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试题看我国人文教育的缺陷_高考论文

从高考作文试题看我国人文教育的缺陷_高考论文

从高考作文题透视我国人文教育的缺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透视论文,缺陷论文,作文题论文,人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高考作文题的三大特征

我国高考作文,除去“文革”期间中断的11年,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纵观这四十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存在着考题难度逐渐加大、人文要求逐渐提高的趋势,同时也能发现高考作文题的有些特征是贯穿始终的,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个特征是“大”“高”“隐”,即大背景、高境界、隐寓意。

1.大背景

我国的高考作文,题目本身往往有着宏大的背景,即使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写具体事,也一定要处在大时空、大社会、大世界的背景下,如:“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1952);“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6);“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2005年湖北卷);“一叶、一枝、一世界”(2005年浙江卷);“一步与一生”(2007年四川卷);“怀想天空”(2007年江苏卷)。

从1977年的作文考题不难看出,尽管经历了十年“文革”,高考作文题在“文革”前后可以说是基调相同,即要求考生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写小“我”,这显然意味着要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应该是从小处着手,然后依据自身具有的眼界再扩展至个人可触及的视野范围。但我国的高考作文题是先定了一个很宏大的背景,让所有学生都从大处着眼,要求学生具备的大视野往往超出了一般学生本身所能具备的视野。

2.高境界

我国的高考作文题在“文革”前体现出的主题特征就是革命境界,如:“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3);“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1)。“文革”后高考作文的主题则集中体现为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如:1997年的作文是对“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的现象进行评论;1998年的考题则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二选一)。

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应当说是高考作文题的历史性转折,改变了以往政治化伦理题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紧接着是 2000年的考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打破了多年来大一统的价值取向。然而,2001年的“诚信”, 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使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传统主题的轨道,显示出对高境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要求。

3.隐寓意

我国的高考作文题往往不是用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而是采用引喻、象征的表达方式,这使得审题本身就是一大难关。此外,题目往往不仅需要猜测寓意,而且涵义曲折费解。总之,我国高考作文题总是出得很隐晦,似露非露,话里有话。

需要猜测寓意的考题在我国高考作文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如:1990年的作文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5年的作文素材为寓言诗“鸟的对话”;2004年湖北卷的话题作文:“10个人买镜子,有9个人都买了昏镜,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2005年福建卷的看图作文:“一个圆圈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2006年山东卷的根据寓言写话题作文:“人们在地上看星星的时候星星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真正走近星星的时候才发现,星星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而且周围充满了灰尘。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2006年全国卷Ⅰ的根据寓言“乌鸦与老鹰”写作文:“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这类的高考作文题之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分析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两卷加上17个自主命题的省市卷,从题目表达的直白性来看,应该说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仍然有不少题目需要考生费心猜测潜在涵义。如,全国卷Ⅰ的根据一幅漫画写作文:“摔了一跤”;北京卷的根据一句唐诗写作文:“春夜细雨”;浙江卷的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广东卷的“传递”。

在作文题目中设置理解障碍是我国作文考试固有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或者是题目模糊需要猜测,或者是题意多解需要猜测,而寓意隐蔽难测则是难中之难了。值得指出的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费解难懂的作文题目,干扰了通过作文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考试主导方向,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花费在猜测题意上而不是写作本身上。如,天津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愿景”,用一个并不常用的词汇作为高考作文题,使很多考生因不懂题意而无从下笔。

从历史上看,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而让审题难度构成作文难度是我国高考作文题的一大特点,显然也是一大缺点。作文考题在寓意上做文章,也表现出国人在语言上喜欢故作高深、喜欢绕圈子而不直接表达的语言习惯。高考作文题也折射出民族性,在我们的实际社会生活中,人际沟通过程就处处存在着话里有话的现象,而深挖语言背后的涵义在我国不仅是一种语言理解能力,更是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不仅在汉语言文字中大量使用寓意,而且还习惯于将理解寓意的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智慧乃至一种智力评判尺度。

