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

徐力[1]2003年在《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智能建筑的大量出现使结构功能发生突破性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各种辅助建筑设施(如供水(气,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识别,预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等)将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复杂,各种管线四通八达,目前它们都是从建筑结构的梁下、板中穿过,被它们挤占的空间越来越可观。梁中、板中开孔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孔口的存在往往会改变钢筋混凝土板原来的受力性能,因此孔口周边的正确处理就成为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开展了如下工作: 首先,对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进行了实验研究。笔者进行了叁块板的实验,然后结合前人做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笔者采用屈服线理论对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开孔参数对应的极限承载力。接着,笔者采用有限元程序对不同开孔大小、不同开孔位置、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弹性和塑性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和前人数据,分析出各种不同条件下开孔板在孔口应力、挠度、极限承载力、裂缝形式等的变化规律。最后,笔者利用分析出来的结果,对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工程设计提出设计建议,其研究成果对开孔结构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随弟[2]2014年在《大跨度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受力特点及剪力键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波形钢腹板钢筋混凝土组合箱梁结构具有诸多优势,近些年来在国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也有较多研究。国内外对波形钢腹板特性的研究结论主要通过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得到;对适用于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剪力键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或与其构造及受力特点不完全相同。以兰州北环小砂沟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主要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剪力键的构造特点和受力特点,完成了13组共39个1:1比例的剪力键模型试验,对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的剪力键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波形钢腹板纵向刚度相等原理,推导了波形钢腹板的纵向等效厚度及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证明波形钢腹板所承担弯矩占全截面总弯矩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在计算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抗弯承载能力时,可仅考虑顶底板的作用,而不考虑波形钢腹板的作用;从理论上研究波形钢腹板的抗剪性能,证明钢腹板中的剪应力在钢腹板高度方向上基本相等,钢腹板基本为纯剪切受力状态;得出钢腹板所承担的剪力占总剪力比例规律的计算公式;在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中,顶底板要承受相当一部分的截面剪力,波形钢腹板所承担的剪力占总截面剪力的比例不超过85%。2.从理论上研究变高度波形钢腹板箱梁中梁高变化对波形钢腹板中剪应力的影响,并得出相应计算公式。当截面负弯矩增大且截面高度增加时,底板中的压力可抵消一部分截面剪力,反之,当截面负弯矩增大且截面高度降低时,底板中的压力将增加腹板中的剪力。3.研究滑移对波形钢腹板箱梁承载能力和挠度的影响,研究滑移产生附加弯矩和附加挠度的计算方法。4.将PBL剪力键的承载能力分为弹性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对弹性承载能力附加滑移量约束后,成为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设计承载能力。通过剪力键模型试验,得出适用于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剪力键的主要特性:(1)PBL剪力键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在破坏前均有明显的屈服过程,滑移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具有较高的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其极限承载能力明显大于设计承载能力,极限承载能力与设计承载能力之比大于2.0。(2)钢板开孔直径越大,PBL剪力键的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也越大;当开孔直径大到一定程度时,钢板的变形会成为滑移变形的主要因素,PBL剪力键的钢板成为控制因素,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剪力键的破坏由钢板的破坏引起。(3)贯穿钢筋直径对PBL剪力键设计承载能力的影响很小;贯穿钢筋直径对PBL剪力键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大,钢筋直径越大,极限承载能力越大。(4)钢板厚度对PBL剪力键的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均有较大影响,钢板厚度越大,其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均越大。(5)预拉应力能够减小PBL剪力键的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尤其当横向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其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减小更为明显;预压应力能够提高PBL剪力键的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预应力的影响在设计承载能力公式与极限承载能力公式计算中可单独考虑。(6)钢板开梯形孔的PBL剪力键由于开孔面积较大,其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特点与开大直径圆孔PBL键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特点相似。(7)若在角钢连接键中没有配置垂直于受力方向的受力钢筋,则剪力键的延性性能较差,在破坏前屈服现象不明显,破坏前的滑移量为2mm左右,属于脆性破坏;在不配置钢筋时,单个角钢剪力连接件的极限承载能力代表值为1700kN。(8)将剪力键极限承载能力与设计承载能力之比作为剪力键的另一个延性指标Ⅱ,剪力键极限承载能力所对应的滑移量与0.2mm之比作为延性指标Ⅰ,延性指标Ⅱ较延性指标Ⅰ数值较小,更加稳定。(9)根据试验资料拟合PBL剪力键设计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仅适用于波形钢腹板箱梁腹板与顶底板混凝土之间连接的PBL剪力键,该类剪力键只有一排开孔,该公式实在PBL剪力键的钢板高度为20cm,孔径60~90mm之间,贯穿钢筋直径16~25mm之间,钢板厚度20~24mm之间得出的,当这些参数超出这个范围太多时,该计算公式不再适用。(10)对模型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件0.2mm滑移对应荷载的计算值试验值差异除配置预拉应力的试件外均较小,差异最大值为22.1%,试件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除两个试件外均不大,差异最大值为22.6%。5.研究了兰州北环小砂沟大桥的构造特点和受力特性,证明小砂沟大桥受力合理。

