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郭敏,卢永霞,赵明生,何辉,刘璟瑜,刘强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郭敏,卢永霞,赵明生,何辉,刘璟瑜,刘强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610041)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之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探究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在临床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盲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规组40例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在患者的治疗分析之中,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其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RF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相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短期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糖皮质激素;效果;不同剂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244-01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致使患者的关节出现侵蚀性改变,严重会导致患者致残[1]。上个世界四十年代末,糖皮质激素被应用在临床的治疗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炎作用。但是糖皮质激素应用在临床之中属于双刃剑,虽然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2-3]。本文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盲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之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探究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在临床的价值,研究如下文详述:

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盲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纳入分组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常规组40例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9:11,平均年龄为(48.73±15.46)岁,平均病程为(11.58±6.03)个月;常规组年男女所占比例为27:13,平均年龄为(47.78±15.39)岁,平均病程为(11.44±6.25)个月。患者症状均符合每个风湿病协会关于类风湿疾病的临床诊断,患者的病情得到证实。患者和家属在了解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者、心脏瓣膜病者、无活动性胃肠疾病者、病程超过2年者、甲状腺者排出在外,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和联合组进行资料展开分析,结果的分析和对比之中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结果分析之中展开论述具有可比性(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常规组40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者每天应用泼尼松低于7.5毫克。实验组40例接受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者每天应用泼尼松7.5-30毫克。两组患者除了接受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之外,还需要应用甲氨蝶呤,每周7.5-15毫克;来氟米特每天10-20毫克,泼尼松剂量随着患者的症状、化验指标好转之后逐渐减量,半年之内将泼尼松停用。

1.3指标观察

在本研究之中主要是对患者治疗半年之后的临床指标展开平年,主要是包括有: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展开分析。

1.4统计学研究

本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数据均接受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数资料用(n%)展开表述,计量资料用()的方式展开相应的表述,检验水准经用P<0.05分析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若结果证实P小于0.05,则可以认定本次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节炎状况分析

在患者的治疗分析之中,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其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分别为(19.63±4.80)mm/h、(2.32±1.39)分、(4.42±3.20)mg/dL、(0.21±1.24)个、(0.52±2.38)个、(45.49±9.81)IU/ml,常规组在本次治疗中其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分别为(17.48±3.29)mm/h、(1.97±1.62)分、(2.80±1.99)mg/dL、(0.54±1.93)个、(0.88±1.41)个、(67.89±9.77)IU/ml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其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RF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之中,常规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共3例,胃肠道不适共2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实验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共8例,胃肠道不适共3例,血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高于常规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临床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虽然有七十年的治疗历史,但是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存有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和治疗疗程,目前还有很多的争议[4]。临床之中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中等剂量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以作为DMARDs起效之前产生桥梁的作用,启动靶基因转录、各种蛋白合成,起到抗炎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其ESR、DAS28、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在本次治疗中RF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证实,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小剂量不良反应较低。

概而言之,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相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短期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不良反应明显升高。目前,临床需要对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产生的利弊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唐绪文.双氯芬酸钠栓治疗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外周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05):47-48.

[2]朱艳,俞红五,潘喻珍,等.艾灸干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02):59-64.

[3]施佳君,陈方明,马全鑫,等.胶原诱导Wistar和Lewis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病理特点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8,28(04):19-26+37.

[4]索南才让.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5):179+182.

论文作者:郭敏,卢永霞,赵明生,何辉,刘璟瑜,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郭敏,卢永霞,赵明生,何辉,刘璟瑜,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