二、作文考题中外比较

国外少有我国这样的统一高考,但各国的大学在招生时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作文测试,只是测试的内容存在着东西方差异和民族差异。

1.大与小

美国许多大学的入学申请书常常是写一篇作文,作文题不仅没有学术意义上的高难度,语言也出奇的平易。如:“就过去一年你曾最热心地推荐给朋友们的一本书或一部影片,写一篇短评”;“写你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巨大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应付它的”。

美国的作文考题往往很具体,也很实际。如,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要求学生写一篇利用铁丝、汽车贴纸、蛋糕盒和木工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文章。我国的高考作文题是绝对不会这样出的,国人会认为这样的题目不上档次,而上档次的考题应是富有哲理的、涵义深重的,总之题目要出得冠冕堂皇。

从美国的大学入学作文题可以发现,美国的大学很看重学生是否具有想象力,作文题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非常大。如:“评想象中的一场音乐会,或一部影片,或一场舞蹈,或喜剧演出”;“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物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显然,美国的作文考题不会规定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下写作,但鼓励学生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与我国大题小做的高考作文正相反,美国的作文考题属于小题大做,从一个小而具体的起点扩展至大而宽泛的想象空间。作文考题小的好处是,考生不必刻意抬高自己的眼界,避免了说空话、说大话。

2.高与低

与我国的作文题更多地围绕社会价值观相比,美国的作文题始终围绕的是自我。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作文题中所涉及的写作方式常常是自我表述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如:“用三个形容词来准确地描述你自己,并简明扼要地说明你为什么用这三个词。”

再如,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在入学申请表上列出的作文题是:“你感觉到星期三怎么样?提示:这是你告诉我们关于你自己、你的鉴赏力、你的抱负的一个机会。每一题都可以用完全真实或完全虚构或兼而有之的方式写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消遣、分析、创造、写作——让我们听一听你感兴趣的事情,听一听你的心声。”

美国的西北大学除了列出作文题外,还出了一系列短文题目让学生回答,如:“创造一个能代表你的人生的首字母缩写。这个首字母缩写是什么呢?它又表示什么?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你?”

不难看到,美国的作文需要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表现自我,因而学生首先需要有自我了解能力。相比较,完成中国的高考作文学生不需要了解自己,但一定要了解社会的正统价值观。美国的作文考题往往仅限于通过个人的人生体验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及自我评价,由于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限制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而且不用考虑流行的社会价值观,使学生的个性有展现的余地。平易近人的作文题其优势在于,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考生不必刻意抬高自己的境界,避免了说假话、说套话。

3.隐与显

题目寓意的曲折性和隐蔽性是构成我国高考作文题难度的难点之一。国外的作文考题也有高深的,如法国的考题,但其考题涵义并不是深藏不露,而是将深度直接由题目表达出来,不用考生费力猜测。

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除了某些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外,一般大学的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因而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相当于我国的高考。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2004年的高中毕业会考的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文科:(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休谟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涵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从法国的作文题不难看出,法国学校对中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和哲学思辨能力的要求之高是我国远远比不上的,但这些考题的涵义却是一目了然的。法国作文考题的高深主要体现在学术层面上,而我国的考题难度则体现在需要深挖考题背后的寓意上;法国作文考题的思辨性来自问题本身的学术性,我国的作文考题本身往往没有学术内涵,但也同样要求考生能写出思辨性和哲理性,再加上要求写得情感动人、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味,以及能够援引佳句、妙用修辞,所以我们的作文是难在刻意制作。

国外作文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题目长、字数多、不含有隐喻,内容和主题被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所以不会产生歧义,使学生不会因看不懂题而产生误解,也不会在理解题意上百般琢磨。相比较,我国的作文考题常常只有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字,如,“书”(2006年全国卷Ⅲ)、“问”(2006年四川卷)、“脸”(2005年江西卷)、“杂”(2003年上海卷)等等。题目的字数越少,理解题意的难度就越大。因为字数越少的题目,隐藏的涵义及产生的歧义越多。尽管我国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出题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多数作文考题都配备有大篇幅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减少了考生在字面上审题的难度,但是作文题目在字内寓意上的审题难度依然存在。

