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以人为本&“两会”基础教育专题综述_教育论文

依法治教,以人为本&“两会”基础教育专题综述_教育论文

依法治教,以人为本——“两会”基础教育话题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两会论文,以人为本论文,话题论文,治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3月3—14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教育更能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共同瞩目的焦点话题。综观各大报刊和网络对“两会”基础教育问题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教育投入两大焦点问题,体现了依法治教和以人为本两大特点。

一 教育公平

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体现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涉及到教育质量问题。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农村义务教育,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就成了“两会”的热点话题。

1 加强农村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正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施“两免一补”的支持力度,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会再因贫困而辍学,学生上学的积极性高涨。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两会”代表讨论的中心。

(1)经费投入问题

人大代表胡平平指出,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人员工资的困难程度大大缓解。但在一些地(市)、县公用经费、固定资产维护费和大修费等经费,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口。王章平委员也指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更显捉襟见肘,希望国家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应加大对教育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村特别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孙鹤娟代表针对某些重点高中耗资巨大的情况提出,国家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用建设少数重点高中的资金来建设更多的希望学校,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

万龙君代表针对现有的“两免一补”政策,建议尽快制订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合适标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受益。

(2)保障机制问题

代表们提出,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给教育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一是转移支付中用于教育的费用以及具体项目没有明确规定,这很容易造成一些地方层层挤占教育经费。二是没有明确的财力评估标准,转移支付随意性大。而且,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财权逐年上收,事权层层下放,越到基层,财权与事权失衡就越严重。这使得农村义务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工资难“足额”、公用经费“零预算”等窘境。为此,代表们纷纷建议,要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用制度确保资金来源。

民进中央的一份提案明确提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关键是在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投入机制,建议在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中能够予以明确。”他们建议,“保工资”,以中央为主,建立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保安全”,以省为主,中央给予补助,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保运转”,以县为主,建立确保农村教育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政协委员文喆也建议,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税种,确保“两免一补”在各地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3)师资问题

人大代表王利民指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是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他建议,要依托高水平的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建立“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

2 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是代表和委员们非常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许多人都呼吁政府,尤其是民工流入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要落实经费,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当前公办学校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监管与扶持力度,引入民间资本,实行“二元并举”的办学方式,提高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不要让农民工子女输在起跑线上。

3 择校负面效应不容小视

择校在实质上是通过权钱交易来换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行为破坏了正常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公示制度,加之监管不力,导致在择校等问题上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因此,马志武代表建议:从杜绝名校腐败入手,对择校费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可以把重点学校的择校费拿出一部分用于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

二 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衡量各级政府是否重视教育、是否把教育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教育投入也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教育投入历来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1 制定《教育投入法》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提出已有10多个年头,可教育经费投入依然面临短缺的尴尬。与会代表、委员们认为“有法不依”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症结所在。多年来,代表、委员们一直呼吁制定《教育投入法》,将教育投入真正纳入依法实施、依法监管的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明确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主体和划拨渠道,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保障和监督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对事关教育投入的违法行为依法制裁,真正做到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路钢代表提出,要保障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需要实现两个挂钩:一是要与学生挂钩,以学生数来衡量教育经费的需求;二是要与人均GDP挂钩,适当确定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在这两个挂钩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计体系和保障机制,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教育经费投入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2 完善监督机制,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很多代表、委员建议,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应依法加强和改善对同级政府教育投入情况的监督。对预算、预算执行过程和决算都要进行监督。财政部门关于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应详细说明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具体情况,并提交各级人大全体会议进行审议。同时,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政府落实“三个增长”的执法检查和质询工作,并把对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考核结果作为任命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人的重要依据。庞巨丰委员还建议,要在明晰教育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细化教育行政处罚办法,增强可操作性,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教育法庭等,保证司法尊严,维护教育权益。

三 依法治教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制定《教育投入法》,修改《义务教育法》之外,针对新问题的出现,代表和委员们呼吁要尽快出台新的法律和法规。

郭泽深等代表建议制定《考试法》,把考试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此进一步建立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诚信体系,为国家选贤任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欧可平等代表建议制定《学校安全法》,确保校园安全和秩序稳定;瞿钧等代表提出,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政府与学校权责和法律地位等方面已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急需通过制定《学校法》明确政府管理学校的职责,明确学校的法律性质、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给政府和学校以重新定位;许多代表和委员都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法律武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瞿钧代表建议要尽快制定《学生法》,使学生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填补关于学生的教育法体系空白。

四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学生的爱和责任以及对教师的关怀。

1 给学生以爱

黄景钧认为,社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应该负有对青少年的教育之责,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教育和帮助,并邀请先进模范在其中发挥作用,共同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龚玲代表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同时还应兼顾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诊断和干预矫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其自身发展来讲,必须克服“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孙淑君代表建议,将人道主义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课程,从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入手,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赵勇委员提出,要从社会进步和未成年人的新特点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抓住影响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 给教师以关怀

(1)中小学教师需要“减压”

赵志全代表提出,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过大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他呼吁,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公办、民办学校教师应一视同仁

黄晓浪委员针对公办、民办学校教师的不平等待遇提出,要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建立一个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统一的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打破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师间的壁垒,确保两种学校的教师能够无障碍“对流”。

(3)提高中小学教师职称档次

柏均和委员提出,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不乏其人,对此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他建议,为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提高基础教育学段教师的职称档次。

有媒体说,教育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热得发烫。教育界代表、委员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都将老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纳入讨论范围。这充分表达了代表、委员们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教育事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标签:;  ;  ;  ;  ;  ;  ;  

依法治教,以人为本&“两会”基础教育专题综述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