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论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论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统战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统战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所谓新阶段是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其内容极其丰富,本文试图从方法论角度谈几点学习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恢复毛泽东提出的正确理论方针和政策,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继承、创新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团结绝大多数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战胜任何困难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拔乱反正,重新确立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毛泽东有关统一战线的正确理论和方针政策。这一恢复,正像列宁恢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样,其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因为这种恢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创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这些恢复包括:

1、制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目标。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适时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晚年他又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一目标付诸实施。邓小平具体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为新时期统一战线赋予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一切正直的炎黄子孙的迫切要求,它能把一切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力量都振奋起来,团结起来。

2、提出统一战线仍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实现党的任务离不开统一战线,只要阶级还没消灭,就要坚持统一战线。毛泽东曾把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喻为“三个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1 〕这是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的实际,提出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需要出发而作出的正确结论,从而澄清了有些人以为资产阶级消灭了,统战工作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糊涂认识,解决了统战工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样的一个重大问题。

3、重申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基本上被消灭,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客观地分析阶级状况及其变化,是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先决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结合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客观条件,科学地分析了经过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带来的我国社会关系状况的深刻变化,重申并发挥毛泽东的科学论断,提出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农联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广大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原来的民族资本家中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各兄弟民族已经建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不同信仰的爱国人士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心向祖国,他们为实现祖国统一,支援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分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建设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也揭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总体面貌和本质特征。

与此相联系,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也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 首次使用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两个概念,完整地表述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增强的显著特点。同年10月,他进而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界定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2〕, 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范围、内容和对象。

4、坚持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开创我国多党合作的新局面。毛泽东在总结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苏联一党制的经验教训,肯定多党合作比只有一个党好,提出“两个万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新时期,邓小平坚持这一方针,并把它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他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一是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原来的阶级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由于社会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党派的性质势必与从前不同,但属于何种性质,在党内未形成应有的共识。邓小平从变化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3 〕至此肯定了我国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党派。二是确立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党关系上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上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政党制度的高度确立下来。1979年10月,邓小平阐述了这样一个命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4〕党的十三大, 正是采纳这一思想,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决不能丢掉这些特点和优势,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这种政党体制,摒弃并吸收了西方和其他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的弊端和合理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与各民主党派反复协商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从而明确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处于核心领导和主体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制定执行。《意见》系统全面地确定了多党合作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治建设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重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的知识分子观,为知识分子正名, 在全社会掀起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坚决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方针政策,自觉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次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知识分子观来看,毛泽东十分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明确地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道看作三大革命力量之一,认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5〕但从50 年代后期开始,我党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逐渐离开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看成一种异己力量,给广大知识分子戴上“黑的帽子”,横加批判和打击,使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甚至蒙受冤屈。邓小平早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就开始为知识分子正名而奔走呼号。1977年5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强调:“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 必须有知识、有人才。”〔6〕针对所谓“黑线专政”论,他旗帜鲜明地指出, 建国以后的17年,教育战线同科研战线一样,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都是劳动者。1978年春,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为知识分子迎来明媚的春天,他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出发,重新作出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队伍中具有独特重要作用部分,是我们党的依靠力量。这一论断构成为新时期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理论的精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就是邓小平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在全社会形成风尚。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成了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用“求同”思维方式,解决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分歧和差异,使有关方针、政策上比较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统一体,因此,求同思维方式与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是相吻合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只有寻求全民族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一致性,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目标。纵观邓小平有关统一战线的论述,贯穿其中的主导思想就是“求同存异”。

1、确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如何确定,毛泽东和党的基本理论中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随着极“左”路线的干扰,统一战线的范围越缩越小,到“文革”中已近乎名存实亡了。邓小平着手恢复统一战线以后,认为统一战线宜宽不宜窄,必须着眼于扩大和加强团结。具体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和各民族的现实状况,运用求同思维方式为他们寻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即除极少数反动分子和犯罪分子以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属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可以结成广泛的联盟,这个联盟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拥护社会主义”,这是大陆范围内各阶级、阶层和各民族的“同”,但是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就不能以此作为要求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事实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如何求得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之“同”呢?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论生活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赞同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中国人占绝大多数,因而“拥护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两大联盟又可求“爱国”之大同。正因为如此,这就使我们能寻求“同”,发展“同”,使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空前广泛。“同和异”客观地存在于统一战线中,我们就不仅要善于探求和增进共同点,又要正确看待异。存异不是消极的,是为了更好地求同,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共同的政治基础。异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不同利益、主张和要求。不承认或不允许有异的“清一色”,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承认“异”,在存异中求同才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把多党合作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 邓小平在处理我国政党关系、制定我国政党制度时,也运用了求同思维方式。“拥护社会主义”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点,是它们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有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才得以形成和确立。由于民主党派和社会基础不尽相同,它们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因此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主张。这种“异”我们要作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说得好:“有的异无关宏旨,无碍大局,可以存而不论。有的异对工作减少失误大有好处,与其说允许存在,毋宁说应当欢迎。有的异涉及重大的是非,重大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立场,做好思想引导工作。”〔7〕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同有异, 其中一些正确的倡议和批评,以及正当的利益要求,对于这种异,我们应当加以鼓励、欢迎和采纳。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主张,对这种异就是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之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异都有助于“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促进多党合作制的健康发展。

