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横滨港口城市产业比较研究_日本工业论文

宁波与横滨港口城市产业比较研究_日本工业论文

宁波、横滨港城工业比较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论文,横滨论文,港城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横滨是京滨工业带的重要城市、国际港都,近年的货物吞吐量力1.2亿吨,集装箱295.6万TEU。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炼油、电器、运输机械、食品、机械、钢铁、化学、有色冶金及金属制品等约占工业产值的90%,特别是以炼油、造船、钢铁、汽车和电机为主的滨海工业,取得惊人的发展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港口型工业建设的典范。

横滨临港选择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一方面从1955年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一直到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历了战后最长的一段持续高速增长期。这为其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当时世界市场的燃料,原料供给充足,且价格便宜,这就为其在规模进口原油,进行加工提供了廉价原料。

五、六十年代,这种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宁波港口工业建设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我门错过了。幸运的是进人九十年代,这种机遇再次出现。首先,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趋于稳定,尤其是世界经济中心明显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将是21世纪经济中增长最快、最繁荣的地区,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国际环境。其次,中国经济讲入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与1955~1973年横滨发展成国际港都时非常类似,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物耗、能耗大的产业必然外移,宁波是最有可能接受辐射转化的地区之一。此外,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建设,宁彼港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具有国际化工业港口功能创造了条件。最后,世界石油市场价在经过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高价位后,80年代中期明显下跌,直到90年代中期仍处在低价位上徘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化产品需求旺兴。据分析,到本世纪末,若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届时国内的石油及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2~2.3亿吨。据日本《能源经济》杂志估计,1995-2000年间,若我国GNP增长率为10%左右,能源和石油弹性系数分别为0.6和1.0左右,则石油消费增长率将以5.5%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00万桶/日。而国内只能供给300万桶/日。截止1993年底,我国的原油探明储量为240亿桶,与80年代末差不多,今后也难以预见有大的突破。本世纪末或稍缓些时候我国就需大量进口原油,这就是说利用宁波北仑深水码头兴建临港石化工业区成了国内最佳区位选择,理所当然地更容易取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毫无疑问,当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光临时,及时总结借鉴世界成功地区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横滨做为这种典范,根据笔者的研究,以下方面的经验值得宁波借鉴。

1.港口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如果说深水港口是大自然的恩赐,那么把这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则更多的是靠人类自己。横滨市政当局1957年制定“横滨国际港都建设综合基本计划”开始把发展现代化工业列为其重点行业。50年代末期、先后在大黑町和根岸湾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建成了东京火力发电厂,日本石油、三井车压化学、石川岛播磨造船所、日产汽车,日本钢管等临港工业。

联想到宁波,虽然拥有中国大陆最深的港口这一天然优势,然而临港的产业优势至今还未充分体现,目前尽管石化工业已具有规模,但和乡镇工业之间缺乏梯度推进,港口优势尚未转变为产业优势。

2.适时地选择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的主体产业群。从二战至今,横滨已两次成功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及时地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一次,五、六十年代,传统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向重工业的升级。横滨在本世纪初期是以纺织、缫丝、纺线、织布为主导产业群的工业结构一直到1938年,轻工业的比重高于重工业的比重。尤其是纺织产业逐渐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其纺织品能出口世界各地,甚至把英国产品挤出国际市场这样以轻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为后来的日本重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外汇和技术。当时横滨的小企业数目相当多,职工在5~49人的小企业(只限于工业)的就业人数,在1910年占全制造业人数的46%。即使到六、七十年代,职工为5~49人的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也占相当的比例,1965年仍为40%。这些小企业大部分是战前以农村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农村工业。它们在粮食加工、缫丝、纺织及轻工业领域十分发达,对农民的副业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劳动力的吸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次是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后,从大耗能型的重化工业向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转化。1973年世界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横滨尽管在大力发展钢铁、 石油化工、电力等联合企业,虽然省料节能措施不断被采用,经济利益也大,但污染严重,且耗能多的原料型产品因石油价格猛涨在价格竞争力方面逐渐失去昔日的优势。于是横滨市政当局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耗能少、加工度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如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电机、汽车等工业的产值逐渐增大。

宁波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特点是轻(轻工业)、小(小型工业)、加(加工业)、这与横滨现代化工业起步前的状况十分类似,到90年代中期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产品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世界各国,这与横滨二战前夕是惊人的相似。横滨正是在这一阶段及时顺利地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

我们对横滨产业转换时期与宁波90年代初期部分产业做一比较,目的是通过比较来探讨国际化港口城市工业港口的功能、结构以及宁波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转换的时机。由于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它既能有效地吸收新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又能影响和带动其它部门发展,并能体现出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主导产业并不是专指某一个,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群。主导产业的转变和确立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指标是:第一,收入弹性指标,即选择收入弹性系数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第二,生产率上升指标,即选择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关联度指标,即前后向影响大的产业。按照这些指标,我们把宁波现阶段与产业转换期的横滨做一横向比较(见表一),

