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企业规模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关系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5)05-0033-05

一、关于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几种观点

从1912年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概念以来,技术创新理论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其中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研究文献很多,研究结论多种多样,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即使熊彼特本人的观点也先后不一致。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斯持这种观点。1982年他对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企业规模的创新产出数作了比较,结论是:中小企业创新在14个行业占优势,其余的20个行业大企业占优势。他选取《商业周刊》中700多家R&D投入(占总量的95%)最多的企业为样本,研究结论是企业规模与R&D投入成正比,与创新数没有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有关系。但是,具体是什么关系,有不同的答案。一派认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优势。加尔布雷斯、瓦尔斯、卡米恩、施瓦茨、纳尔逊等认为大企业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1]美籍经济学家爱得温·曼斯菲尔德运用回归统计模型,对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大企业在整个技术创新中比例较大,有重要影响作用。大企业创新比例与其所占的市场份额间有相关性,但非严格对应,而是随行业状态而定。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似乎有下降的趋势。谢勒尔研究R&D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结论是决大多产业R&D投入随企业规模增大而增大。1965年他研究《幸福》中488家大企业创新情况,结论是发明专利并不与企业规模增长成正比。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认为,当今美国90%以上的应用研究开发费用是由企业支出的,其中大企业占了3/4。[2]

另一派认为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优势。美国学者盖尔曼对美国1969年至1975年期间进入市场的635项创新研究表明,相对于雇佣人数而言,小企业产生了25倍于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小企业将创新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美国知名知识产权咨询公司对1996年至2000年间美国193976件专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企业平均开发的重要技术要比大企业多。在拥有15件以上美国专利的1071家企业中有1/3是员工不足500人的小企业。美国科学基金会80年代提供的资料表明,小企业1美元的研究经费所创造的工业革新数目,约为大企业的24倍。[3]

第三种观点认为,存在一个阈值,当企业规模低于此阈值时,技术创新的密度会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加,反之随着企业规模增长,技术创新密度下降。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是一个倒“U”型关系。

第四种观点认为,大小企业分别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优势。翟红华认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各具优势,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4]哈佛大学商学院Clayton M.Christensen在研究硬盘产业演变时,发现“那些领先的老牌硬盘制造商在领导整个制造业进行新元件技术转换”、“相比于构架技术创新的后采用者和老牌企业,先发者和进攻者企业具有必然优势”。[5](P105)祁军、何维达认为,规模并非决定技术创新的唯一因素,技术创新项目本身、企业的创新战略、企业的前期经验、市场容量、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发展阶段都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1]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开发新技术或者引进技术,使企业满足或者创造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定方法很多,有专家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数理统计法、模糊评价法、序列解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全面、系统地反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第二,可操作性。指标的数据收集具有可行性,并且准确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第三,定量化。能够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准确计量,并且能够进行比较。根据以上原则以及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见图1)。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层包括三个指标,分别是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第三层由5个指标组成,分别是开发机构数量、筹集开发经费、开发人员数量、开发经费支出和开发项目数量。

附图

图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赋值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两种方法,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为各项指标赋权重,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权重

准则层,权重x[,i],w[,i]

三级指标x[,ij]

三级指标权重w[,ij]

基础条件x[,1] 技术开发机构数量x[,11]

0.089542

(0.391689)  筹集开发经费额x[,12]

 0.302147

创新投入x[,2] 技术开发人员数量x[,2]1

0.139935

(0.439924)  开发经费支出额x[,2]2

 0.299989

创新产出x[,3] 技术开发项目数量x[,31]

0.168388

(0.168388)

附图平均值,S[,ij]是标准差,w[,ij]是x[,ij]权重。

选取青岛市不同规模的大中型企业114家,分别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见表2)。

表2 青岛市114家大中型企业统计情况

 开发项目

技术开发

筹集开发

开发经费

开发机构

 数量人数经费额

 支出额

 数量

样本数

114 114 114 114 114

平均值

18.09

  192.14

 31410.48

29234.78

2.02

标准差

56.418

 497.981

175776.629 162432.733 3.350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定

首先,将每个评价指标归一化(见附表),x[,ij]=(X[,ij]-X[,min])/(X[,max]-X[,min])。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见附表)。

附表中排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评价模型令人满意。在114家大中型企业中,根据技术创新能力由大到小排序。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分,通过系统聚类将企业划分为六类。第一类是海尔集团,得100分,创新能力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第二类是海信集团,得64.79分。第三类是澳柯玛集团,得55.57分。第四类有2家,是海王纸业集团和双星集团,分别得分45.23分和44.52分。第五类有4家,它们是四方机厂、汉河电缆、橡胶集团和纺织机械厂。第六类有105家,得分在40分至41.96分之间(见表3)。

