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邓志钧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邓志钧

梅州市梅江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山区中的中小河流治理一直都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采取不合理手段治理的原因,导致中小河流的治理已成为国家水利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多数地区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结合当下科技手段与已见成效的河流治理实例。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以期能对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的河流治理工作一直都是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虽然一直都在进行,但是治理效率却一直低下,长此以往,治理中许多存在的问题都得不到有效解决,在面临洪涝灾害时,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两岸住户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有效的治理措施不但能够提高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

一、自然条件下中小河流的特点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中,中小河流在山区、半山区所占比例超过80%,并且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探底都较为狭窄,两侧山地坡面短,比降大。所以,在降雨过后,水流汇流时间短,使得两岸被急速的河流冲刷,导致河岸塌陷,破坏耕地。河道中间推移质向中、下游滚动推移过多,造成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严重,洪水出槽导致每年都出现一些水冲砂压耕地现象,影响周围村镇的安全,河道两侧堤防及灌区拦河坝工程被冲刷水毁的灾害频发。特别适当河流量至平槽状态时,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山区中小河流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的薄弱

我国北部的山区中小河流,这种河流的特点是源头短、水流急,而且洪水总是暴涨暴跌的形式。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小河流特点是岩石裸露,提防质量高度都不能有效抗击洪涝灾害。而有的地区中小河流在治理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洪水灾害,所以也就没有建设提防。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对于河道的清理工作不全面,导致抗洪能力逐渐下降,造成两岸住户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的东部,有些地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河道内植树、耕种,这种做法导致河道出现萎缩现象,沟河断面不但窄小,并且淤积非常严重。

(二)山区中小河流规划的不重视

我国在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上相当严谨,运用专业的知识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有针对性的对水土、抗洪、流域、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治理,问题反映及时,方案制定迅速,治理实施彻底。但是,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却没有那么重视,导致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不少质量技术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缺少组织领导

由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基本都是有地区乡镇管理实施,导致相关知识理论的不全面以及治理技术的落后。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乡镇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中,领导没有有效组织治理,出现“乱打仗”的局面,工作目标不明确,施工步骤混乱,没有按国家治理规划要求进行治理,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不能有效实施,降低整体效益。

(四)没有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在中小河流的治理中,水土保持问题才是治理的关键。只是我国在目前并没有具体的中小河流治理政策的出台,相关领导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文件下达,所以导致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都只是单纯的治河状态,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治理态势,使治理工程效益一直落后,无法有效发展。

三、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一)治理规范化

在治理过程中,要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相应的治理。对天然河道的特点区别不同,治理方式也就不同。天然河道水流不稳,横向环流比较发育,纵横河道断面分布不均。河底的破坏相当严重,而且在弯曲河段,侧向侵蚀同样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和河道变迁、河岸塌陷、河床淤积等严重危害。所以,做到治理规范化才能有效实施治理,对河道侵蚀、河床淤积等问题制定相关的治理方案并及时实施。通过有效治理,使河床的抗冲例与水流的冲刷力形成平衡状态,水流的输砂力和流域中实际进入河道的砂石量相对称,使河道能够正常,稳定。

(二)工程治理与植物治理相结合

在河岸的两边划留护河地,营造护岸林。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治岸边侵蚀,利用植被改善水土环境,并且对河流冲刷造成一定阻力,防治岸边受到过度侵蚀,导致河提坍塌。而深层侵蚀会造成河床底部被冲淘过度,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下游,造成严重的堵塞危害。所以必须按照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具体可以加宽河道、及时清除河障、减缓坡降。同时要加强树木的种植,是进入河道的泥沙量减少,保证水流通畅。

(三)防止两岸被淹没危害的措施

在山区或是半山区中,两岸平原面积较小,耕地少,而一些村屯又因为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而聚居在河的两岸,一旦发生洪水灾害,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没有根据的修筑防洪堤坝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一旦洪水流量巨大、水速猛烈,有可能会冲破防洪堤坝。所以,务必在河道水流流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再对防洪堤坝进行修筑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的实施。

而对于上流河道坡低较大、流速快的特点,是不宜修筑堤防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疏导是比强堵有效的。所以,要对上流河道首先进行相应的整治措施,之后再开通渠道,对河水进行引流,使其流入到开阔的区域。

(四)重视山区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中下河流防洪安全形势十分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河流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国水利局以及当地水利局应加强这方面的治理措施,提高防洪危险意识,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方针、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加强防洪工程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加强资金投入,明确资源分配,加强措施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四、结语

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一个重点工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措施,所以,国家以及各地区乡镇领导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方针,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加强对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河流防洪涝灾害的能力,保证河流两岸住户的财产安全,提升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滨海,曾艳艳.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机. 2015(12)

[2] 刘宇航,巩宪春,范宝山,金贤.寒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设计模式[J]. 东北水利水电. 2015(10)

[3] 谢建业.浅谈中小河流治理的难点及对策[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08)

论文作者:邓志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  ;  ;  ;  ;  ;  ;  ;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邓志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