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论文

中国机器人之父
——蒋新松

蒋新松的人生轨迹,就是在一个既定目标下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总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然后再瞄准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驰而不息。

利用MDEA溶液吸收性能评价装置采集40组实验样本,其中,第1~3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于输入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第31~40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不参加训练。当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反复训练满足指定的容许收敛误差后,将第31~40组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比较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见表2。

蒋新松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1977年,他参加了“中科院1978—1985年学科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主持起草了自动化学科发展规划,提出将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图像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理解和智能控制系统等4项内容作为自动化学科发展方向,并把开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列入该规划之中。1980年,他担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在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方面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战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直认为,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要源源不断地给国家、给社会、给企业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

1982年,蒋新松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1985年,他领导研制的“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此后以“瑞康四号”中型机器人为起点相继开发出我国机器人产品系列。1986年,他主持建设了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在国家“863计划”实施后,他被聘任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将CIMS和智能机器人作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两个前沿主攻方向。他还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为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9年,经蒋新松提议的“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应用”被列入国家“六五”重大科技项目。他任该项目总设计师,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出“海人一号”样机。1985年12月,“海人一号”首次试航成功,最大潜深达199米,技术达到了当时同类型产品的世界先进水平。“七五”期间,他任机器人产品开发课题总负责人,与美国PERRY公司建立了技术转让及合作关系,研制出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该课题199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水下机器人“探索者一号”的研制工作,于1994年试验成功,1995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牵头组织与俄罗斯合作,研制潜深6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CR-01”,指导并参加了总体初步设计,1995年8月完成了太平洋深海试验,为建立我国水下机器人系列化产品的生产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蒋新松主持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和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基于微分分析器原理的轨迹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领导并参加了“七五”攻关项目工业机器人的“心脏”——控制器的研发任务,提出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现代化动态联合公司方式。他领导了装配型动态跟踪移动机器人系统、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核电站检查维修机器人等研制工作,为我国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作出了贡献。

陈诚回了一个军礼,走上前轻轻拍拍胡琏的肩膀说:“伯玉老弟,你言重了。你是我手下得力的战将,无论成败于否,你都要给我活着回来。”说完,向门外大声喊道:“夏国忠,你进来一下。”

1983年,经蒋新松建议,“机器人示范工程”被列为“七五”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他直接领导并参加了可行性论证、总体设计与实施,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建成了11个实验室、一个例行实验室、一个计算中心和一个样机工厂,并投入运行,先后完成科研课题76项,成为我国机器人开发工程转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现实需要,是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南京市栖霞区着力加强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组织建设,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发展与非公经济党建双促进、双提升,海陵药业正是其中典型代表。一直以来,位于南京的海陵药业扎扎实实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融共进,成功跻身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榜,打造了党建引领非公企业成长壮大的成功范例。

在蒋新松的带领下,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自动化领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提出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智能机器人两个主题跟踪战略目标,制定了整套技术路线,技术措施及组织实施完成了总体部署。CIMS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后,CIMS实验工程及北京第一机床厂先后荣获1994年度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 工厂自动化大学领先奖及1995年度应用工厂领先奖。他还提出将CIMS扩展用于连续生产过程(CIPS),得到国家批准后作为自动化总体技术立项,后被列为“八五”重点推广项目。

1997年3月30日,蒋新松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国家科委党组、中科院党组、工程院党组联合作出决定,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向蒋新松学习。为了纪念蒋新松院士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于2000年成立的目前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

蒋新松(1931年8月—1997年3月),男,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技术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连续四届)。

蒋新松在多种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牵头创建了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为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及机器人技术工程化建立了基地。他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中国工程院首届工程科技奖,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并参加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制订。

标签:;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