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组织改革初探_决策能力论文

出版社组织改革初探_决策能力论文

出版社机构改革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构改革论文,出版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出版社,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与市场经济接轨,顺应改革的大趋势,完成自身机制的变化,已是迫在眉睫、影响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不能不提到首要议事日程。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现“两个阶段性转移”的要求是出版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出版界实现“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的口号已提出三年多了,应当看到,现实与这一要求的差距还很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加快推进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而要推进这一转移,出版体制的改革当是关键。其原因除了政企、政事尚未真正分开外,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出版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管理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是出版界通过改革最终走向市场的必然之路。所以,“两个阶段性转移”不仅是指导全国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思路,也是出版社机构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出版社机构改革要遵循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我国现在出版社的数量和出版物的数量是按传统计划经济的方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全国的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在900家左右,年出版物品种达10万多种,但能被社会所接受, 能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太少,造成了严重的积压和浪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许多出版社在选题决策、印刷装帧、成本控制、发行销售系列环节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沿袭传统管理模式,也就是粗放式管理的结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图书是商品,具备普通商品的全部属性和精神内容方面的特殊属性,所以,出版物的生产在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提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图书生产要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出版社机构改革要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

机构改革还应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出版单位“大后勤,小前线”的状况是旧体制的产物,至今一些出版社仍摆脱不了它的阴影。所以,机构要按职能需要设置,充实前线,压缩后勤,精兵简政,使所设机构充满活力,提高图书生产效率。

二、物质生产经营模式的借鉴

我国出版社的机构及运作大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的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单纯生产型。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大有改观,但就总体而言,出版社的机构设置基本因袭了事业单位的模式,其内部运作与市场经济完全接轨尚有差距。我国物质生产企业也经历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这一转变相对于出版社进行的同一转变反映强烈,见效快,其原因除了政策的指导作用外,主要是物质生产企业比图书出版单位对市场法则的体会更深,“适应市场经济”这一指导思想更明确——这是改革的内动力。出版社作为文化生产企业,是通过物质生产的手段生产物化了的精神产品,使图书商品满足市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既然图书是商品,那么,它就可以借鉴物质生产企业的机制特点和经营管理方法。目前,大多数物质生产企业的决策机制已自觉地在按照这样的模式运作:分析市场→预测销售→产品决策→组织生产→组织销售,即首先通过市场了解产品的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然后自测销售能力,估计市场可能占有率,最后才按照决策组织生产。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何愁没有销路。这就是所谓“以销定产”、“以销售为龙头”。这种模式实际决定了物质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以及企业机构设置和确定机构间关系的各项制度均已经在以市场为导向了。

图书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于对它使用价值的把握和控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从物化形态的生产过程看,它同物质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样。图书的编辑、印刷构成图书的生产环节,发行是图书的销售环节,选题决策是生产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环节。“市场需要→销售预测→选题决策→图书生产→销售”的决策、生产运作模式应当成为出版社机制改革的导向思路。这个模式中各环节的关系是:市场需要是图书生产决策的依据;图书销售对图书由生产环节走向市场,实现其价值有决定意义;图书生产则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销售提供保证的情况下图书商品的生产行为。因此,出版社的机构改革应从市场一端开始考虑,依次为销售环节、产品决策环节、生产环节和后勤保障环节。

三、图书销售机构的改革

按照现代出版业的要求,成立销售公司。自出版社自办发行陆续普及以来,图书销售工作在出版社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尽人意处还很多,如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和专业结构达不到要求,经营管理简单粗放等。概括来看,目前出版社销售工作有两大弊端,一是机构设置小,庙小和尚就少,几名管理人员,加几名销售员,最多能应付全社会出版物现实的发行量,无甚销售潜力可谈,更不用说满足现代出版社的销售工作。国外出版企业的销售人员与编辑人员的比例大都是1∶1,而我们许多出版社只有1∶0.2,销售力量非常薄弱。二是职能单一,销售人员大多从事编发订单、仓储、发货、催款等技术性职能。出版社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关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而要求销售部门能真正成为出版社的龙头部门,具备与市场相联系的一切职能,如销售职能、公关宣传职能、市场信息反馈职能及由此而来的对产品开发方向的决策等。成立销售公司,下设宣传部、销售部、策划部,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宣传部的职能有两部分,第一是图书销售宣传。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不断繁荣,书海变得越来越浩瀚无边,出版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图书市场基本是买方市场。再好的图书也做不到“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使图书的发行必须依靠一定的推销手段来完成。而销售宣传就是重要的促销策略。采取多种形式,如内容提要、出版说明、新书目、书讯、书籍广告等,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展宣传。还可利用图书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读者座谈会扩大图书宣传面。宣传部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职能是出版企业形象策划与宣传。宣传部要引入CI(企业识别系统),制定出版社短期、中期、长期形象策划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落实。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和发布各种公关广告,使出版社在社会上逐步建立起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读者了解它的形象及产品,保持图书产品销势的长盛不衰。销售部的主要职能是通盘掌握全国及国外的有关图书销售信息,统一调度全社所生产图书的销售(储运)业务。销售工作一是要坚持多渠道策略,重视主渠道,抓住二渠道,通过国营书店、集体书店、个体书店、批零市场和图书馆、教学单位、科研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去推销自己的产品。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形式,在重视征订包销、征订经销、寄销和参加各种图书订货会的同时,还可视不同图书的实际需要,探索直销、邮购、上门推销等现代推销形式。三是要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通过长期的业务联系,对各渠道的批发、零售点进行筛选,采取特约经销包退等销售形式,稳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在信息工作中,一是了解、搜集、掌握全国图书市场销售动态和本社图书市场占有状况、图书销售数据统计、销售网络信息统计、售后市场信息反馈等。二是建立与策划部信息交流制度,协助其开展图书市场预测和选题策划、论证工作。

