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内容#183;减少难度#183;改正错误--浅谈高中教科书中“中国近代史”的修订_总理衙门论文

减少内容#183;减少难度#183;改正错误--浅谈高中教科书中“中国近代史”的修订_总理衙门论文

精减内容#183;降低难度#183;纠偏正误——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修订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误论文,现代史论文,上册论文,课本论文,中国近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专稿

为了搞好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修订工作,我们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教师们的意见。经过认真分析,我们确定了这次修订课本的原则——整体框架不变,精减内容、降低难度、纠偏正误。

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修订的具体情况。

一、精减内容

广大教师一致肯定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是一部面貌全新的好教材。但相当多的教师反映“课本内容多,讲不完。”我们分析造成“讲不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容较多;另一方面是,课本从体例到内容都有许多新变化,教师需要补充新知识,摸索新教法。这就是说,教师要对课本有个适应过程。教师只有适应了课本,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在还不太适应课本的情况下,教学出现“讲不完”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课本,今后我们要多做一些辅导工作。我们同时希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实践,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应新课本的新的教学方法。

既然教师们反映课本内容多,我们就要精减。精减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砍掉枝杈,突出主干,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例如——第八章第一节里“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变革”一目,砍掉封建顽固派对新式学堂的攻击和“设立学部,统管全国教育”;第九章第二节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目,砍掉那时候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互相争鸣斗胜,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众多的进步青年一段叙述;第九章第三节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一目,将介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它对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所起的重要作用砍掉了;第十章第一节里“黄埔军校的建立”一目,去掉了介绍廖仲恺和周恩来早期革命活动的两段小字课文;第十章第三节原课文的“直奉军阀携手和三一八惨案”一目整个砍掉,其中三一八惨案的内容彻底删除,有关直奉军阀携手的内容,作为北伐战争的背景,放在“北伐胜利进军”一目里讲;第十章第四节里“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一目,将有关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删掉了。虽然教师讲课时可能还要叙述一下中山舰事件的经过,但是学生就不必记忆了。这次修改课本砍掉的枝枝杈杈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叙述。

第二种,保留枝杈,掐尖去叶,简化教学内容。例如——第六章第二节里“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一目,原课文说:“武昌起义成功以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以十八星旗为革命军军旗,建立中华民国。”有教师给我们写信,说课本在此处写“建立中华民国是错误的,中华民国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其实,课本的写法并不错。武昌起义胜利以后,湖北军政府曾经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当时制造的印章上面的印文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印”。但是,我们考虑到应当突出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修改课本时就把湖北军政府宣布“建立中华民国”这个尖掐掉了。第二章第二节对《资政新篇》经济方面主要内容的叙述,原课本写得比较繁琐:“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修建铁路,制造轮船、开发矿藏,设立银行,举办邮政,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保险事业等。”修订本写得比较简明:“经济方面,主要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保险事业等。”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修订本的叙述去掉了一些多余的叶片,从而精减了教学内容。

第三种,精减人名、地名、专有名词。例如——原课本讲“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李泰国和赫德先后操纵了近半个世纪。”李泰国是第一个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但时间较短。继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实际任职时间达到45年之久。所以修订本改为“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这样就把李泰国的名字删掉了。原课本写“太平军连战连捷,夺取了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队伍发展到50万人。”修订本改成太平军“夺取了武汉三镇”。这样一改,三个地名变为一个地名,不仅文字简洁了,而且纠正了一个小纰漏。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的时间分别是1852年12月23日攻克汉阳、29日夺取汉口、第二年1月12日占领武昌。原课本的叙述不合时间顺序。原课本在叙述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报时,列举出当时翻译出的《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修订本保留了影响较大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删去了《澳门月报》和《华事夷言》。粗略统计,这次修订课本精减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超过100个。

第四种,精减表格、图画、文献资料。修订本删减的表格有四个,它们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表》、《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简表》和《农民协会做的十四件大事》。修订本还把《早期著名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简化了,去掉了“时间”一项。因为这个表格带五角星符号,是要求学生记忆的。原课本“时间”一项下面是每个企业创办的年代,去掉了“时间”一项,减轻了学生负担。修订本删减的图画有《炮车图》、《陷落的大沽炮台内部》、《保卫天京的太平军同清军在长江激战》、《童工》、《清军缴获的法军军服和护腿》、《丁汝昌》等,总共有21幅。修订本删减的文献资料有《光绪帝十七日密诏》、《秦淮灯船引》等,总共五段。

修订本精减内容的总量,从页数上说是八页,折合成课时,大体只是一课半到两课的样子。

二、降低难度

降低难度是修改课本中最费脑筋的事。为了降低难度,便利教学双方,我们采取了四种办法:

第一种,对于课本中偏深、偏难的内容,能撤换的就撤换。例如第八章第二节引用的文献资料魏源的《秦淮灯船引》,诗中典故多,文字比较艰深,所以修改本把它撤掉,换成黄遵宪的《冯将军诗》。这样一改,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使文献资料和课文内容结合得更加紧密了。

第二种,对于课本中偏深、偏难,而又不能撤换的内容,我们增加注释,为师生教学扫除文字障碍。例如第三章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和洋务运动》里引用的1861年8月13日曾国藩奏折,目的是揭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这段引文个别文字比较艰深,原课文只注释了“覃思”和“发捻”,没有注释“勤远略”。我们曾收到教师的来信,询问什么叫“勤远略”。修订本增加注释——“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效力。”

第三种,对于课本中一些复杂的内容,降低要求。例如第七章第一节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一目中,“‘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这几个字是大字,下边用表格形式介绍“二十一条”的具体内容是小字,但因“‘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前面加了五角星符号,要求学生掌握,所以表格里的内容实际上由小字变成了大字。修订本删掉五角星符号,把整个“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都改为小字,不要求学生记忆具体内容,这样降低了教学要求,减轻了学生们的负担。

