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平进程与1995年以巴内部形势分析_以色列总理论文

巴以和平进程与1995年以巴内部形势分析_以色列总理论文

1995年巴以和平进程与以巴内部局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局势论文,巴以论文,进程论文,和平论文,以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中东地区发生了两件大事:以色列总理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和巴以签署了《以巴关于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过渡协议》(即巴勒斯坦第二阶段自治协议,也称扩大约旦河西岸自治的塔巴协议)。拉宾遇刺发生在《过渡协议》签订以后仅一个多月,以色列军队刚要开始撤出西岸城市,说明了这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

《过渡协议》是1995年9月28 月在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由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正式签署的。《过渡协议》的签订是巴以和平进程新的重大发展,以色列在这项协议里明确承诺要撤出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口稠密区,包括6 个城市和希伯伦市的一部分以及450个乡镇。这意味着,在经过长期冲突之后,以色列当局终于承认了巴勒斯坦人在这一块“上帝赐与犹太人”的土地上拥有一定统治的权利。这项协议将继续改变以色列与中东的地图,使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进入一个新时期。

但是,《过渡协议》的签订,在巴以内部和外部引起了不同的反应。美国高度评价,西欧一些国家赞赏,埃及、约旦等国欢迎,利比亚、叙利亚、伊朗等国反对,海湾阿拉伯国家态度谨慎。沙特官方报纸对拉宾关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永恒的首都”以及以色列“不会撤回到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的讲话进行了批评。巴以内部都有反对力量,特别是以色列右翼与极右翼势力在协议达成后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终于导致了刺杀拉宾的事件。这再次表明,阿以冲突的和平解决是一个充满艰难与风险的过程。

《过渡协议》的主要内容

这项协议长300多页,有6个附件和9张地图。 协议对以军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与安全安排、巴人自治选举、巴勒斯坦委员会的组成与职权以及反暴力活动的安全政策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双方在协议里互作妥协,然而以色列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占上风。以色列在“安全”问题上尽可能保护了它的利益。

一、关于安全与重新部署:为了让巴人实行自治,以军将分两阶段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1〕第一阶段是把以军撤到巴人口稠密区外面,包括杰宁、图勒凯尔姆、卡勒基利耶、纳布卢斯、拉玛拉与伯利恒6个城市、希伯伦的一部分以及450多个乡镇。以方曾宣布第一阶段重新部署将在半年之内完成,随后举行巴勒斯坦人自治选举。之后,以方又宣布6个城市的撤军将在1995年内完成,巴人选举将在1996年1月20日举行。协议同时规定,在以军第一阶段重新部署后,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人可以继续在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道路上“自由行走”;规定在城市里,以色列车辆将由“以巴联合巡逻队”护送,并规定巴勒斯坦警察无权逮捕以色列人。以色列早先拒绝从希伯伦市撤军,因为在这个城市中心居住有450名犹太定居者,还有犹太教与基督教共奉的先知亚伯拉罕及其子孙的墓地。但经巴方坚持,协议规定以军将从希伯伦约60%的地区撤出,余下的地区由留下来的以军继续保护。至于以军在希伯伦的“最终存在”问题,将在有关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2〕

协议在以军重新部署方面将约旦河西岸分成3个区:A 区包括上述6个城市,其内部安全与民事都交由巴方负责。B区是乡镇地区, 民事与公共秩序由巴方负责,安全由以方“全面”负责。协议规定以军也要撤出乡镇地区,但拉宾说:“以国防军和以安全部队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B区的任何地方”。〔3〕C区是14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军事场地、非巴人口稠密区以及对以色列“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这个地区内“同领土有关的”民事与安全都由以方负责。拉宾说:“C 区包括同约旦接界的地区,这个地区将仍在以国防军控制之下。”他还说:“AB两个区合在一起不到约旦河西岸面积的30%,我们控制下的C区占西岸面积70 %以上。”〔4〕

