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勇

(新疆巴楚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新疆 巴楚 843800)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并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8.21±1.45)分、手术时间(45.45±3.78)min、住院时间(8.52±2.01)d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5.21±1.33)分、治疗后24小时VAS评分(3.16±1.15)分、治疗后48小时VAS评分(1.91±1.0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还能改善VAS评分。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3.2;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98-02

近年来,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病率在临床中呈上升趋势,易引起患者脊椎发生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常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常规手术具有出血量多、费用昂贵、创伤大等因素,导致其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1-2]。因此,我院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

观察组:15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0~6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

对照组;16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1~60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30±1.15)岁。

观察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传统手术)。

观察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并铺巾,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X线透析下,经后侧入路或者经椎弓根入路,将针尖放置在患者椎弓根椭圆皮质外缘,向内倾斜15度角后进行缓慢进针,通过穿刺针将非离子造影剂5ml注入,然后进行椎体静脉造影,了解患者椎体引流的静脉情况,证实患者穿刺针位置正确后,将骨水泥调制成糊状,注入患者椎体内,当显示填充完毕后,停止注射,将针芯套入,拔出患者穿刺针后,待骨水泥凝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活动能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48小时VAS评分。

1.3.2判定标准 VAS评分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在0分至10分之间,患者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 19.0软件,将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活动能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采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项评分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8.21±1.45)分、手术时间(45.45±3.78)min、住院时间(8.52±2.01)d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精神和身体上带来双重痛苦[3-4]。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为了探讨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我院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

随着微创手术不断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主要是通过向患者椎弓根内进行穿刺,然后将填充剂注入压缩椎体内,从而达到增加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伤椎受力强度。同时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无需进行内固定,较为符合患者生理结构特点,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还能缩短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首选手术方式[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8.21±1.45)分、手术时间(45.45±3.78)min、住院时间(8.52±2.01)d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5.21±1.33)分、治疗后24小时VAS评分(3.16±1.15)分、治疗后48小时VAS评分(1.91±1.0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还能改善VAS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朱雪美,颜晶晶,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89-1290.

[2]方贺,何芳明,傅英华,等.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0);35-37.

[3]张保龙,尤笑迎,尹万乐,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33-34.

[4]丁小方,王元利,王书堂,等.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3);260-262.

[5]胡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4);98-99.

[6]姜永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5);101-102.

论文作者:刘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