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_海外投资论文

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_海外投资论文

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为了适应科技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正经历着一场经营战略的重大转变。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各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比较研究世界各国跨国经营战略,对推动我们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迎接跨世纪的挑战是大有裨益的。

一、美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其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史相对较长,特别是跨国公司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其战略行为取向的水准也很高。这主要体现在:

1. 实现国际生产一体化 美国跨国公司业已形成庞大的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有众多的子公司和关联公司(有的甚至多达成千上万),直接为其配套服务。在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系统内,重大的要素调配由总公司统一组织安排,以便从全球的角度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生产地点和销售区域,以获取比较利益,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 向高技术产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美国跨国公司非常注重对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并投入巨额资金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991年投放的研究费用高达50亿美元,约相当于年收入的50%。同时,美国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对世界市场的支配和控制,特别强调技术垄断,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技术输出也十分慎重,一般只倾向于向美国海外独资企业转让。在行业发展选择中,金融、保险、商业、房地产、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跨国公司90年代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3. 广泛运用多角化和渗透型战略 美国跨国公司为增强抗风险能力,常采取纵向兼并和多角化经营的战略。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在80年代中后期,其经营领域除了电讯主业外,曾涉及旅馆、保险、租赁、医院、运输、出版等服务业,产值超过总产值的50%。此外,美国跨国公司还经常运用渗透型战略,占领世界市场。一方面,使用新产品去开拓、占领新市场;另一方面,对国内已进入成熟期的产品,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跨国生产和销售,将其推向国际市场,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4. 采用分权组织结构 美国跨国公司在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上,更多地倾向于全球性地区部和产品部等分权组织结构,赋予下属子公司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以便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应用灵活的应变措施,制定生产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但是,在跨国生产领域,美国公司则强调对子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标准实行集权化管理。

5. 缔结国际战略联盟 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开发所带来的巨额成本和风险,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单靠其本身的力量也已难以应付。所以,与同行甚至竞争对手结成战略联盟,乃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联盟总体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战略联盟是一种松散的、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取长补短的联合形式,它同传统的、以股权方式合资的形式有本质的区别。为此,美国的跨国公司与欧洲、日本的公司缔结了广泛的战略联盟。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缔结联盟,前者负责汽车式样设计,后者提供关键部件,共同研制出10余种新车型。

二、西欧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西欧国家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其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直至70年代后才有较大的发展。由于经济和地理上的原因,西欧各国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其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有许多特色。

1.专业性跨国公司较多 与美国跨国公司不同,西欧跨国公司横向兼并较多,多角化经营不发达,跨行业公司较少。西欧跨国公司特别重视售后服务。如德国的奔驰公司,在世界173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00多个服务网点,而在本国每隔25公里就有一个服务站。但在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西欧跨国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借鉴美国的先进技术,只是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对西欧跨国公司的发展形成很大的威胁,这才迫使西欧跨国公司增加了在技术和产品开发上的投入。

2.跨国经营的地理范围以西欧圈内为主 由于西欧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较多,交通便捷,所以许多西欧跨国公司习惯在本圈内进行经营(约占50%)。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西欧区域内各国间的相互投资将更为普遍。西欧跨国公司在西欧外的跨国投资主要是非洲等原殖民地国家及美国和加拿大。

3.跨国化程度高 由于经济和地理上的原因,原欧共体成员国相互之间投资、设厂的情况很多。原欧共体的跨国公司跨国化比例(海外子公司销售额占公司出口和海外子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较高,为39.7%,而同期美国则为32.6%,日本仅为8.2%。在西欧诸国中, 英国的跨国化比率最高,为45.2%,英国工业公司全部利润中有50%是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此外,荷兰、瑞士、瑞典和比利时4国, 其海外生产产值均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值得指出的是, 西欧各国的海外企业大都为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所有,如英国1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英国海外投资的1/3。

4.以银行金融业为后盾 西欧的银行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无论是私营商业银行,还是国营银行,在借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都非常活跃。这些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为西欧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三、日本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短缺、市场狭小的岛国,其经济发展必然要依赖国际市场。由于日本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日趋加剧,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日本跨国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其全球经营战略。主要标志是:将日本的总公司变成世界范围的总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设置生产据点和销售点;构筑国际信息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国际分工;建立全球研究开发体系等。其具体内容有:

1.以美国和亚洲为战略目标 日本跨国公司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是发达国家,重点是美国。主要目的是获得技术和市场,减少贸易摩擦。目前日本在美国直接投资建厂的数量和规模都已达到相当程度。著名企业有家电业的索尼、松下、三洋等公司;汽车业的丰田、日产、本田等公司,钢铁业的日本钢管、川崎制铁等公司。二是发展中国家,重点是亚洲。主要目的是获得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日本在亚洲的投资重点是制造业,特别是80年代中期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跨国公司已将大部分普及型、附加价值不高的产品(如彩电、半导体、汽车音响、轴承、通用冲压设备等)转移到这一地区。据日本通产省调查,到1988年底为止,日本在东南亚的企业制造的产品有43%在当地销售,35%销往美国,11%销往欧洲和日本。

