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及其特性的研究

不同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及其特性的研究

吴建平[1]2000年在《不同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及其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选用9个肉羊品种和两个杂种作为实验动物,共采集了1)皮下脂肪、2)肾脏脂肪、3)肌肉脂肪等三个部位的脂肪样本,应用冷式脂肪提取技术和气象色谱仪技术分析了1)脂肪的含量、2)脂肪酸的组成、3)胆固醇的含量4)脂肪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应用多因子线形模型统计方法对所有的分析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分别对1)脂肪酸的遗传变异、2)脂肪酸在品种间个体内不同部位的差异、2)脂肪酸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异、3)IMF的遗传变异以及年龄间的差异4)不同年龄个体脂肪组织细胞大小的变异等进行了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反刍家畜特别是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脂肪酸与生长发育、脂肪酸生理特性和营养特性。本研究结果指出:1、肉羊体脂脂肪酸具有显著地遗传和变异性 脂肪酸在品种间及不同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明显地遗传变异,表明脂肪酸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体脂脂肪酸的组成不但受性别、年龄、饲料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脂肪酸还与胴体性状、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地相关性。 亚油酸在品种间变异性最显著,品种特征最明显。CLA是亚油酸中一类重要的脂肪酸,利用它的遗传变异性,选择CLA高的肉羊品种,选育专门化有生物学效能的肉羊品种。 IMF也表现出遗传的变异性。生长速度快的品种,IMF的含量低;生长速度慢的品种,IMF的含量高,因此,在进行杂交育种和生产羔羊肉时,应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保证最佳的IMF水平以提高肉品的品质和羊肉的风味。同时,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特克塞尔羊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肉用品种之一,脂肪酸的品种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亚油酸的含量在该品种中是最高的,亚油酸与生长速度之间表现出极高的相关。亚油酸在该品种的高含量与其育种史有关,特克塞尔羊的育成过程中应用了林肯羊和莱斯特羊,而其它羊的育种过程与特克 塞尔羊有明显地不同。 特克塞尔羊、萨福克羊、美利奴羊以及黑面羊的育种过程完全不同, 遗传特性当然就不同,脂肪酸的组成上变异显著。在利用这些肉用型家畜 进行商品杂交或杂交育种时,要充分利用其各自的特点,以获取最大的杂 种优势和最佳的肉品品质。 脂肪组织细胞是由基因所控制,脂肪的后天沉积主要以增大细胞体积 来实现。脂肪细胞数量的多少体现了肉羊品种的特性,瘦肉率高的品种脂 肪组织细胞的数量一般较少。山地品种脂肪细胞的数量一般较多,脂肪沉 积的潜力大。当然,脂肪细胞的增大也受后天营养状况的影响,受个体年 龄和性别的影响。除了选育瘦肉率高的品种外,要正确地掌握脂肪沉积的 规律,即羔羊生长快,脂肪组织细胞的增大尚未启动,脂肪沉积少的规律, 生产忧质的羔羊肉,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脂肪沉积而造成的能量浪费,提 高生产效率,改善肉品品质 二、脂肪酸是决定羊肉生产最佳时期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脂肪酸是影响肉品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短链脂肪酸以及硬脂酸是公 认的诀定羊肉风味和膻昧的两类脂肪酸,要控制这两种脂肪酸在体脂特别 是皮下脂肪中的含量,使羊肉的风味达到最佳水平。研究表明,生产羔羊 肉、控制羔羊年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 本研究证明,羔羊早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地高于后期,而且体脂 的沉积量以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也最佳,且营养好。本研究发现,羔羊在 一岁时屠宰为最佳的时期。一岁时羔羊的生长优势己得到充分发挥,而到 了一岁以后能量将被更多地用于脂肪的沉积,造成浪费,降低生产效率。 另外,后期所沉积的脂肪中主要以饱和脂肪酸、长链脂肪酸为主,这类脂 肪酸会提高胆固醇的水平,使肉品的营养下降。与此同时,硬脂酸和短链 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会引起强烈的膻味,降低肉品质。但是,过早屠 宰羔羊,损失早期生长优势,降低生产效率。本研究发现,羔羊在卜 0 R 龄前屠宰,其脂肪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地高于一岁时的羊甚至成年羊,羊肉 的营养性差。另外,过早屠宰羔羊,丧失羊肉的独特风味,使羊肉成为与 其它肉类没有区别的“肉”而已。 3、利用肉羊脂肪酸特性生产忧质羊肉 肉羊的脂肪酸和其它反刍家畜的脂肪类似,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 其它的家畜、禽类和鱼类的肉。但是,成年肉羊的脂肪中硬脂酸的含量占 绝大部分,而且硬脂酸没有提高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要从理论上搞清楚 羊肉的的营养性及生理特性,提高羊肉在整个肉品市场上的份额。研究证 明,提高胆固醇水平的脂肪酸主要是豆寇酸和棕搁酸,这两个脂肪酸在生