附表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排序表

企业技术

创新能

 企业规

企业名称创新能力

力得分

 模F[,1]

海尔集团0.9629

 1009.34038

海信集团0.3980

 64.79

  3.56929

澳柯玛集团

 0.2501

 55.57

  1.00457

海王纸业集团

0.0842

 45.23

  -0.02782

双星集团0.0728

 44.52

  -0.01417

四方车辆厂

 0.0463

 42.87

  0.74498

汉河电缆公司

0.0447

 42.77

  0.05228

青岛橡胶集团

0.0380

 42.35

  1.18394

青岛纺织机械厂 0.0372

 42.30

  -0.03354

010 0.0317

 41.96

  0.17667

011 0.0304

 41.88

  0.4425

012 0.0291

 41.80

  1.02182

013 0.0277

 41.71

  0.26927

014 0.0253

 41.56

  1.25718

015 0.0237

 41.46

  -0.18759

016 0.0235

 41.45

  -0.22821

017 0.0234

 41.44

  -0.27259

018 0.0232

 41.43

  -0.23113

019 0.0223

 41.38

  -0.18973

020 0.0221

 41.36

  -0.23521

021 0.0217

 41.34

  -0.23963

022 0.0213

 41.31

  -0.03753

023 0.0211

 41.30

  -0.22624

024 0.0205

 41.26

  -0.1766

025 0.0199

 41.22

  -0.26242

026 0.0195

 41.20

  -0.14415

027 0.0181

 41.11

  -0.12211

028 0.0174

 41.07

  -0.27493

029 0.0164

 41.01

  0.45433

030 0.0162

 40.99

  -0.2404

031 0.0160

 40.98

  -0.15611

032 0.0157

 40.96

  0.60466

033 0.0152

 40.93

  -0.25143

034 0.0144

 40.88

  -0.20263

035 0.0140

 40.85

  -0.02804

036 0.0131

 40.80

  -0.26928

037 0.0123

 40.75

  -0.25182

038 0.0121

 40.74

  0.06889

039 0.0118

 40.72

  -0.22017

040 0.0113

 40.69

  -0.29309

041 0.0108

 40.66

  -0.28221

042 0.0105

 40.64

  -0.0946

043 0.0103

 40.63

  .

