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妇女消极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_女青年论文

当代青年妇女消极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_女青年论文

当代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女青年论文,生存状态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54(2006)02-0015-02

一、形成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十一种原因

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形成不是她们单方面造成的,孕生这种状态的个人、社会、学校、家庭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试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内部层面原因

1.生存本能不足。软弱。“女人的名字叫软弱”这句话对大多数女青年同样适用,这是生理、性格双重缺陷所致;被动。几千年来中国世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女青年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处于被动地位;心善。“最毒妇人心”不能套用于女青年,因为当代女青年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年群体,不同于毫无文化可言的愚昧的社会底层的其他女性。心善固然应当提倡,但在有些时候却威胁到她们的生存安全。痴情。女青年容易感染这种思维定势,从而丧失个人意识和自我意志,成为情感的俘虏。由于生存本能不足,极易成为“受害者”。

2.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单纯、轻信。一些女青年频频上当受骗,主要是让不法分子利用了她们的单纯、轻信;二是糊涂、极端。对一些事情认识不清,却又容易形成怪异的想法和极端的行为。三是缺乏警惕性。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女青年却做不到,她们不仅没有害人之心,也很少有防人之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既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为不怀好意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3.驾驭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不强。面对社会转型期法制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不完善,经济发展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社会治安严峻引致的亚安全状态,违法犯罪还存在滋生的肥沃土壤,社会状况变得多元化,群体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不少女青年缺乏应变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与“适者生存”有一定距离,很多“误”与此有关。

4.人格障碍。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自私、狭隘、不自立、缺乏人文情怀、懒散、浮躁、妒忌心重、缺乏自信、虚荣心强、意志力弱、压抑、孤独、迷茫等人格障碍,是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形成的土壤。

5.自律意识淡薄。正如两位女性作家所言,“当代女性发展面临很多危机,危机的根源,除了社会因素,有很多来自女性本身。在当下,女性一方面在迷失自己,一方面又在传承着人类古老的人性精神。”(陈娉婷,《中国青年报》2003/8/28)。这种状况在一些女青年中存在,她们的心态既矛盾又复杂,在自我迷失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走离了女性主流多远,也不清楚自己已正在丢弃自律意识。放纵,是女青年丢弃自律意识的典型行为。

6.独生子女缺陷的反映。“80年代”以来出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心转变的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她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前几代人比起来已大不相同,后现代情结很重,其优点虽很突出,但存在的诸如“适应性差、心理脆弱、性情孤僻、‘唯我’意识强、不善与人合作”等明显的缺陷,以及“独立性与依赖性系于一体、追求个人价值与不愿为社会奉献同在、充满自信与自我努力不够并存、好强与脆弱连在一起、珍惜友谊与不善合作交织、智商高与成就需要低为伍”(叶松庆,《青年研究》1998年第6期)的矛盾心态却在负性生存状态的形成中起了基础作用。

7.贪恋虚荣、追求享受的结果。有些负性生存状态是被动形成的,有些却是女青年主动追求的产物。像傍“富翁”、卖淫、陪聊、哄抬“美女经济”等引致的负性生存状态,大多是女青年贪恋虚荣、追求享受的结果。

8.边缘化不断趋强。随着社会分层的明朗化,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和自身素质的缺陷,挤进“白领”阶层的女青年毕竟是少数,有些甚至当不上“蓝领”,体制外、边际性、流动性的女青年必然多了起来,她们的边缘化日趋强烈,成了“都要管”却“管不好”的社会群体。而为了谋生,这些边缘化的女青年会出现异常举动,负性生存状态也就同生相伴。

(二)外部层面原因

1.生存大环境复杂化。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盛行。社会上一些人包养情妇、“小蜜”、“二奶”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女青年。二是女性经济的商业性泛滥。女青年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商业性场所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兴起的纯商业化的“美女经济”,以及新近在南方某宾馆出现的“女体盛”,遭殃的首先是女青年,她们不仅被人们视为“花瓶”,在业内的境地也很尴尬。三是女性生存大环境有所劣化:性骚扰加剧、家庭暴力泛滥、无安全感、性爱观异变等等。

