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论文_张玉新

惠东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516300

【摘 要】建筑与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建筑能不能与环境协调一致是衡量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本文对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周边环境;协调

建筑从来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周边环境。随着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宜人建筑环境的追求更加迫切,如何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成为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构成建筑环境的因素不光是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甚至还应该加上生态环境因素。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时候,创造和谐的建筑与环境关系就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本文对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论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

1.1 建筑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在讨论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不能忽略人的视角。离开了人去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建筑既是为人而建造的,必然也要顾及人的感受。从人的视角来说,无论好的建筑还是差的建筑,一经建成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好的建筑可以融入环境并为环境增辉,而差的建筑破坏了环境的和谐性,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自然环境来说,建筑的布局、造型、色彩、装饰纹理等要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绿化和地形地貌等协调,这样建筑看起来才会让人感到平和舒适,另一方面建筑合理利用地形、朝向等又会对建筑的通风、采光等带来积极的效果。同样,建筑与文化环境也有着密切关系,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建筑强烈的地域性。曾经一段时间以来,模仿抄袭成风,在“原装”地以外出现了“白宫”、“鸟巢”之类的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格格不入,除了刺激眼球不会给人留下任何美好的印象。

1.2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

既然建筑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那么保持两者关系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也要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先有环境而后在环境背景下建造建筑,所以建筑需要环境的陪衬和烘托;反过来建筑也会影响环境,新的建筑加进来,环境必然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因而我们说建筑与环境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建筑与环境协调至少包含两层涵义[1]:一是空间上的协调,如建筑的布局、朝向、体量等要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二是时间上的协调,建筑必然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今人的思想与古人有着很大的差别,现在的建筑材料、建造方式也非过去可比,所以不能脱离历史意义的时间概念。故此,要让建筑与环境协调起来,就应该在完整时空坐标体系中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在空间位置、时间坐标上加以融合,从而产生更多好建筑并创造宜人的环境。

2 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关系的建立

2.1 重视建筑环境设计的应用

构建和谐的建筑环境,就不能不重视建筑环境的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包含形式、意象和意义三个层面[2]。形式层面是指与建筑布局、外形、尺度有关的层面,遵循比例、均衡、韵律、对比等视觉规律;意象层面是与建筑符号、空间特质有关的层面,用来展现建筑环境的性质、特征、用途之类的内容,以实现视觉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用诺伯舒茨的“场所精神”来说,就是要形成场所认同感;意义层面是指在建筑环境中具有历史、文化、生活等有关的元素,是从人文、审美视角形成的对环境的诠释和理解。要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和视觉效果上,要充分挖掘意象层面和意义层面上所承载的内容,使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场所精神”是环境语义中的一种恰如其分的表述,场所由节点、路径、边界和地区等要素组成,反映到现实中就成为具有一定形态、色彩和质感的物质场,通过塑造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场所,就能够让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得益彰且相辅相成。举例来说,一所历史悠久学校新校区的设计,在满足该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也要反映学校的历史文化,比如采用风雨连廊将不同功能区域贯通起来,既便于不同功能区域的联系,也解决了南方多雨季节的出行问题,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布局结合的很好思路;为了反映学校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可以从旧校区挖掘和提炼人文景观资源,再巧妙地应用于新校区,如大榕树、红砖墙等要素的提炼和应用,这样新校区也就有了老校区的印记和传承。

2.2 在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学

前面已经说了建筑与环境协调的主体是人,要了解人的感受,就需要学习环境心理学并将其用于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和城市设计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专为解决建筑功能合理而使用者心理感受不适的问题,这样在做设计之初就将这些不利因素考虑在内,就能避免建筑师自我欣赏而用户不满的窘境出现[3]。建筑影响环境心理学的因素包括光影效果、空间尺度与形式、建筑色彩等。以光影效果为例,安藤忠雄在设计“光的教堂”时特地在礼拜堂讲台后墙上开设了一个十字形洞口,从这个洞口射入的光线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人们见到它一种神圣之感由心底涌出,达到了教堂建筑应有的效果。

2.3 注重建筑地域性设计

建筑地域性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内容的集中体现[4]。建筑地域性反映了被当地人民接受和容纳的程度,要把地域性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需要关注当地自然、经济和文化因素,只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人文景观,才能融入到当地环境中,并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在国外的设计作品也非常“西化”,但是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为了设计香山饭店他跑了中国许多地方,他自述为这个设计所花的功夫比在国外的设计高出十倍。

2.4 借鉴环境协调的成功案例

成功的设计师都不是天生的,后天的勤奋加上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与环境协调的例子多不胜数,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最具代表性并受到高度推崇的是赖特的“流水别墅”,它的背景来历和建筑特点无需赘言,但是无论春夏秋冬这幢建筑都能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可见其确有值得细细品味借鉴之处,如图1所示。

3 结语

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处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融入整体,个体美与整体美都能显现出来,反之整体美受到破坏,个体美也难以得到认可。建筑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创造更多环境宜人的好作品出来。

参考文献:

[1]谢浩. 创造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统一的作品[J]. 中国住宅设施,2010(8):57-58,56.

[2]黄昌钦.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体化设计[J]. 中国勘察设计,2014(4):81-84.

[3]石圆圆.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J]. 门窗,2014(5):56-57.

[4]李灵. 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 重庆建筑,2014, 13(11):23-26.

论文作者:张玉新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论文_张玉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