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李绍军

浅谈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李绍军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7-018-02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又快又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要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常抓不懈,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以期又快又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夯实学生法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化公民。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和有步骤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以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一、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引领时代潮流,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年来,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理念彰显了学生自身客观需求。

2.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

为了紧跟世界教育潮流,提高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大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为:文化基础、自身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层面。而学会学习是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评估等等方面

3.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将填鸭式教学向学生自主发展进行转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施道德教育

教师要有意识合格有步骤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在深化认识层次上,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塑造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性格和行为。为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对学生实施感染,提高他们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磨炼其意志,稳定期道德言行。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施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道德认识水平

道德认识是德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明辨是非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言行,才能更好的生活、融洽同学关系,消除那些不好的想法。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而要利用社会中一些热点事件或者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事例,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评判,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提高自身对道德认识水平。

2.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认同感

只是具备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和有步骤融于一些感染性强的素材,促使学生在互相交流和积极思考中树立正确的真、善、美、恶、丑,自觉抵制那些不良的侵蚀,树立美好的道德品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假如教师采取枯燥乏味的说教,学生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亲身体会,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列举那些伟大人物的感人故事,来辅助说明某些内容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情感认同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磨炼学生意识,稳定学生道德言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一些隐性的教育素材,对学生意志进行磨炼,在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后,当学生面对现实诱惑时,往往很难坚持自己立场,这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磨炼意志。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学生只有具备坚韧意志才能形成稳定的言行。比如:定期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我,提高自身自我约束能力,开展道德模范争优创先活动,评选班级道德标兵,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实践中磨炼学生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实施法制教育和普及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

初中生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制基础,树立学法、懂法、和用法的意识,利用法律来约束自身言行,维护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同时也要尊重别人合法权益。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弘扬法律知识,树立法律常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程度

这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逐步上升,归根结底在于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养成用法律来约束自身言行,以至于发生违法犯罪后也不知情。为此,在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要弘扬法律知识,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促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并非远离自己,而是和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图像,组织学生利用自身数学知识去交流和探讨,对其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判,在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款,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能力。

2.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打造学法、懂法和用法的良好班风

道德与法制教师要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打造学法、懂法和用法的良好班风,对全体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黑板报、法律知识竞赛等等,夯实学生法律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言行。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是家长和社会的事情。道德和法制已经渗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因此,教育要形成合力,对学生形成持久影响。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家校联动

教师要及时和有效的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便于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同时也便于教师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在家校联动中共同规范学生的不良言行。教师要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等方面和家长保持沟通,家长和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持久教育。

2.动员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熏陶

社会上存在诸多高效的教育平台。为此,教师要和教育机构,教育部门建立长期联系,邀请本地区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来校开展道德与法制宣传活动,对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讲解,推动学校道德与法制教育进程,完善学校教育模式。

言而总之: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制课程特点和学生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互相推进,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论文作者:李绍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李绍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