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龙桥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田韵,黄晓,章彦斌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迎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31)

【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迎龙桥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规范化方式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迎龙桥社区范围内患有高血压疾病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法对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分级分层方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偏性的认知,将患者划分为不同体质,加强用药指导饮食、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同时辅以中药汤、丸、颗粒及中药茶饮、足浴等特色疗法进行综合调治。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发现观察组出现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者一共有18例,对照组有2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有37例,对照组有4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冠心病事件者9例,对照组有17例,观察组发生脑卒中者有3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管理,可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34-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高血压已经发展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对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控制仅为11%,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1]。现阶段已逐渐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医规范化管理为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等手段达到对血压的控制。本研究对迎龙桥社区范围内200例患有高血压疾病者实行中医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迎龙桥社区范围内患有高血压疾病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于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

采用随机法对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4~75岁, 平均(52.5±7.2)岁;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35~76岁,平均(51.7±6.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各项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每一位纳入观察的研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我国于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当中的管理要求,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分级分层的方式进行管理,根据心血管风险将高血压患者划分为4层,低危患者采取一级管理,每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中危患者则采取二级管理,每间隔2个月进行1次随访,高危以及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则采取三级管理,每间隔1个月开展1次随访。

观察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分级分层管理基础上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偏性的认知,将患者划分为不同体质,如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等。加强用药指导饮食、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同时辅以中药汤、丸、颗粒及中药茶饮、足浴等特色疗法进行综合调治。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取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其中对相关计量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则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发现观察组出现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者一共有18例,对照组有2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有37例,对照组有4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冠心病事件者9例,对照组有17例,观察组发生脑卒中者有3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非传染病疾病,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有超过35%的高血压疾病患者[3]。庞大的患病人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患者过早死亡也给家庭造成沉重打击。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研究实践证实高血压疾病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加以控制的,专家认为中医规范化管理方法对防治高血压具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将中医技术与社区管理模式相结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中医药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食疗,引导和养生功法来控制高血压,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偏性的认知,将患者划分为不同体质,如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等[4]。加强用药指导饮食、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同时辅以中药汤、丸、颗粒及中药茶饮、足浴等特色疗法进行综合调治[5]。

本次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从结果来看观察组出现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者一共有18例,对照组有2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有37例,对照组有4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冠心病事件者9例,对照组有17例,观察组发生脑卒中者有3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规范化管理具有较好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这一管理模式,让跟读的高血压患者得到科学的护理与治疗,通过中医规范化管理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戚江平,董成伟,王斌等.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9):145-147.

[2]李文苑.某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措施和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83-284.

[3]畅琦,江国虹,王卓等.天津市社区居民血压分级管理的效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04):368-372.

[4]万洁.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0):120-121.

[5]陈晓玉.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中的特色与优势[J].天津中医药,2012,29(02):155-157.

论文作者:田韵,黄晓,章彦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迎龙桥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田韵,黄晓,章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