胡乃全[3]2012年在《CFRP布加固钢筋砼开洞板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分析》文中认为碳纤维加固补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是采用特殊的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构件的表面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对于钢筋混凝土板,尤其是开洞双向板的碳纤维加固的研究相对少些,而在工程实际当中由于建筑附属设施的增加,管道管线的穿越等,经常需要在混凝土楼板中开洞。混凝土板在开洞后,洞口的四周受力相对薄弱,其受拉强度和刚度会大大降低,随着结构服役时间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造成板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本文对CFRP布加固钢筋砼开洞板的力学性能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开洞板的加固补强力学性能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本课题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了该论文的写作背景、写作依据及写作目的,总结归纳了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现状,说明了本人研究的课题与前人研究工作的衔接之处,根据目前研究学者的研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引出了本文的主题。2、系统的阐述了 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CFRP布加固钢筋开洞板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中的实现。3、本课题针对CFRP布加固混凝土开洞板的试验模型,采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选择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实体模型,对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开洞板的加载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把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加固板各力学性能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外贴CFRP布对钢筋混凝土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程度。4、运用塑性铰线理论分别计算粘贴碳纤维条带加固开洞双向板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同时考虑到双向板在板面应力区域开洞以及开何种形状的洞以及加固的配布量,对钢筋混凝土开洞板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合有关试验结果和本文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承载力公式的修正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值与已做实验值和有限元值比较分析,采用本文中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杨晨星[4]2014年在《钢筋混凝土T型截面开孔梁受弯承载力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智能建筑大量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建筑辅助设施也变得越来越庞大繁杂。目前大多数建筑中管线都从结构的梁下通过,挤占了大量建筑空间。由此,必然带来工程造价的提高,这在高层建筑中更为突出。而梁上开孔,让管线从梁中穿过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空间的使用率增加,自重减轻,荷载效应降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以获得较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故钢筋混凝土开孔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腹部开设孔洞的T形钢筋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下的受弯承载力性能,考虑了圆形和矩形两种形状的孔洞。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孔洞尺寸、孔洞偏移位置、开孔形状和矩形孔洞的高宽比这几个方面的工况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研究梁受力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梁的承载力随着孔洞尺寸的增加而减少。当孔洞向受拉区偏移时,梁的承载力和挠度均增加。但是当孔洞底部边缘和梁底边缘的距离小于200mm的时候,梁的承载力反而会有所减小。但是当孔洞直径增加到梁高度的1/3时,偏移位置对梁的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在开设同等面积的两种孔洞时,开设矩形孔洞的梁比圆形孔洞的受力性能更好,承载力会有所提升。当两种形式的孔洞高度相同时,圆形孔洞的梁承载力要更高。(2)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开设圆形孔洞对梁的承载力影响都不大,基本没有变化,承载力依旧随着孔洞的增大而减小。出于适用性的考虑,孔洞底部和梁底的距离最好≥150mm。开设矩形孔洞时,当梁的宽高比小于等于1.5,孔洞的开孔高度小于等于梁高h的3/5,梁的承载力降低幅度很小。当矩形孔洞的尺寸超过这个限制的时候,梁的承载力出现急剧降低。