2.设立区域统管公司 目前,日立、东芝、松下、本田、佳能等著名日本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推行“全球四总社制”,该组织体制是指国内保留总公司外,还在北美、西欧、亚洲建立独资的区域统管公司,下设若干生产子公司、销售子公司、金融子公司、技术开发研究所、零部件采购中心等,弱化事业部职能,强化地区决策职能。各区域统管公司实行一元化领导和自主经营,统一指挥所属子公司的技术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在资金筹措和运用上亦可自主决定,国内总公司与各区域统管公司之间,用国际信息通讯网络相联,形成综合信息和服务系统,以便相互采购产品、零部件和交换技术情报等,在日本的总公司对各区域统管公司的生产经营实施战略性指导,使其产销最佳配置,并使最新科技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 跨国公司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生产与设计工厂,制造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产品”,就必须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实现国际化。日本跨国公司一改过去保守的做法,近年来纷纷在国外设立研究与开发基地,聘用国外科技人才,与国外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以及大公司进行合作。如日立、松下、东芝等公司平均每年向美国大学提供高达5亿美元的巨额科研经费。其中,东芝公司仅1988 年就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提供350多万美元的款项, 用于资助开发数字射线照相技术,并希望获得运用这项技术制造照相设备的权利。

4.经营资源的国际转移 凡经营业绩显著的跨国公司都与经营资源的合理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日本跨国公司更为重视。经营资源一般包括:经营者及其经营管理的知识、经验、技术专利和诀窍,以及营销方法、融资渠道、商标、信誉、信息网络、管理组织、企业文化等。可见,经营资源更多的是指特定的无形资产。日本跨国公司经营资源的国际转移主要是通过教育研修制度(特别是派往日本母公司进行研修的制度)来实现的。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日本设在欧美的子公司中,有70%的企业派遣经理赴日研修。这是因为日本的经营资源是在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当地管理人员只有亲临体验,才能有深刻地领悟。否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东道国管理人员,是很难领悟其精髓的。

5.海外公司的当地化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当地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海外公司当地化,是指让日本海外企业对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以赢得当地政府和公众的好感和支持,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地位。当地化战略一般包括:①销售当地化,开辟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网络;生产当地化,在制成品生产中提高使用当地原材料、零部件的比重;②资本当地化,股份当地还原,当地筹集资金,利润投资于当地等。③管理当地化,录用当地人担任企业管理工作,进而培养成为企业高层经理;④研究与开发当地化,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设计当地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例如,日产公司在西班牙的伊比利亚汽车公司,其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各部门主管都是当地职工,公司在当地采购零部件的比例达80%,并在公司营运良好时日方主动将自己拥有的股份从90%降到76%。

四、韩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之所以迅速崛起,为世人所瞩目,这与其政府大力支持跨国公司的发展不无深刻关系。据美国《幸福》杂志评定,1991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韩国企业占到14家之多, 仅次于美、日、英、德、法及瑞典等国家,名列世界第7位。 这对其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愈来愈深刻的影响。韩国跨国公司的基本战略是:扩大对制造业和资源开发业的投资;促进旨在取得尖端技术的投资;发展以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的投资;提高海外子公司经营能力和加强信息部门的功能等。在上述基本战略下,韩国跨国公司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策略。

1.投资地区呈多极化发展 韩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地区是中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对不同国家,韩国跨国公司有不同的做法:①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选择那些拥有所需资源、工资水平低而又不受欧美各国进口限制的国家,利用该国自由贸易区的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更多的是迂迥出口到欧美市场。②在欧美各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当地有竞争力、必须吸收先进技术的电子、汽车等高技术部门,这些海外企业大都具备生产、销售、服务等配套部门,可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目前,韩国对欧美地区的投资已超过亚洲,并有上升的趋势。

2.经营领域广泛,门类庞大 韩国三星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电机、电子、重化工业、精密机器、纤维、食品、服务、保险、贸易等10多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以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跨国公司不同。产生这一战略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许多公司是靠不断兼并其他产业的企业而扩展起来的,结果必然是经营部门包罗万象;另一方面,各公司竞相发展政府扶植的重点产业,以图得到政策的支持和优惠。90年代后,有的公司已开始收缩经营范围,有所侧重,但毕竟不是按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专业化、系列化组织起来的,这势必会影响其国际竞争能力。

3.技术结构逐步升级80年代以前,韩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来获取高额利润。80年代以后,为了提高未来国际竞争地位,韩国跨国公司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大量投资于以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等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这反映了韩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新趋势。

4.大多采用合资、合作经营以及收购、兼并等投资方式 韩国三大电子产品制造商三星、大宇、金星等公司在开拓欧洲市场时,主要是采用兼并当地企业或组建合资企业等方式,其投资总额为3.5亿美元, 电子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以上。而在石油开采业, 韩国跨国公司则致力于合作开发。至今,韩国海外石油勘探合作项目共有35个,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额达9.1亿美元。

标签:;  ;  ;  ;  ;  ;  ;  ;  

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_海外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