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不健的研究现状(进展)及临床探讨

黄体不健的研究现状(进展)及临床探讨

党丽英[1]2003年在《黄体不健的研究现状(进展)及临床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黄体不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实验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导师对黄体不健的认识、治疗经验和作者对本病的体会。本文的西医部分介绍黄体不健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方面介绍了黄体不健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重点介绍中西医的治疗情况及中医药治疗黄体不健的实验研究情况。结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辅以心理疏导是治疗黄体不健的较好方法。综述之后,对导师治疗黄体不健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并阐明了作者对本病的认识、体会,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叁个方面:①注意阴阳协调;②通调气血为先;③必须寓补于泻,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设想和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的中医药治疗黄体不健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从身心方面的研究,加强符合中医特点的动物实验研究。

曾锦蕙[2]2001年在《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黄体功能不健(简称黄体不健,LPD),是指因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分泌孕酮时间短,以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不利于孕卵的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的排卵性功血、不孕症、早期流产或反复早期流产、经前期综合征等现象。黄体不健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的“月经不调”、“不孕”、“堕胎”、“漏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并有肯定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从临床资料分析,本病以肾虚肝郁型为主。在妇女月经周期中,真机期(排卵期)的出现、排卵、黄体形成,是肾中阴阳转化,“重阴必阳”的结果。若肾虚失养,肝郁失疏,往往阴转阳迟缓,阳气不及,不能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以致于黄体发育不健。罗氏调经种子丸即是针对此型黄体不健拟定的专方,具有滋肾疏肝、调经种子之功。近年来,张玉珍教授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收到较好效果。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罗氏调经种子丸对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疗效,阐明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作用机理,从而为进一步确定黄体不健病理本质的主要证型、寻找黄体不健的辨证论治规律、探讨中医药治疗黄体不健的有效途径提供经验和借鉴,并为开发治疗黄体不健有较好疗效的中成药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 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前瞻性试验研究。共收集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罗氏调经种子丸口服,经净后即开始服用至行经时停。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12例予安慰剂口服,另在BBT上升后第2天起给予hCG隔日肌注,共5次。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对肾阴虚肝郁型患者疗效更明显。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临床观奈——罗氏调经种子丸使治疗组黄体期正常率明显增高,并明显增加黄体期高温相与卵泡期低温相的平均温差。两组均可加快排卵后BBT上升速度,歼显着增加 PNI。罗氏调经种子丸明显升高BBT I叫 型所占比例。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 HPS异常比例。罗氏调经种子丸使FSH水平和FSH/LH比值明显升高,而对LH无明显影响。两组黄体期P水平和卵泡期血清EZ水平均明显升高,罗氏调经种子丸可显着降低黄体不健患者增高的PRL水平,从而减轻高PRL对卵泡发育的抑制。动态B超监测发现罗氏调经种子丸可使卵泡发育不良的黄体不健患者优势卵泡平均直径增加,明显改善其卵泡发育。 本研究表明,罗氏调经种子丸对肾虚肝郁证黄体不健的干预是有效的,具有明显调节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罗氏调经种子丸具有滋肾疏肝、调经种子之功,其立法方药切中了本病的病机根本和病理关键,且卵泡期服药方法科学。该药治疗适应范围广,对肾虚肝郁型的各类月经不调、不孕及流产均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说明此方药可能是通过滋肾舒肝改善或恢复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整体功能以调整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的功能紊乱,健全黄体,促进孕酮分泌,调节内分泌紊乱,促进优势卵泡发育成熟,从而达到调经种子的目的。 卜

常秀峰[3]2001年在《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文献综述与临床探讨两个方面讨论了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阻塞及抗精子抗体(AsAb)所致不孕症的治疗。 综述部分:从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概述了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的治疗;从内治法、外治法及内治外治相结合等方面概述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概述了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的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局部隔绝法。兔疫抑制剂疗法及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局部用药等。结论:补肾为主人工周期疗法与西药相结合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较好方法;补肾疏研与调周相结合,并辅以心理疏导是治疗黄体不健性不孕的较好方法;输卵管阻塞宜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医药及ART是AsAb所致不孕的较好治疗方法。 临床探讨部分: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输卵管胞性不孕及免疫性不孕的治疗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肝郁在不孕症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认为不孕症的治疗宜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补肾与调肝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及中西医相结合。