表一宁波90年代初——横滨60年代初生主要产业指标比较

项目产业关联度影响 产业关联度感应 需求收入弹性 劳动生产率上 附加价值率

产业力系数 力系数 系数 升率

宁波

横滨 宁波 横滨 宁波 横滨宁波 横滨宁波 横滨

石油加工业 0.78

1.44 0.82 1.50 1.75 1.722.74 2.910.19 0.25

炼焦、煤气

炼制品业1.68

1.82 1.45 1.66 1.45 1.383.89 3.720.18 0.21

纺织业 1.36

1.08 1.65 1.15 1.38 1.211.90 1.500.19 0.16

电力及蒸气热

水生产供应业0.72

1.21 1.10 1.08 1.58 1.321.59 1.410.31 0.25

化学工业1.25

1.45 2.34 2.50-0.14 0.881.77 1.880.24 0.30

金属冶炼及

延压加工业 1.57

1.43 3.60 2.82 2.89 2.783.73 2.920.13 0.26

机械工业1.14

1.46 1.21 1.48 0.99 1.101.95 2.080.36 0.33

金属制品业 1.39

1.44 0.91 1.42 1.62 1.121.34 1.210.23 0.21

食品制造业 1.01

0.88 0.77 0.76 0.31 0.261.60 1.580.30 0.25

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业1.21

1.45 0.57 0.68 1.16 1.202.64 2.770.32 0.36

(注:由于中、日统计资料方法和口径上有较大差异,所以其中数据是根据日本年鉴转换成人致与中国统计类似的值,只能起到一种推估的作川。日本资料来源于日本统计》日本统计局1981、1983。1984年,《经济统计年鉴》,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1983年。宁波市数据来自:1992年《宁波市投入产出表》和1990-1994年的《宁波市统计年鉴》)发现宁波90年代初与横滨60年代初期的一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可比性很强。这也就是说按工业化进程,宁波在90年代开始将进入一个类似于横滨60年代的产业转换期。根据这一推理,宁波在90年代中期到下世纪初,具体时间大致是1995-2005年十年间,应该选择以大耗能的重化工业时期,即以石油加工、钢铁、火电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群,推进产业结构轻型化向重型化的转变。从宁波的目的情况看,我认为在“九五”乃至“十五”期问应是重化工业份额稳步上升,轻加工业份额趋于下降。在重工业内部,原料工业份额在近期内较快地发展,到2000-2005年,在重化工业达到较高程度后,把机电工业全面振兴,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群,推动产业结构的第二次升级。具体设想如表二所示。

表二宁波近、中、远期主要产业份额规划变动趋势

工业部门 时间规划变动趋势

轻纺工业

1996-2000 稳定提高,加大技术改造,占份额逐渐降低

(服装皮革制2001-2005 高档次服装出口

品等传统工业) 2006-2010 份额下降,但保持较高层次水平的出口

重化工业

1996-2000 重点发展,比重较快上升

(炼油,油品加工,

2001-2005 成为主导产业群

钢铁,电力等)

2006-2010 所占份额下降,逐渐退出主导产业行列

机电工业和高科技

1996-2000 稳定提高,份额逐渐上升

行业

2001-2005 重点发展,逐渐取代重化工业的地位

(汽车、电子计算机) 2006-2010 成为主导地位

3.港城工业地域布局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港口城市工业的地域布局既有一般城市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特性。如何充分利用和规划好港口岸线一带:的宝贵国土资源,是各港口城市共同遇到的问题。横滨和宁波都是工业部门比较齐全的综合型港口城市,既要考虑充分利用深水岸线布局好一些物耗、能耗大的重化企业,又要考虑在空问上与城市其他工业部门的协调合作。1965年以前的横滨临港工业布局显得零乱无序、出现了乱开发的现象,严重恶化了整个横滨的生活环境,妨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1965年的“主体性综合规划”重新调整各工业区的布局、花费巨资来搬迁。

宁波国际港口城市现在正处于全面设计阶段,从一开始就应有长远的规划、把近期的工业地域布局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考虑。现在该迁的应及早搬迁,愈是往后推、工程愈大,费用愈高。横滨所有以钢铁、化学、石油化工、电力、造船、化吧、汽车等“大规模装置型”原材料工业集中在根岸湾和金泽区。这些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专川码头,远载燃料、原料的船只可直接靠岸卸货,而产品出厂也从专用码头直接上船外运。纺织业、食品加工、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布局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合理空间布局。借鉴横滨的经验,宁波宜于形成以滨海为大规模的炼油、造船、钢铁、火电、机械、重化工业区。内陆向铁路、高速公路发展纺织、食品加工、电子工业等的地域空间布局。目前我市存在少数行业或企业空间布局不合理、而企业规模仍在扩大的情况。这势必给未来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例如,我市目前形成了江东化工区、镇海石化公司、江南太平洋、善高化工企业、北仑霞浦协和石化、北仑青山峙、镇海海塘化工企业六片化工区,无论从化工企业宜集中的原则,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六个化工区宜于集中于镇海炼化公司和协和石化两地。如果现在不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待到其余化工区扩大到一定程度,绘城市造成一定危害之日再来限制、搬迁,可想而知,其难度将更大。

4.港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保持高就业率相结合。横滨从纺织、陶瓷为主的轻工业向重工业转换时期,即工业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向中期过渡时,既实施了技术进口和高资本劳动比率的产业政策,又保留着较大规模生产效益较低、工资水平低的中小企业。由于这种“二重结构的发展”,一方面引进了劳动节约型的最新技术,促进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又减少了过剩的劳动力。这点不仅是值得宁波思考,对所有拥有大量劳动力的国家在产业转换时期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宁波在“九·五”计划实施中,产业结构升级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这对两难矛盾将日益显现。横滨当时是既引进技术发展大型临港重化工业,又保留大量规模较小的私人轻纺工业,使两者并存共荣。

(本文为宁波市科委软课题基金项目的一部分。)

标签:;  ;  ;  ;  ;  ;  

宁波与横滨港口城市产业比较研究_日本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