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

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

孙卓华[1]2001年在《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国内各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使人们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理工科高校成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在这种条件下,理工科高校能否担负起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骨干人才,关键在德育。因为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21世纪的成败。 本文从德育概念的界定出发,考察了德育的理论产生、发展,探讨了它的地位和功能。分析了理工科高校人才德育素质和理工科高校的德育现状,尝试性提出了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德育对策。

陈荣明[2]2007年在《理工科高校德育有效性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突破、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等,再加之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功利主义的狭隘性和经验主义等固有模式的影响,当前理工科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德育研究亟待加强。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叁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在对全国9所重点理工科大学进行个别交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理工科高校学生德育状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论文的第二部分就理工科大学德育存在问题之原因展开分析,从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对德育的影响、德育首位的认识、德育的内容、德育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力求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理工科大学德育存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论文的第叁部分在对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理工科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德育理论,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即从:践行以做人、合作和科技伦理教育为主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德育首位,建立和完善全员育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转变高校德育工作观念,实现五个结合;探索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发挥德育全方位合力作用。力争有针对性地提出理工科大学德育有效性的路径。

高瑛[3]2011年在《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理工科大学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摇篮。因此,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还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而美育正是他们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们思想敏锐,对美的追求非常强烈,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素质正在逐渐形成,这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时期。美育能使他们在钻研科学之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会到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使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进而塑造出更健康的人格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然而受到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理工科大学往往倾向于培养专业性人才,而忽略了对他们审美素质的培养,这使得他们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理念等有所欠缺,给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本文在充分说明美育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高校美育的概念,并以美育本源性价值论和大工程观教育理论为依托,阐明了美育对理工科大学生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其次,通过对叁所理工科大学1200份的问卷调查分析,挖掘出当今理工科大学美育的主要症结所在,分别从美育理念、学科设置、重视程度上重点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在人格、价值取向、审美素养上美育缺失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影响,并从美育认识、美育政策和培养模式这几方面入手,分析出美育缺失的成因。再次,针对所提出的困境对症下药,分别从美育的认识、美育的体制、美育的实施途径这叁方面对理工科大学美育建设提出对策建议。理工科大学要真正贯彻落实美育,就必须在美育理念、校园环境、美育设施、学科设置、教师素质、管理制度、美育实践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一流的美育、令人身心愉悦的美育,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康发展的美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目标。

周文博[4]2013年在《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理工科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组成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理工科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社会背景、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为研究背景,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证其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二是有利于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叁是有利于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二部分:分析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现状及成因。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此部分首先以天津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概括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其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其成因,历史原因主要是我国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和专业改革,现实原因则主要论及教育主体素质、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第叁部分:探讨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措施。第一,从教学管理内容、教学管理过程和教学评估等环节出发,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第二,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调控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改善教学环境;第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完善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科建设;第四,要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按照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打造教师队伍。第四部分: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兴起的背景下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尝试对理工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内容和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其次,阐述在理工科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改进理论课教学的措施。

裴继乾[5]2014年在《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逐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当代大学生的考风败坏现象层出不穷,考风作弊问题屡禁不止,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和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公众关心以及政府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产生、持续激荡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勤勉治学、自律自强的进取精神,使其形成求真务实、诚信考试的优良风尚,保证高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公平公正原则的贯彻,无疑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考风问题必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样本,研究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现状。本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理论依据、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以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现状调查为切入点,分析并讨论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现状调查结果,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归纳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所凸显的问题。第叁部分以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现状调查的结果为基础,针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考风问题,分别从影响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产生的内在主观原因和外在客观原因出发,深入剖析、求本溯源,弄清了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滋生的根由。第四部分基于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现状调查研究与问题总结的系列成果,针对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滋生的原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支撑下,探讨了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解决的对策。本文属于实证研究,针对当前高校现实工作的需要,为探索和解决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为高校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向。