第四种,修改习题,降低难度。课本总共有54道习题,修改了18道,刚好是1/3。具体修改的情况,一是练习题与思考题对调。思考题是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设的,题目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而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方便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学生应当能够独立解答练习题。练习题理应比思考题难度低。例如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原课本的思考题是“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练习题(1)是“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很显然,这课的练习题比思考题难度大,所以修订本把它们对调了。二是更换新的练习题。例如第五章第一节《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这课的练习题(1)是“结合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代表著作,说一说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这道题很难,而且课文中对康有为的著作介绍得并不充分,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参考课外书。这对于学生来说,独立完成这道练习题不现实。所以修改本换了一道题目,“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难度大大下降了。三是修改练习题本身,降低要求。例如第五章第三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课的练习题(1)“评价‘扶清灭洋’口号在义和团运动中的作用”,这道题是围绕教学重点出的,但难度太大。修改本把它改为“为什么说‘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难度下降了很多。”

总之,修订本比原课本在难度上降低了一些。

三、纠偏正误

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编写时间仓促,没有逐字逐句细致推敲的工夫,因此出现一些纰漏。在修改课本的过程中,我们纠偏正误,把发现的错误更改过来。

纠偏正误重要的有以下几处:

第一,原课本第三章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和洋务运动》课文中说:“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对于这个观点,有的专家说:“略嫌偏颇”。有些教师提出:“难道总理衙门的建立就没有一点好处吗?”

我们认为,总理衙门是适应西方侵略者需要而设立的;其权力始终掌握在所谓“最可能跟外国维持友好关系的人”手里;这些人一贯奉行妥协媚外的路线,加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从这些主要的方面来看,课本的观点并不错。当然,专家和教师们的意见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中国的华夏民族意识源远流长。“内华夏而外四夷”和“贵华夏而贱夷狄”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中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朝皇帝自称“天子”,自诩他的封建朝廷和封建国家是什么“天朝上国”,视域外的国家为“蛮夷之邦”。在清朝皇帝的眼里,对外关系就是藩属封贡的关系。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分掌一部分具有外交性质的事务。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口通商,西方侵略势力进入中国。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清朝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中外通商事务。五口通商大臣并非专职也没有专设衙门办公,只由五口所在地的总督兼任,所以清朝的对外关系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多少承认对西方列强的关系已经不是礼部和理藩院所能管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应西方侵略者的要求,设立了总理衙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常设的中央外交机构。它的出现表明,在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朝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总理衙门的设立,包含有适应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迈出了清朝国家政权机构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即使高中学生也难于理解。况且它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讲清楚的。我们总觉得如果一两句话讲不清楚,倒不如不讲,因为讲不清楚,就可能误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不过,现代史学强调多层面、多角度,甚至全方位地反映历史。因此对于课本观点的任何偏颇,我们都愿意努力克服。这次修改课本,我们是这样写的——“总理衙门的建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拿原课本跟修改本对照比较:首先,修改本的课文增加了半句话——“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这半句话,就是肯定了总理衙门出现所包含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肯定了总理衙门客观上的进步作用,克服了原课本观点的偏颇。其次,修订本用一个“但”字转折,再用一个“更”字加重,依然强调总理衙门实际上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我们建议教师在讲课中按照课本对总理衙门的评价讲解就行了,不必再发挥了。

第二,第六章第二节《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原课本的第一目“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开头就说:“为了欺骗人民和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修改本把“欺骗人民和”几个字删掉。因为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虽然是由于形势所迫,但‘新政’的本身并非一无是处。从经济方面说,清政府1903年设立商部,1906年改组为农工商部,该部所推行的政策符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新政”推行后,各地纷纷办厂,手工工场也兴起和复苏。1905——1909年全国共兴办171个农牧垦殖公司,这表明在中国农业经济中有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那时候,各省绅商将旧有的商业公所组织一律改组为商会,开始改变了传统行会的封建性质。“新政”在文化上的改革更有明显的效果。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留学生学成归国,经考核,分别赏赐给进士、举人出身。其中废科举结束了自隋朝起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外,劝令妇女不缠足,准许满汉通婚等,都应予以肯定。所以原课本把清末“新政”统统说成是“为了欺骗人民”偏激了,应当修改。

第三,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原课本在叙述《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时,把“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列入其中,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1858年11月钦差大臣桂良等代表清政府在上海同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的条款。虽然《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是《天津条约》的附件,但它并不是《天津条约》本身。所以,修订本把“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删掉了。

第四,第四章第三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原课本说:“德国在1898年首先取得在胶济铁路沿线的采矿权。接着,英、法、俄等相继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取得采矿权。”这个提法不符合史实。修订本改为“列强还争夺开采中国矿山的权利。最先取得开矿优先权的是法国。1895年,法国迫使中国同意它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开采矿山的优先权。接着,英、德、俄等相继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取得采矿权。”

此外,课本行文当中小的纰漏,我们也修改了。例如:第六章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原课本讲到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实际上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修订本册去“长”字。第八章第二节《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原课本说:“19世纪末,古董商人王懿荣用24两白银,购买了12片甲骨。”其实王懿荣不是古董商人,是古文学学家。他是甲骨的第一个收藏者和断代者。1899年,王懿荣从中药“龙骨”上发现甲骨文。他曾“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修订本把这个错误改正了。

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虽然经过修订,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错误仍然难免。我们诚恳希望专家和广大教师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标签:;  ;  ;  ;  

减少内容#183;减少难度#183;改正错误--浅谈高中教科书中“中国近代史”的修订_总理衙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