2.社会管理遭遇尴尬。2004年春节以来重庆、徐州、海口等地先后出现的数千名青年落入传销陷阱并与单位、家庭失去联系数十天(田文生,《中国青年报》2004/6/22),涉及的多个单位、家庭居然都不清楚;男女青年非婚或未婚同居、女青年随意堕胎也早已司空见惯,为什么单位、社会一直无法管?这种尴尬的局面也是形成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3.同伴效应。来自同伴尤其是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的影响显著,一方面是青年人的从众、攀比心态浓烈使然,另一方面是有自我心理渴求。比如,一个办公室有4个青年,有三个出双入对了,形影相吊的另一个也就无法甘于寂寞了;一次应聘中有人作弊居然成功,下次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同伴的不良思想、心理、价值观、人生态度是劣化生存状态的头号帮凶。

二、存在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的五种人格特征

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性格,也可理解为是比较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特征指的是人格的主要征象。存在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一般都有程度不同的人格障碍,在这一前提下,她们的人格特征也有独特性,笔者提出五种。

1.认知怪异。她们的智商不应该有问题,但情商就难说了。认知与智商、情商都有关系,情商出现幼稚化倾向,认知必然变得怪异。她们容易上当受骗就与认知怪异有关。

2.个性稳定性差。她们的个性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其组成部分处在不稳定状态,就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比如,张扬个性与隐匿个性这两种极端而矛盾的状态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个性稳定性差的表现。

3.个性倾向性的敏感度超常。她们在个性的正常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敏感、亲和力,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心境,引导独特的行为方式。而敏感度超常,容易造成态度体系的紊乱,从而干扰自己的行为方式。

4.个性不完整。她们的各种个性倾向、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其标准不大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和性,很多时候不能作为整体来适应现实并改造自我,片面而偏执,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缺陷。

5.消极的价值体系。在接受社会或某人、某事的暗示后,她们的价值体系容易出现消极、低迷,其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就跟着出现形变、交错,于是就成了被外部环境摆布的个体,无法获取积极的、能动的心动力率领全部心理活动去面对现实社会和自我。

三、结语

笔者做以下概括:

(一)理性对待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

1.地域改变不了现实社会对“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方水”的女青年施加影响的向度和维度,生存状态只有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差异,这是实事求是地总体评价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基点。

2.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已以或正以不同方式彰显于不同层面,这种现实无法回避也不必回避。有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通常只是在某一层面或某些方面有所表现。即使有的表现得强烈一些,也绝对不能就此认为她们已一无是处、无可救药了,她们也处在生存状态的动态转换当中。

3.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表现形式大体涉及以下方面:精神空虚、心理状况不良、人格轻度异化、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差、无力应对危险、经不住诱惑、易受外界侵害、不良事件迭出、婚前性行为增多、承担非婚同居后果、违法犯罪率攀升、性别遭遇歧视、身体素质退化等。陪聊、卖淫、吸毒、贩毒、投毒、感染艾滋病、偷窃、抢劫、自杀、伤人、不诚信、骗人、受骗、传销、赌博、网恋、网婚、“一夜情”、异性同居、非婚性行为、未婚先孕先育、打架斗殴、应聘作假、报复性杀人、毁约等是其典型,有些只是个别现象或特例,不具有普遍性,更没有出现“妖魔化”的迹象。

4.目前有负性生存状态的女青年的比例不高,重症者更少,但有扩大之势,而且个别负性生存状态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二)负性生存状态对女青年的成长、发展有显著影响

1.对女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的干扰较大。有些本身就是“三观”异变或扭曲的直接反映,有些则在间接地改变着“三观”,有些则会产生恶性循环或愈演愈烈,长期困扰女青年,潜移默化地改变她们的人生轨迹,改变她们的未来。

2.对社会文明建设形成负面冲击。影响到女青年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整合成一股灰色势力有形或无形地冲击社会文明建设,劣化业内风气,进而劣化生存状态,阻碍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3.劣化社会风气。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倒过头来成为劣化社会风气的因素,这种互为前提,循环影响的状况会在一定时期持续下去。

(三)研究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传递给女青年一个警示,为她们客观地认识自己、理性善待负性生存状态提供参考。

2.为社会、管理部门、青年工作者加强女青年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3.唤起人们对女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

4.提醒社会重视女青年生存状态渐进性的负向变化,防止“量变导致质变”。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劣化势头,从而为女青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空间。

标签:;  

当代青年妇女消极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_女青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