在税收方面向体育部门提供一定优惠以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在不断增加对体育行业的直接投资外,为了推动其进一步的迅速发展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发展政策,这些政策成为了社会资源得以在体育行业内良性循环的纽带。在澳大利亚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既是该国体育产业的最大投资人,也是各项扶植政策的制定者。日本贸易部根据本国体育消费和体育市场发育程度,确立了以体育用品业为发展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渐把非盈利性机构转向盈利性机构,减少了政府财政开支。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各国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屏障。中国由于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从国家到城市体育管理体制滞后,如金牌战略导致对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重视不够;体育行政部门控制体育产业资源;电视转播权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等等,非常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开放和发展。

但是,中国社会稳定,中国各大都市为申办或举办大型赛事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对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见表6)。

表6 部分国际大都市社会治安状况比较[4]

城市

万人犯罪案件发生件数 万人火灾发生起数

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纽约591(1990年) 137(1990年) 0.9(1990年)

伦敦540(1998年) 3(1990年) 0.5(1990年)

东京222(1995年) 6(1990年) 0.4(1990年)

巴黎672(1996年) 85(1990年) 0.4(1990年)

香港114(2000年) 39(1990年) 0.33(1998年)

首尔311(1989年) 5(1990年) 1.2(1990年)

北京60(2000年) 3.6(2000年) 1.1(2000年)

上海19(1994年) 0.78(1994年)0.49(1994年)

5 提升中国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以国际大都市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大城市,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相比,在绝大部分要素上表现出明显的劣势,但也拥有一些优势。因此,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借鉴国外大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建设,提升中国国际大都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增强对国际体育产业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加快城市交通、治安、环境和居民素质等软件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中国国际大都市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国外城市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中国国际大都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形象重塑与城市再生的拉动和先导作用,制定与国际大都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协调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各国际大都市要结合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体育传统等特点准确定位,建设融合城市特色和个性、兼具民族性与国际性、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第三,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政府要素优势,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体育产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政府对体育产业中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放任政策,主要通过法律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政策、体育产业投融资政策、税收和能源价格优惠政策等;倡导健康时尚的消费观念,激活体育消费市场。

第四,要着力打造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各国际大都市应准确定位,选择2-3个既具中国特色和城市风格又符合国际潮流的赛事,利用8-10年的时间逐步将其打造成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其次,大力发展职业体育,建立完善的俱乐部体制和职业联盟体制,培育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再次,实施明星战略,培养世界级体育明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国际体育组织官员;最后,打造以竞赛表演、休闲娱乐为主营业务的上中下游紧密结合的体育产业链并逐渐向外延伸,形成集体育、文化、娱乐、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市场。

标签:;  ;  ;  ;  ;  

中外大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_国际大都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