扩大西岸自治协议规定以军在撤离AB两区后,将在巴人选举的巴自治委员会任职以后6个月在C区作“进一步重新部署”;规定进一步重新部署是把以军撤到“特定的军事场地”,将再分3个阶段进行,每阶段间隔6个月,到1997年7月完成。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协议并没有确定以军进一步重新部署的“地域范围”,没有确定巴勒斯坦自治区的范围大小,这就为以军在日后继续控制一些地方留下了后路。以色列领导人曾多次声称以色列的安全边界在约旦河与约旦河谷,以色列不会撤退到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线,并且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主权下的“统一的首都”。拉宾10月6日在议会说:在完成进一步重新部署之后,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将在巴勒斯坦自治管辖之下,但“以色列将保留若干从1967年战争中得到的土地,首先是东耶路撒冷以及东耶路撒冷周围的一片西岸土地”。他还说:“统一的耶路撒冷将包括它东面和北面的犹太人定居点,其范围将远远超出近几年来已经伸展了的市区界限。”〔5 〕由此可见,以色列当局在谈判签订以巴协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了要由以色列最终兼并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的一部分土地。

此外,巴以自治协议还规定,在巴人自治期间,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外部安全由以色列负责,自治区同埃及、约旦的边境由以军监管。自治区的海空领域也都在以色列掌管之中。在以军重新部署过程中巴自治当局若“不制止”好斗分子从自治区袭击以色列目标,以军就将停止重新部署。

二、关于巴勒斯坦委员会的选举:规定这个选举将在以军完成从巴人口稠密区撤出22天后举行,将同时选出一个巴勒斯坦委员会和一个执政当局主席。关于巴以双方激烈争执的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参加选举问题,协议规定东耶路撒冷巴人可以参加选举,但只有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有第二地址的人才有被选举权。投票箱必须设在东耶路撒冷外面,这是因为以色列不承认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人的被占土地。

三、关于巴勒斯坦委员会:规定这个委员会将承担以方移交给它的所有权力、责任与义务,“同时,以色列将保留不移交给它的权力与责任”。委员会将由89人组成,有立法权与行政权,但规定凡委员会立法“有违反现行的法律、命令与已签订的巴以协议的,均属无效”。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须提交以巴联合法律委员会审议。

四、关于反恐怖主义与暴力的安全政策:协议规定双方要在“反恐怖主义与预防恐怖袭击”中合作,规定要交流情报及组建联合机动反应部队对付暴力袭击。由双方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将负责在以国防军与巴警察之间进行协调。

五、关于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牢狱中的巴勒斯坦人:双方在签订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后,以色列当局曾经释放过几批巴勒斯坦人。但到签订扩大自治协议时,仍然有约6000名巴勒斯坦人被关押在以色列狱中。扩大自治协议规定将分3 批释放他们:第一批在正式签署该协议的时候(已释放近1000人),第二批在巴自治委员会选举前夕,第三批另作规定。

六、有关水资源控制与供水分配问题:这是以巴双方激烈争执的另一个问题。以色列缺水,而约旦河西岸有水资源。有消息说,以色列用水的1/3、饮用水的几近1/2来源于约旦河西岸的地下水库。巴勒斯坦人每年只得到从地下水库抽出的6.5亿立方米水中的1.6亿立方米水,约25%。100多万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用水量只及10 多万西岸犹太定居者用水量的1/3,分配很不公平。巴方曾主张应由水资源所在地的巴自治当局控制水资源,遭到以方拒绝。在谈判扩大自治协议的过程中,以方答应将向巴增加供水份额,每年增2800立方米。至于对水资源的控制,有消息说双方已决定留到谈判最终地位时解决。此外,以色列要继续控制西岸的电网,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

七、关于修改巴解宪章:协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委员会行使职权以后两个月,巴解须废除其宪章中有关消灭以色列的条款。

八、协议还规定双方将在环境、经济、工艺与科学等领域进行合作。

在扩大自治协议达成之后,阿拉法特曾说这项协议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拉宾多次强调,将在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诞生的,是一个“巴勒斯坦实体”,不是“巴勒斯坦国”。不过拉宾在一次讲话中说,他说的巴勒斯坦实体是指“现在”重于“将来”,“我们将寻求各种解决办法”。〔6〕佩雷斯9月29日在华盛顿对一家美国电视台发表讲话说:“我们同意现实,不同意做梦”;“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组成约巴邦联,它使所有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在一起,而又使我们拥有对我们的非军事化安全显得重要的那些土地”〔7〕。佩雷斯在其所著《新中东》一书中还写道:“在一个约旦—巴勒斯坦邦联,邦联军队将驻扎在约旦河以东,西岸将实行非军事化”。他还认为,一个约旦—巴勒斯坦邦联并不意味着成立一个与哈希姆王国分开并独立于它的巴勒斯坦国。