三、我国高考作文导向带来的问题

高考尽管只是一种选拔方式,但对基础教育的导向却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教学中,高考作文的题型与评判标准已经成为中学阶段作文写作训练的目标,而高考作文导向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地在学生群体中体现出来。

1.能力缺陷

生活中普通人最常见的写作任务主要有:表达和展现自我,如求职信;说服别人接受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如倡议书;概括总结工作业绩,如工作汇报;分析思考社会问题,如评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然而,我国大而空的高考作文题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写作需要,编造没有实际用途的应试作文,不仅使学生因写不出来硬写而花费了很多时间,同时也使实际写作能力无从训练。

由于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只训练学生写大而空的应试作文,结果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后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既不会写调查报告,也不会写工作总结。即使是学文科的学生也普遍缺乏文字的审美能力,更缺乏文字的原创能力,以致难以承担工作中所面临的基本写作任务。

国外语文教学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因为将写作能力视作重要的基本表达能力和人文能力,而我国之所以对写作能力重视不够,是因为仅将写作能力视作一种应付考试的应试能力。另外,我国作文教学,讲究语言修辞、文章结构、写作技巧,但忽视内容。而国外作文命题却多从内容出发,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作文命题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和写作需要,使学生写作情趣大增。以心理能力的发展来安排作文训练,这是国外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却是我国所缺乏的。

2.文风虚浮

我国大题小做的高考作文把个人联系到时代、社会和世界这些大背景下,牵强中考生难免要用大话和空话来应对试题的要求,因而带来的是大话和空话的盛行。高境界的价值判断考题使主流价值观成为得分的关键,从而导致假话和套话的盛行。猜测隐喻的训练则构成了学生不会直接表达观点的写作习惯,并使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成为我国学生的文字通病。

我国学生写作文主要是依靠三招:“一套、二凑、三编”。即考前熟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考试时酌情套用;用名言和警句来凑字数并以此显示思想深度;适时编出情节动人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以打动判卷老师的心。“套”的方式其实是学校老师教的,是为了帮学生能顺利闯过应试关,我国的语文教师普遍向学生传授有利于得作文高分的文字编织术。

文风其实也是学风的一种表现,虚浮的学风促使我国学生普遍缺乏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能力,而在虚浮的文风下,学生的作文普遍空洞乏味、缺乏实际内容。值得忧虑的是,高考作文导向下的作文教学实际上鼓励了不良的文风。

3.抄袭模仿

近年来,我国媒体一刊登出高考满分作文,很快就会收到读者有关抄袭的举报。如,2001年四川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患者无减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杂文选刊》当年第7期上刊发的《患者无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袭《微型小说选刊》上刊发的小说《我是一只想死的鼠》,该文原载《文艺生活》2004年第3期,抄袭相同部分达90%以上。

学生作文的严重抄袭现象表明,我国学校缺乏知识产权教育,学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分不清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借鉴,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造。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学校从小学起就向学生灌输版权意识,要求学生写作中涉及的资料都要标明出处,引用图表、照片时还要征求作者同意。由于整个社会风气都十分尊重原创者的版权,孩子们视抄袭为羞耻。

发达国家学校的作文训练课程都强调基本的写作道德价值观,包括分清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学会分析资料的可信度,以及为自己所谈所写负责等,这些要求既具有道德价值意义,也具有认识价值意义。我国学生作文抄袭的普遍化,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社会缺乏对原创版权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在希望学生作文能拿高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模仿、改编成熟作品,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抄袭。正是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作文要求,迫使学生不得不靠编假话来提高作文分数。

