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下森林城市创建的调研报告论文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下森林城市创建的调研报告论文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下森林城市创建的调研报告

张小山 纪 和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武汉 430223)

1 前言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休憩旅游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森林”这一地球生态发展所形成的最大陆地生态系统与“城市”这个人类文明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创建森林城市”,是2004年国家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机构和部门联合启动的一项大型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包含“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在内的“四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森林城市建设被列为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至此,森林城市建设已进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林业大省,肩负中部地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绝对重任,在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中紧跟国家的先进步伐。

植物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充分认识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植物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好植物检疫监管职能。为此,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强化措施,落实经费,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认真加强植物疫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农业部提出的“重大植物疫情不扩散蔓延”的防控目标,努力建立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

近年来,在“绿满荆楚”的大背景、大基调下,笔者所在的项目组秉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理念,深入项目所在地,前后调查研究了黄石市、黄石市下陆区以及恩施州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等多个县市森林城市创建的问题与特点,并依托区域自然生态资源与林业发展特征、优势,整合城市现有各类规划,主持了以上县市的《省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5]

2 调查与研究成果

项目所在地分为工业型城市与山区型县市两大类型,在创建森林城市的城市类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其中,黄石市(含黄石市下陆区)为传统工业城市,森林覆盖率为31.15%;恩施州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及鹤峰县为典型的山区县市,森林覆盖率均达到了56%以上,生态环境优良。

2.1 调查方式

(2)策略二:绿水相依,写意荆楚之美。“绿色决定生死”。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铸就湖北生态林业强力引擎。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2.2.3 调查结果小结

另据介绍,2017年初,原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做好新闻发布、政策解读、涉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加强政策解读,建立工作机制,主动开展政策解读工作;做好涉农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

2.2 调查结果

2.2.1 工业型城市

(3)城区拥挤局促,经济实力较弱。受制于山区多山少平地的地势条件,山区型县市的中心城区往往较为拥挤局促,建设用地极为有限。城区绿化率较低,且可供绿化的地段少,形成了一座座被森林环绕的钢筋岛屿。同时,山区经济实力较弱,在政府投入及管理保障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①险情数量多。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共发生9 154处险情,其中黑龙江干流堤防发生险情7 175处,占险情总数的78.4%;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分别发生险情1 889处、90处,占险情总数的20.6%、1.0%。

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工业型城市应当补齐过往的生态欠债,严守生态红线,在天然林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下重功;山区型县市应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严格遵循上位规划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2)自然资源丰富,但有待继续开发利用。黄石市靠近武汉市,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黄石市在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林业产业发展等生态经济建设上表现良好。但是,由于长期对矿业的依赖性,其森林生态经济的发展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3)生态欠债较多,人居环境欠缺。长期开矿,对黄石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镇村绿化、通道绿化等方面表现较弱。

2.2.2 山区型县市

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型县市(含恩施州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及鹤峰县)在森林城市创建的基础资源条件上有以下特点:

(1)生态环境优异,美丽乡村频出。得力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恩施州的山区型县市在生态环境上表现优异,森林覆盖率均达到了56%以上。同时,山区型县市的乡村多隐匿在深山之中,受人为干预较小,自然风貌极为优美。

(2)旅游资源荟萃,但发展迟缓。利川、咸丰、来凤及鹤峰等山区型县市的自然风景如鬼斧神工般壮观,且有着著名的土家、土司等人文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受限于交通及观念的制约,森林旅游及乡村旅游开展的较为缓慢,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型城市(含黄石市、黄石市下陆区)在森林城市创建的基础资源条件上有以下特点: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预警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后台管理系统和监控APP。系统的总体架构框图如图3所示。

综合对比工业型城市(含黄石市、黄石市下陆区)与山区型县市(含恩施州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及鹤峰县)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二者在创建森林城市的城市类型中属于两个相反的极端。其中,工业型城市生态环境较差,但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及管理保障措施,资源相对贫乏但利用率高,公众思想开放,接纳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山区型县市生态环境优良,但经济实力较弱,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公众思想传统守旧,难以迅速掌握并利用新的理念及观点。因此,将两个类型的城市群体进行对比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二者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形成全面但又独具风貌的新时期森林城市的代表典范。

2.3 应对策略

工业型城市(含黄石市、黄石市下陆区)旨在通过森林城市的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绿色生态”型城市的转型,提升黄石市的城市形象。山区型县市(含恩施州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及鹤峰县)森林城市规划可以在宏观尺度为山区县市的林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在森林城市创建的应对策略上,应秉承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冈森林化、湿地自然化及产业多元化等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实现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业则业。

(1)策略一:资源共享,永葆山河安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于林业而言,就是要用共享发展的理念凝聚现代林业建设的各方力量,把保护生态环境、严守生态红线、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市区景观优良,政府保障得力。黄石市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因矿而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矿业繁荣时期,黄石市经济状况在省内名列前茅,政府班子也积累了良好的管理经验及资源。因此,黄石市在公园绿化、立体绿化、防护隔离带等城区建设以及政府投入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表现优异。