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来之不易

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尽管存在缺陷,但它毕竟是巴以和平进程向前推进一大步的标志,在局势发展中有积极意义。这项协议来之不易。按照《奥斯陆原则宣言》,巴以双方应该在1994年5 月巴勒斯坦人在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后,就进行有关扩大约旦河西岸自治的谈判并达成协议。但是谈判时断时续,协议姗姗来迟,因为双方在巴选举和以军重新部署等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以以军重新部署为例:以方原拒绝在巴选举前完成在主要城市与乡镇的重新部署,只同意先撤出少部分城市。1995年2月,以色列提议先交出杰宁市的行政与经济管理权,安全权继续掌握在以军手中,遭到巴方拒绝。后来,以方又提议以军在巴选举前先撤出杰宁、纳布卢斯、图勒凯尔姆与卡勒基利耶4个城市,也被阿拉法特拒绝。现在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岸6个城市,这无疑是以方所作的重要妥协。至于希伯伦,以方原来坚持不撤,现在也作了一定的让步。

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的达成,不仅经过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也由于有人民与社会力量的参与。这里举两个事实来说明:

一个是关于以色列扩建犹太定居点问题。

自从签订奥斯陆宣言以来,以色列当局没有停止过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扩建定居点的活动,有4 万多英亩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以当局没收。〔8 〕这是以色列方面力争在谈判最终地位时扩大其占领地的活动。巴勒斯坦人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早在1995年年初,西岸广大巴勒斯坦人就用建立“保卫土地人民委员会”、罢工、示威与集会等方式反对以色列的这方面活动。巴自治领导机构的大多数成员曾主张,如果以色列不制止“征用”巴人土地,巴方将停止和平谈判。〔9〕5月14日,以色列政府决定进一步征用东耶路撒冷53公顷土地给犹太人造房,引起巴勒斯坦人民和巴方更加强烈的反对,使谈判面临中断的危险。就在这时候,以色列的两个阿拉伯人政党也对政府决定不满,在议会提出不信任议案。拉宾在这场政治危机面前立即采取措施,使政府再次作出了中止征用这53公顷土地的决定,这一场风暴才得以平息。

第二件事是关于释放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问题。以色列在巴人自治初期释放几批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后,拒绝释放其余被关押的人。1995年6月,仍被关押的6000名巴人在狱中举行绝食斗争,要求在扩大自治谈判中解决释放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斗争得到广大巴勒斯坦人民群众的同情与声援,在纳布卢斯、拉玛拉、图勒凯尔姆、希伯伦、东耶路撒冷等地都爆发了示威、集会、游行、罢工以至同以军暴力冲突的事件,“使人们回想起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巴勒斯坦“所有组织的支持者(包括极端的与温和的)以及巴自治领导机构的成员或反对者,都提出在犯人问题解决以前,即在明确规定释放全部犯人的日期以前,不要同以色列签订另外一个协议”〔10〕。

第二阶段自治协议的达成也由于有美国的干预与压力。美国为保护它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为了有助于克林顿总统在1996年美国大选中竞选连任,在叙以谈判陷于停顿的情况下,竭力促成巴以和谈的进展。美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把美国在达成协议前夕的斡旋形容为“通过电话进行基辛格式的穿梭”。美国中东协调员丹尼斯·罗斯在电话中要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务必达成协议,以便9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庆祝仪式”。〔11〕埃及和约旦领导人也大力从中调解。正是在各方条件的促使下,巴以双方经过一年多时间,特别是经过最后关头长达9天、100多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在9月24 日终于达成了现在这个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

拉宾解决以巴冲突的方针与遇到的挑战

拉宾是中东和平的殉难者,他是被仇视阿以和解的犹太极端分子杀死的。拉宾本是行伍出身,当过27年军人,为以色列打过许多胜仗,特别在1967年指挥军队攻占西奈半岛、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与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为以色列立下了战功。在1987年巴勒斯坦人爆发群众性起义斗争后,他用“敲碎骨头”的政策镇压巴勒斯坦人起义。但是,通过长期对峙与武装冲突,拉宾逐渐认识到单用军事手段解决不了以阿冲突,也征服不了巴勒斯坦人要求独立与解放的民族意志。他认识到“为了以色列的安全与繁荣”,必须和平解决阿以冲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一篇悼念拉宾的文章中写道:“拉宾是一个老战士”,他是“从战场上懂得和解的必要性”的;他“很不情愿地弄懂了和平的基本原理。”〔12〕拉宾在1992年以色列大选中提出了和平的口号。他就任政府总理后,致力于同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讲和。