国外的学生因版权意识强而以独创、原创为荣,以抄袭、剽窃为耻,由此逐渐在独立写作中发展了具有自我特点的文字表达能力。我国学校鼓励学生巧妙模仿乃至巧妙抄袭,这使我国学生习惯于靠模仿和抄袭写作文,从而使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甚至难以具备独立的写作能力。

4.思维禁锢

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制性、一元性渗透到了我国高考作文的写作模式、价值判断、文学审美乃至语言文字的运用之中,所以,诸如“战胜脆弱”“诚信”“心灵的选择”这类题目,无论是论理、论据还是写作结构都没有多少选择、变化的余地,面对这样的作文题,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得不用模式化的语言来表达模式化的思想内容,即使是文字能力强的学生也很难写出灵气来,而写作的模式化则成了必然且唯一的出路。同样,限于既定的政治观念、道德标准,在面对政治、伦理色彩浓厚的作文题时,学生将不得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话、空话、假话、套话。

为应试而写的作文,大都有着八股式的文章结构,高、大、全的思想意境,似曾相识的遣词造句,这是范文模仿教学的必然结果。正是以范文为模仿样本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在写作文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所想所思,而是如何按照范文的套路去写。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没有任何真实感受的情况下,按照标准的写作模式和配套的用语而闭门编造作文。这种模式化的写作训练,无疑是导致现代八股文泛滥的根源。我国高考作文导向下的作文教学,无形中也促成了新一代八股式考生的出现。

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开展思维、整理思维、深化思维的思维训练过程,而模式化写作训练限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无法开展。我国高考作文将中学的作文教学导向了模式化,其最终效果不仅是诱导了学生在写作文时倾向于模仿与抄袭,同时也抑制了学生自主性思维的正常发展。

四、从高考作文看我国人文课程的缺失

我国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1年,最初的十几年,我国高考作文比较注重对考生文字组织能力的考查,考题形式主要是缩写、改写、读后感、看图作文,而最近十余年高考作文更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思辨能力,题目已经集中在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这两种形式上。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从表面上看考的是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从深层来看,考的其实是人文思考能力。

我国学生为了对付考试,只是一味地研习、模仿各种作文的范文,因而既缺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感想的能力,更缺乏对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缺乏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与吸收,所以当今我国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而人文思考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及对文字的欣赏能力都普遍较差。

从我国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比以前明显提高,但我国中学人文课程开设得太少,因而中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中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是通过开设广泛的社科、人文课程来体现的,如,美国中学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除了有历史、地理这些我们也有的课程外,还有我们所没有的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综合性人文研究课程等等。随着高考作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毕业生实际具有的人文素养与高校对学生人文要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我国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倾向于哲理、文学、社科研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基础、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思考能力,但所有这些基础与能力都没有在中学的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平时没有按高标准去训练学生的人文能力,却在高考中要求他们能高水平地展现这一能力。因而,尽管多数高考作文题都透着高深,但多数高中生因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人文训练而都不具有这个深度。如,浙江省2004年的作文考题是关于“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然而,很多考生写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了。人文教育的不足使多数学生搞不清什么是人文环境,学校的课程里既没有社会学也没有经济学,让这些没有任何人文社科基础的中学生在考场上写出需要将社会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作文,实在是太难为学生了。

正是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平时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学科的训练,使学生不具有相应的人文思考能力和足够的人文素养,由此,当他们面对如此富有思辨性、哲理性、人文性的作文题目时,自然是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人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又需要得高分,最后只能抄袭。因此,我国目前高考作文的高人文要求与学生普遍的低人文能力之间的巨大鸿沟,造成了考生的抄袭现象难以避免。

高考作文对考生人文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表达的是大学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对广大考生来说却是勉为其难,由于我国中学人文课程少、要求低,使学生的人文素质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显然,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依靠一门语文课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开设一系列精心设置的人文课程。

标签:;  ;  ;  ;  

从高考作文试题看我国人文教育的缺陷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