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刘站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刘站波

山东招远市张星镇 刘站波

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与学生终身相随的人生课题。但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受到广泛而深刻的重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于用纪律处罚代替深入的说服教导,用简单化的批评取代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我们的传统道德的说教常常在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此时很多老师不明就里,不但不思考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反而抱怨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错位呢?

我认为,症结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心理健康的教育。时代的车轮已经驶进21世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国内和国外的种种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操观和道德观等;受社会诸多思潮的影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不稳定性。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号准学生思想的脉搏,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了。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近年来,社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状况往往表现为厌学、逃学、偷窃、早恋、说谎、作弊、焦虑、抑郁、自私、任性、脆弱、好攻击、嫉妒心强等等。这些心理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显得必要。

针对以上种种心理疾病,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以和同人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开展心理深入调查活动 目前教师缺少的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无法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一般常采用的心理调查方法有:心理测量法、问卷法、单独询问法等。例如我本人做过的几次心理问卷调查,得出了几条重要的结论:1、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属于心理困惑的轻微问题,但若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偏差,影响心理健康。2、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年龄差异,临近升学的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心理困惑和焦虑很多。3、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教的不良方法,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4、中学阶段的身心的迅速发育,性意识萌动是导致中学生心理困惑和焦躁的主要原因之一。5、社会与生活的需要与其个人人际交往能力的低下的矛盾也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调查结果,我归类分编,使自己在做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候能有的放矢。

第二、开辟心理沟通渠道 由于当今社会过于激烈的竞争,近年来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困难,青春期烦恼增多,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我在做班主任时候,一个男孩子经常缺课。我一开始采用的是训斥,老不见效果。后来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决定改变方式。我把他叫进办公室,耐心地询问他的想法,以父母般的口吻询问的生活与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终于告诉我主要是由于来到高中后心理压力太大,自己离开父母有点不适应生活,老是在生活上不能照顾自己,使自己很烦恼。当时我看到他面色不好,就领着他到医院做检查,为他垫付了医疗费,他很感激,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很关心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缺过课,并且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苏霍姆林斯机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教育的全部就是一个字“爱”。老师要善于用爱的雨露滋润弱小的幼苗,幼苗才可茁壮成长。所以爱心就是我们开启学生心理之门的最好钥匙,爱心就是我们架在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第三、开展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更多地依赖个体在真实的情境中的实践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是一节说教课,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真正的在“做”中受到最直接地心理健康教育。我曾经带着学生参加农村的割麦子,虽然有一些孩子直接出生在农村,但是因为从小上学,父母没有让他们参加过真正的劳动。我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艰辛与劳动的快乐。陶行知说过,艰苦的劳动训练有时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技能训练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他们的耐心、毅力、恒心、专注的精神等诸多心理健康的训练,尤其是能提高他们遭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蕴涵传递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抓住契机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心理教育的常态。

第四、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制约。 其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最大。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的家长的在孩子要出去集体活动时候,把自己孩子的背包塞得满是饮料和方便面。学校进行封闭管理,老是有些孩子的家长等在学校门口给孩子送饭。可是当孩子需要性心理教育的时候,好多家长却认为多此一举,或者羞于启齿,对孩子支支吾吾,多方搪塞。除此之外,社会现象、舆论、影视、网络等文化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性知识教育方面,家长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海淀区重点中学的性心理教育专家张丽丽老师说:“你不教育有人会教育,而且孩子会自找教育,找来的教育什么样你可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弗罗伊德说:“性本能是人格构成、社会文化形成和艺术创造的动力。” 鉴于此,我们的家长不能不重视学生的性意识的发展规律,做好一个引导者,做好孩子成长的导师。学校也要经常开设好性知识教育课堂,和家长多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如果我们要保证对学生教育的长期有效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我们经常说,学校的十年正面教育,有时不如社会上十个月的教育,现实的力量是巨大的啊,因为现实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我们提倡把各种力量都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尤其要净化污浊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建立起对学生的立体教育网络,这样才真正的把学生的心理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美育和德育的开展 学校教育的环境应该是充满着美育和德育之春风的。学校的校容、校风、班风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美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学校所营造的五讲四美的教育天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明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样的言谈举止是高雅的,什么样的行为举动是低俗的。学校应该常常进行道德教育,带着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地,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听法制报告等。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摈弃卑下的情操,培养品学兼优的的学生,才真正符合当前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夸美妞斯说过,学生的心灵是一片荒野,我们清除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我们进行的美育和德育工作就是种植“庄稼”的过程啊。学校应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关心他人的教育;开展好传统的思想美德教育。

国家倡导我们的教育要使下一代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的,要把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途径,就是深切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国家的四有新人。

论文作者:刘站波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刘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