张莹[2]2016年在《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育肥对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一代羔羊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了呼伦贝尔羔羊(HL)与呼杜杂一代羔羊(HZ)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两种不同育肥方式下脂肪酸(FA)和氨基酸(AA)组成存在的差异,并从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血液和组织生化指标、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其与日粮组成的关系角度,探讨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寻找可能影响羊肉FA和AA组成的关键因素,为通过日粮对羊肉的品质和风味进行调控进而提高羊肉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x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与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其中,因素一分为NG和GS两种育肥方式,因素二为2个品种,分别为HL和HZ。育肥试验分为育肥前期(1-30d)和育肥后期(31-60d)两个阶段。NG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8-10月份)。GS组在自然放牧的基础上每天补饲精料补充料,补饲期分为前、后2期,共2个月。论文分6个试验,试验1比较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下HL和HZ羔羊日粮FA与AA组成的差异。试验2和试验3比较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下HL和HZ羔羊羊肉FA和AA含量与组成的差异,探讨了育肥方式和品种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4比较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下HL和HZ羔羊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关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酶活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育肥方式和品种对肉羊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试验5和试验6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对HL和HZ羔羊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从基因转录、蛋白翻译、Wnt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初步得出以下结果:从日粮FA组成及其进食量分析,与NG组相比,GS组日粮SF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其中主要是C16:0和C18:0,其次是C17:0;MUF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C18:1c9,其次是C15:1;ω-6PUF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C18:2c6,其次是C18:2t6;NG组日粮co-3PUF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C18:3n3,其次是C20:5n3。从日粮AA组成及其进食量分析,与NG组相比,GS组日粮E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其中主要是Leu,其次是Phe和Lys;NE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Glu,其次是Asp;BC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Leu,其次是Ile和Val;F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Glu,其次是Leu和Arg;D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Glu,其次是Met和Asp;LAA含量及其进食量较高,主要是Met,其次是Lys。与NG组相比,GS组多数肌肉和脂肪组织中SFA含量较高,其中主要是C18:0,其次是C14:0和C24:0;MUFA含量较高,主要是C18:1c9,其次是C17:1;ω-6PUFA含量较高,主要是C18:2n-6c,其次是C18:3n-6;NG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co-3PUFA含量较高,主要是C18:3n-3,其次是C20:5n-3。HZ羔羊多数肌肉和脂肪组织中SFA含量较高,主要是C16:0和C18:0,其次是C24:0;MUFA含量较高,主要是C18:ln-9c。与GS组相比,NG组血浆和肌肉组织中EAA、NEAA和BCAA含量升高;与HL相比,HZ血浆和肌肉组织中EAA、NEAA、TAA、FAA、LAA和DAA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与GS组相比,NG组血清中与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相关的T3/T4、GH、Leptin和TNF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P、TG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和组织中与FA分解相关的HSL酶活及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BCAT2和BCKD酶活显著升高;血清中与脂肪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INS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和组织中与FA合成相关的FAS和ACC酶活显著降低。与HL相比,HZ血清中T3/T4、PG、NEFA含量和HSL酶活显著降低,但IGF-1、TG、HDL-C含量和ACC酶活显著升高。GS组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与脂肪合成相关的ADD1、FAS, ACC和DGAT1 mRNA表达量高于NG组,但与脂肪分解相关的HSL mRNA表达量低于NG组;HZ中与脂肪合成相关的ADD1、FAS, ACC和DGAT1 mRNA表达量高于HL羔羊,但与脂肪分解相关的HSL mRNA表达量低于NG组。与GS组相比,NG组Wnt信号通路中PPARγ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但β-catenin mRNA表达量呈现相反的规律。与HZ相比,HL中PPARy和C/EBPα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但β-catenin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Wn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的规律基本与基因转录规律相一致。与GS组相比,NG组与蛋白质合成正相关的mTORC1, S6K1和eIF-4G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与蛋白质合成负相关的4EB-P1mKNA表达量显著升高;与HL相比,HZ组织中mTORCl、S6K1和eIF-4G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而4E-BP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mTOR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的规律基本与基因转录规律相一致。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得出,从脂肪酸营养角度分析,NG组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肉品质优于GS组,HL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肉品质优于HZ羔羊。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日粮的FA含量与组成不同,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日粮PUFA含量降低,提高了组织中与FA从头合成相关的FAS, ACC和PPARy mRNA表达量,进而提高了从头合成酶ACC、FAS及SCD的活性及血清中INS和IGF-1含量,导致体组织中SFA和MUFA含量的增加;日粮中C18:2n6和C18:3n-3含量是导致体组织相应FA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肉品质发生改变。从蛋白质营养角度分析,NG组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GS组,HL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HZ羔羊。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日粮的AA含量与组成不同,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日粮中Leu含量较高,提高了血清中INS和IGF-1含量,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提高了mTORCl、S6K1、4EB-P1 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进而促进了蛋白质合成;降低了BCAT1和BCKD酶活,提高了肌肉中BCAA的含量,进而导致肌肉的营养价值发生变化。