调查以《湖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为准则,结合指标评估、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群众走访等多种方式,从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森林文化及城市森林管理等方面,对调查区域的达标情况进行逐项考核。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应当从突出保护守存量、实施绿化扩增量、优化生态空间提质量等方面承担起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引领绿色理念、繁荣生态文化的重大使命。工业型城市应当以“应绿尽绿”为准侧,大力实施道路、水岸等通道绿化、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绿化、矿区塘口生态修复治理等措施;山区型县市应当以全面保护天然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为核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并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增加碳汇,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3)策略三:城乡协调,享受诗意栖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如果发展得当,城市与乡村都将是舒适宜人、经济发达的诗意栖居地。基于林业而言,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统筹全局,全面布局好生态文明,拓展城乡的绿色发展空间,以城市带动乡村绿色产业经济的腾飞,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

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工业型城市应当对城区绿化在保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和景观化,对乡村绿化在实施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量,使城乡均成为舒适宜人的栖居地;山区型县市应当引入先进的城市绿化理念,重点实施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及屋顶花园等方式,在局促的城区内尽可能增加绿量,同时维护好乡村的原生态土家特色景观风貌。

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工业型城市应当大力拓展森林生态旅游空间,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绿色生态”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山区型县市应当坚持人才创新,提高用材林、经济林、中药材、林副(果)等生态产业的科技含量,利用“互联网+”着重推广具有恩施土家风情的旅游资源,同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供给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第三代路虎发现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中型SUV,4.8米的车身长度配合上仅用直线和直角勾勒出的轮廓,它所具备的阳刚气质让SUV概念重新回归到了原点。

(4)策略四:产业创新,崛起美丽经济。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产业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优势,使得创办网站、线上传播成为了文化外宣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让亳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传播优势,创办专门推介亳文化的外文网站。

(5)策略五:文化开放,传承生态理念。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和发展的层次、广度问题。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基于林业而言,坚持开放发展,是指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式战略,联合周边区域实现公共产品的联合供给,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对内对外发展的良好互动。

尽管招标文件中已经明确了施工合同条款,但到了签订合同阶段,甲方仍要与中标单位细化条款,查漏补缺,对相关暂估价、暂列金等进行明确;对特殊内容和要求作出专门规定;对涉及工程配合、交接口、隐蔽工程的施工等问题作出说明;还有对不可抗力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也需详细量化,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避免后期发生纠纷耽误工程进度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出现。

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工业型城市应当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广泛宣传森林生态文化理念,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态责任感;山区型县市红色、土家及土司文化极为突出,并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埋着一片待挖掘开发的文化宝藏,应当利用自身资源,形成恩施兄弟县市旅游联动合作,吸引外来游客,构建恩施州利益共同体。

若图像中存在撒料区域,则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对红外图像数据进行撒料区域分割,它将具有某种相似性质的像素或体集合起来构成区域.其基本思想是,在检测区域中设置一个种子作为生长种子,在种子周围搜索符合约束条件的种子,将其合并到种子点像素的集合.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没有符合约束条件的像素[13-14].其中约束条件是式8:

3 研究总结与建议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遵循,也在中国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对森林城市的创建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笔者认为创建森林城市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个多元化、镶嵌化、互哺化的生态空间,并为森林城市的规划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空间。以中心城区外围的森林山体作为城市的基础生态屏障,以城市网布的水系构成维护区域水源安全的重要保证,以城市路网形成的生态廊道构成作为城区的生态调节器。三重生态构架使得城市绿水路相织相依,也构成了森林城市的基础骨架。

EVA/HSP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刘 丽 诸慧杰 涂多想 郝新敏 黄 杰 (5,782)

(2)形成镶嵌化的生态空间。“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以生态廊道将中心城区外围的自然山体、森林、河流等生态空间引入城市,成为生态绿楔,与城区内部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生态网络保持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形成互哺化的生态空间。森林城市的创建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区域的“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良好的生态和绿色循环的生产保证基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以先进的生态理念反哺绿色生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协调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以绿色为永续发展的核心要求,以开放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共享为公平公义的最终目标,在五大发展理念为湖北森林城市创建指导领航的旅途中,荆楚梦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照进现实!

参 考 文 献

[1]尤传楷.森林城市的时代内涵与创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林业科技,2016(4):29-30.

[2]叶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与森林生态系统建设[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3):1-6.

[3]孙荣,汪阳.未来中国的宜居城市:战略与行动[J].学术前沿,2015(17):48:57.

[4]叶智.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与实践[J].林业经济,2011(12):18-21.

[5]张燕,黄桂林,班勇.森林城市特色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2016(4):59-63.

中图分类号: F3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020(2019)03-0063-03

*收稿时间: 2019-02-26

(责任编辑:夏剑萍)

标签:;  ;  ;  ;  ;  ;  ;  ;  ;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下森林城市创建的调研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