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社会为引领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33实践教学体系论文_刘洋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如何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意在为今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社会;教学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训练

前言:在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且更加青睐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实践性人才、复合型人才。但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其培养目标在于培育更多符合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兼备,能够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优质人才。而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尚未形成于需求形势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致使一些毕业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借鉴别人已有经验和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情况,认真研究,长远思考,周密计划。本专业经过四年艰辛的探索,逐步总结出符合专业实际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相对完整的以服务社会为引领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33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1”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同时也是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实训基地而形成的1个实践教学中心,二是以服务社会为引领实现从教室到实训室到未来工地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9”是指实践教学体系中的9个模块,即认识实习、课程实践、工种实训、毕业综合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专业技能竞赛。9个模块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锻炼各有侧重,并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学习从“看”(认识实习)开始,轻松易懂,之后再跟随课程分项“练”(课程实践、工种实训等),特别易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分项练习后紧跟着综合“练”(毕业综合实训等),看是练的基础,练是看的验证和升华;大量练习之后就是真实环境的“做”(顶岗实习),练习是真做的准备,真做是练习的目的,两者高度统一又有细小差别;做了之后需要“考”(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判断是否达标;好与差的程度则可以通过“赛”来鉴定。该体系展示出本专业学生实践学习应践行的五个字“看、练、做、考、赛”,这五个字简明的道出了1933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的方式,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构建起了从教室到实训室到未来工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3”是指本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中开展的具体的33个实践项目,其中认识实习模块有6个,课程实践模块有13个,工种实训模块有2个,模块四五六七八各1个,专业技能竞赛模块有7个。33个具体项目均设计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要求以及项目间相互关系,并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充实,目标明确,项目合理。这33个项目均有其重要作用和价值,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在整个实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将项目的社会效益放在优先考虑位置,正是有这种以服务社会为引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念,33个项目中有第4、6、8、10、11、12、13、14、20、21、22、23、25、26、28、31、33共17个项目有社会效益产生,超过了50%,充分体现着以服务社会为引领的体系建设方向。

以上是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下面谈谈该体系发挥的重大作用。

该体系针对一些高职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健全,条件不充分,管理不到位、缺少服务社会意识等问题,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着眼点,梳理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必备的课程体系并进行强化教育,解决了“学生实践学什么”的问题。

以实践该体系探索出从教室到实训室到未来工地三位一体的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了与民办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施途径、有效载体和运行保障机制,解决了“怎样实践教学”的问题。

该体系完成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五个分体系进行系统性建设的任务,使1933实践教学体系有极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该体系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效益。建筑工种实训项目累计对外提供培训达到16000人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建筑八大员考证实现与校外企业合作联合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面向地产企业员工开展入入职或晋级培训达400余人;面向施工企业开展施工核心技能培训80人次。可以说该体系在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依托于该体系我校已是四川省住建厅岗位培训与职业资格注册中心认定的“双证”校,同时也是四川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权的建筑实训基地,在四川省建筑职业教育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我们的建筑实训基地也逐步成为四川省建筑工程类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该体系自2011年应用以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多次获得全国鲁班杯识图大赛、全国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四川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等大赛奖项,不乏一等奖,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地方同类民办高职院校中成效显著,四川《读者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同时四川蓝光集团等10家企事业单位高度评价我院的建筑实践教学条件好,教学效果好,管理好,多次派出大量员工和学生到学院进行实践教学,学员满意度很高。得益于该体系的不断建设推进,目前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建筑工种实训指导》教材一本,该教材90%以上均为原创,是针对我院建筑工种实训实际而编写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们经过设计、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服务社会为引领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33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成平.王旭启.巨春飞.构建高职建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段贵明.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3]张咏梅.曾晓文.实训基地的功能分区与建设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11,(09)

[4]杨洋.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74~77

[5]李鹏志.何素立.李新辉.构建高职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68~69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以服务社会为引领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33实践教学体系论文_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