丁武[3]2005年在《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波尔山羊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著名的肉羊良种之一,已被许多国家引进,作为改良当地山羊的父本,显示出了优良的遗传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改良效果。我国从1995年开始了引进和改良工作。目前,引进、扩繁纯种波尔山羊已超过1 万只[157],杂交当地山羊300 万只左右,其中杂交改良关中奶山羊近20 万只。为系统深入地研究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后代的产肉性能、肌肉品质,客观评价杂交改良效果,为选育新的肉羊良种,促进我国羔羊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进行了本试验。 本研究选用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级进杂交后代及关中奶山羊(对照组)120 只(均为羯羊)为试验动物,按不同月龄(6 月龄,8 月龄,10 月龄)及不同杂交代次(F1、F2、F3)分为12 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定期测定体尺、体重,育肥后每组屠宰4只羊,以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为研究重点,采用相关国标方法系统测定羊只体型特征、胴体性状及胴体分割质量等产肉性能指标。同时,应用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及食用品质量化评价方法,对羊肉的嫩度、风味、膻味等食用品质和理化性状及组织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测定肌肉中脂肪酸、羟脯氨酸、胆固醇等含量,深入探讨肌肉的特殊营养功能和食用品质。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杂交代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各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各杂交代的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聚类的方法,划分出了11 个较能全面反映肉羊胴体与肉质特性的性状集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评价出不同杂交代的综合性状值。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羊肉产量的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后代与关中奶山羊间产肉性能的差异:①杂交代山羊F1、F2、F3 的体型指数、胸围指数、体躯指数等均高于关中奶山羊,均显现出胸部、腿臀部发达,体躯的长、宽、深度较大,而四肢相对较短的肉用山羊体形特征。②各杂交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净肉重、肥育期日增重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关中奶山羊(p<0.05 或 p<0.01),F1代6 月龄肥育期日增重高达216g/d;各杂交代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关中奶山羊(p<0.05 或 p<0.01);各杂交代腿臀部和胸肋部肌肉无论绝对重量,还是肉骨比例都显著或极显著的优于关中奶山羊(p<0.05 或 p<0.01),杂交代山羊前躯发育良好,腿臀部肌肉丰满,附着肌肉的能力显著地比关中奶山羊强,同时各杂交代胴体一级肉的比例显著的高于关中奶山羊,F2代8 月龄最高,达到44.54%。 2. 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后代与关中奶山羊间肉质性状的差异:①杂交代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关中奶山羊(p<0.05),而粗脂肪的含量低于关中奶山羊(p<0.05);杂交代肌肉中羟脯氨酸、胆固醇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p<0.05或 p<0.01);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杂交代肌肉中短链脂肪酸、硬脂酸含量下降,油酸及亚麻酸含量的上升,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亚油酸在杂交代肌肉中含量增加,显著的高于关中奶山羊(p<0.05),表明杂交代肌肉的营养特性显著的优于关中奶山羊。②杂交代肌肉嫩度、颜色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杂交代肌肉