何晶[4]2010年在《补肾调周法配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体功能不全(LPD)是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发育和功能不全,合成和分泌孕酮(P)不足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以排卵性功血、不孕和早期自然流产为主要表现,隶属中医月经先期、不孕症和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范畴。本文从黄体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配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LPD的优越性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将36例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0例,以补肾调周法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16例,以单纯西药治疗。一个疗程后(叁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基础体温改善、血P、妊娠情况,经评分及统计学方法处理后,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中医症状、基础体温(BBT)、血P值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7例不孕症患者中,有2例受孕,受孕率为28.57%,对照组无受孕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单纯西药和单纯中药的治疗优势,取长补短,协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互间的分泌关系,在改善和健全黄体功能方面有着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吴林玲[5]2005年在《补冲丸对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的设立,基于已故名医顾小痴教授采用补冲丸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旨在探讨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机理以及中药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补冲丸治疗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进行了临床疗效评价;使用SP免疫组化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法对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血清性激素进行定量检测,以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 [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对40例患者进行中药治疗,获得40%妊娠率,92.5%有效率,与西药组30例对照,其妊娠率16.7%,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2)中药作用机制探讨:治疗前30例中有16例患者血清孕酮在正常值(10ng/ml)水平以上,但子宫内膜分泌不良,同时伴有E_2、PR下降,治疗后E_2、水平上升,PR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并且有6例妊娠。另14例患者P水平低于正常值,子宫内膜ER、PR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_2水平及P水平显着上升(P<0.05),5例妊娠。 [结论]:补冲丸功能温肾益精,补益冲任;治疗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和重复流产疗效可靠。补冲丸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功能,进而改善卵巢分泌E_2、P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子宫内膜PR含量,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分泌状况,使患者妊娠;体现了温肾益精,补益冲任在治疗肾阳虚型黄体不健中的重要意义。

