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等生人文素养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论文_ 彭小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等生人文素养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论文_ 彭小娟

摘要:近年来,高中生语文素养普遍薄弱已成事实,为此,国家进行了高考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量,在此背景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强调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关系,然而这种对应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层面,忽略了人文素养在工作及学生一生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对云南工商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养现状并不满意,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新媒体”宣传力度是培育中等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中等生;人文素养;优化路径

引言

加强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向,“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及一些院校学者认为,全面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强化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① 2014年上半年国家在总结各地先行高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发布了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云南省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俗称“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的成绩,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这六个科目学完即考,考生从中选3门课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特别强调的是高考语文阅读量从2000增加到7000,足以可见,国家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上是下足了功夫,作为招收中等生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是顺应国家政策还是结合学生需求,都应把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云南工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的考生多为中等考分学生,近年来,云南工商学院树立了“创建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定位也就对云南工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全国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呢?如何塑造中等生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相统一的臻美人格,使之获得价值的实现和道德的完善呢?其实,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仰仗于专业技术,更依赖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跨学科”对话。因此,我们对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需求状况展开了调查,并由此探寻和确立云南工商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掌握云南工商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本课题组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师范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问题与对策”②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而设计了“云南工商学院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学生对目前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现状的满意度、对自身具备的人文素质的满意度、对提高其人文素质的获取渠道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状况,问卷以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共包含10道题目,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从不同专业各抽取24人,其中,各专业中的各年级平均抽取7人,共计1200人,有效问卷1120份,有效率为93.33%,除此之外,对80名正面临新高考改革的高中生进行了采访,以获取改革对其学习动力产生的影响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养改革可行

为考察高考改革对高中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本课题组对部分高中生进行了采访,采访发现,考试改革后,认为其学习比之前更主动了占54.55%,没变化的占25.84%,不如以前努力了占19.62%,显然,注重学习过程与人文素质的考核改革促进了高中生的学习,那么,作为招收中等生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可以效仿国家对高考的改革策略。况且高等教育近二十年以来也一直在呼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民办应用型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改革是可行的。

(二)学校人文素养培养不到位及原因探究

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养课程。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的同学占67.59 %,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只占7.23%,觉得无所谓的占25.18%。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然而,大学生认为学校人文素养培养到位与不到位的同学各占一半,认为培养不到位的学生主要分布在本科层次高年级中,高年级已参加过实习或者已经历找工作,能更真切地体会自己在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文素养缺失。培养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为:

1、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学生毕业时能靠一技之长找到工作,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素养在专业能力培养与学生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对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数据表明,65.4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能增强其思想深度和广度以及开阔眼界,31.25%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有助于团结他人和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仅3.39%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对自己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影响不大。

2、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不理想

调查显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并且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呈现学科差异性,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科特色加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打造人文素养精品课程,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素养课程及自觉参加人文素养活动。

(三)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期望与现实冲突

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期望值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显示,希望能拥有很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占71.52%,认为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即可的学生占26.6%,认为无所谓的学生仅占1.88%,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养期望很高。然而,对自身人文素养现状并不满意。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1120人中,有711人对自身人文素养不太满意,占比63.39%。而对自身人文素养非常满意与不满意的人所占比例相同,都是15.18%。究其原因主要为:我党通过“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途径宣传人文素养精神,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而,对具有很高人文素养品质的人产生崇拜,然而,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普遍来自农村,从小受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水平有限,使其人文知识基础非常薄弱。

调查也显示学生目前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主要受从小的父母教育的影响,占比36.89%,其次是从小生活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占25.91%,认为是大学老师与大学同学对自身人文素养影响分别占18.73%和18.47%。这说明在大多数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学生养成良好人文素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是塑造人格的天堂也应担负相应责任。

(三)学生更乐意接受的“课内”“课外”人文素养优化渠道

1、学生更乐意接受的课内人文素养优化渠道

作为学校可控方面,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其阅读时间,拓宽阅读广度的方式来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占61.52%,认为学校将文学与写作、艺术、文化与历史等通识课设为必修课的占50.09%,认为社团积极开展人文活动的占37%。认为通过社会风气引导的占37.68%,认为其他方式的仅占2.68%。这说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学校层面,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优化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发挥社团的作用。

2、学生更乐意接受的课外人文素养优化渠道

学生课外优化人文素养渠道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通过看文学名著或历史记载的方式和通过看人文电视节目的方式均占69.64%,通过了解时事新闻以及通过观看艺术表演、学习艺术技能的各占58.84%和48.39%,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并产生对哲学的思索和感悟以及通过学习多门语言各占39.37%和34.64%。这说明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途径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的文学名著阅读和人文类视频是学生们更乐意接受的方式。

三、中等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清楚看到,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明显的薄弱之处,尽管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重理轻文”的偏见,也与民办应用型高校偏重技能有关。然而,当科学与人文“相融则利,相离则弊”等教育理念指导下,招收中等生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兴趣,强调人文素养在学生学习与工作中的重要性,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协同培育是地方民办应用型高校提升中等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课程结构,开启人文教育跨学科对话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博雅”与“专精”是一种培养目标要求。③处于这种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融为一体”的跨学科教育便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新改革趋势。④因而,云南工商学院除了需增加人文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外,还应拓展人文类课程的学科覆盖面,优化课程结构,使人文类课程更加体系化、多学科化。事实上,国外在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两种模式。强调人文社科教育与理工学科的交融,开启人文教育跨学科对话,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学科交叉口,全面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实现“课内”“课外”人文素养通识辐射

虽然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单是人文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要实现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内化,进而体现到学生的行为方式上,就必须让人文素质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图书馆或社团可定期举办人文素养学术报告、读书兴趣小组、人文素养知识竞赛等各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态度及优化学生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人文知识向人文行为方式升级。

(三)借助“新媒体”加强“人文教育”的宣传力度

“新媒体”是近年来最受学生欢迎的传播媒介,学校宣传部可开设一个相应的人文素养类栏目,定期上传一些人文素养教育视频并加强人文行为典型事迹报导,让更多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拓展与更新现有人文知识,进而提高其对人文素质的主动认知能力与内在自觉意识。

总之,只有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社团等多方协同下,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印进宝、满天澄.强化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军地部分高校的走访与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01):82-87.

[2]袁孝亭、王向东.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雅”与“专精”[J].中国大学教学,2008(9):8-16.

[4]刘仲林.当代跨学科学及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37-42.

个人简介:彭小娟(1985-)女,汉族,湖南邵东,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云南工商学院.

基金名称: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等考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19J0978)

论文作者: 彭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等生人文素养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论文_ 彭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