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与她的拒绝言语行为论文

《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与她的拒绝言语行为论文

《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与她的拒绝言语行为

刘文琼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 研究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由不同身份引出的对事情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针对不同身份的人,对事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本文探究《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对她对不同人的拒绝言语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 身份地位 拒绝 言语行为

一、理论综述

言语行为是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如何以言行事》[1]中,他提出了三种言语行为:1.发音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个动作本身,包括使用各种发音器官发出有意义的声音。2.话语施事行为,指的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完成了另一件事,即通过说事情一,而完成了事情二,比如:“我明天给你带一本书来。”这句话里的施事行为是“我许诺了一件事”。3.话语施效行为,指的是这句话带来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比如A对B说:“你可以把盐传给我吗?”B会把盐递给A。

拒绝是一种用语言表达的行为,属于言语行为。它表示的是对别人的观点、态度、意见、主张等的否定。Brown and Levinson[2]在合著的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中提出了正面面子(希望别人赞同和肯定自己的观点)和负面面子(不希望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应答者在对请求者进行拒绝言语行为之后,请求者会有被伤害心理,产生防御性甚至敌对性心理状态。为了尽量消除这种心理影响,在拒绝的时候,应答者要尽量这种照顾到请求者的心理,将被拒绝后的请求者的敌对性心理状态降到最低。这就是在维护请求者的负面面子的一种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Tajfel和Turner[3]在“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中讨论了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社会身份指的是一个人在一个集体(如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所带来的身份。在这个集体中成员通过比较这个集体之内和之外的成员的地位确定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并对这个集体产生心理认同。这个人在这个集体中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从内心认同自己所在的这个集体的各种行为规范,并慢慢将内群体特征内化为个人行为特征[4]。 Brewer&Gardner[5](1996, P.84)讨论了身份表征的概念,并把身份表征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表征、人际表征和群体表征。它们分别对应三种身份:个体身份、人际身份和群体身份。其中个体身份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反映不同的人际身份和群体身份。因此,在讨论个体身份的时候,要考虑在当时的语境下,个体在群体内的身份。只有在当时语境中的身份才是对当时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有影响的身份,即语用身份[6]

在自动协同办公系统中设计管理体系文件审批流程和内部管理体系文件分发流程,将《文件控制程序》《内部管理体系文件分发工作指南》的有关规定,分别设计到上述流程中,在文件审批流程中文件分为下列5类:第一类管理手册(含附录)和程序文件;第二类支持服务类工作指南和记录表格;第三类技术运作类工作指南和记录表格、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类操作规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原始记录表格;第四类科技开发类工作指南和记录表格;第五类质量管理类工作指南和记录表格,分别由最高管理者、支持服务技术负责人、技术运作技术负责人、科技开发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审批。确保了文件的审批、发放规范、统一和高效。

二、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对她对不同人的拒绝言语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所用语料全部来自于《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所有语料均采用语言类语料,不包括身体语言语料和心理活动语料。

三、《红楼梦》中平儿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1.由于贾琏是平儿的上司,平儿没有直接拒绝贾琏的要求,而是婉转地批评了贾琏的态度,并说出了自己的解释和理由:我瞒着二奶奶来问你,就是想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里说明:第一,平儿本人是个比较善良的人,遇到事情,愿意尽量不动声色地把事情摆平,而不是闹得人尽皆知;第二,平儿了解王熙凤是个厉害的人,一旦让她知道了贾琏的这个行为,她一定会大闹一场,到时候大家都不得安生。平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愿意尽量不让王熙凤知道贾琏在外面做的这种事,大家可以平静地过日子。第三,虽然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但好歹也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这种事情,一旦由平儿告知了王熙凤,贾琏肯定会恨平儿,对贾琏和平儿都没有好处。如果平儿替贾琏隐瞒,贾琏就会欠她一份人情,会感念她对他的好,日后遇到事情,贾琏对平儿不会做得太差。而且,隐瞒这件事情,算不上是背叛王熙凤,倒是可以少给王熙凤添堵。因此,平儿不会真的把这件事拿到王熙凤面前去说。

2.这话的言外之意是:第一,贾琏误解了平儿给他看头发的意思。贾琏以为平儿拿头发来威胁他,实际上平儿是想确认这件事,并帮他善后。第二,平儿要求贾琏放弃要回头发的请求。贾琏不是个做事谨慎的人,这缕头发如果他能处理好,这次也不会被平儿发现。现在如果说平儿把这缕头发还给贾琏,他藏不好的话,被凤姐发现,凤姐势必就会大闹一场,到时候大家横竖要有一场气生。

我们看看平儿对贾府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拒绝方式。

3.平儿顺带给了贾琏一个威胁:如果贾琏再强行抢这缕头发,平儿就把这件事告诉凤姐,到时候贾琏会有麻烦。平儿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我帮你处理掉这缕头发,你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就可以了。如果你再抢下去,事情就不是你我能控制得了的。不过,按照故事的发展看,贾琏的行为没有按照平儿的预期发展下去。贾琏通过哄骗并突然袭击的方式得到了头发,以后的事情就要由他自己解决了。

