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论文_陈荣华

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论文_陈荣华

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 要】肩关节脱位指肱骨头脱离了关节盂,致功能丧失。肩关节脱位又称肩肱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的第二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

【关键词】中医;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容易发生脱位是由其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所决定的。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是球窝关节。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因此该关节的骨性结构不牢固。肩关节囊松大薄弱,前方尤其明显,这种结构特点为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对关节的稳定却不利。肩关节的稳定主要通过肌肉的协调平衡作用来维持,一旦肩部的主要肌肉受损伤,肩部的肌肉失去了平衡协调和稳定肩关节的作用,从而使不稳定的关节更不稳定。但从功能角度看,以上结构特点使肩关节具有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功能。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转等各方向活动。

1创伤病理

1.1肩关节前脱位

虽然直接作用于肩外侧或肩后侧的外力都可造成肩关节前脱位,但间接暴力是造成肩关节前脱位的主要原因,患肩处于外展外旋位跌倒,肩前下方关节囊处于相对紧张状态,肱骨头顶于关节囊前下方,此时地面的反作用力由下而上传递至肱骨头,当外力作用超过关节囊的强度时,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的束缚,发生常见的喙突下脱位。外展的作用力越大,越倾向于发生盂下脱位,但往往因胸大肌和肩胛下肌的牵拉而滑至肩前部,转为喙突下脱位。当脱位同时伴有一侧方应力作用时,可使肱骨头向内侧移位形成锁骨下脱位。

1.2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后,因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超过三周以上脱位仍存在者称为陈旧性脱位。其病理改变在新鲜脱位病理损伤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关节内、关节周围血肿肌化,大量疤痕组织充填于关节内,并与关节囊、肩袖、肱骨头紧密粘连,将肱骨头固定于脱位后的位置。

1.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是指患者在原始脱位复位后一段时间内,在遭受轻微外力下即可引起肩关节脱位复发,此后每受到同样的外力,同一体位时即出现脱位。随着脱位次数的增多,关节越来越不稳定,严重者乘车扶手、穿衣、投弹等动作时,肱骨头就可能滑出关节盂而发生肩关节脱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囊前壁撕破,关节盂或盂缘撕脱及肱骨头后侧凹陷性骨折。多见于青年人。

2诊断

2.1一般症状

外伤后,肩部筋肉受损,血离经脉,肩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若合并骨折,局部肿胀更明显,疼痛更甚,肩及上臂出现瘀斑,若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或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触及骨擦音。患者身体向患侧倾斜,常以健手扶持患肢前臂,头倾向于患侧以减轻肩部疼痛。

2.2特殊体征

①畸形:肩关节脱位后,由于肱骨头移位,息肩失去正常圆隆的外表,与健侧不对称,肩峰突出,呈方肩畸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弹性固定:肩关节脱位后,患肢常保持在外展30°左右的特殊位置上,远端肢体被动活动时有弹性阻力,除去外力后又回到原来特殊位置上。③关节盂空虚:肩关节完全脱位后,由于肱骨头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肩峰下关节盂空虚。

3治法

3.1新鲜肩关节脱位

3.1.1手牵足蹬法

此法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氏公元前4世纪首先应用。西医称为“希氏复位法”。中国明代《普济方·折伤门》也有介绍,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其具体方法是:令患者仰卧于床上,腋窝内垫以棉花(也可不用),术者立于患侧床边,两手握住患侧腕部,并用足(右侧脱位用右足,左侧脱位用左足)抵于腋窝内,在患肩外展外旋位拔伸牵引,感觉肱骨头弹性固定已解除,徐徐将患肢内收内旋,充分利用足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撬入关节盂内,当有入臼声时复位即告成功,若阻力较大,多考虑为肱二头肌长腱阻挡所致,可将患肢多次内外旋转,使肱骨头绕过肱二头肌腱,再整复,一般都可成功。

3.1.2拔伸托入法

清代医家胡廷光在《伤科汇纂》中引《陈氏秘传》载:“肩膊骨出臼,如左手出者,医者以右手又病人左手,如右手出者,医者以左手叉病人右手,却以手撑推其腋,用手略带伸其手,如骨向上,以手托上。”此法患者取坐位,一助手立于肩后,双手斜形环抱患者,另一助手分别推患肢肘、腕部,在患肢外展外旋位拔伸牵引,术者立于患肩外,两拇指按于肩峰,其余四指自腋窝内托肱骨头向外上方,同时第二助手将患肢内收内旋,当有入臼声时,复位即告成功。

3.1.3牵引复位法

患者仰卧,用布带绕过胸部,一助手向健侧牵引,第二助手用布带绕过腋下向上牵引,第三助手握患肢腕部,于外展外旋位牵引,并徐徐内收内旋患肢,若有入臼声,则复位即告成功。

3.2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3.2.1卧位杠杆整复法

在全麻下,患者取仰卧,第一助手用宽布带套住患者胸部向健侧牵引,第二助手扶住竖立于手术台旁的木棍,第三助手牵引患肢外展,术者环抱肱骨近端向外,三助手协调用力,令第三助手徐徐内收患肢,利用杠杆为支点,使肱骨头复位。

3.2.2坐位杠杆整复法

在臂丛麻醉下,患者取坐位,两助手分别立于患者前后侧,用一圆木置于患侧腋下,两助手用肘部抬住圆木两端,向上抬高,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手握住患肢,用力向下拔伸,同时援摆上臂,当肱骨头松动后,内收内旋患肢,利用圆木为支点迫使肱骨头复位。

3.2.3切开复位

若闭合复位失败者,可考虑行切开复位。经肩峰至肱骨头以两根克氏针交叉固定。

脱位整复成功时,患肩肿痛减轻,活动明显改善,“方肩”畸形消失,肩部恢复丰满外形,弹性固定已解除。腋窝下、喙突下、锁骨下扪不到肱骨头,搭肩试验阴性,直尺试验阴性,X线表现:肱骨头与关节盂的关系正常。

参考文献:

[1]谷先光,谷静,孟庆山,邹永海,李晓丽,蔡雪梅,蒋曰生.介绍肩关节前脱位的简易复位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5期

[2]吴荣博.肩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体位探讨[J].中国骨伤,2009年01期

论文作者:陈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论文_陈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