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黄亮琴,王卉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600

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h III级疼痛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健康,尽早出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康复

腹腔镜手术能够达到与剖腹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手术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护理管理同样十分重要,它能够确保患者预后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围手术期处理的全新理念,与传统护理理念不同,该护理理念强调患者术后能够尽早下床活动[1]。本文探究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0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4.36±5.31)年,其中有男性6例,有女性6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31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4.06±5.24)年,其中有男性6例,有女性5例。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的腹腔镜手术。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在术后2d至3d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开展床上活动,对于具体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活动内容需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在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功能后,将胃管拔除,同时给予患者流质食物。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加速康复理念教育,让患者了解到微创手术的显著优势,以及对于患者后期恢复的好处,详细向患者解答相关疑问,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2)术后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讲解自控式镇痛泵的使用方法,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最佳用药时间,确保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2]。(3)在患者麻醉消退恢复意识后,给予患者口香糖让其咀嚼,肛门排气后给予患者少量的流质食物[3]。(4)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在患者麻醉消退恢复意识后,帮助患者选择半卧位,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轻拍患者背部,定期变换体位,变换频率为2.5h/次,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在术后18h至36h,由护理人员搀扶患者下床靠坐、在床边适当行走、站立,每日2次,每次活动时间在15min至20min左右;在术后36h,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自行下床活动,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下床频次以及活动时间,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开展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如厕、洗漱等[4]。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康复指标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观察患者术后的24h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5±0.5)d,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8±0.8)d,组间差异显著(t=6.053,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情况

观察组有1例为I级疼痛,有4例为II级疼痛,有2例为III疼痛,对照组有2例为I级疼痛,有3例为II级疼痛,有7例为III级疼痛,观察组III级疼痛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3.885,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情况

观察组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d)

 

3、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是通过麻醉、手术以及护理等多学科共同协作下实现的,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重要的部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鼓励患者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恢复身体机能,同时提倡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帮助患者促进肠胃蠕动,恢复肠胃功能[5]。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对于腹腔镜的了解不足,对手术安全与效果,存在或多或少的担忧、甚至焦虑,加之术后不适,例如疼痛、引流管牵制活动等,致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不佳[6]。

传统护理理念认为患者应该在术后24h至72h这个时间段下床活动,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提倡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该护理理念强化了术后康复治疗,但缺少护理措施相关临床研究的支持。因此我院对近期收治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的对比研究,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有效的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早期活动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机能;给予进食管理,通过流质食物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帮助其恢复肠胃功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自控式镇痛泵,督促患者遵医用药,帮助患者减少术后疼痛。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康复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III级疼痛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说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能够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身体机能,减少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对于患者而言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健康,尽早出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益萍,邱江锋,曹晖.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3):528-530.

[2]邓欢,赵丽君,吴金玲,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8(2):199-199.

[3]吴金玲,于建平,苏琳,等.加速康复与传统外科护理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14,8(21):110-112.

[4]程康文,王贵和,束宽山,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9(4):292-296.

[5]孙梅林,丁萍,张静,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3):1622-1625.

[6]赵洪霞,程艳,刘海燕.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9(8):144-146.

论文作者:黄亮琴,王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黄亮琴,王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