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四百”工程拓宽“一人一艺”文化空间论文

慈溪市“四百”工程拓宽“一人一艺”文化空间

文 |张 广

“百姓课堂”二胡班师生演出照 (张 广 | 摄)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文化馆创新文化服务手段,着力打造“四百”文化惠民工程,在实现“阵地优质化、群众主体化、享受便利化”的道路上迈出的新步子,系“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的鲜活载体和有力抓手。

精心策划,多点开花

“四百”文化惠民,即百姓课堂、百姓舞台、百姓书场、百姓展厅,是以“百姓”冠名搭建的四个平台,融培训、书场、展厅、舞台为一体,汇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展演展示兼辅导培训。

百姓课堂育人才。今年上半年,开设本部培训、走进镇村培训、走进学校培训三大方面。其中本部培训共计35班,565个课时,培训5328人次。走进镇村培训共22次,开设22个班级,参加学员633人次。走进学校到横河镇雨露小学,举办合唱培训班,共12课时,培训504人次。

百姓舞台展风采。目前该项目与镇乡加强互动,不断组织举办示范性和大众娱乐性相结合的活动,是老百姓自己的“星光大道”。今年上半年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健身舞展演、少儿才艺大赛等系列活动,还数次把节目送至农村文化礼堂,送到百姓家门口。

百姓书场讲故事。今年专门组织慈溪市优秀曲艺艺术家走进农村文化礼堂,进村入户为老百姓免费开展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等曲艺下乡活动,至5月底已完成“百姓书场”12场,另外春节期间开展9个专场。

为更好地体现免费开放、服务群众的理念,助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四百”文化惠民工程确立了“三个面向”“五个结合”“三零法”“三导向”的公益培训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是近几年重点研究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带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构建“双赢”局面,凸显出金融的定位服务与引领作用。

深入民心,精彩绽放

抗体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且要求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正常,而大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免疫应答能力不足,且IPA患者短期内通常不发生血清转化和抗体反应。因此,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近年来,“四百”文化惠民工程的推出,让城乡群众享受到基本、均等、便利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有力地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这主要得益于慈溪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个结合定方法。“五个结合”即本部培训与走进镇、村(社区)、机关、学校互动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现场授课与教学成果展示相结合,数字文化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全年培训与日常辅导相结合。理顺全民艺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思想上形成合力。拓宽全民艺术普及的种类与内容,让更多的人有文化上的获得感。创新全民艺术普及的平台与路径,做好文化惠民的转型发展。

百姓展厅传文化。“百姓展厅”通过视觉艺术交流和展示,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美术馆”。今年上半年,围绕美术、书法、摄影等主题共举办展览9次。另外,举办慈溪市优秀视觉艺术作品巡回展,分别到6个农村文化礼堂进行展览。

借助某院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专项医嘱点评模块,随机抽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计12个月)使用过伏立康唑片(50 mg/片×4片,成都华神制药厂)的医院出院病历共计360份(30份/月),剔除其它科室后,肾脏科有136份。

三零三导定目标。“三零”即实行“零收费”“零门槛”“零距离”。“四百”工程系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经费由慈溪市财政专项拨款,所有培训者均享受免费待遇;不设选拔程序,让学员零门槛参与。“三导向”即以需求为导向,以人民为导向,以效能为导向。“四百”工程在“需求”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在“效能”上求突破,以人为本,着力完善“四百”工程的软硬件,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考核,保障“一人一艺”工作有序进行与健康发展,让文化惠民政策落地开花。

以人为本,亲民惠民

三个面向定对象。“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弱势群体。截至目前,慈溪市文化馆“百姓课堂”已举办各类培训693期次,培训人数达1.8万余人次;“百姓书场”举办评书等演出126场;“百姓展厅”举办公益展览41期;“百姓舞台”已组织举办各类展演活动48场,上台参加表演的业余骨干、群众演员达7000余人,观众7.8万余人次。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教学内容,属于遗传学经典实验,不仅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下面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强化保障推进阵地优质化。首先是提升硬件水平。慈溪市文化馆在老馆时就对其原有设施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腾出原有办公大楼“让地于民”。迁到新馆后,文化馆把四分之三的房间作为业务用房,新建600平方米的“百姓展厅”。其次是强化运作保障。增加经费投入,调整业务科室,构建各艺术指导中心协同配合的组织运行体系,并明确分管领导。精心安排师资力量,在发挥文化馆自有业务干部作用的同时,通过借力社会师资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最后是增强阵地辐射。强化阵地与活动的对接,如在老馆时“百姓舞台”免费为周边市民提供健身娱乐场地。强化阵地与队伍的对接,如以“百姓展厅”为依托,成立了慈溪农民画创作辅导中心,为美术爱好者提供“辅导—交流—创作—展示”一条龙服务平台。

以人为本推进群众主体化。“三面向”找准重心。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理念,着力将“四百”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型”和“活载体”,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零法”抓好普惠。牢固树立“为民惠民、亲民惠民”的宗旨,实行“零收费”“零门槛”“零距离”。同时,注重活动开展的长效性和规律性,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具有“预期性”和“可计划性”。“三导向”发挥实效。首先是以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每年向基层发放《课程设置意向征集表》,结合群众意见对培训课目进行调整。其次是以文化兴趣培养为导向,培训分“普及型”“提高型”分类施教,既注重培养群众文艺技能从“低”到“高”,更注重引导群众文化兴趣从“无”到“有”。

亲民惠民推进享受便利化。坚持沉下去。将一定比例的“四百”文化惠民培训、活动安排到镇(街道)和村(社区),让基层设施“活”起来,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便利。借力数字化。“百姓课堂”在开展现场培训的同时,选择部分群众欢迎的课程进行录制,并免费分送慈溪市各村(社区)。此外,还将教学内容、优秀文艺精品等搬上慈溪数字电视,供市民免费点播学习和观看。注重宣传推广。及时制定活动计划和安排,并通过发放宣传广告、网上公示、手机短信发送、网架广告、数字电视宣传等形式,让更多的群众知晓,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一人一艺”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百”文化惠民工程是宁波“一人一艺”的先锋军,也是慈溪“一人一艺”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慈溪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杨 芝

标签:;  ;  ;  ;  ;  ;  ;  ;  ;  

慈溪市“四百”工程拓宽“一人一艺”文化空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