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论文_路勇锋

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论文_路勇锋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第八小学 841303

摘 要:小学生良性的思想道德意识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左右他们的思想品质,自私自利、集体观念差、爱国主义淡薄、缺少同情心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学生身上存在。如何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实施创造性教学,通过在课堂上渗透德育的案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主题作业等有效策略,多途径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我们需要积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规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全面步入了信息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方便快捷的信息,在悄然改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也在逐日加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但小学生良性的思想道德意识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何利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个学科教师认真思考和不断探讨的事情。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精心布置,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效果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环境的布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可装饰一些如“网络文明用语”、“什么是黑客”的知识墙;在机房电脑上的适当位置,可贴上“爱护我,别重击我”、“轻声交流、友好互助”、“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等一些温馨的提示语;在教室的墙上,我们还可以张贴一些信息技术界顶尖精英的奋斗史、计算机教室的使用规则等。总之,我们要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教育墙,成为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具,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从细节着手,促规范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时期,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都将在这一时期逐步养成。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科,有着该学科自身的一些独特性,如课前需带班去功能室上课、课后需整理电脑物品等。这些学科特点,无疑对学生文明有序的规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学之初,就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机,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把握教育的契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与其急功近利地上教材内容,不如花大半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到计算机教室的注意事项,共同制定须遵守的规则。如:快、静、齐排队到机房上课;不能携带水、饮料等;未经老师的允许不携带光盘、优盘等存储设备;上课认真听课,不喧哗,不随意走动;下课按要求摆放好物品后,分小组排队走回教室……因为规则是大家一起讨论制定的,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你就会见证他们行为习惯的点滴进步!

三、以课堂为阵地,创设多样的德育情境

在创设德育情境时,教师要有敏锐的视角,能从小事抓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将种种生活资源去粗存细、去伪存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挖掘、提炼德育素材;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课堂为阵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悬念情境、游戏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小学生非常喜欢比赛,紧张而有趣的游戏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游戏情境,把教学任务和德育目标隐含其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三年级的认识画图工具一课就设计了一个“对号入座”的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竞赛,不仅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将所有错位的工具对号入座放回原位,还要求学生熟悉每个工具的用处,以便其他小组成员随机抽查,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之间互查的同学,才能顺利过关获得加分。在游戏中,学生们为了尽可能多地为自己的小组争取加分,不仅个个学得认真,而且还积极地互帮互学,在快乐、紧张的游戏情境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助人为乐的热情特别高,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就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四、主题作业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有着鲜明的教育目的的主题活动,是在众多德育教育活动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与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校的各项活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重要的节假日、热点时事等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完成主题作业的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师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到来之际,可让学生做一张感恩的贺卡,或完成一次“走进中国民俗文化”、“祖国是个快乐的大家庭”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作业。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都不完善,他们特别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时机,利用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多途径渗透,对提高德育实效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论文作者:路勇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论文_路勇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