3、提出“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战略构想。 邓小平指出,新时期最大的统一战线是祖国统一。这个统一涵盖港、澳、台,特别是台湾回归祖国问题,过去提“和平解放”的方针,虽和“一国两制”有共同之处,就是都是要实行祖国领土的完整,但后者大大超越了前者,首先是用“一国两制”的“统一”取代“解放”不仅有明显的新意,听上去温和,而且有质的差异,“解放”是大陆用“社会主义”去“统台湾”,不仅国民党不接受,台湾的老百姓也不一定愿意接受。所以,再提“解放”已不适宜。如果说“解放”反映主从关系,是我来解放你的一种自我优越感,那么“统一”则反映一种平等精神;如果说“解放”是以力服人的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用词,那么“统一”则是以理服人的合作者之间的用词,这一词之变,实际上体现我党对自身的认识更加辩证,对台湾的认识更加现实,而正是这种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更平等以礼待人的心态,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过去我们党长时间的战略方针是既要实现祖国的领土完整,又要实现社会制度的统一。而台湾国民党则坚持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那么怎样才能够从海峡两岸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妥善地解决统一问题?唯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是切合实际的,能够为海峡两岸人民所接受的统一方案。因为它撇开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只求“祖国统一”之同,这里创造性地运用了求同的思维方式。现在香港已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三、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高度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地制定具体统战政策和工作方法

邓小平把毛泽东倡导的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中来。原则的坚定性就是制定各项政策始终服务于统战的战略目标,即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有了这种认识,可以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如有人把统战工作看作是“权宜之计”或玩弄“权术”,台湾一些国民党人士把它看作是“阴谋”,这是忽视了我们的共同根本利益。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支持统战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及其变化,照顾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实际利益,善于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灵活地制定具体统战政策的工作方法,这些政策和方法体现在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任务中。

1、统战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统一战线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一个综合的人才宝库。邓小平阐明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优势和潜力,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把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对象,是为了承认差别,照顾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正如邓小平所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人们中,有大量各类知识分子,不少人士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少人士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原工商业者中有不少人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营企业和做经济工作的经验,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以及其他爱国人士也有自己的专长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因此,对非党知识分子废止过去实行的“团结、教育、改造”方针,实行政治上的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充分考虑这方面统战工作的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工作方法上的灵活性,使之成为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对外开放的进行,邓小平十分重视海外经济统战工作,认为目前在海外的几千万同胞中有不少是从事工商贸易和其他经济工作的,其中一些人不但经济上有实力,而且在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学术上有造诣,我们要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支持他们来国内投资、经商、办学,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等。在做海外经济统战工作时,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可以实行一些特殊政策,做到双方互利,为发展经济服务。

2、统战工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服务。 建设高度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党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谈不上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反之,爱国统一战线越巩固越扩大,就越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邓小平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一方面又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决不能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照搬到中国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的方针和重点。比如从大的方面说,在现阶段要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图形式。在现实条件下,在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强调改善党的领导,强调调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在发扬民主和安定团结的问题上,强调安定团结,强调民主党派在维护安定团结、稳定局势中可以起重要作用,认为离开了安定团结就谈不上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这些我们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和一定意义上理解,不能绝对化。

3、统一战线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 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的形势下,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是最佳选择,只有通过求同存异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才是结束国家分裂状态切实可行的途径。改提爱国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改变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指出,爱国统一战线就其根本性质讲,是社会主义的。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尽管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和曲折道路,但它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爱国必须把祖国引上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消灭、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从两者的关系看,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牢固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从统一战线组成的成分看,主体是社会主义的。这都表明,我们讲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祖国;讲爱国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在这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体现了一致性,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因此,谈爱国统一战线,其中就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但在提法上,“爱国统一战线”要比“革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一国两制”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又照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和客观现实。根据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党的十五大再次郑重呼吁:作为第一步,海峡两岸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只要是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可提出来。这种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高度灵活性的成功运用,已为香港回归、保持繁荣所证实,也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示范,还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四、敢于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大大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根本动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和人民有可能集中精力来全面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邓小平总是善于抓住主要环节,把人们的思考和实践引向正确的轨道。他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一系列特殊贡献,实际是恢复和发展毛泽东生前反复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决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里所谓的实际,指的是中国当前进行四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国际形势的实际,大陆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实际,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等等,从这些实际出发,才能适应新形势,作出新决策,正如他说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8〕这里我们补充一点, 就是对毛泽东还没有概括的理论和观点,根据新情况作出新的概括,这方面,邓小平一是论述全面,二是大有突破,他全面阐述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任务、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他以战略眼光和伟大气魄,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前人未提出的新构想,确定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使统战工作得到全党的普遍重视,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从而使统一战线的范围和作用空前扩大。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发挥统战工作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加强对党的统战理论与实际的研究,把邓小平的统战理论与毛泽东的统战思想作比较研究,明确哪些是坚持,哪些是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理清邓小平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邓小平是理论家,但首先是革命家,不可能像写教课书一样把自己的统战理论分门别类地提供给我们。这就需要我们理论和实际工作大力开展研究工作。方法论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提出几点看法,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把这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下去。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