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道德评价探索建设载体&江津市农民道德评价试点项目调查报告_农民论文

开展道德评议 探索建设载体——江津市开展农民道德评议活动试点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津市论文,道德论文,调查报告论文,载体论文,试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形势下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先进文化,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如何在广大农民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有着近百万农村人口的江津,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自2002年以来,江津市在先锋镇绣庄村、德感街道办事处光华村开展了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的试点,探索出了一条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新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当前在农村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一、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的由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效益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日益增强,消费方式日益丰富。但一些农民理想信念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受到金钱利益的冲击;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坑蒙拐骗屡禁不止,聚众赌博时有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脏水,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到处可见,这些现象的发生,是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相违背的,是与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矛盾的。随着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广大农民急盼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提高农民道德素质。江津市针对当前农村道德建设的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完善道德建设制度、开展道德评议,取得明显成效。

二、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评议组织。成立村农民道德评议委员会,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评议委员会主任,驻村干部、村主任、驻村民警、村治保主任、村妇女主任任副组长,并由村民推选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和村民担任评议委员会委员。评议委员会下设评议小组。

(二)建立评议制度。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绣庄村、光华村建立健全了评议工作制度即:例会制度、评议制度、公示制度、评比办法等,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了评议工作档案即:评议处理档案和处理效果反馈档案。在各社设立了村民道德投诉箱和村民道德评议结果公布栏等。

(三)规范评议程序。认真做好评议事件的收集、评议、执行、处理结果反馈。道德评议按照评议制度,坚持村内问题不出村,社内问题不出社,认真开展评议。对于不服评议的由当事人向村委会提出重评书面申请,由评议委员会重新评议。对屡评不改的,可采取上下联动的办法,或在媒体上曝光,促成问题解决。超越道德范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交有关部门处理。从而使道德感化与舆论监督、行政约束、法律制裁结合起来,达到最佳评议效果。

(四)制定评议内容。将村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评议内容。将评议内容印成册,发到每个家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使广大农民按照评议内容,约束自己的言行。具体内容是:坚持“三基”不动摇;文明礼貌不粗俗;品行端正不违规;家庭和睦不忤逆;邻里互助不生非;诚实守信不欺诈;崇尚科学不迷信;学习文化不懈怠;健康娱乐不违纪;勤劳致富不懒惰;交缴税金不拖欠;爱护公物不损坏;热心公益不遗忘;勤俭持家不奢侈;计划生育不违法;实行火化不土葬;红白喜事不铺张;珍惜土地不乱占;履行义务不塞责;庭院整洁不脏乱;保护环境不污染;建设小康不停步。

(五)评议主要方式。对农民中涉及道德规范的言和行、人和事进行评议,通过批评、教育、感化,转化被评议者的错误思想,纠正不道德行为。评议时采取谈心式、引导式、参与互动式的评议方式。评议中根据不同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评议方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会议集中评议;对个别存在的问题,或不宜公开的问题由有关评议员以谈心拉家常的形式上门评议;对突发事件就地现场评议;对老大难问题采取跟踪评议,上下联动的办法促成问题的解决。

三、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的效果

(一)寻找到一个家庭道德建设的大门

家庭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个最基本和最独立的单位。江津市在农民道德建设中,以家庭为依托,做好家字文章,通过道德评议,促使家庭处理好成员之间、家庭与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推动家庭道德观念的提升和家庭道德体系的构建,达到了强化农民道德建设的目的。

在绣庄村、光华村试点工作中,由村支书、驻村民警、治保主任、妇女主任和群众推荐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评议委员会,按照评议制度要求和规范的运作程序,对涉及家庭道德的相关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评议活动。在评议过程中,谁家不卫生,谁家打麻将,谁家不学孝敬老人这些道德家风都在广泛评议的基础上,被写进了评议记录。