【查阅资料】制作固体酒精时,用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再加入酒精,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平儿,是《红楼梦》中荣府当家媳妇王熙凤的一位“心腹通房大丫头”[7]。她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之一,同时也是贾琏的妾。作为王熙凤的得力干将,平儿帮助王熙凤管理荣府中的各项事务,较小的事情她有一定的决定权。因此,平儿的身份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上,她的顶头上司是主母王熙凤,王熙凤的上司及贾家的各位老爷少爷小姐都是她的隔层上司;对下,她是半个主子,对荣府内部各个层面的管家媳妇有一定的管理权。因此,研究平儿对贾府不同地位的人的不同的拒绝方式,可以看到身份地位的不同所导致的拒绝方式的变化。

评析 在△PBA中,例7第1问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第2问用正弦定理及两角和与差公式容易得例8根据布洛卡点的已知性质cotθ=cotA+cotB+cotC,当时,得整理得即sin2A=sinBsinC,由正弦定理得a2=bc,故三边成等比数列.事实上,三角形还有一些其它的特殊点,如“费马点” 、“密克尔点”、“等积点”、“等和点”,也是可以作为未来高考数学文化试题命题重要的考虑对象.

这个例子是贾琏跟多姑娘过夜后,行李里有一些多姑娘的头发,被平儿发现后的事情。贾琏的行为和语言都很粗鲁,并且有威胁的意味在。平儿作为贾琏的妾,这个回答是对贾琏要回头发的拒绝。她拒绝得很委婉,但立场很鲜明。

例1:贾琏看见着了忙,抢上来要夺。平儿便跑,被贾琏一把揪住,按在炕上,用手要夺,口内笑道:“小蹄子,你不趁早拿出来,我把你膀子撅折了。”平儿笑道:“你就是没良心的。我好意瞒着他来问你,你倒赌狠!等他回来告诉他,看你怎么着。 ”[8](P275)

例2:平儿忙欠身接了,因指众媳妇们说道:“你们太闹的不像了。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他尊重,你们就藐视欺负他。果然招他动了大怒,不过说他一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这么着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9](P656)

(5)2018年6月,在四川工商学院大创中心路演厅举办了2018年云创之声创新项目孵化大赛,共有52个项目进入初赛行业,最终角逐出6个优质项目;

这里前面是一位管家媳妇试探探春的管家能力,被探春批评了一顿,羞愧地出去了。平儿进去劝解以后出来休息时跟其他管家媳妇们说的话。第一句开口是表明态度,正面否定吴新登媳妇前面跟探春说的话。第二句评价探春的身份和以吴新登媳妇为首的众管家媳妇行为失当。第三句话是一个假设。如果探春在处理家事的过程中有动怒(被吴新登媳妇气的),则管事媳妇们可以评价探春粗糙,但实际上管事媳妇们自己会吃亏。第四句话实际上解释了探春在荣府的地位,进一步说明吴新登媳妇试探探春的行为不当。第五句话用举例和比喻的手法再次说明吴新登媳妇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贾府,平儿作为王熙凤的手下,被管家媳妇们视为上级,因为她是王煕凤的心腹,对王熙凤的观点和态度非常了解,并且自己行事平和、处事态度公正,所以平儿对管家媳妇们前面错误的行为进行的批评有理有据。不过,由于平儿性格平和,因此她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属于解释说明类,而不是训斥威胁类,这会使她的拒绝更委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容易达到目的。这里,平儿使用了多种拒绝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声明可能会有不良后果,对不良行为发起人进行批评,假设可能有更不好的结果发生,这个结果可能是吴新登媳妇及其他管事媳妇所承担不起的。

四、结语

在拒绝其他人的时候,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其所采取的拒绝方式有关系。在清楚说明事件原委的前提下,用明确清晰的语言,准确、委婉地说明自己的理由和原因,并解释清楚自己的顾虑和担忧,更好地完成拒绝言语行为,并尽量少伤害听话人的面子,使听话人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次拒绝言语行为,达到会话的目的,维护听话人的面子尊严及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1]Austin, 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2]Brown,Penelope&S.C.Levinson.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Tajfel&Turner.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A].In S.Worchel&W.Austin (eds.),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C].Chicago, IL: Nelson-Hall,1997:7-24.

[4]袁周敏.社会心理学与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J].外语学刊,2011(4):77-78.

[5]Brewer, M.B.&W.Gardner.Who is this “We”?Level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Self Represent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1(1):83-93.

[6]陈新仁.论语用平衡[J].外语学刊,2004(6):42-47.

[7][8][9]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88,275,656.

标签:;  ;  ;  ;  

《红楼梦》中平儿的身份地位与她的拒绝言语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