何旭[5]2014年在《梁端开孔的RC框架梁补强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RC梁腹部开孔,可以布置建筑电气管线和保证建筑使用净空,钻孔取样以检测混凝土强度以及在既有建筑物增加管线,也需要在梁腹取孔。但是梁端开孔降低了梁的抗震性能。因此分析梁端开孔梁的补强技术,提高其抗震性能,对梁端开孔的RC框架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此,对梁端开孔RC框架梁补强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对梁端开单孔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开孔尺寸和孔洞位置对梁的破坏特征以及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孔径的增加,梁的抗震性能逐渐降低;随着孔洞边缘距柱边距离的增加,梁的抗震性能逐渐提高,且当距离较大时,开孔梁的抗震性能与未开孔梁趋于一致。在孔周配置加强斜筋能有效提高开孔梁的抗震性能。对梁端开双孔的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孔洞间距对梁的破坏特征以及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孔洞间距的增大,梁的抗震性能逐渐增强,且当孔洞间距较大时,双孔梁的抗震性能与单孔梁趋于一致。对碳纤维布加固的梁端开孔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开孔尺寸和加固方法对加固后梁的破坏特征以及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的梁的抗震性能优于孔周加配斜筋的梁,加固后梁的抗震性能获得了有效提高,但孔径越大,填补梁的抗震性能越差。对细石混凝土及CGM灌浆料填补的梁端开孔RC框架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开孔尺寸和填补材料(灌浆料和细石混凝土)对梁破坏特征以及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灌浆料填补后梁抗震性能优于细石混凝土;孔径对灌浆料填补后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填补后开孔梁抗震性能基本接近未开孔梁;当孔径较大时,孔洞填补梁抗震性能优于孔周加固梁抗震性能。在本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规范,总结了不同情况下梁端开孔RC框架梁的构造措施;针对不同情况的开孔梁,提出了不同的补强措施。

侯健[6]2007年在《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抗剪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桥恰当的将钢、混凝土结合起来,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这种结构外形美观、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结构在国内的应用较少,其设计与施工水平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桥,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和试验研究,解决这种新结构在抗剪受力特性和设计计算方法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的抗剪受力性能。通过模型试验获得模型箱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应力分布;建立试验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试验加载过程,得到模型梁的应力、应变以及梁体的位移。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了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在对称荷载和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受力性能。以国内外现有的试验及有限元研究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各国学者提出的波纹钢腹板剪切屈曲强度计算公式,了解了各个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波纹钢腹板局部剪切屈曲强度的半经验计算公式。通过变换波纹钢腹板的尺寸参数设计并制作试验模型,研究各个尺寸参数对试件剪切屈曲荷载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模拟波纹钢腹板的波形尺寸缺陷,结果表明波纹钢腹板对波形尺寸初始缺陷不敏感。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引入腹板单元厚度的分布函数来模拟钢板厚度缺陷,结果表明钢板厚度缺陷对波纹钢腹板的剪切屈曲极限荷载和屈曲模态影响很小。研究了波纹钢腹板结构的抗剪设计方法,给出了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设计过程中波纹钢腹板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剪应力的验算方法,并给出了建议采用的波纹钢腹板局部剪切屈曲强度、整体剪切屈曲强度以及相关屈曲强度的计算方法。

孙丽萍[7]2014年在《矩形截面RC开孔梁受扭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在原有的美观、舒适的基础上的更趋于功能化和智能化。现有建筑一般都是将水电、暖通等设备管道从梁底通过,然而为了满足建筑美观要求的吊顶给层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也成为建设单位控制成本的核心。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开设不同孔洞形状及尺寸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开孔梁,在纯扭作用下的裂缝开展形式、变形特点、钢筋应力应变情况,尤其是受扭构件的开裂荷载以及极限抗扭承载力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为了验证结论更具普遍性,还对不同的截面高宽比、孔洞周边加固方式等的开孔梁进行开裂荷载、极限抗扭承载力、裂缝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经对比,结果基本一致。利用ANSYS模型分析非开孔钢筋混凝土梁受扭的受扭承载力、应力和应变情况、裂缝的开展形式以及最终破坏特点等,通过与理论实际的对比,证明ANSYS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偏于安全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与模拟情况吻合较好;开孔梁的裂缝开展形式与非开孔梁一致,破坏形态也相同;综合各种孔洞形状与尺寸等来看,开设等宽高且无折角的圆形孔洞的开孔梁,其极限抗扭承载力最好,当有折角时,开设等宽高的正方形较宽高不等的矩形孔洞开孔梁的极限抗扭承载力要高;开孔梁截面高宽比不大于8/3时,高宽比越大,其极限抗扭承载力以及开裂荷载越高;开设孔洞的高度不宜大于梁高的10/27,且需对孔洞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并不宜大于5/12;当开孔梁截面高宽比小于等于2的,需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大于2但是不大于5的,只需采用普通箍筋加密的加固方式;出于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考虑,实际对梁开孔的工程,其高不宜小于600mm,且在高宽比不大于5的范围内,选高宽比较大的梁进行开孔基于受扭承载力分析的空间桁架模型,以及矩形截面构件扭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并结合我国设计规范给出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受扭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推导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开孔梁的极限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与ANSYS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其可靠性,确保所得的结论可以供设计及实际工程借鉴参考

