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体会论文_方清玲,马良福,方敏

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体会论文_方清玲,马良福,方敏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2

【摘 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05月34例住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论: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对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穴位;手法治疗;冰刺激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吞咽功能的减弱,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如果吞咽障碍严重,就会给患者带来饮水呛咳、无法进食、咽喉进入异物、声音嘶哑等一些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系统的感染,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一些危及生命的现象,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取与生活质量。因为吞咽障碍的患者很难口服中药,故我院采用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我院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05月34例住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最高87岁,最小4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0天,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一)手法治疗[2]具体为:1.口腔按摩:用推揉的手法轻揉舌肌、咬肌、颊肌,用压舌板压舌前1/3,并做水平震颤,震颤运动的幅度应小,至舌后跟抬高后1/3,压舌板在口中不应超过5 s,然后嘱患者吸气,左右交替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颊部,最后嘱患者上下,左右运动舌部,每次15~25个为宜,每日2次。2.使用门德尔松手法改善患者吞咽过程的上抬动作,使食物顺利进入食管的方法:(1)咽部可以上抬的患者:吞咽时让患者以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保持2-3秒;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感觉喉部上抬。(2)咽部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促进吞咽;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手指推注喉部并固定;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逐渐成为可能,再让其有意识地保持上抬位置,1-2次/日,每次5min 。

(二)冷刺激:将冰冻的棉棍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跟、咽后壁,各处分别缓慢刺激20次。若流涎过多,可对面部唾液腺处行冷按摩,2次/日,15 min/次,至皮肤稍发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针灸治疗:穴位为双侧合谷、风池、廉泉、人迎、水突、天突、内关、足三里,具体操作:人迎取穴先将颈部动脉向外侧拨开然后向喉结方向刺入0.2-0.4寸,深刺患者瞬间窒息感及吞咽动作,水突穴取0.3-0.5寸,天突穴取1寸针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内缘缓慢进针0.5-0.8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透刺,足三里用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法。每日针灸1次,留针20-30min。

2.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吞咽功能正常,食物入口能正常咽下而无堵塞或无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食物入口能部分或全部咽下,伴有呛咳。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2.2.治疗效果

本组治疗28例患者治愈。6例显效,无效0例,有效率100%。

3.典型病例

患者,许某某,女,58岁,农民。患者右基底节区出血致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低头吞咽,吞咽时间延长,饮水及进食呛咳,由成都第四人民医院转回我院我科,采用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后5天后显效,20天后治愈。

4、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直接阻碍患者饮水进食,影响患者摄取身体必须营养物质,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3]。《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载:“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患者由于老年体虚,肝肾不足,水不涵木,气血不能濡养舌根,以致邪阻经略喉舌之窍出现吞咽困难,本法局部取穴,远道配穴为辅,同时中医学认为,咽喉部经略与关系非常密切,是经略循行的要冲,其阳明经,其支者下人迎,循喉咙,任脉至咽喉。依据中医学“经脉所过病之所及”的原则,可取这些经略的穴位治疗咽喉的疾病,改善咽喉的功能,人迎、水突是足阳明经穴.阳明经穴是多气多血之经,且人迎穴恰当颈内外动脉分叉如颅内处,故针二穴治疗既刺激了周围神经,有改善了局部循环,起到活血化瘀之功,促使气血运行通畅。《铜仁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天突治“胸中气、舌下急”。“廉泉治口噤,舌根急速缩,下食难。”《针灸大成》曰“廉泉主舌头下肿难言,舌根急缩不适,舌纵涎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合穴治内腑病,主补胃气。诸穴相配,阴阳并条,共奏填精补髓,升清降浊,通关利窍,标本兼治的目的,故可获佳效。

通过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表明了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有优势,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且显示了中医治疗中风后并发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必伟,董超,张如飞,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05):225-227.

[2]程玉花,郭艳芹,栾冰.手法治疗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02):301-302.

[3]冯慧,潘化平.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05):491-496.

论文作者:方清玲,马良福,方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手法及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体会论文_方清玲,马良福,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