张明[4]2016年在《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安西杂牛F1代(黑安格斯♂×西门塔尔牛♀)的育肥性能及肉品质,为西门塔尔牛的经济杂交利用及生产高质量牛肉产品提供参考。随机选取断奶后饲养至平均13月龄、体重为330 kg的安西杂牛和西门塔尔牛各9头(均为公牛),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3头牛一个重复,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育肥,屠宰后测定胴体肉品质。结果如下:1.经过210 d的育肥试验,与西门塔尔牛相比,安西杂牛平均体重和日增重提高2.77%和4.0%,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降低9.18%,差异均不显著(P>0.05),增重提高4.44%(P<0.05);安西杂牛的料肉比降低18.32%(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增重效果相对较好,饲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高。体尺指标中,安西杂牛体斜长和胸宽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它体尺指标均低于西门塔尔牛,且胸深和后腿围差异显著(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蛋白、球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与西门塔尔牛相比,安西杂牛的净肉重、净肉率、屠宰率和背膘厚分别提高9.31%、2.99%、3.02%和10.53%(P<0.05),脂肪重降低26.24%(P<0.05)。安西杂牛胴体分割肉块重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高档牛肉重及高档牛肉产率比西门塔尔牛分别提高13.71%、0.67%(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屠宰性能及胴体产肉性能较好。4.肉质指标中,安西杂牛肌肉的剪切力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肉色a*值和C值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p H值、熟肉率和肉色L*、b*值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失水率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肉质较好。两种肉牛3个肌肉部位失水率无显著差异;色泽上,背最长肌优于其它2个部位,其次为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熟肉率高于股二头肌(P<0.01);背最长肌嫩度最好,其次为股二头肌,表明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最好。成熟0~3 d安西杂牛牛肉p H下降较快,整个成熟期安西杂牛肉剪切力下降趋势大于西门塔尔牛,说明安西杂牛肉的成熟速度较快;14~21 d西门塔尔牛肉的失水率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安西杂牛,说明安西杂牛肉系水力相对较好;排酸成熟对牛肉的肉色有不良影响,对西门塔尔牛影响较大。5.肌内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安西杂牛和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饱和脂肪酸(SFA)较低(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两种肉牛间无明显差异,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也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娜仁托娅, 郑晓燕[5]2007年在《羊肉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脱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形成羊肉膻味的化学成分,羊肉膻味与羊肉体脂肪酸的组成的关系,最后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羊肉脱膻技术。

陶晓臣[6]2011年在《昭乌达羊肉与乌拉特羊肉肉品质特性及其PRKAG3、LPL、PPAR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7月龄昭乌达羔羊、乌拉特羔羊、蒙古羔羊和昭乌达、乌拉特成年羊五个群体为素材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背最长肌肉测定常规肉品质、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与肉品质相关基因在昭乌达与乌拉特羔羊中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肉品质相关基因与肉品质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昭乌达羔羊与成年羊的屠宰前活重、胴体重、及屠宰率均高于乌拉特羔羊与成年羊,而净肉率差异不显著。蒙古羔羊净肉率则极显著低于昭乌达和乌拉特羔羊。2.常规肉品质研究表明:昭乌达羔羊的pH1高于乌拉特羔羊。而乌拉特羔羊及成年羊pH值均有偏高的趋势。昭乌达羔羊与成年羊的剪切力值分别低于乌拉特羔羊与成年羊。蒙古羔羊与昭乌达、乌拉特羔羊的嫩度差异显著。乌拉特成年羊的熟肉率最高,说明乌拉特成年羊具有良好的出品率及较高的加工特性。昭乌达成年羊水分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乌拉特羔羊粗蛋白含量高于昭乌达羔羊,说明乌拉特羔羊营养价值高于昭乌达羔羊。灰分含量昭乌达羔羊和成年羊均高于乌拉特羔羊和成年羊。3.肌肉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乌拉特羔羊和成年羊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及丙氨酸含量均高于昭乌达羔羊和成年羊,乌拉特成年羊蛋氨酸含量高于昭乌达成年羊,而且乌拉特成年羊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高于昭乌达成年羊。蒙古羔羊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昭乌达与乌拉特羔羊,说明乌拉特羊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昭乌达成年羊棕榈酸含量远高于乌拉特成年羊。昭乌达羔羊硬脂酸含量高于乌拉特羔羊,而成年羊的硬脂酸含量却低于乌拉特成年羊。乌拉特羔羊与成年羊油酸含量均高于昭乌达羔羊与成年羊。4.肉品质相关基因研究表明:昭乌达羊背最长肌PRKAG3基因mRNA表达量是乌拉特羊的61.3%,昭乌达羊的PRKAG3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其IMF含量负相关(-0.42);乌拉特羊PRKAG3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其IMF含量负相关(-0.62),差异不显著;说明PRKAG3基因对乌拉特羊和昭乌达羊肌内脂肪沉积可能有负调控作用。乌拉特羊背最长肌LPL基因mRNA表达量是昭乌达羊的48.8%,昭乌达羊的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其IMF含量正相关(0.26);乌拉特羊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其IMF含量正相关(0.67),LPL可促进肌内脂肪的合成,可能是乌拉特羊肌内脂肪含量高的原因之一。昭乌达羊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是乌拉特羊的97.6%。乌拉特羊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其IMF含量负相关(-0.82)。