刘昭清[8]2010年在《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楼板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楼板按双向布置筒芯内模的方法是一种全新设计思路。此方法是将筒芯内模按剪力传递方向分区域在板内双向布置,使筒芯内模的顺筒向与剪力传递方向一致,从而解决双向空心板按单向布置筒芯内模造成的两个方向刚度和承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然而此方法尚未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和必要的理论分析。为了研究这种空心板的受力性能,本文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可用于工程设计的双向筒芯空心板实用设计方法和设计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完成了一块净跨为8m×8m的试验预应力空心楼板的静力加载试验。试验表明,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试验板的破坏形态与各向同性双向板相似,为板底沿对角线出现受弯裂缝和塑性铰线的弯曲破坏;X、Y两个方向关于板中心线对称位置的实测位移基本相同,表明板两个方向的抗弯刚度相同;X、Y两个方向关于板中心线对称位置的非预应力钢筋应变大小接近,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增量差值不超过20%,说明对称位置处板的受力状态基本相同,试验板可近似为各向同性板。2.针对筒芯内模现浇空心板横筒方向抗剪性能差的问题,对双向尺寸对称、双向荷载对称的双向筒芯现浇空心板的受剪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的两个主轴方向具均有良好的抗剪性能。其抗剪能力比单向布置筒芯内模的空心板高很多,且比块体、箱体内模空心板的受力更为均匀。工程设计中,对于长宽相近的此类板,两主轴方向受剪承载力均宜采用空心板顺筒方向的实际肋宽,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一般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且建议将公式中混凝土受剪承载力部分中乘以折减系数0.8,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分别应用GB50010-2002中板的受冲切计算公式和有限元方法对空心板进行受冲切验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满足GB50010-2002构造要求的此类板,其受冲切承载力均能满足安全性要求。3.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现浇空心板的空心率、非预应力纵筋配筋率和跨高比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指出设计中宜将板的空心率控制在25%-45%范围内,且应保证适宜的筒芯内模之间肋部宽度,以避免空心板发生剪切破坏;空心板的非预应力纵筋配筋率不宜太高,以免空心板的受弯承载力大于其受剪承载力而发生剪切破坏,建议取现浇空心板的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在0.3%-0.6%范围内,同时建议在跨度较大的空心板每个内模组之间配置适量预应力筋以提高空心板的抗剪能力;现浇空心板的承载能力与其跨高比呈非线性反比关系,挠度的增量与跨高比的增长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工程设计中,通过降低跨高比的方法可有效改善现浇空心板的变形性能。4.应用各向同性板的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截面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进行了内力分析,受弯、受剪、受冲切承载力分析和变形分析。提出对于长宽相近的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采用平均抗弯惯性矩计算板的弯曲刚度,并按照GB50010-2002相应公式计算板的挠度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空心板的变形情况;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按照线弹性分析方法和塑性分析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均能满足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工程设计中,可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选择内力分析方法;对于长宽相近的边支承和柱支承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的受弯承载力,可将板两主轴方向折算为等截面面积、等惯性矩、等宽度、等高度的I形截面,依据GB50010-2002中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公式计算。5.对空心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增量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内力分布与普通双向板基本相同,可按照普通双向板的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对于计算现浇空心板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我国现行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中的公式偏于保守,建议在设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时,对采用此公式的计算结果乘以一个增大系数1.5。6.对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和模态有限元分析,指出对于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相关设计和构造要求的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板,其自振频率和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均较小,能满足国际标准协会标准给出的允许值,其振动不易引起人的不舒适感。