活动中,绣庄村针对农村家庭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的组织村民坐在一起,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前提下,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平和的心态发言讨论,既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大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事论理,明辨是非。在一种非常友好的氛围中,把矛盾纠纷讨论明白,一一化解。这种形式把道理摆到了桌面上,又避开了唇枪舌战的正面冲突,在和风细雨中解决了矛盾,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也使农村家庭道德评议活动又有了新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村民们十分在乎这种评议,得到好评语的家庭脸上有光,在村里有威信,评语不好的家庭连儿子娶媳妇都困难。许多的不良风气就在这样的评议中一点一滴的克服掉了。

(二)打造一把思想道德教育入脑入心的钥匙

以往的农村道德建设往往活动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甚明显,不能入脑入心地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积极参与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建设的主体,实现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达到在参与中受教育的目的,江津市的农民道德评议活动的试点,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光华村存在好几户有婆媳关系不和现象。该村农民道德评议委员会抓住这一个又普遍、又难解决的问题,在7社一户最典型的代表邹云梦家里召开了评议会,特别请来全村有婆媳不和的家庭参加。评议会上,婆媳都纷纷作自我批评。现在邹云梦的媳妇有好吃的,好衣服首先想到婆婆,婆婆逢人就夸媳妇好。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评议一个家庭解决了十多个家庭的矛盾。这个村每遇到类似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召开一次评议活动,发动村民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说长道短,形成对正确道德观念的一种认同感,并把这种认同感变为自觉行动。同时,也使群众成为道德评判的主体,让他们在道德评判过程中,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自律。近一年来,两个村打架、斗殴的少了,义务维护秩序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家和邻睦的多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近一年来,绣庄村和光华村评出的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占两村总户数的90%。民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5%,且做到了村民纠纷不出村,多年无一例刑事案件。两村被评为江津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村。

实践证明,农民道德评议活动实现了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的同时,也形成了群众自发的舆论监督机制,从而形成了一个“歪风人人烦,美德人人夸”的舆论环境,

(三)建立一个连结各种道德实践的枢纽

农民道德重在建设,道德建设以人为本,这是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在农村加强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广大农民兄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农民道德评议活动作为一种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江津市坚持把农村农民道德评议活动做为一个枢纽,同其他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多方面来构建农民道德体系。江津市在农民道德评议试点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使农民道德评议有声有色、扎实有效:一是把农民道德评议活动同农村文化活动相结合。把人情事理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群众在娱乐中受到熏陶教育,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体制的水准。光华村虽然经济并不算富裕,却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读书读报,书法绘画,院坝歌舞,蔚然成风。绣庄村在先锋镇镇委和文化站、农技站帮助下成立了农民文明学校、图书室,组建了腰鼓队、宣传队、健身队,每周星期一、三、五晚定时开展活动,吸引了村民参加。二是将农民道德评议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道德评议,在村民中逐渐形成了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普遍行为。光华村、绣庄村将一事一议的村务议事制度与农民道德评议相结合,修桥铺路、助学帮贫等公益事业在道德评议中开展,使村民既踊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又在其中受到道德教育。绣庄村今年有20多名农民义务献血。社员自发捐款4万余元修10.6公里的村级公路。光华村村民张学沛出资2000元修了一条1公里的石板路。征收税金及历年尾欠难度较大。开展评议活动后,2002年,光华村仅用7天时间就缴清1年全部税金,用10天时间收清了解放以来村民欠国家、集体的历年欠款,解决了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成为江津第一个无欠款村。近2年来,两村新增花椒大户40户,养殖大户17户,种植经营大棚蔬菜大户178户,新建村级企业3个。绣庄村人文环境优化后,吸引了江津、重庆等10多家客商投资,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村人均纯收入达3040元。三是将农民道德评议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围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营造团体互动、平等友爱的农村新型人际关系和健康、规范、有序的生活环境。

江津市在农村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广大的家庭和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道德建设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只要顺应其内在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找到一种合适的载体和渠道,给予积极的开发和引导,就能使这种积极因素变成群众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行动,就能推动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走向更宽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

德者昌

作者:宋哲金

标签:;  ;  ;  ;  ;  ;  ;  

开展道德评价探索建设载体&江津市农民道德评价试点项目调查报告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