044 0.0102

 40.62

  -0.00561

045 0.0102

 40.62

  -0.17756

046 0.0100

 40.61

  -0.20732

047 0.0095

 40.58

  -0.1648

048 0.0089

 40.54

  0.11103

049 0.0089

 40.54

  -0.19407

050 0.0088

 40.53

  -0.26357

051 0.0085

 40.51

  -0.21238

052 0.0085

 40.51

  -0.24177

053 0.0082

 40.50

  -0.18849

054 0.0079

 40.48

  -0.28294

055 0.0076

 40.46

  -0.29485

056 0.0075

 40.45

  -0.05104

057 0.0072

 40.43

  -0.09669

058 0.0072

 40.43

  -0.13583

059 0.0067

 40.40

  -0.27276

060 0.0066

 40.40

  -0.23294

061 0.0066

 40.40

  -0.15291

062 0.0063

 40.37

  -0.17707

063 0.0059

 40.35

  -0.26462

064 0.0057

 40.34

  -0.27974

065 0.0057

 40.34

  -0.21683

066 0.0052

 40.31

  -0.30952

067 0.0051

 40.30

  -0.2263

068 0.0049

 40.29

  -0.24438

069 0.0047

 40.27

  -0.29784

070 0.0046

 40.27

  -0.23779

071 0.0043

 40.25

  0.02533

072 0.0043

 40.25

  -0.26285

073 0.0040

 40.23

  -0.28614

074 0.0039

 40.23

  -0.18103

075 0.0038

 40.22

  -0.18832

076 0.0037

 40.21

  -0.01904

077 0.0036

 40.21

  -0.22908

078 0.0036

 40.21

  -0.28667

079 0.0035

 40.20

  -0.29506

080 0.0033

 40.196

 -0.24655

081 0.0033

 40.195

 -0.28815

082 0.0033

 40.193

 -0.20254

083 0.0032

 40.188

 -0.22741

084 0.0032

 40.186

 -0.29933

085 0.0030

 40.177

 -0.24905

086 0.0030

 40.174

 -0.27608

087 0.0029

 40.169

 0.07424

088 0.0028

 40.165

 -0.29033

089 0.0028

 40.163

 -0.22825

090 0.0027

 40.154

 -0.2387

091 0.0026

 40.149

 -0.29648

092 0.0025

 40.146

 -0.25114

093 0.0025

 40.144

 -0.27531

094 0.0023

 40.132

 -0.24168

095 0.0022

 40.122

 -0.26785

096 0.0020

 40.116

 -0.292

097 0.0019

 40.105

 0.56664

098 0.0018

 40.100

 -0.23243

099 0.0018

 40.098

 -0.28103

100 0.0017

 40.096

 -0.11776

101 0.0017

 40.096

 -0.26412

102 0.0016

 40.089

 -0.30971

103 0.00165

40.088

 -0.30066

104 0.00163

40.087

 -0.24189

105 0.00162

40.087

 -0.17768

106 0.00124

40.063

 -0.28055

107 0.00116

40.058

 -0.29873

108 0.00109

40.054

 -0.29232

109 0.00098

40.047

 -0.29306

110 0.00092

40.043

 -0.29987

111 0.00073

40.031

 -0.29843

112 0.00063

40.025

 -0.12343

113 0.00049

40.016

 -0.30324

114 0.00022

40 -0.31101

表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类表

技术创新能力等级 企业数量

企业名称

A 1  海尔

B 1  海信

C 1  澳柯玛

D 2  海王纸业集团、双星集团

E 4  四方机厂、汉河电缆、橡胶集

 团、纺织机械厂

F 105 其它企业

根据青岛市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青岛市技术创新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青岛市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很强,海尔、海信和澳柯玛具有代表性(见表4),投入多、产出多、基础条件好、发展势头很好。他们在青岛市技术创新中筹集经费额、支出经费额分别占全市68.9%和69.1%,获奖成果占全市43.6%。第二,其他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大企业集团相比偏低,但是潜力很大。105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分在42分以下,它们有投入、有产出,也有一定的研发基础,但是,投入规模较小、产出能力较弱,说明这些企业有潜力可挖,需要下大力气,抓投入、抓管理、抓产出。第三,青岛市技术创新两极分化,总体呈现少数企业创新能力很强、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一般的特点。

表4 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表

从事科技 占全

科技经费

占全

 科技经费

占全

 企业办  占全

 获奖

占全

企业名称活动人员 市计

筹集余额

市计

 支出额

 市计

 机构

市计

 成果

市计

(人)

比重%  (亿元)

比重%

(亿元)

比重%

(个)  比重%

(项)  比重%

海尔集团公司

4398

 18

  17.245.7

 15.744.9

 18

  7.2

  66

  24.4

海信集团公司

1900

 7.8

 7.5 19.9

 7.4 21.1

 11

  4.4

  15

  5.5

澳柯玛集团

 2249

 9.2

 1.2 3.2

  1.1 3.1

  30

  1228

  10.3

计8547

 35

  25.968.9

 24.269.1

 59

  23.6

 109

 43.6

资料来自:青岛市统计年鉴(2000年)。

下面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开发项目数量,筹集开发经费额,技术开发人员数量,开发经费支出额和技术开发项目数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5)。

表5 技术创新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UnstandardizedStandardized95% Confidence Interval

Coefficients Coefficients

 t

Sig.

 for B

  B Std.Error

 Beta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Constant)

-1.330E-06  .000 -.383.702

  .000 .000

技术开发项目

.168 .000  .170  1656.297

.000

  .168 .169

技术开发人数

.140 .000  .160  1590.762

.000

  .140 .140

筹集开发经费

.302 .001  .311  341.572

 .000

  .301 .304

开发经费支出

.300 .001  .313  361.254

 .000

  .298 .301

开发机构数量

.090 .000  .104  1775.336

.000

  .089 .090

a Dependent Variable:技术创新能力

表5显示,在5个自变量中,筹集开发经费、开发经费支出对技术创新能力方差影响最大,分别为0.311和0.313,并且影响显著,即经费影响占方差0.624。其他技术开发项目、技术开发人员和开发机构数量三个自变量对方差的影响分别是0.170、0.160、0.104,影响不是很显著。

四、企业规模的测定

在统计年鉴中利用五项指标反映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它们是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历年已提取折旧额后的净额。利用主成分法将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五项指标综合为一项——企业规模,它综合了五项指标的信息,用来反映企业规模(见表6)。