拉宾解决以巴冲突的方针是: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不同于犹太民族的“实体”,用让出部分被占土地的办法、“分隔”的办法,同巴勒斯坦人共处,结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统治。

1994年12月15日,拉宾在访问韩国时通过以色列电台发表讲话,公开表明他将用“分隔”、“分享”领土的办法而不是“并吞”的办法来解决以巴冲突。1995年1月22 日内坦亚地区巴人自杀性炸弹爆炸事件发生后,拉宾又在以色列电视台阐述了这个主张。拉宾说:“走向和平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走和平的道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我深信政府选择的这条道路是导致对另一个民族结束控制的道路,也是长期解决恐怖主义的道路。”他还说:生活在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是一个在宗教、政治和民族方面与我们不同的实体。这条道路必须导致分隔,尽管不是1967年前的界线”〔13〕。1995 年1月30日,拉宾在耶路撒冷参观一所中学时又说:解决以巴冲突的办法是隔离,“目前的斗争是两个人民之间的斗争。巴勒斯坦人是在民族、宗教和政治方面与我们不同的实体,不承认这一点是错误的。”在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达成以后,拉宾又说这一项协议“有助于永久隔离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要犹太国,不要双民族的国家”,以色列将同“一个次于国家的巴勒斯坦实体和平相处”。这个实体的范围并不会完全符合1967年战争前的界线。〔14〕

拉宾解决以巴冲突的主张同利库德集团和以色列其他右翼党派的主张不同,因为他承认巴勒斯坦人是在民族、宗教与政治方面与犹太人不同的实体,只能用共处的办法而不是兼并的办法来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然而拉宾主张以色列在归还被占领土同时还要继续侵占一部分领土,这又是他的被称为“鹰爪鸽派”的主张。

拉宾的主张国内有人拥护,也受到右翼、特别是极右翼党派与人士的强烈反对。以色列人在向巴勒斯坦人作领土妥协的问题上陷入了分裂。“支持和谈的人和认为和谈只会带来不幸的人几乎是一半对一半。”〔15〕以色列最大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反对让出任何巴被占土地,在和谈过程中频频要求中止和谈,要求提前举行大选,企图迫使工党联合政府下台。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1995年9月12 日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利库德集团解决以巴冲突的办法是当年贝京与沙米尔的办法,这就是让巴勒斯坦人实行有限自治,让他们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安全全部由以色列负责。”这实际上是由以色列继续统治巴勒斯坦的政策。内塔尼亚胡还说:我们不反对同巴勒斯坦人和平,但是“任何领土的‘实体’、国家或是其他都是错误的”〔16〕。拉宾被害以后,内塔尼亚胡又说:利库德集团“同往常一样,仍然反对把土地交给巴勒斯坦人自治的政策,仍然拒绝同阿拉法特举行会谈,认为他是一个一心想摧毁以色列的恐怖分子”〔17〕。

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者反对扩大西岸自治。定居者中的宗教极端分子以西岸是“圣经上犹太人的土地”为理由,威胁要不惜一切代价破坏以军在西岸重新部署。1995年7月, 一群有影响的拉比作出决定,要士兵们必须不遵守要他们撤出西岸军事基地或定居点的命令。

工党内部出现了反对派。一个主要由一批陆军退役将领组成的名叫“第三条道路运动”的组织已经成立,它主张以色列继续占领西岸49%的土地和继续管辖90%以上的犹太定居点。这个组织的出现源于工党内部一股反对把戈兰高地归还叙利亚的势力,领导人包括议员阿维格多·卡哈拉尼和前陆军参谋长达恩·肖姆龙。〔18〕卡哈拉尼曾在1995 年7月纠集几个工党议员向议会提交一份《戈兰法》议案,该议案规定政府从戈兰高地撤军的任何决定必须在议会得到2/3多数的批准,结果议案以59票对59票被否决。卡哈拉尼同另外一名工党议员在表决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时,“不顾拉宾的劝告”,投了反对票。

