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伯成

湖南省桑植县民族中医院 湖南 桑植 427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导致高血压患病人群越来越多,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耐量受到损伤,出现口干、乏力、体重降低、耳鸣、头晕、蛋白尿等症状,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中医在糖尿病、高血压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积极控制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本文收集了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实验对象,均符合入组标准[3]: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处于正常状态;排除意识不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性障碍者;患者依从性良好,签署同意书。76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1岁-75岁,平均年龄(51.23±3.26)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80±2.47)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年龄(50.98±3.2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82±2.4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10mg盐酸贝那普利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648)口服治疗,每日1次,持续给药1个月,1个月后调整为每日40mg,持续给药1个月。同时给予降糖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基础方剂为:女贞子、泽泻30g,泽兰、山茱萸各15g,葛根、苍术各12g,知母10g,麦冬9g,紫草5g,五味子、黄连各3g。气阴两虚型:加丹参、玄参、西洋参、桃仁、红花、生黄芪各30g;浊阴部降、痰湿中阻型:加车前子10g、茯苓30g、半夏10g。每日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

1.3评价指标[4]

在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包括收缩压(SRP)和舒张压(DBP)。参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判定原则,显效:血糖控制良好,血液降低≥20mmHg,病情稳定;好转:血糖有所降低,血压降低10-20mmHg,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未达到显效、好转标准,或病情加重。显效率+好转率=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与分析

将76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完整收集,运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6.0)处理数据,研究出现的计量资料,应用(x±s)形式描述,经t检验;研究出现的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由X2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治疗有效率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如表2。

3讨论

糖尿病、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生与年龄、环境、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精神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尚未特效治疗方案,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影响患者预后,危及其生命安全[5]。因此科学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这也是临床工作的重点。

以往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但西药会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患者耐受立和依从性相对较低。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消渴”等范畴’,症见口干、头痛、消瘦、多饮、多食、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中医学认为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有:饮食失调、素体亏虚、久病过劳、情志失调等。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是发生消渴病的主要因素,如消渴时间较长易导致阴虚阳亢,肝肾阴虚,挟痰瘀上蒙清窍,或因血少而使脑失所养,或因精亏而导致髓海不足,最终发为本病。引发消渴病的因素很多,这些致病因素会使机体代谢失衡,或肝阳上亢,或气血两虚,或瘀血内阻等,是一种会导致肝、脾、肾发生病变的本虚标实证。

本文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其中紫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泽兰活血祛瘀、利水消肿: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对食欲不振、呕吐、湿盛困脾等症状改善明显;泽泻主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女贞子、五味子、知母、葛根、麦冬具有润燥解热、滋阴养气的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7%,与对照组的81.58%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血压、血糖,延缓疾病发展。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了中医治疗的优越性。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科学指导患者饮食、运动,戒烟成酒,饮食清淡,控制糖分的摄入,根据身体情况,进行慢跑、爬山、太极等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始终保护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亮.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6,12(1):219-219

[2]关建宏.万巧瑞.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3(5):212-213

[3]王少奇.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23(6):252-253

[4]曾昆玲.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17(3):60-60,62

[5]高安丽.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3):69-70

论文作者:王伯成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伯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