林丽君[6]2014年在《142例生育期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中医体质学特征初探》文中认为背景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 LPD)是一种妇科常见临床症候群,是指排卵后所形成的黄体发育异常及功能不全,进而造成合成和分泌的孕酮不足,造成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孕卵着床障碍,引起月经失调、不孕或早期流产,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前阴道点滴出血、不孕不育、自然流产甚或复发性流产等。传统医学没有“黄体功能不全”这一病名,根据它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将“黄体功能不全”归属于中医“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不育”、“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目前中医药对黄体功能不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的辩证治疗上,还没有人进行黄体功能不全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对临床上黄体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特征初探,以了解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充分告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后,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分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用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研究患者的体质特征。结果共收集142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得出以下结果: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49岁,结果统计发现本次调查黄体功能不全对象中,以31-35岁之间最多,其次为26-30岁;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本科及以上者占69.02%;职业则主要为职员;就诊原因上早期自然流产史占42.9%,不孕占26.8,月经失调占30.4%。在中医体质的分布上,各种中医基本体质兼杂多见,其中具有2种及以上兼夹体质的12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8.7%,非兼夹体质的1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3%,可知黄体功能不全以兼夹体质多见。仅统计单一体质(符合判定标准得分最高体质)情况,体质分布情况为阳虚质(43.66%),气郁质(16.9%),阴虚质(9.15%),湿热质(8.45%),气虚质(7.75%),痰湿质(4.93%),瘀血质(3.52%),平和质(3.52%),特禀质(2.11%)。相关性分析中,年龄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P=0.032<0.05),各个年龄段均以阳虚质较多见。文化程度与中医体质类型没有相关性(P=0.601>0.05)。进一步对阳虚体质和非阳虚体质进行统计分析,经卡方检验,阳虚质组和非阳虚质组的饮食嗜好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73,P=0.003<0.05),相关系数(r)=0.287,p=0.000,相对危险度(RR)=1.697(95%cⅠ,1.273—2.262),常饮冷饮者容易引起阳虚体质;阳虚质组和非阳虚质组使用空调和风扇情况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66,P=0.004<0.05),相关系数(r)=0.243,p=0.003,相对危险度(RR)=2.718(95%cⅠ,1.37—5.392),常使用空调和风扇者容易引起阳虚体质。气郁体质与非气郁体质进行统计分析,经卡方检验,气郁质组和非气郁质组的工作压力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67,P=0.041<0.05),相关系数(r)=-0.171,p=0.046,相对危险度(RR)=0.397(95%cⅠ,0.161—0.982),工作压力大容易引起气郁体质。结论(1)体质类型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密切的关系,较高发的偏颇体质为阳虚体质和气郁体质。(2)平素的生活习惯可影响体质,长期嗜好冷饮、经常吹空调风扇等容易引发阳虚体质。(3)平素压力较大者容易引发气郁体质。(4)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希望通过对偏颇体质的早期干预和生活指导来预防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同时可为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高学娟[7]2005年在《健黄体助孕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认为肾虚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临床资料对发病率较高的肾虚肝郁型进行研究,采用导师多年的经验方“健黄体助孕汤”,以补肾益气、疏肝解郁、调养冲任为治疗大法。对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大组,进行观察,其中中药组22例,予以“健黄体助孕汤”治疗;西药组20例,其中高泌乳素者予以溴隐亭,其余患者予以克罗米芬治疗。结果表明:两组药物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相近,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中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两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月经及常见症状方面,健黄体助孕汤对肾阳虚及肝郁证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对其它两种证型的改善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 5),本方尚能有效调节E_2、P和FSH水平及改善BBT的高温相;在降低高PRL方面的疗效与溴隐亭相近,二者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在促进不良卵泡发育方面也明显优于西药组。由此可见:健黄体助孕汤为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有效方药。 同时,本文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机理和治疗进展分别进行系统阐述,为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提供了可靠依据。

温丽娜[8]2009年在《补肾助孕方改善黄体功能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方治疗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并用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补肾助孕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上对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治疗组20例,以补肾助阳,疏肝解郁为原则,用补肾助孕方治疗;对照组16例,以地屈孕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基础体温、性激素水平、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情况。用米非司酮干预建立了黄体功能不全大鼠模型,随机将清洁级未孕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组大鼠阴道涂片观察性周期,从进入第二个动情后期开始观察,分别于每个性周期的动情后期灌胃生理盐水(空白组、模型组)、中药浓缩水提液(中药组),直至处死前:第四个性周期动情期后10小时,予模型组及中药组米非司酮1mg/100g灌胃造模,第四个性周期动情期后20小时将各组大鼠处死。实验前后分别称体重,并眼眶采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用药前后血清E2、P、LH水平。留取一侧卵巢及子宫标本病理检查,取另一侧卵巢标本电镜检查。结果:补肾助孕方能改善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经前乳胀、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及基础体温高温相、黄体期LH、P水平及细胞免疫水平。动物实验证实本药有提高黄体期过低LH、P水平的作用,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发育,使间质和腺体发育同步;促进卵巢黄体细胞增生、超微结构改善,使黄体功能恢复。结论:补肾助孕方治疗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细胞免疫,从而恢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改善黄体功能。