表6 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表

特征根

 方差载荷

主成分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4.48189.630

 89.6304.481

89.630

 89.630

2 .422 8.443

  98.073

3 .071 1.424

  99.497

4 .025 .50299.999

5 2.984E—05  .001100.000

主成分分析显示,工业总产值y[,1],工业增加值y[,2]、固定资产净值y[,3]、利税总额y[,4]、产品销售收入y[,5]的变量共同度分别是0.908、0.965、0.651、0.979和0.979,满足高于0.8的要求。表6显示,以特征根4.481的特征矢量作为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9.630,满足大于85%的要求。F[,1]能够解释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利税总额、产品销售收入五项指标的89.630%信息,可以较好地代表企业规模。F[,1]=0.953y[,1]+0.982y[,2]+0.807y[,3]+0.989y[,4]+0.989y[,5].F[,1]标准化后的结果见附表。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相关分析

(一)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分析

将114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X与企业规模F[,1]做相关分析(见表7)。

表7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分析表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规模  Pearson相关系数

.960(* *)

  Sig.(2-tailed)

.000

  样本数

 113

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是0.960,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高度相关。对于大中型企业,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见图2),反之,企业规模越小,技术创新能力越弱。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固定资本、流动资金,大企业实力雄厚,能够动员创新资源,形成技术创新的资源优势。大企业也能够承担和分散巨大的技术创新风险。大企业技术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低,经济规模与R&D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决定大企业创新成本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大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但是,附表中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高。这说明企业规模仅仅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从市场结构分析来看,在不完善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从产业成长周期看,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在成热的产业中,大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

附图

图2 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开发项目数量、技术开发人数、筹集开发经费额、开发经费支出额相关系数高于0.9,关系非常密切,与开发机构数量关系不太密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在于加大开发人力、财力的投入,增多开发项目的数量,不在于研发机构数量的多少(见表8)。事实上,有些研发机构长年没有科技活动,形同虚设。

表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开发项目

技术开发

  筹集开发开发经费

 技术开发

工业工业

固定资产

 利 税

 产品销售

企 业

数 量

 人 数经费额 支出额机构数量

总产值

 增加值

净 值

  总 额

  收 入

规 模

企业技术

.958.950  .982

.981 .694.963.012

 .660 .974.974.960

创新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结论

青岛市大企业,特别是家电制造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这是国内公认的事实。通过对青岛市大中型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企业规模影响较大,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支持经济学家爱得温·曼斯菲尔德的“大企业优势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自主研发能力强。[6]大企业历史悠久,各种制度比较健全,各种组织机构比较完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显,大多数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这个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革新等研究开发活动,技术创新交易成本较低,具有规模效益,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实力雄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能够进行基础研究,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量较高,达到国际、国内水平的成果比重较高,如杜邦公司的尼龙、福特公司的汽车、IBM公司的计算机等,这些大企业的技术成果曾几度影响整个世界的生活。

第二,大企业研发资金雄厚。大企业历史较长,积累了大量的自有资金。因为产品具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即使有时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拮据,也很容易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或者从银行贷款,所以大企业资金较宽裕。大企业在研发活动上一般具有较稳定的投资比例。苹果计算机公司1981年至1998年间,总资产从2.5亿美元增至43亿美元,销售收入从3.3亿美元增至59亿美元,研究发展费用/销售收入在5%—9%之间,研究发展费用从0.21亿美元增至3.1亿美元。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企业研发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大企业能够同时开发数个项目,能够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由于财力雄厚,研发人员薪酬较高,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事开发。在青岛市,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家大公司科技经费支出额占全市的69%,科技人员占全市35%。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的R&D投入占全球的6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7]

第三,能够同时开发数个项目,适当分散创新风险,承担风险能力更强。技术创新充满风险,包括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技术创新风险很大。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人才济济,能够同时开发几个项目,通过合理组合,根据项目的进展进行适当的筛选,将鸡蛋不投放到一个篮子内,适度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第四,技术先进,装备精良,能够进行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因此,大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源头,许多重大发现、重大发明都出自大企业的研发部门。Intel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公司,但是该公司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来自于仙童公司。1968年鲍勃·诺宜斯和戈登离开仙童公司,创办Intel公司。不久,安迪·葛洛夫也离开了仙童公司到Intel公司工作。这三个人都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专家,其中鲍勃·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Intel公司核心技术源头在仙童公司。

第五,大企业具有规模庞大、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能够迅速有效的开拓新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规模经济创造条件,能够较早地回收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

但是,企业规模仅仅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众多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与产业周期、市场结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关。但是,大企业技术创新也存在不足,如灵活性差,受到资产专用性、沉没资本限制,转换成本高,较难轻易地改变创新发展方向,组织与决策存在惯性等。

标签:;  ;  ;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