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星记”的制扇技艺论文_ 张小咪,章司航

浅析“王星记”的制扇技艺论文_ 张小咪,章司航

张小咪 章司航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王星记”扇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的扇面装饰,拥有黑纸扇、檀香扇、白纸扇、绢扇、舞扇、宫团扇、香木扇、挂扇等 15 个大类,400 多个品种,3000 多个花色,其中尤以黑纸扇和檀香扇最负盛名,黑纸扇制作工艺复杂,选材精良,其工序要经过制骨、糊面、上页、折面、整形、砂磨、整理等86道工序。成为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产品。“王星记”扇子也是浙江省首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制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关键词:王星记,工艺,黑纸扇,檀香扇

一、“王星记”扇子的种类

“王星记”从制扇的材质上分有竹扇、麦扇、槟榔扇、薄葵扇、丝绸扇、羽扇、木雕扇、玉雕扇、牙雕扇、檀香木扇、茧扇、火画扇、印花纸扇、塑料扇等。同时为了迎合不同的消费人群,扇的品种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从扇的形状分有平扇和折扇,不仅仅制作传统的竹扇、丝绸扇、檀香扇、纸扇、象牙扇、女绢扇,还设计出供方便旅行的折扇、儿童扇等十五大类,3000多种花色。扇子在大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最大的达 3.3 尺,最小的只有3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充分显示了王星记扇工艺技术的高超。尽管扇的品种繁多,所用材料也各有讲究,但无论其如何变化都是由扇骨、扇面部分组成。

二、“王星记”扇选材考究,工艺精湛

民间传统“王星记”扇手工艺制作工序非常讲究,不同扇种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所需工艺工序又有明显的差别。以黑纸扇为例,其中的“全棕”最为闻名遐迩,其扇骨花纹美丽,柔软而富有弹性,材料是采用产自黔、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贵野生棕竹,正因为扇骨的珍贵,在制作时,每根扇骨都要削的极细,磨的极薄,长短、厚薄、色彩都要均匀。檀香扇的制作比黑纸扇的制作还要复杂。檀香扇除了扇面图案的处理,骨架的制作更是相当复杂,因为要在骨架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需要经过很多的工艺来完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充分借助高科技以提高和改善工艺技巧。比如“拉花”工序,大致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拉花”由粗拉花向精、细、巧的方向发展,到了 80 年代,“拉花”的孔就越来越多而细了,在工艺上也由单一的形式发展到对花、拼花等复杂的图形,并且图形上也讲究虚实有度、繁复精致。随着技艺的成熟和利用机械钻孔在拉花工艺中的使用,“拉花”不仅仅局限于木制的扇骨,在竹扇、葵扇的扇骨上也同样能产生钻孔的效果。还采用烫绘彩色画面与“拉花”工艺结合,使扇子装饰既有彩绘又有雕刻的双重审美,达到了立体与平面的充分结合。

三、黑纸扇制作工艺

黑纸扇是王星记传统名扇中的主要产品,且为王星记所独有。该扇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扇中精品。可以说黑纸扇汇集了历代制扇艺人的技艺精华。王星记的黑纸扇因其“雨淋不透,曝晒不翘,纸不破,色不褪”,故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前掌握黑纸扇制作工艺的艺人很少。其制扇工艺非常的费时、费力,且每道工序都由不同的人完成,要想达到一般水平也要至少磨练四、五年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受这样的苦。作为黑纸扇的传人,现在已传至第七代且只剩现为销售经理的潘春年一人。潘家几代以制扇为生,家里本是开制扇作坊帮王星记作加工。潘师傅受家庭影响,8岁开始学做扇子。1973年,潘春年师傅来到了“王星记”工作。一般的师傅都只掌握黑纸扇制作的一道工序,独有潘师傅才能够完全将扇骨制作完成,并能将9寸长的扇子做出80笳。

黑纸扇分为8、9个大类的产品:以毛竹作为原料的称为全本黑纸扇;以棕竹为原料的称为全棕黑纸扇;以毛竹本色作的称为全玉黑纸扇,等等。黑纸扇制作工艺复杂,选材精良,其工序要经过制骨、糊面、上页、折面、整形、砂磨、整理等86道工序。扇子的三大组成部分,即骨架子、制面和销钉的制作过程最为复杂、工艺要求最高。扇骨的制作决定了暴晒是否会翘,扇面的制作决定了是否怕雨淋、是否退色、是否会破。同时黑纸扇的扇面装饰也极为讲究,其艺术加工又分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形式。只有这样精细的工艺,才能制作出如此高档的黑纸扇。创始之初,王星斋夫妇就是以泥金、贴花洒金黑纸扇而扬名。[4]

四、檀香扇制作工艺

檀香扇是由王星记的第二代传人王星斋之子王子清发明的。檀香扇是采用清香四溢的檀香木为原料制成的折扇。在制作上王子清钻研日本、法国扇子长处,于1920年开发试产成功,并以杭州西湖风景“西泠”、“玉带”、“双峰”作为扇名投放市场,大受欢迎。随后被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扇种。檀香扇有“有扇在香存”之誉,一把檀香扇保存数十年之后,依然香味幽雅。早期檀香扇是以数十根薄如竹篾的檀香木作扇骨,再在扇骨上裱糊纸面作扇面,稍后又裱糊绢面,其成品类似白纸折扇。后来改为全部用檀香木片联成扇子,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檀香扇,其加工也更加复杂精细,有天然的香味,香型多样,有玫瑰香、雪梨香、地扪香、老山香、贡香等。据“王星记”做扇师傅介绍,做好一把檀香扇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制作时分别由不同的师傅完成不同的工序,主要分为锯片、造型、组装、装饰、裱糊、绘画、串带等工序。运用技术难度极高的拉花、烫花、雕花“三花”工艺制成。“绘画”指在绢面上绘以花鸟、仕女等中国画;“雕花”分浅雕、浮雕、镂雕等,题材有人物、花鸟、山水、虫鱼等;“拉花”是利用檀香扇的可镂刻性,手握半月形的小竹弓,用带齿的小钢丝在纤细单薄的扇片上拉镂出精细多变的空透花纹;“烫花”又称火笔画,通过灵活掌握火笔所烫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徐疾、顺逆顿挫表现所烫物体的质感神态、明暗虚实、动势节奏等。

檀香扇保存数十年后,依然“日日花香扇底生,轻轻摇动满室香”,故有“扇在香存”的美誉。

参考文献;

[1]吴秀梅. 浅析杭扇的历史与现状——以“王星记”扇业为例[J]. 电影评介,2012(06):84-86.

[2]仪德刚,李海静. 杭州“王星记”扇子制作工艺初步调查[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01):50-59+105.

[3]徐金木. 杭州“王星记”扇子[J]. 中国土特产,1995(05):28.

论文作者: 张小咪,章司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浅析“王星记”的制扇技艺论文_ 张小咪,章司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