连方[9]2002年在《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文中指出不孕症的发病率占已婚妇女的10%左右。历代医家对该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做了各自的阐发,从理、法、方、药各方面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料,有些医家将现代医学的相关技术与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医诊治不孕症过程中,使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对不孕症中医理论与临床文献系统总结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医教课书在不孕症方面的论述远远不能适应临床需要。本文运用中医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方法,运用检索和分析手段,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研究。建国以前文献资料研究提示:在病因病机方面,对体质因素、七情致病、生活所伤的论述至深,值得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先察夫妇双方有无劳伤、痼害之属而后治之”是明智的选择;“因人而药、各有所异”的治则也是值得当代医生注意的问题;虽然专病专方治疗值得研究,但应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建国以后文献的研究,分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叁部分进行了归纳整理。理论研究:病因学方面,对情志因素和肾虚的研究有了实质性进展,并提出人工流产是目前不孕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有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其突破性进展是结合辨证采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疗法,以及结合现代技术发展了中医的外治疗法,如官腔注药法,输卵管介入治疗等。实验研究:中医学者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医对不孕症理论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根据古今文献研究及本人临床实践体会,在导师指导下,对妇女生殖理论和不孕症的疾病病机进行了探讨,确立了“肾-冲任-子宫”生殖轴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不孕症的“临证诊疗新方案”,以使不孕症的诊断更加全面、系统、明确;使中医病、证结合治疗不孕症的体系更加合理。