韩吉龙[7]2016年在《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富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脂尾型绵羊适应性进化而来的尾部大量脂肪富集已经不符合产业化生产需求,育种实践中亟需对脂尾羊进行瘦尾化改良,但国内外对于脂尾羊和瘦尾羊尾部脂肪组织发育的形态发生及其脂肪富集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尾脂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生长早期尾部脂肪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仍为空白,本试验通过组织冰冻切片比较五种尾型绵羊的脂肪组织形态发育规律,脂肪酸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比较五种尾型幼年羊生长早期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对五种尾型幼年羊生长早期尾脂全蛋白的抽提,液内酶切(磷酸化肽段IMAC富集)后质谱鉴定和数据定性和定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重要蛋白进行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验证,从差异蛋白表达和磷酸化修饰来阐述不同尾型绵羊生长早期尾脂的发育、形成相关的生物学机理,为脂肪组织发育及局部富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1.通过对五种尾型绵羊不同生长阶段三种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大小及形态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脂肪细胞均显著大于瘦尾羊,且随着月龄增加脂肪细胞大小都有增大的趋势;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其尾脂细胞较大而同时期瘦尾羊脂肪细胞较小,揭示该阶段尾脂发育主要以细胞数量增多为主且伴随细胞逐步变大,表明脂尾羊尾脂发育较早且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尾部沉积脂肪效率更高,说明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尾部脂肪组织快速发育对于脂尾羊生长和成年后尾部脂肪富集具有重要意义。2.五种尾型幼年羊生长早期脂肪组织脂肪酸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该阶段其不同脂肪组织都以C18 cis-9:1、C16:0和C18:0三种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占到80%以上,主要脂肪酸含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相比同时期瘦尾羊尾部脂肪的主要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异,可能由于组织特异性、脂尾与瘦尾羊品种遗传差异所致。3.比较不同尾型幼年羊生长早期尾脂差异蛋白组学,五组尾脂中共鉴定到3400个蛋白,定量分析有804个差异表达蛋白,且涉及细胞分化以及脂肪酸合成的蛋白主要在脂尾羊中高表达,说明这有利于幼年脂尾羊尾脂的发育;参与脂肪代谢和脂解相关的重要蛋白也在脂尾羊中高表达,表明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尾脂不是主要储存脂肪酸阶段而可能以细胞分化数量增加为主为生长后期及成年能够储存大量脂肪做准备;对部分差异蛋白相应基因进行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表达趋势与蛋白组学基本一致;蛋白表达定位发现FABP4在脂尾羊尾脂的毛细血管壁内外膜高表达,可能介导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的转运功能;ERK2在脂尾羊尾脂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壁高表达,揭示其可能介导幼年羊生长早期脂肪组织中脂肪前体细胞分化增殖,且ACSL1在脂尾羊尾脂中高表达以参与脂肪细胞脂滴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表明以FABP4、ERK2为主的蛋白对于脂尾羊尾脂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4.对不同尾型幼年羊生长早期尾脂中蛋白磷酸化修饰分析,在五种尾型绵羊尾部脂肪组织中鉴定到1493个磷酸化位点分布在804个磷酸化蛋白,其主要参与翻译、基因表达、蛋白代谢、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蛋白降解、细胞凋亡及蛋白修饰,说明脂肪组织发育需要以上这些途径来参与细胞代谢分化和脂肪沉积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定量发现435个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涉及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正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调控、翻译起始等15个生物学进程,包括28个参与蛋白磷酸化修饰作用蛋白,揭示不同尾型绵羊尾脂的发育可能与差异磷酸化修饰相关,基序分析发现以ERK1/2为主的激酶可能介导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尾脂中相关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进而对尾脂中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本试验为脂尾羊尾脂大量富集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对幼年脂尾羊生长早期参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沉积相关蛋白进行表达干预实现阻止其尾脂快速发育,将对育种实践中脂尾羊瘦尾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不同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及其特性的研究[D].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 2000

[2]. 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育肥对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一代羔羊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D]. 张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3]. 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研究[D]. 丁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4]. 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研究[D]. 张明. 甘肃农业大学. 2016

[5]. 羊肉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脱膻技术研究[J]. 娜仁托娅, 郑晓燕. 肉类研究. 2007

[6]. 昭乌达羊肉与乌拉特羊肉肉品质特性及其PRKAG3、LPL、PPAR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 陶晓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7]. 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富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韩吉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标签:;  ;  ;  ;  ;  ;  ;  ;  

不同肉羊品种体脂脂肪酸遗传变异性及其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