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讨论文_郭艳红,

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讨论文_郭艳红,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150000

【摘 要】目的:对零售药店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某药店2017年3月至11月间的处方药销售记录200条,之后应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方法进行日常管理。随机抽取该药店2018年3月至11月间处方药品的销售记录200条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并调查这部分销售记录,对其中存在的缺乏规范性的销售行为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并对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该药店在2018年存在的缺乏规范性的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为2%,而2017的缺乏规范性的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则为9%,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药店在应用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模式后,缺乏规范性的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分类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零售药店中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零售药店;处方药;非处方药

药店在进行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销售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避免出现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对服务质量具有较好的保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销售量。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零售药店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并针对该药店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具有较高适用性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模式。并在2018年的1月开始实施该管理模式。随机选取该药店在2017年3月至11月期间的200条销售处方药品的记录,并随机抽取该药店2018年3月至11月的200条销售处方药品的记录,对二者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2.方法

在进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时,应充分做到以下几方面:

(1)药品分类摆放

需要结合该药店的室内面积重新规划整体布局,并进行处方药品区域、非处方药品区域的划分。在摆放药品时,还应针对药品的类型、用途和剂量等进行分类,部分不适用开价自选销售方式的药品应单独摆放。将旧货架更换,并统一选购符合当下发展趋势的新型货架。在进行药品的分类摆放时,可通过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口服药和外敷药等进行分了摆放,应注意的是部分药品在外形、名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应将这类极易弄混的药品分开摆放,从而避免销售的过程中拿错药品,中药饮片应设置单独的区域。

(2)相关知识的培训

为保障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等。应对店内既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相关内容和制度充分了解,并正确认识到应用该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对药理、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对消费者的购药和用药等方面提供准确的指导。随着新品种药品的出现,应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从而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3)发药审核

药店应定期对店内的药品进行检查,尤其是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使用日期,还应对药品的外观和形状是否改变进行观察,从而避免出现售卖过期药品的问题。将其中临近有效日期的药品单独存放,在销售系统中设置相应的体型,及时下架已经过期的药品。在销售处方药时,应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进行相应的核对,最终将药品发放给消费者。在对处方进行审查时,应有具有专业的药师进行,还应对经手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记录。药师应将该处方的剂量、用法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消费者,对于存在疑点的处方,应禁止主观臆断。此时应拒绝将药品售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带该处方由处方医师进行评估。若专业的药师不在药店,则应禁止处方药的销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销售

抗菌药是非处方药品目录中的重点管理种类,须单独列柜、列架摆放,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要根据执业医师处方针对性销售抗菌药,不可主观估测更换药品,禁止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抗菌药。各类抗菌药规格、剂型差异较多,售药时要根据实际药品重新对用量、用法作详细说明,明确说明最长用药时间,对磺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要强调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多,应予注意。

(5)增加执业药师总占比

零售药店增加执业药师在员工群体中的总占比,招聘的药师必须具备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不可只凭学历及证件招聘,对于无临床经验者、临床药学知识不足的执业药师应慎用,或经过严格培训后再上岗工作。

3.观察指标

对两年抽样销售记录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处方审核差错,剂量用法指导错误、药品错拿(含多发或少发)、超剂量销售、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等不规范销售行为,并统计其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2017年的3月至11月的经营时间内,该药店存在的不规范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为9%。而在2018年实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模式后,在3月至11月的经营时间内,其不规范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降至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结合药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的模式。并对该药店在实施该管理模式前与实施后的不规范销售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应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模式后,有效降低了不规范销售行为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规范性的提高。在零售药店中为保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对药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管理,并将药品和非药品进行分类管理。药品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分,凭此分类标准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法规及条例对规范药品分类管理意义重大。处方药当按照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应用。非处方药则无需医师处方可自由购买、应用。在药店销售中,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药品目录进行分区管理,例如:将处方药摆放到药店的A区,并设立警示牌,将非处方药摆放到药店的B区。

在具体的销售中,不得按照自选的形式销售或附赠处方药。而对于甲类非处方药,也应按照处方药的销售要求,凭执业药师的指导、核查及签字后方可调配、销售此药。对于所用处方,一律不得代他人使用或自行更改;对于存在剂量与处方规定量不符、药品配伍禁忌的处方,在未经处方医师更正的情况下,药店经营人员应拒绝调配、销售,同时还要保存、登记处方,以留备查。需要注意的是,在处方的登记过程中,应遵循“随售随记”的原则,将销售日期、药品名称、使用规格及生产厂家、国家准字、生产批号、药品使用期限、处方量、处方医师、调配及销售人员、购药者联系方式、复核人员等进行全面记录。

参考文献

[1]康健. 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6, 7(13):132-133.

[2]王宁娜, 刘锡钧. 对药品管理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探讨[J]. 海峡药学, 1997(3):90-92.

[3]丁德海.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流通探讨[J]. 中国药事, 2000, 14(2):87-89.

[4]吕同斌. 探讨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J]. 健康之路, 2014(4):393-394.

论文作者:郭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讨论文_郭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