孙会郎[9]2004年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受力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是一种新型的楼盖结构体系,它能适应现在大柱网、大开间、大空间多高层建筑的需要,能为业主们提供灵活的应用空间,同时经济技术指标比其他类型的楼盖体系有明显地提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楼盖体系,人们对它受力性能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它在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上还很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几组顺孔方向板带和垂直孔道方向板带做对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以及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大板的有限元分析。初步了解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顺孔方向和垂直孔道方向的受力性能差异和传力机制;分析了开孔直径、开孔间距和面层、底层混凝土厚度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顺孔和垂直孔道方向受力性能差异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横肋的设置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两个方向受力性能差异的影响。并初步得到了以下几条主要结论:当开孔直径较小,纵肋和面层、底层混凝土相对较厚时,横孔板和顺孔板的刚度差异不大。当开孔直径较大,纵肋和面层、底层混凝土相对较薄时,横孔板和顺孔板的刚度才有较明显的差异。当保持开孔间距和面层、底层混凝土厚度不变,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大,横孔板和顺孔板的刚度差异程度增大,而且差异程度增长速度基本上是线性的。开孔对板的抗剪性能影响很大,对于横孔板,剪力较大时会在纵肋上出现斜裂缝,而且横孔板的抗剪性能明显没有顺孔板好。反弯点的存在对横孔板的受力极为不利,由于反弯点附近面层混凝土和底层混凝土的相对错动,往往会把纵肋撕裂,并且撕裂裂缝的出现是突然的,具有明显的脆性破坏的特征。

欧阳珠子[10]2007年在《管式空心双向板楼盖结构的井格梁比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浇混凝土管式空心板楼盖是随着埋管非抽芯成孔工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楼盖结构型式,其中空心平板楼盖是由暗梁和空心板组成的空心板无梁楼盖结构,具有结构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施工便捷等优势,适用于各种跨度、各种荷载的建筑,特别适用于对层高、自重、大空间、灵活间隔及抗震等要求高的建筑,但目前对此结构的应用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新技术的推广。为了解现浇混凝土空心平板楼盖结构的受力特点,把握其结构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应用指南,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高效确定平行管式空心板横管方向弯曲刚度的数值方法,提出其与顺管方向弯曲刚度比λ的拟合公式,发现《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中两向刚度比取值普遍偏高,过于粗糙。探讨了剪切对空心板挠曲变形的影响,顺管方向剪切效应可以忽略,横管方向剪切效应相对较大。2.基于叁种不同的拟梁方案对《规程》中“拟梁法”进行了评价,发现该方法并未明确拟梁的具体方案,在设计中难免得到不可靠的计算结果,必须加以完善。3.对单区格管式空心双向板进行了井格梁比拟分析,提出了两种改进的拟梁法,明确了梁格布置方式和刚度分配的具体方法,所得解与空心板高精度叁维块体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该简化计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计算结果稳定、可靠。4.完成了多层多区格的现浇混凝土管式空心板整体楼盖的模型试验,并用上述改进的拟梁法对其进行了近似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拟梁法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合理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D]. 徐力. 江苏大学. 2003

[2]. 大跨度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受力特点及剪力键试验研究[D]. 宋随弟.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3]. CFRP布加固钢筋砼开洞板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 胡乃全. 东北石油大学. 2012

[4]. 钢筋混凝土T型截面开孔梁受弯承载力有限元分析[D]. 杨晨星.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5]. 梁端开孔的RC框架梁补强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何旭.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6]. 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抗剪性能研究[D]. 侯健. 长安大学. 2007

[7]. 矩形截面RC开孔梁受扭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 孙丽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8]. 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楼板的受力性能研究[D]. 刘昭清.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9].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 孙会郎. 重庆大学. 2004

[10]. 管式空心双向板楼盖结构的井格梁比拟分析[D]. 欧阳珠子. 中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