由于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所以将策划部划归销售公司。策划部对全社图书选题的开发、策划、论证、实施和图书的装帧设计全面负责,对书稿的文字加工、印刷质量、成本控制具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对图书的宣传、推销有协助的责任。其工作重点是通过采集、分析市场信息,从中探索市场走向、需求动态、热门书类、读者心理、潜在需求及竞争情况等,同时对本社出书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确定合理的出书结构和风格特色,作出短期和中、长期选题规划。在短期选题计划中,要具体到每一个选题的书名、篇幅、读者对象、立意与内容结构、装帧、定价等。组织参加年度选题论证会,做选题规划报告,介绍每一个选题的具体情况,接受论证会的评价和质疑。同时,对各编辑室的自拟选题进行论证。选题规划和具体选题由选题论证会决策通过。策划部担负着全社选题的主要策划任务,是将出版社图书生产与市场接轨的主要部门,应选拔优秀专业人才参加。策划部负责人由销售公司经理或副经理担任。

四、图书生产机构的改革

图书产品的设计方案由策划部和选题论证会确定后,在出版社内的生产任务主要由各专业编辑部来完成。(印刷一般由不隶属于出版社的印刷厂承担,可视为外协加工。)按学科或社会生产门类分类的编辑部仍可保留,在职能上要与整个出版社的改革配套。编辑部包括总编室和各专业编辑部。编辑部的职能一是接受社会选题,完成组稿、编辑、审校工作。编辑部接受社分配的选题后,负责根据每一个选题的特点与要求,在本编辑部内物色专业对口或学有所长或编有所长的编辑做责任编辑,也可从社内、外社或社会上特约责任编辑。(重要选题由出版社统一安排责任编辑。)编辑组稿时应列出每一选题的写作目的、写作要求、读者对象、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写作大纲、字数、完稿时间等等,然后物色作者,完成组稿。编辑部的第二个职能是自拟选题。虽然选题策划的主要工作由策划部负责,但是,由于编辑们选题策划经验的历史积累,多年来与作者形成的密切联系,以及在专业上拥有的信息优势,因而,目前不宜一刀切地将选题策划从编辑职能中完全分离出来,而应保留编辑的选题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只不过编辑部选题的确立过程仍要纳入全社的选题决策体系。

五、后勤保障机构的改革

旧体制使出版社机构臃肿,创效益的人少,吃闲饭的人多。这种情况突出体现在“大后勤”的机构设置上。而且这一痼疾至今在许多出版社未能彻底消除。对目前普遍设立的后勤机构如办公室、行政科、资料室、财务科等,还有其他或许是因人而设的种种部门,应改革成精干、高效的“小后勤”设置。在上述改革方案中,资料室已经划归策划部,其余部门可本着精简实用、保留必要职能的原则,成立总务部,将办公室、行政科等并入其内,仍行使原职能,但人员要精简,因事设人,一人多职,提高工作效益。财务部当然必须保留,但其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版社的管理手段之一是经济手段,经济杠杆的良性作用是合理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保证工资、奖金总体水平的合理增长,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使出版社和劳动者都从经济利益上主动关心出版社的发展。经济杠杆有成本、价格、工资、奖金、税收、信贷、利息、外汇、汇兑率等,这些经济杠杆的使用离不开财务的职能作用,而其发挥效用的前提是效益。所以财务职能的重点应由“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提高财务人员对图书产品的成本、效益的预测能力,为出版社有效控制成本、创造利润和进行图书生产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当好参谋。

标签:;  ;  

出版社组织改革初探_决策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