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论文_杨宏军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论文_杨宏军

伊春市中心血站 153000

【摘 要】艾滋病属于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多由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该疾病可以通过血液、唾液、体液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从而使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该疾病尚未有完全治愈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且疾病的致死率极高,因此该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艾滋病检验中的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和艾滋病患者或IHV携带者的血液进行接触,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需对其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艾滋病(AIDS)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继癌症疾病后,另一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资料显示,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我国艾滋病发病例数已超过60万,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艾滋病病检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而我国仍有部分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相关单位需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进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几率和保障检验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1.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黏膜破损渗出液中具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且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而患者的唾液、汗液、乳汁以及其他体液中也存在少量的艾滋病病毒,这类病毒传染性较低。由于艾滋病病检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和与其血液或机体进行接触,因此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较高,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1)皮肤破损,当检验人员的皮肤存在溃疡、擦伤、切口等损伤且暴露时,当其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极易发生感染[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黏膜接触,人体的黏膜下血液循环和黏膜组织距离较近,且黏膜组织十分薄弱,而检验人员对患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检验前一般需作离心操作,若操作不当则会使血液飞溅,当血液落入到检验人员的鼻腔黏膜、眼结膜或口腔中时,便会引发检验人员出现感染,黏膜接触暴露产生感染的危险性通常低于皮肤破损暴露所引发的感染。(3)穿刺接触,在穿刺过程中,若检验人员的皮肤不慎被针头刺穿或刺破,带有HIV病毒的血清或血液便会流入到检验人员的皮下组织,甚至是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引发检验人员发生感染。

2.提高艾滋病检验中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做好检验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为减少艾滋病病检工作中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降低其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单位需做好职业防护培训和安全教育,通过制定正规和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并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的防护知识,然后再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此外,单位还需引导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认真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消毒和隔离流程,不仅能降低检验人员自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检验过程中的交叉性感染[3]。

2.2对检验器具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完成血液检测后,检验人员需采用20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台面和检验器具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采用高浓度的乙醇对生物安全柜的台面和检验器具进行消毒,以减少HIV病毒残留。此外,实验室的垃圾需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生活垃圾和检验仪器垃圾分开存放。由于检验室环境存在持久性的潜在感染因素有一部分来源于检验仪器垃圾,因此在进行垃圾处理时需做到打包严密,由专人进行管理和运送。

2.3加强检验流程和实验室管理

检验人员采集血样标本时,尽量使用安全针具进行采集,以防止针头、刀片或玻璃器皿等利器对检验人员机体造成损伤,并且检验人员进行血液检测前,需穿隔离服、戴一次性乳胶口罩、防护眼罩、手套等,检验完成后,需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洗手,在检测过程中若检验人员的隔离服被污染,需及时更换[4]。此外,单位还需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体检和建立有效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注射相关的防护疫苗等。

3.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若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意外因素导致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或其他带有HIV病毒的体液污染到检验人员的黏膜或皮肤,而导致其可能感染艾滋病,出现这种情况,首先需检查检验人员的皮肤是否完整,若完整,则需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接触区域的皮肤,若皮肤存在破损,首先需挤出刺伤部位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清洗伤口,最后采用75%的酒精或2%的碘伏对伤口作消毒处理。当做好这些紧急的处理措施后,检验人员还需将自身的职业暴露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对其及时采取HIV抗体初筛试验和尽快采用有效的阻断药物,在职业暴露后的一年时间内,检验人员需进行HIV抗体检验,以明确其是否发生存有感染的可能[5]。

4.结语

艾滋病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病症,病毒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液、精液、体液、黏膜等多种形式,而该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降低病毒感染的发生几率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关键。艾滋病病检检验人员需长期与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接触,因此其发生病毒感染的风险性较高,因此需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率和病毒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陈雪琳.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58-159.

[2]申小平.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诊断与医疗,2013,24(12):847-849.

[3]彭瑞灵.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82-283.

[4]邓翠华,薛俊太,魏建林.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及预防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2(01):123.

[5]彭金红.探析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20.

论文作者:杨宏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论文_杨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