徐端倪[6]2016年在《音乐艺术在高校学生中的德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践行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让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示范。大学期间,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成才作为起点,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去实现。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艺术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努力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校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意识、道德意识,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和合格公民的共同理想。成都理工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学科特点使他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由于音乐艺术包含了很多方面,校园音乐艺术活动、音乐赏析选修课等等,要让学生从课堂环境、校园环境中,提高他们对于艺术鉴赏的能力,完善其道德修养,实现思想创新,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艺术具有德育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和体育功能。音乐艺术在高校学生中的德育功能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人们健康的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道德理想,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理工大学理工科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采取了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对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叁个专业、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四个专业,从大一到大四分年级进行抽样调查,其中男生124人,女生116人,对校园音乐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大学生参与各类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状况、大学生接受各类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和大学生对校园音乐艺术教育效果评价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拓展音乐艺术德育功能的对策:即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红歌合唱活动,成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音乐社团,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开设音乐赏析类公共选修课,举办以经典红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严峻[7]2007年在《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理工科大学得到长足发展,但人文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导致我国理工科大学教育方向的迷失。因此,对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完善有助于纠正理工科大学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弊端,有助于我国理工科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充实,有助于促进社会协调进步。人文教育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不能孤立的理解人文教育,而应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和时代背景中考察。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叁个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创新能力。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正在逐步得到重视。我国的一些理工科大学或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展了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尽管如此,在我国理工科大学,困扰人文教育发展的问题依然很多,如科技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相应地,人文教育被边缘化,人文学科式微;人文教育出现知识化倾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缺乏系统性。我国“唯理工为重”的教育传统、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人文教育自身的问题是影响目前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解决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保持人文教育的系统性;要注重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在理工科大学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尹超[8]2013年在《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复杂化、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政治文化的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压力。而新时期的理工科大学生在思想认识、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迫切需要我们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提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本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分析了理工大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原因。论文主体分叁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意义,概述了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指出“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并举”、“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进”和“科学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行”是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认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有利于提高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第二章,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部分教育内容空泛、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佳、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而造成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第叁章,重点探讨了新时期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认为,要解决好当前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第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此要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理念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理念。第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第叁,要切实创新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结合学习实际,注意灌输式和渗透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重德重智式和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社会实际,传统封闭式和专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第四,要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规范管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待遇几方面来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第五,要加大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力度,成立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门研究机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力量,提高研究专业水平。第六,增加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单列经费预算,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许慧霞[9]2014年在《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等问题,这对处于高位的研究生教育无疑是新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是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德育在应对当前时代命题中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具体而言,研究生德育既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更是研究生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比当前的研究生德育现状,国家相关政策虽强调研究生德育居于“首位”,但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环节中,研究生德育实则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有些甚至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众多从事研究生德育研究的学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无论是实证研究抑或理论探索,均为研究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自己一定的贡献,但问题依然存在,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无论从受教育群体、目标等角度观之,研究生德育都异于其他层次的高校德育形态,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有诸多方面的挑战,又恰逢社会因科技而遭遇剧变,人们原有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猝不及防迈向一个新的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如此背景之下,研究生德育却无强有力的内构力量用以支撑起一个信息时代下的新德育体系,并以之应对当下的因时代裂变而蜕变出新的时代挑战。而从自媒体自身的特点来看,其蓬勃发展所预示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参与以实现娱乐、交流、获取信息,更是成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自己话语权及各项权利的新兴工具。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研究生德育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现实中研究生德育往往采取仓促应对,甚至以“不变”应对“剧变”,造成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缓慢,甚至严重滞后。研究内容将结合自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自媒体视阈中的研究生德育困境为研究问题,以处于自媒体环境中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处于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相关的概念的厘定,全面审视自媒体时代中研究生道德发展现状,辅以真实案例佐证、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形式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真实进行尽可能细致而全面的实证调查,进而依据研究生德育问题的根源分析,力图从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内容构建、德育环境推进、德育载体建设、德育形式转换而提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改进策略,并最终寻求研究生德育变革的新途径、新方式,为研究生德育的实践提供新视角。总的来说,共分五大部分。从自媒体的发展缘由、类型划分、特点分析、其正负向功能探究;从德育的内容求索、功能思考、特点分析、意义探求、问题呈现,对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变化发展的脉络。其后以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的关系辨析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分析总结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研究生德育发展的新领域。另一方面,探究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当然,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呈现必然不可忽视其道德的发展规律。因此分析了研究生道德的社会期望高企、生活状态多样、生理发展平缓、自我意识成熟等总体特质,进而呈现了当前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道德认知发展上有着影响上单一化、取向上多元化、认识上无思化、要求上放任化等明显的特征:道德情感上诉求的消退化、转化的浅表化、表现的矛盾化;道德意志发展上自觉的弱化、取向的迷惘、坚定的消解、实践的困顿;道德行为发展上主体的单子化倾向、原则的快乐化倾向、方式的模仿化倾向、追求的虚无化倾向。总的来说,这些特质无一不处处烙着较为鲜明的自媒体时代的印记。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上观性,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在同一教育事实上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具有非常强的不可预测性,在实证的调查中还涉及到更多的非理性的因素,如研究生的价值观,非量化性且不能以数据呈现的因素。为此从这个角度看,问卷调查用数据呈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的状况,个体访谈则是用感性的、直观的意见弥补问卷调查法的非全面性。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问题关系到研究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四大维度,了解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现状、态度和认识,必须对自媒体时代影响研究生德育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予以根源分析,具体而言,从外部因素切入涉及社会转型中的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经济至上化、环境异化,从内部因素切入则涉及教育和学校德育本身的功利性、工具性,德育课程“主渠道不主”等现状中找到研究生德育困境的原因所在。问题源于实践,问题又止于实践。全文的归宿是对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进行阐述。首先,通过提升德育队伍的自媒体意识、鼓励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参与、推动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实践和构建新型“叁共”导学关系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其次,通过本十与全球的一体建设、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运用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展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内容的构建;再次,通过强化政府的监管、重拾商业的责任和发展制度的保障促使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环境推进;而后,通过媒体资源的全面整合、德育课程的整体参与和德育组织的现代调适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载体建设;最后,通过从文本话语走入生活话语,从道德灌输回归生命关怀,从单向输送转向平等对话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形式转换。针对前述研究生德育要素在自媒体环境下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相应地提出如何构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来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通过这些思考和建议,企盼从教育源流抓起,为高校研究生德育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易琳[10]2007年在《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文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实施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查阅资料,以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原煤炭系统转型而来的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文献研究和网络查询收集到我国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实施的相关资料,发现由于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院校是新学科,个体发展不成熟,整体发展不均衡,再加上社会和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良性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艺术教育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它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和创造美的教育。艺术教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形象性、主体实践性、审美性,对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理工科院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就由原煤炭院校转型的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实施而言,作者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从特性、育人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当前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实施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艺术素质基础,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审美性和学术性、开放性、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和的基本原则。最后一章,笔者提出在理工科院校加强艺术教育的途径对策思考:提升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建立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深化艺术教学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科学的艺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加强科研与交流合作;为艺术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期望对我国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D]. 孙卓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2]. 理工科高校德育有效性路径研究[D]. 陈荣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高瑛. 昆明理工大学. 2011

[4]. 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研究[D]. 周文博. 天津大学. 2013

[5]. 当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考风问题研究[D]. 裴继乾.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6]. 音乐艺术在高校学生中的德育功能研究[D]. 徐端倪.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7]. 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 严峻.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尹超. 西南大学. 2013

[9]. 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 许慧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0]. 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D]. 易琳.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