以色列公众在让出西岸土地上态度迟疑。据以色列《晚报》在1995年7月初发表的一项对全国506名犹太成年人的调查表明,支持撤出西岸城市的占33%,不支持的53%;认为以军撤出西岸城市会减少个人安全感的占56%,认为不会减少个人安全感的占21%。另外一家有影响的大报《新消息报》7月7日发表的调查也表明,反对撤出西岸城市的占53%,支持撤出的只有45%。

由于和平进程进展艰难和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暴力活动, 拉宾在1995年初的国内支持率曾下降到低于30%,据4月下旬的一次调查, 支持奥斯陆协议的人只占45%,而奥斯陆协议刚签订时的支持率是61%。扩大西岸自治协议在以色列议会经过15个小时激烈辩论后,仅以两票多数(61:59)获得通过, 而当初议会在表决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时,赞成票为61票,反对票为50票,这表明反对的力量有了明显增加。

扩大自治协议达成前后,右翼势力的活动尤为猖獗。他们不断组织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反对和平进程。在一次利库德集团召开的会议上,出现了穿着纳粹党卫军制服的拉宾的模拟像,还有拉宾戴着阿拉伯头巾的漫画。极端分子高喊拉宾是“卖国贼”、“杀人犯”的口号,有的拉比发布了“杀死拉宾”的宗教命令。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分子结成了反对同阿拉伯人和解的联盟,“正是这样一种联盟,最终制造了伊加勒·阿米尔这样的刺客”〔19〕。

拉宾去世后,以色列已成立以佩雷斯为总理的新的工党联合政府。以色列多数人不满刺杀拉宾的行为,同情和支持和平进程的势力上升。佩雷斯正在这股势头下推进以巴、以叙和平进程。但是,以色列国内围绕和平进程存在的深刻分歧并未消除,和平进程若有风吹草动,矛盾仍有可能发展和暴露。

1995年巴勒斯坦局势的新变化

首先是经济有初步好转,国际援助计划开始见成效。1994年巴自治领导机构获国际援助约6亿美元,合巴人均受援600美元。1995年到8 月为止,援助额已达5亿多美元。〔20〕当局在用捐款修路,建下水道, 并建造房屋安置从海外回来的几万名巴勒斯坦人,他们大多来自海湾国家、利比亚、欧洲与美国。就业人数有所增加。预期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4年增长33%,比1992年增长50%。〔21〕然而,从总体上说,加沙经济仍然很困难。据1995年3月份材料, 从签订《奥斯陆原则宣言》以来,加沙自治区的年人均收入已从900美元下降到450~500 美元。〔22〕企业投资少,失业人口多(失业率达50%以上);出口少,进口多。阿拉法特曾警告:如果失业问题不缓解,将会有“饥饿暴动”。〔23〕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修建需从零开始,房屋开始造起来了,水、电、下水道等设施还没有着落。据估计,巴自治机构1995年的财政赤字将达1.36亿美元。

其次是阿拉法特的支持率有所上升,而反对巴以自治协议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的支持率趋于下降。自治区经济开始有好转的迹象以及和平进程继续发展,使阿拉法特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据设在西岸纳布卢斯的巴勒斯坦研究中心1995年10月中旬发表的调查,支持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选举中当选为领导人的占58.4 %, 而这个机构在1994年11月23日发表的调查,其支持率是44%。哈马斯曾得到被占土地40%巴人的支持,但在加沙自治初期,它得到的支持率下降到20%,而1995年10月13日发表的一项调查又表明,对哈马斯的支持已下降到10.7%。〔24〕哈马斯进行反对以色列目标的暴力活动,招致以色列当局用封锁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的措施进行报复,加深了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困难,也使巴勒斯坦人对暴力活动产生了不满。〔25〕此外,在以色列当局加紧镇压和巴自治当局的控制政策下,哈马斯和另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圣战组织的力量受到了较大削弱。到1995年6月底, 以色列已捕抓4000名伊斯兰激进分子,而据报道,被巴自治当局逮捕的也已达1500人。〔26〕这两个组织有的领导人还遭以色列特工机关暗害,伊斯兰圣战组织领导人沙卡基在马耳他被暗杀,就是其中一例。一年来,巴自治领导机构同哈马斯对话,争取同它签订关于停止反以暴力活动、参加巴勒斯坦选举的协议,但是哈马斯内部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哈马斯有的领导人公开主张把哈马斯改组成为一个政党,停止暴力斗争,参加巴选举;有的则表示反对。哈马斯一部分力量已转入地下。