许惠珍[10]2007年在《从正交拆方及化学特征谱追踪助孕3号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归纳这十多年“助孕3号方”实验及临床的平台,通过正交拆方深化研究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在“助孕3号方”影响下对自然流产的防治作用,探讨该复方中补。肾方及健脾方对全方作用的贡献程度与优选剂量配比,分析重要药效成分与主要药效学结果的联系。采用水提取液乙醇沉淀法将“助孕3号方”分离成两个化学部位,通过化学结构的特性作含量测定与药效学追踪有效物质的集中部分,将正交实验中各方指标与方中的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初步确定有效物质其峰群的时间相。实验及临床的研究概况“助孕3号方”针对流产多个环节进行整体治疗的实验研究,主要在药物对内分泌、免疫耐受、子宫平滑肌兴奋性、蜕膜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与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助孕3号方”的安胎机理与调节母体内分泌功能,提高雌二醇、孕酮等激素水平,增加子宫蜕膜PRL-R、PR、ER表达、降低离体子宫兴奋性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提高封闭抗体等有关,并能纠正早孕先兆流产患者Th_1、Th_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移,使蜕膜Th_1/Th_2平衡偏向Th_2型。通过对拟除虫菊酯农药染毒模型生殖毒性的干预,阐明“助孕3号方”对细胞因子受体与Cx43基因表达调控作用。从多角度之流产模型反复验证,以米非司酮(RU486)造成黄体抑制流产模型,流产率达到83%;以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造成妊娠期肾虚模型,流产率为60%;缩宫素合针灸模型,流产率为93%;在妊娠期肾虚、脾虚造模的基础上建立黄体抑制模型,从而造成肾虚黄体抑制模型和脾虚黄体抑制模型,属于病证结合模型,以利血平造成妊娠期脾虚模型,流产率为53.85%,以羟基脲造成妊娠期肾虚模型,其流产率均达到86%,该首创病证结合模型经鉴定为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些多角度造模验证,体现出“助孕3号方”研究先进性和可靠性。临床从多层次去观察剂型药效学、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表明了“助孕3号方”防治流产的作用。实验方法及结果1.助孕3号方对孕鼠流产率正交拆方方法及研究结果运用正交设计对“助孕3号方”进行拆方研究,确定影响因子和水平数,按照正交表L_9(3~2)的设计,实验重复两次,观察“助孕3号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的影响。流产率结果表明,补肾方对全方降低流产率的贡献度最大(P<0.01),健脾方的贡献度次之(P<0.01),说明补。肾方对全方降低流产率中起主要作用,健脾方的作用次之,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P<0.05)。孕激素水平结果表明,补肾组方和补脾组方对全方提高流产大鼠孕激素水平的贡献度相近(P<0.01),说明补肾方和补脾方在全方提高肾虚黄体流产动物的孕激素水平中均起主要作用。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补肾方对全方提高流产大鼠雌二醇水平的贡献度最大,健脾方的贡献度次之,说明补肾方对全方提高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的雌二醇水平中起主要作用(P<0.01),健脾方的作用次之(P<0.05),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从流产率、孕激素和雌二醇水平结果均表明“助孕3号方”以补肾为主导、健脾为次,这与罗元恺教授指出“胎孕的形成,主要在于先天之肾气,而长养胎元,则在于母体后天脾胃所生化之气血。因此肾虚不固,脾失摄养为胎动不安之发病关键。”的理论一致。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流产率明显高于用药组(P<0.01),9方中Ⅰ水平(方1至方3)的流产率相对大,二水平(方4至方6)的流产率已下降,叁水平(方7至方9)的流产率最低;其结果与流产率、孕激素及雌二醇正交拆方一致,均表明A383防治流产作用最大。综合分析流产率,孕激素水平和雌二醇水平,贡献度进行加权结果表明,补肾方在全方中起主要作用,健脾方作用次之,补肾方和健脾方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与罗老指出“胎有欲堕之兆,急需补肾健脾、固摄胎元法治之。”和《傅青主女科》“补先后二天之脾与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与血,脾肾可不均补乎!”的理论相符。2.助孕3号方正交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结果正交设计结果结合综合分析,得出优选方。研究优选方及原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的影响,以验证正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优选方及原方具有明显的抑制动物流产、提高实验动物的孕激素水平和雌二醇水平,说明正交实验结果是可靠的。3.助孕3号方化学部位的分离及药效追踪采用乙醇对“助孕3号优选方”提取液进行沉淀,分成醇溶液部分及沉淀物部分。采用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对复方的有效物质进行药效追踪,以确定助孕3号方有效物质的集中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助孕3号优选方”水提液的乙醇溶解部分及沉淀部分均具有明显的抑制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的流产率,提高流产动物的孕激素水平和雌二醇水平,说明“助孕3号优选方”水提液的乙醇溶解部分及沉淀部分均为有效成分的集中部位。4.运用相关分析手段,初步确定助孕3号方的有效物质方法复方水提液乙醇溶解部分:正交设计9个拆方水提液,经大孔树脂处理后,液相进样,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测定进样物质的峰面积,与正交设计的药效学指标进行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沉淀部分:采用药典方法测定沉淀部分的多糖含量,与正交设计的药效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度分析结果表明,2.93min、3.75min、14.79min、27.48min、35.35min、45.5min、56.33min、89.90min、94.43min、112.1min、134.89min的时间峰以及多糖的相关度大于0.7,可能是助孕3号方起效物质。5.助孕3号方相关分析结果的间接验证方法运用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验证“助孕3号优化方”的有效物质集中部分及剩余物质部分的药效,以验证相关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物质集中部分具有明显降低流产率的作用,而剩余物质的作用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通过相关分析寻找复方有效物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和可靠的。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应用了正交设计研究了“助孕3号方”的组成,复方补肾方和健脾方之间的配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组成复方在多个指标中的相互作用。正交实验结果对于“助孕3号方”在临床的配伍使用及剂量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还成功运用了数学手段相关分析寻找“助孕3号方”的有效物质结构峰群的时间相,制定化学图谱标准,为日后进一步分离有效成分物质提供了初步基础。同时本研究说明“助孕3号方”能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而达到降低肾虚黄体抑制动物的流产率。

参考文献:

[1]. 黄体不健的研究现状(进展)及临床探讨[D]. 党丽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2]. 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临床观察[D]. 曾锦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3]. 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D]. 常秀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4]. 补肾调周法配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D]. 何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5]. 补冲丸对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影响[D]. 吴林玲. 天津中医学院. 2005

[6]. 142例生育期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中医体质学特征初探[D]. 林丽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7]. 健黄体助孕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 高学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

[8]. 补肾助孕方改善黄体功能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干预机制研究[D]. 温丽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9].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D]. 连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

[10]. 从正交拆方及化学特征谱追踪助孕3号方物质基础的研究[D]. 许惠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黄体不健的研究现状(进展)及临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