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务人群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健康管理的探索及效果评估论文_罗禹,张宇,汤成,石海

罗禹 张宇 汤成 石海

(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0039)

【摘要】 目的:评估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特定人群健康管理的作用,探索更适应时代发展且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方法:200名公务人员,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案下,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管理手段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手段,对其展开为期半年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后常见慢性病检出率的差异,并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人群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见慢性病检出率方面,观察组体重超标及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情况、精力、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移动互联网技术可提高目标人群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提高健康管理的总体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关键词】 公务人员;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58-03

现阶段,我国公务人群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或肥胖、胃肠道疾病以及亚健康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刻不容缓。但由于上述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初期并无明显不适,人们对健康管理通常依从性较差,导致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1]。

而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为健康管理事业提供了新的支撑,使针对目标人群的健康管理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健康管理建议的实时推送、身体数据的实时反馈,并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鼓励提高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为此,我们将选取200名公务人员,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案下,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管理手段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手段,对其展开为期半年的健康管理,并评估两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相关部门共218名公务人员,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9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40人,年龄25~59岁,平均37.8岁;对照组109人,其中男性68人,女性41人,年龄26~58岁,平均36.4岁。干预前先调取研究人群上一年的体检数据,并填写SF-36健康调查量表,确保两组人群在体重超标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的检出率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方面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制定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普及、心理疏导、运动处方、饮食合理化建议、工间健康操等内容的健康管理方案。该健康管理方案力求管理细致、可操作性强,参考目前国内外健康管理方案最新研究成果,邀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专家参与方案制定,并根据职业特点和当地饮食习惯进行优化修订,提出指导意见。

1.2.2对照组人群健康管理方式 对对照组人员采取传统的健康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定期进行集中式的健康知识宣教,派发健康教育手册,同时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1.2.3观察组人群健康管理方式 对观察组人群,采取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手段。具体方式为:向观察组人员派发智能手环,在其手机上统一安装健康管理APP。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实时、细致的健康管理信息推送,并收集研究对象的身体信息反馈,让健康管理实现具象化,双向反馈,并可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健康管理过程中的相互督促、鼓励,提高参与人员的依从性。

1.2.4健康管理APP的应用 安装于其手机上的健康管理APP可以实现慢性病的知识、心理疏导建议的推送,实时健康提醒,并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例如,将拟定好的健康管理方案按程序推送到目标人群手机,指导其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实时给予健康提醒。通过健康管理APP,研究对象可以将其每日运动量、饮食情况等反馈到系统后台,接受后台健康管理咨询师的指导。也可将每日运动、饮食情况发布到社交平台,通过与亲友的互动和鼓励增加其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性。

1.2.5智能手环的应用 智能手环是一类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即时获得运动过程中的心率(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每日步行公里数、热量消耗情况等数据,还可获知每日睡眠质量,并可将这些数据同步到健康管理APP,通过健康管理APP进行信息反馈及获得进一步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完成为期半年的健康管理后,再次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SF-36健康调查量表[2],对比两组健康管理后的数据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人群常见慢性病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进行健康管理后,体重超标及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人群常见慢性病检出率(n,%)分析比较

*

2.2 两组人群生活质量对比

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情况、精力、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职业困惑和个人现实问题,从心理和健康层面对公务群体构成不小的冲击[3]。加上不良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健康环境或生态圈,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4],我国公务人群队伍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或肥胖、胃肠道疾病以及亚健康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5]。

本次研究着眼于转型期的公务人群,针对其因精神压力大、工作生活方式不良等原因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以及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健康评价量表对其进行健康状况评价,提出健康管理方案。本次研究的独创性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们向观察组人员派发智能手环,在其手机上统一安装健康管理APP。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实时、细致的健康管理信息推送,并收集研究对象的身体信息反馈,让健康管理实现具象化,双向反馈,并可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健康管理过程中的相互督促、鼓励,提高参与人员的依从性。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健康管理的观察组人群在SF-36健康调查量表5个项目的得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这种健康管理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同时,观察组在体重超标及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的患病率方面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这种健康管理的的方式相比传统方式能更有效的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水平。而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检出率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次研究历时较短有关,相信如果长期给予健康管理,以上三种慢性病也将得到控制。这可以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加以验证。

本次研究是将健康管理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探索尝试,将科学地检验这一创新性的健康管理方式是否能够切实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水平。其研究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今后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建立健康管理云平台,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永红,张明军,谢微波等.重庆市部分公务员健康状况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03-106.

[2]任晓辉,刘朝杰,李宁秀等.用SF-36量表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250-253.

[3]孟筱,张铁军.转型期公务员心理健康管理与自我调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9):167-168.

[4]景军,孙薇薇.中国7市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13(6):788-791.

[5]齐殿君,于晓松,王爽等.公务员健康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98-3501.

论文作者:罗禹,张宇,汤成,石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对公务人群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健康管理的探索及效果评估论文_罗禹,张宇,汤成,石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