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达成后,据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支持该协议的人占46.3%,反对的占28.9%,不表态的占24.8%。另一项在10月中旬进行的调查表明:支持协议的占65.6%(包括41.9%谨慎支持),反对的占16.4%;赞成和平进程的人占72.7%,反对和平进程的人占17.8%。〔27〕然而,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支持仍然是有限的。据巴勒斯坦研究中心8月间对1190名巴勒斯坦人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 尽管有70.6%的人赞成继续与以色列谈判,只有19.1%的人认为可以同以色列有持久和平,而59.5%的人认为同以色列不会有持久和平,〔28〕阿拉法特担心拉宾被刺会给和平进程带来严重后果。他于11月中旬主持召开了巴解执委会会议,讨论拉宾遇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执委会共18名委员,有14人参加了会议,是近年来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讨论了巴内部关系,还讨论了起草巴选举法的工作。看来,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稳定巴内部关系,稳定巴以和平进程。

国际舆论认为,拉宾被刺将不可避免地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影响。据报道,“美国政府官员担心,拉宾死后右翼与左翼犹太人在哀伤中的休战仅仅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拉宾被刺可能会加深那些拥护他的和平观点和反对他的和平观点的人们之间的分裂。”〔29〕美国著名中东问题专家威廉·匡特认为:以色列军队将继续从约旦河西岸城市撤出,但是预定在1996年5 月开始的有关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最终地位的谈判,将取决于“以色列的政局以及继承拉宾问题的解决”;“即使拉宾还活着,也不清楚他在选举年将会怎样做,现在则更增加了不确定性。”〔30〕可以预料,如果佩雷斯由于阻力放慢和平进程,或是发生新的波折,最终地位的谈判不能顺利进行,那么,局势中的不稳定因素还会增长,巴勒斯坦局势也还有可能发生某种新的变化。

注释:

〔1〕协议不提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 只提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

〔2〕《奥斯陆原则宣言》规定,将从1996年5月开始有关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最终地位谈判,包括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边界及难民等问题。现在又加上了希伯伦驻军、水资源控制等问题。

〔3〕〔4〕拉宾1995年10月5日议会讲话。

〔5〕《华盛顿邮报》新闻社1995年10月7日。

〔6〕路透社耶路撒冷1995年9月25日电。

〔7〕《国际先驱论坛报》1995年9月30日~10月1日。

〔8〕《纽约时报》1995年3月20日。

〔9〕新华社耶路撒冷1995年1月18日电。

〔10〕以色列《国土报》1995年6月26日。

〔11〕《国际先驱论坛报》1995年9月18日。

〔12〕《华盛顿邮报》,1995年11月12日。

〔13〕新华社耶路撒冷1995 年1 月23 日电;《国际先驱论坛报》1995年1月24日。

〔14〕路透社耶路撒冷1995年9月28日电。

〔15〕以色列《国土报》,1995年8月6日。

〔16〕《国际先驱论坛报》,1995年9月13日。

〔17〕路透社耶路撒冷1995年11月13日电。

〔18〕英《情报文摘》1995年7月28日。

〔19〕《华盛顿邮报》新闻社1995年11月7日电。

〔20〕法《论坛报》,1995年9月5日。

〔21〕以色列《新消息报》,1995年7月7日。

〔22〕新华社耶路撒冷1995年3月29日援引美官员谈话。

〔23〕美《新闻周刊》,1995年4月3日。

〔24〕新华社耶路撒冷1995年10月13日电。

〔25〕据路透社1995年9月27日报道的一项调查表明,73 %的巴勒斯坦人反对袭击以色列平民。

〔26〕美国《时代》杂志1995年10月9日。

〔27〕新华社耶路撒冷1995年10月13日电。

〔28〕美联社开罗1995年9月28日电。

〔29〕〔30〕以色列《耶路撒冷报道》月刊1995年11月30日。

标签:;  ;  ;  ;  ;  ;  ;  

巴以和平进程与1995年以巴内部形势分析_以色列总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